經典誦讀教學心得(精選3篇)
經典誦讀教學心得 篇1
我很榮幸能參加20xx年4月14日至4月18日由省校外聯組織舉辦的“經典誦讀”教師培訓,在這為期5天的培訓中,我如同一塊海綿,不斷地吸收著短暫而又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
通過省校外聯精心組織安排的課程,不僅讓我領略了各位優秀播音老師的授課風采,也是我懂得了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會了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絲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地泫潤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也自然形成,同時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仔細回味,接觸經典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驚喜的感受到開展這次經典誦讀后帶給我們的喜悅。
這次培訓各位授課老師從最基礎和實際出發,從漢語普通話的聲母、韻母、聲調的基礎知識入手,講述吐字歸音的方法,加深我們對于漢語普通話的認識,使其具備能夠在日常工作中糾正青少年普通話發音不標準的能力;講授播音發聲對氣息控制技巧、口腔控制技巧、共鳴、聲音彈性等方面的要求,使我們從理論上系統了解播音主持的生理控制技巧;系統講述語言表達的情景再現、內在語、對象感、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的基本內容,提高我們在處理一篇稿件或講述一段故事時表達能力,使其具備輔導青少年處理稿件的基本能力。由授課老師適當示范,或欣賞名家的朗誦、配音片段,并引導我們對作品中的表達技巧加以分析、理解。
通過這次短暫而又緊張的學習,讓我更加感受到在校外教育這條充滿活力和生機的隊伍里,需要我不斷學習。希望這樣的培訓活動以后我們能夠多參加,感謝省校外聯的領導和教師的精心組織與安排,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學習的機會,提供了兄弟校外活動中心教師交流的平臺,今后我一定努力工作,報答國家對我們的培養,為校外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經典誦讀教學心得 篇2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松休閑,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起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己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我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平常沒事手里面就拿著一本書來看,所以根據我讀書的經驗,認為讀書的過程其實并不需要刻意地去主動想問題,而是邊讀邊收獲邊感悟,并且結合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經驗更加深刻地體會書中文學化的思維。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知道怎么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煉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能力,培養自信心,形成實踐能力。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閱讀習慣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經典誦讀教學心得 篇3
看完緊張激烈的《國學小名士》選拔大賽,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比賽觀后感讀后感。
通過比賽,我學到了許多我以前沒有學習、甚至沒有聽說過的詩、詞、成語以及許多論述自己觀點的方法。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嘆道: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豈是我能全部了解到的?同時,我也感到深深的自愧不如,我了解的太少了!今后,我一定要認真學習、積累,做個傳承傳統文化的使者!
當然,只有我自己一人怎能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再來看看大家:人們整天低著頭,眼睛死死地盯著手機屏幕。再也見不到人們端起書,聚精會神地誦讀國學,那種淡墨飄香的感覺也一去不回了。我承認,現在科技事業很發達,可這是它們的錯嗎?
不是的,難道我們的科技發達了就不用去學國學了嗎?現在海外的洋人都在學習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已忘卻了國學,這樣下去,國學的精神還怎么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