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精選3篇)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1
歷史上對《陳情表》有這樣的評價: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剛上完陳情表,問我的學生:“你們感動了嗎?你們流淚了嗎?”學生們很熱鬧地回答“沒有”。他們反問我,我也是否定的回答。
下課后我就想,我們的學生,甚至是我自己和我的同事,讀《陳情表》這樣一篇文章,都沒有了下淚的感覺,一篇感動了一代帝王,感動了一批學士的《陳情表》卻感動不了現(xiàn)在的我們,這是為什么?這是我們現(xiàn)在人的情感比古代人要淡薄些么?還是我們根本就已經(jīng)喪失了“孝”這樣一種情感?還是有更多的原因呢?
每天坐單位的車子上班都會收聽有線廣播,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關(guān)愛家人,關(guān)注社會。我們教我們的孩子去關(guān)愛家人了嗎?我們給他們關(guān)愛家人的機會了嗎?
這個雙休我們放假,我們就把女兒帶回家自己帶,早上起來她爸爸帶她出去吃早餐,她跟她爸爸說:“爸爸,我喉嚨痛,我感冒了,你爸爸要批評你的,會說你的!毙瞧谝晃胰ビ變簣@接她,發(fā)現(xiàn)她真的感冒了,就問:“你感冒了呀?”她馬上回答:“我沒有說你,我奶奶說你了!蔽覀兟犚粋五歲多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只會覺得好笑、好玩,可好笑、好玩的背后是否有一些思考呢?為什么孩子感冒父母就要受批評了?他感冒他就認為是父母沒有照顧好,他摔跤是照看的人沒有看好,那以后不讀書是不是就是老師不好,工作不認真就是領(lǐng)導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是社會不好-------那小孩自己該承擔什么呢?她自己有什么不好呢?我們從小就幫孩子把他們自身的問題轉(zhuǎn)嫁給別人,一個從小就習慣了把自身問題都推給父母的人,那他長大后還會自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承擔家庭的責任、承擔民族的責任嗎?我們還能想著“養(yǎng)兒防老”嗎?他會去品味父母對他的用心嗎?他會去感激父母對他的養(yǎng)育嗎?他會去關(guān)心父母的需求嗎?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yǎng)他們也去學會關(guān)心父母和家人。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也是需要關(guān)心的。
我們不空談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可他是我們父母的希望,他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我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我們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這樣一個樸素的愿望卻依賴于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關(guān)心父母,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2
我是一個青年人,但我酷愛中國古典文化。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一直強調(diào)自己的態(tài)度,就是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進行弘揚,這就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認可。
作為一個年青人,我覺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載著更多的是關(guān)于民族、關(guān)于社會、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漸成熟中,我覺得熱愛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當今社會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社會上部分人漠視自己的信仰,踐踏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物欲橫流,金錢第一,這是社會群體信仰的危機。我敢肯定這種危機既潛伏在意識形態(tài),又反映在現(xiàn)實之中!總之,我能感覺到中國古典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正在面臨一場劫難,卻又無可奈何,我不知道是歷史的悲哀,還是我們現(xiàn)實的殘酷?
回過頭來看《陳情表》,這是一篇散發(fā)著傳統(tǒng)美德的古代散文,現(xiàn)在能真正讀懂的又有幾人,在這個金錢世界,誰還在乎忠,義、廉、孝,它的觀念,已經(jīng)與我們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認,當今社會不僅中國古文化離我們很遠,似乎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漢字也離我們很遠,說得嚴重一點,中華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沒落!
大學畢業(yè)已十年了,我覺得自己在畢業(yè)時曾高喊著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大學生,想起這些話,現(xiàn)在我都覺得臉紅。我在經(jīng)歷了十年社會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發(fā)生了蛻變,沒有了純潔,熄滅了熱情,磨去了棱角,隨波逐浪在這個金錢社會,已經(jīng)變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內(nèi)疚,甚至痛罵自己。一個忽視繼承的民族,發(fā)揚光大畢竟是一句口號,我個人的力量怎能與潮流抗爭,我又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呢?
中國古代有無數(shù)個例子說到忠孝不能兩全,而這些例子只是說明了這個歷史命題的正確性,而沒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兩全,必然要有取舍。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認為,不能兩全時,必取其大者。以此作為前提,應(yīng)該說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會選擇忠,因為忠是忠于國家,進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為順應(yīng)天意,弗敢違矣!
而《陳情表》似乎是個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陳情表》核心價值理念就在這一句話中,我特別欣賞這句話,因為它不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國古代治國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夠為國盡忠的賢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甚至以孝順廉潔來舉薦官員,這也成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卻是立國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設(shè)定自己的推辭邏輯,以孝為忠、為大義,更以孝作為仁君之仁,達到了自己巧辭而又不遷怒于君主的兩全目標。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兩全”應(yīng)該指的是不能同時兩全,如果處理得當,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兩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歸結(jié)于處理二者關(guān)系的得當,更在于李密內(nèi)在的孝廉之心。
孝順自己的祖母,不,別說是祖母了,就說是孝順母親,能在挺進仕途,成就大忠之間作出選擇的,又能有幾人?我不想以此來評論道德淪落或者是退化,但這個深刻的命題在現(xiàn)實社會中,其二難已經(jīng)超越了傳統(tǒng)意義上不能兩全的范疇。
在現(xiàn)實社會,我們遺憾地只能看到,標榜自己忠于黨者、忠于國者、忠于人民者,多乃營營茍茍之輩,他們魚肉百性,傷天害理,豈敢指望他們大忠乎?這些道貌岸然的所謂正人君子,枉負大孝之名!
試問,一個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幾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來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談忠黨、忠國、忠于人民之大事業(yè)了!
李密陳情表閱讀心得800字 篇3
讀了《陳情表》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千,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動。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做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苦讀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時,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答之間,他選擇了后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我們經(jīng)常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銜環(huán)結(jié)草,以報恩德,告訴我們的也是要感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這是鳥兒的恩惠;“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意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我們當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在一次回來探親時,不顧異味幫母親把臟了很久的襪子洗了,這更讓人們尊敬陳將軍的品德和為人。
相比之下,劉邦就沒有感恩之心了。 漢高祖劉邦,在一次戰(zhàn)役中,父母被擒,將被處死,他非但不幫,還冷嘲熱諷。雖說漢高祖時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可他的不孝卻是令人唾棄。
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淡薄了親情、愛情、友情……又釀造了多少人間遺憾和悲劇!但是,大浪淘沙,人間必將迎來更加和諧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愿這動人的歌聲永遠縈繞在你我耳畔,永遠流淌在你我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