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弟子規》讀書體會心得(精選3篇)
國學經典《弟子規》讀書體會心得 篇1
炎炎夏日,在陽光的照耀下,我拿著《弟子規》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這本原名《訓蒙文》,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的,分為七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則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里面要時時刻刻記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顧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父母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聽從他們的教誨。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應該恭恭敬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可頂撞父母,使父母生氣,傷心。
其次是《出則悌》教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就是在生活中要順從長上,奉事兄長。“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訴我們: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謹》是指我們行為要謹慎,不可放縱。我們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早晨起床后,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潔,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要注重服裝儀容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鞋襪穿整潔,鞋帶應系緊,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
《信》就是誠實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信用的人,古往今來在人世間是沒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一生都會有幫助,讓我們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言談舉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禮.仁.忠等。再學習,不但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人。
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匪淺啊!并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對我百依百順,我還不滿足,總還埋怨父母。只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但在讀完這本書后,我立志要做個好學生,好孩子。
國學經典《弟子規》讀書體會心得 篇2
讀了《弟子規》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愛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儉節約;什么叫寬宏大量……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歸功于《弟子規》,它給了我很大的收獲。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突然間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懶洋洋的隨口應了一聲,繼續看著動畫片,對媽媽喊:“媽媽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媽媽生氣了發了火我卻才會去把衣服晾好。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悔不當初!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不應該隨便浪費時間。它不會隨著你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而停留;不可能當你在貪玩的時候而等你。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充分合理利用時間。不要讓時間從我們眼前匆匆流過。
讀《弟子規》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它好像另一個我,讓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惡習以及學習中的缺點,也對我以后的人生做了一個鋪墊。
雖然《弟子規》中有許多的“規矩”,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只不過有些“規矩”做起來卻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每一句并且認真的去做,那給我們帶來的不是一點點的快樂而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讓人刮目相看也會成為祖國的花朵。
國學經典《弟子規》讀書體會心得 篇3
面對信息時代,現在的學生既聰明又成熟。特別是現在的.初中生上網聊天、交友、出走、短信、早戀,打架,對生命的漠視,心靈的扭曲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可能發生,與以前相比,其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識都增強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如果我們還像以前那樣讓學生圍著老師的指揮棒去轉,勢必會壓抑他們的思想,引起他們的反感并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如何根據新時期學生的新特點,當好一個新時期的教師,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作為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人所共知。五育并舉,德育為首也是自上而下,不爭的事實。如何使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切實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使我們培養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課題。時下,在全黨上下都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學校如何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更具時代特點和現實意義。近年來,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變化,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價值越來越為更多的人認識、認同,國學發展開始復興。社會和諧需要校園和諧,建設和諧校園,必須加強國學教育。中小學加強國學教育不僅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也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形式。為此,玉田三中結合學校九年一貫制寄宿制的特點,考察了省內外的先進做法,提出了“以國學教育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的德育教育新理念。它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作為實施德育教育的全新載體,創建三中特色德育教育。
一、國學教育能增強學生的道德禮儀修養
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有很多非常優秀的東西,對于做人,對于成才,都非常有益。中華民族“文明之邦”“禮儀之邦”的稱號,不是現代人爭來的,而是中國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質文明換來的,這一點,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稱贊,也是世界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第一印象。但可悲的是,有些中國人正在敗壞這一稱號,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人的印象是低素質,沒教養!這是何其可悲的事。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們的道德水平卻在下降——見義勇為少了,看熱鬧的多了。失信現象比比皆是,人與人之間人為地罩起了一道心靈阻隔的“安全屏障”。
現在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獨生子女,即使父母不慣著,也往往自己慣自己,再加上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幾乎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別人都圍著自己轉;要求于人甚多,要求于己甚少;無寬容心,不饒恕人;精神空虛,沒有支柱;行為隨意,任意妄為;不講公德,滿身痞子氣等等。這些方面,幾乎每位老師都有感觸,常常搖頭嘆息,牢騷滿腹。這樣的學生,無疑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難處。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加強國學教育應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歷史使命和重要形式。
在德育方面,我校引入了傳統國學教育,以期盡最大可能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成健全的人格品質。我校前階段組織學生學習了《弟子規》及《新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內容,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都是講述做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長、言行要得體、要講信用等方面的內容。平時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光講尊重父母、熱愛人民,他(她)不會有明確的概念。但你告訴他(她),父母叫你時要趕快回應,出門時要給家人打招呼,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等到有一定理解力了,他(她)會知道,這就是尊重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及《新三字經》之后,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行為與入學前有了很大區別,比以前更懂事。以前,在做了錯事,受到父母批評時,很多孩子總有打斷父母說話,大聲為自己辯解的習慣,而現在他們學會了先聽父母說完,再發表不同的看法。
所以,國學傳統教育可以熏陶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體會到做一個“孝父母、尊師長、愛朋友、知禮儀、懂孝道、有愛心”的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提升學生的基本道德禮儀修養。
二、國學教育能讓學生了解國情國史,增強愛國情感,催其奮發
國學內容中不乏出現敘述中華民族發展歷程及描述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這對學生了解國情國史,增強愛國情感有很大幫助。如《新三字經》中關于國情國史及歷史重要人物的句子有:
“我中華、禮儀邦、講文明、國運昌、華夏史、似長河、五千年、豪杰多
先行者、孫中山、倡民主、帝制翻、建共和、扶農工、懷博愛、望大同
三字一句,句句押韻有力,朗朗上口,仿佛在唱著一首歷史長河的歌,歷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學生讀了怎不感動?怎不催人奮發?
三、國學教育能讓校園文化更加豐富
經過觀察和了解,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到現在,我國一些地方在一些小學、初中陸陸續續地已經開展了好幾年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直接參加文化經典誦讀的少年兒童已達200多萬人,受影響的成年人超過700萬人。而且也召開了三次全球性的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據報道,在開展國學教育的地方,有的重新開起了體現古典精髓的《弟子規》、《新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等經典的啟蒙教育;我們要通過對古典文化的結晶——經典書籍的研習,開展中華文化經典的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構建。近年來,我校都在大力開展國學教育,利用班會、級會、講座、印發書面內容等形式進行,一些班級在每天的早讀都安排十分鐘讀國學內容。這既能活躍校園氣氛,又能促進國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
四、國學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輔助手段,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德育工作千頭萬緒,形式多樣,但國學教育是重要的輔助手段,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現代教育很多都是重才輕德,一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做人的思想言行卻得不到認同,為什么呢?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如何加強與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成為了每所學校不可回避的課題。我們發現《弟子規》當中的道德規范與學校“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有很多方面都不謀而合,而且三字一句,易于記憶,貼近生活,對德育工作很多枯燥的說教起到了指導作用。
總之,國學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通過具體的活動形式來進行,而是要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漸養成;才能讓學生在深刻地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華傳統文化之根,進而引導學生自覺地、終身地學習,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