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分享閱讀的體會(精選5篇)
淺談分享閱讀的體會 篇1
今年開設了趣味形體操和分享閱讀班,而我恰恰是分享閱讀班,這是我第一次接手,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家長選擇班級,看到分享閱讀班時 ,相信大多數家長會想分享閱讀就是讓孩子學漢字、學講故事等等。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下面就由我來分析下吧:
分享閱讀是指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成人和兒童共同閱讀一本書的活動,幫助幼兒逐漸學會獨立閱讀的過程。分享閱讀與其他閱讀方式區別在于:分享閱讀活動的目的十分清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
3-6歲是幼兒伴隨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的重要時期,3歲前階段是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關鍵階段,但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對3歲前兒童閱讀的指導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對早期閱讀的認識不足和理解的片面:認為孩子還太小,不認識漢字,不可能進行閱讀活動;過份強調兒童的讀書活動是兒童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工具,閱讀就是教孩子認字。
缺乏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我國兒童的閱讀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更多的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在閱讀上遇到很多的障礙。
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有一項調查表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很多,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30%,卻很少有家長能夠每天堅持陪孩子堅持親子讀書20分鐘。
上述例子表明,分享閱讀在家長和老師還是中難以站穩腳跟的。所以這些必須從娃娃抓起,首先我們要讓家長知道分享閱讀對孩子的好處,在家可以著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進一步實現家園配合。
剛開始教分享閱讀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讓孩子知道標題、故事內容,卻從未更深入的講下去。而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理解了分享閱讀不同于其他閱讀,孩子們不僅要理解故事的內容,還要理解故事的含義,這是我從前忽略的部分。在后來的課程中,我開始著重抓住這部分,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表達出來,這點還是不錯的。我也發現了,分享閱讀班的孩子比起其他班的孩子更加有閱讀的興趣,這個優點是我們不容忽視的。
通過短短5個月的學習,家長們紛紛也看到了自己孩子在不同方面的進步。這些都讓我們由衷的高興。短短的5個月就有如此的變化,我堅信今后孩子的變化會令我瞠目結舌。
淺談分享閱讀的體會 篇2
或許是胎教的作用,琪琪的聽故事習慣從還在媽媽肚子里就開始了。每天晚上是我們母女固定的故事時間,這種習慣一直沿襲到現在。孩子大了我也深深體會到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享受親子關系最好的方式,于是再忙我們也會擠出時間和女兒一起讀書,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自從幼兒園給孩子訂了《分享閱讀》后,琪琪從被動的聽故事,過渡到現在的主動閱讀,在不知不覺中,使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對《分享閱讀》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分享閱讀重在“分享”:
我們都知道早期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在家長的幫助下使孩子能快樂認知,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了。每天睡前我和女兒都非常享受這個閱讀時間,聽完故事孩子將美麗的故事帶入夢境,幾次從睡夢中笑醒都說是夢到媽媽講的故事了。
二、分享閱讀強調“閱讀”
我們都知道也許孩子在小的時候,并不能稱之為閱讀,而是用耳朵靜靜的聆聽,睜大眼睛仔細的觀察,為什么媽媽能把一頁一頁漂亮的圖畫講成那么動聽的故事,帶著這樣的疑問孩子慢慢長大到可以自己主動閱讀的階段。我很感謝幼兒園給孩子選擇了這樣的一套教材,對孩子培養閱讀習慣非常有幫助。在《分享閱讀》的公開課我了解到,它分為教學讀本和家庭讀本,教學讀本還有一本大大的讀本,可以讓全班的孩子共同學習,互動教學。老師教會了孩子認真的一個字一個字的大聲朗讀出來,從視、聽、想、讀多個環節培養了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三、《分享閱讀》系列圖書的色彩明快,奪人眼球
孩子5歲多了,她的圖書布滿書架,面對花花綠綠的圖書,我不得不說《分享閱讀》在構圖和色彩上是佼佼者。每次孩子把書拿回家,我都會被它漂亮的封面和插圖所吸引,迫不及待的讓孩子給我朗讀,你說,有了它孩子還會不愛看書嗎?
四、《分享閱讀》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大有幫助
我在女兒的教育上,沒有刻意的讓她認字,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過早的為了認字而認字,而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斗窒黹喿x》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不知不覺孩子已經認識不少的字了,能進行簡單的閱讀,看見生僻字也會問我,學習變得更主動了,令我非常欣慰。這使我更堅信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好處不可估量,是她一輩子也受用不完的。
由于時間倉促,以上是我對《分享閱讀》系列讀本的一些感受,我認為它是開啟孩子早期閱讀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再次感謝幼兒園老師的正確選擇。
淺談分享閱讀的體會 篇3
分享閱讀是一種在國外普遍采用的早期閱讀開展方式,其價值在于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培養兒童語言發展的伴隨閱讀階段,利用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為之精心設計的閱讀材料和方法,在學;蚣彝嵤┑拈喿x教育活動,它是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成年人和孩子并非以學習為目的,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感受:
一、分享閱讀是讓孩子從“聽故事”過渡到“讀故事”的安全橋梁。
美國著名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說過:“你讀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聰明;你越聰明,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就越長;你學習的時間越長,你獲得的文憑就越多、越高;你獲得的文憑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時間就越長;你工作的時間越長,你賺的錢就越多。”人類80%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而獲取知識最好方法就是閱讀,它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途徑。因此,學業成績取決于閱讀能力;學習障礙很大程度上因為閱讀障礙引起;閱讀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與學習的主動性相關度最高。
目前因孩子小,只能聽故事,對于純文字的書籍還瞧不懂。而分享閱讀就是利用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根據兒童認知規律編寫的分享閱讀讀本,配合特定的分享閱讀教育方法和教育輔助材料,它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在互動中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閱讀,在閱讀中悄悄成長。在學校,老師指導孩子,并和孩子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共同閱讀一本書,回到家,家長和孩子再共同閱讀一遍,一起完成親子作業,在這個活動中使孩子對父母之愛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這樣讓孩子與家長有更親密、更和諧的親子關系,同時也逐步提高孩子對閱讀活動的參與水平,最終讓孩子過渡到自己獨立讀故事(也就是閱讀)過程中。
淺談分享閱讀的體會 篇4
《英語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英語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英語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英語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边@是新時期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要想實現以上教育理念,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不能勝任,分享式教學因此應運而生。
一、什么是分享式教學?
“分享”在《現代漢語辭典》中解釋為:和別人分著享受(歡樂、幸福、好處等)。據此,分享式教學可以理解為:學生與他人在交往過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實現共同成長、享受認同與尊重的愉悅過程。在具體教學中,分享式教學就是從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是分享眾人的智慧,達到共同成長,最終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基于分享式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分享式課堂教學模式,是順應學生天性的教學。
二、學習模式流程
“情境導入——明確目標——獨學對學——組內群學——展示分享、反饋提升——達標反思”
三、學習感悟
通過分享式教學的學習,我深入了解什么是分享式教學,分享式教學的模式流程,“問題-思考-分享”思考單元的理解,分享式教學中小組建設的問題,分享式教學中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導學案是分享式教學的初期平臺。
起初剛聽說這種模式時,還有點接納不了。后來,也是好奇心和新鮮感,試著嘗試,課堂氣氛立竿見影,讓我改變了對分享式教學原有的看法。之前更多的是傳統式教學方式,我講的多,英語課經常聯排,幾節下來,嗓子受不了。自從嘗試分享式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后,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更多的讓學生去展示區分享,嗓子也沒有那么累了。堅持將分享式教學深入一線教學,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學方式,在嘗試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
淺談分享閱讀的體會 篇5
教師的工作性質和肩負的重要任務要求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聽課、評課活動也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經常進行聽課、評課活動,有利于教師總結和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學習、提高和成長,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第一、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適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學生的優點。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以下兩種方式的批評效果很好。幽默式批評。幽默式批評即寓批評于詼諧之中。用一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讓他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他們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言。自省式批評!芭u的智慧在于讓學生成為自我的批評者。”自省式批評的最大優點是能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較持久。課堂評價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使學生對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標準,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揚長避短。
第三、多元化進行評價,讓課堂變成“伯樂”。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揚所驅使,一味地為表揚而學習。因此,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積極建構多元互動的立體評價機制,多方面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
1、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學生自評有利于調動學生內因,啟發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于減少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
2、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伙伴,從伙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展。避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時,總是挑對方的“刺”,老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引導他們慢慢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視自己、正視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