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漫游奇遇記閱讀心得(精選3篇)
愛麗絲漫游奇遇記閱讀心得 篇1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劉易斯·卡洛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我深深地被其中奇妙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了。
這本書主要講愛麗絲跟著一只會說話,穿著背心,還有一塊懷表的兔子開始了她的奇妙之旅。她碰到了許多奇怪的事和人,遇到了愛說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測的柴郡貓;神話中的獨角獸... ...參加了一個瘋狂的茶會;一場古怪的球賽;一場莊嚴的審判... ...這個故事中最讓我難忘的是愛麗絲掉進“池塘”和愛麗絲頒獎。它主要講了愛麗絲不小心掉進自己用眼淚匯成的“池塘”里。這時,她嚇得不知所措。當她絕望時,她鎮(zhèn)定下來,用自己的智慧,讓小動物們幫助自己離開“池塘”。小動物們和愛麗絲發(fā)現(xiàn)衣服濕透了。他們想在很短的時間里把衣服弄干。于是,大家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渡渡鳥提議用賽跑把衣服弄干。然后,由愛麗絲給大家發(fā)獎品。每個人都發(fā)到了愛麗絲的糖果,可愛麗絲的糖果沒了,自己只留下了一枚頂針。
書中的主人公愛麗絲是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她懂得明辨是非,富有同情心。
愛麗絲的故事使我想起了自己,我是一個膽小如鼠的小姑娘,遇到一些難克服的困難就退縮,就連晚上在家睡覺也要開著燈。我堅信世上有傳說中的“幽靈”什么的,可至從看了這本書后,我什么困難都不怕了,晚上也敢關(guān)燈睡覺了,媽媽一連幾天都在表揚我長大了、勇敢了,不再是以前的“膽小鬼”了。
還有,故事中的奇境時常在我腦海在浮現(xiàn),我在想:其實,我們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也一樣有許許多多奇妙好玩的“奇境”:樹林里小鳥的叫聲、花縱中飛舞的蝴蝶、窗外的雨聲……
我們在愛麗絲身上看到的這種大公無私、善良的品質(zhì),在我身上是很少有的,我非常慚愧。我以后要向愛麗絲學(xué)習(xí),做一個樂于助人、人見人愛的小姑娘。
愛麗絲漫游奇遇記閱讀心得 篇2
可能我跟其他同學(xué)都不太一樣,他們的興趣愛好可能是看電視、可能是玩游戲,而我就不同了,我在家庭的熏陶下,我從小就是個“書蟲”,每當自己有閑暇的時間都是在閱讀名著,國內(nèi)國外的我都看,我所看的書籍都是來自我媽媽的推薦,沒有一本我看的不是津津有味的,我都記不清自己一共看了多少本書了,課外閱讀真的是對一個學(xué)生非常好的一個習(xí)慣,對于課外閱讀,我也是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雖然我現(xiàn)在還只是一個初一的學(xué)生,但是我詞匯量甚至都可以跟高三的相提并論了吧。就因為看的書比較多,所以我由內(nèi)而外的氣質(zhì)就比較成熟,說話不會那么的幼稚,讀書真的能讓一個從本質(zhì)上潛移默化的發(fā)生改變,不僅僅還是思想會變的成熟,就連行為也會更加的理智。別人形容我最多的就是“出口成章”這四個字,這是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經(jīng)常進行課外閱讀,導(dǎo)致我寫作文的能力屈指一首,基本上每一次寫完作文后,我的課文都會被語文老師拿來朗誦一遍,給同學(xué)們有一個追求的榜樣,這點我自己也會感到特別的自豪。因為我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我都會把覺得好的句子給抄錄下來,對于我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我會仔細的去查字典,很多都是我可以用在作文里面的,所以我的作文看起來會顯得比較“高級”。我做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我也能第一時間的知道承上啟下的中心句是哪句,并且對于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我也能第一時間的看出來。
課外閱讀的書籍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幫助到你,比如一些武俠小說、修仙小說之類的,這些純粹是用來打發(fā)時間的,對自身沒有任何的幫助,并且還會影響自己的學(xué)習(xí)、思想,十分的不可取,一本好的書能教會人很多的道理,一本毫無營養(yǎng)價值的書只會給你樹立一個不好的觀念。所以在自己選擇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可以在選擇的時候,詢問老師或者是家長,哪些是適合自己看到的書。
一本書是作者可能花幾年或者是十幾年才完成的,所以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要學(xué)會仔細的斟酌,進入書中的世界,去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一遍是看不夠的不同的心情,去看同一本書,你會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它的神奇所在了,讀再多書都不會嫌多,每一本書都會化成知識儲存在我的腦海中。
愛麗絲漫游奇遇記閱讀心得 篇3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本文作者對于日本文學(xué)大師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間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初次接觸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本文作者懷著淡然的心態(tài)開始讀。但是,認真讀完這本書,覺得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然后,查閱了關(guān)于太宰治先生的資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豪門,一生立志文學(xué),師從金伏鱒二等小說名家;他熱衷于閱讀《圣經(jīng)》,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投水自盡。《人間失格》是他的遺作,也是最被人知曉的作品。
書中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說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痹自我,自殺,輾轉(zhuǎn)于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
作者想表達什么呢?令人深思。是虛度時光?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是這樣日復(fù)一日的行尸走肉?通過作品我們需要反思我們自己的生活,是否過得有價值,是否值得!書中的原型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也存在?那些人是誰?可能是你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抑郁者、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于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會就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贊,原因大概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葉藏的影子吧。他的出現(xiàn)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也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使人警醒!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他從掛著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于金錢與愛、日漸倦怠而絕望的青年,葉藏于安樂時創(chuàng)作絕望之詩,于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悅,這樣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學(xué)家榮格認為,所有人內(nèi)心深處無意識都存在一個“永遠的少年”。所謂“永遠的少年”,乃是對希臘少年神伊阿科斯的指稱,又是谷物與再生之神。作為英雄,他試圖急速地上升,但時而又會突然墜落,被吸入作為地母的大地中。于是他又以新的形式再生,重新開始急速上升的過程。借助地母神的力量,他可以不斷重復(fù)死亡與再生的過程,永葆青春。他永遠不會長大成人,是英雄,是神的兒子,是地母的愛子,又是打破秩序的搗蛋鬼,同時又不可能徹底定型為其中的某一角色。他絕不被習(xí)俗所束縛,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他對無意識中閃現(xiàn)的靈光,總是保持著開放的心靈,但卻缺乏加以現(xiàn)實化的能力。他永遠年輕,不被世俗約束。他與世界上的人性的丑惡形成鮮明的對比。
透過人性的窗戶,我們從中看出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因此,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審視我們自己的生活。人生在世,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存在即合理。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jīng)歷的因緣。與其凝望著深淵, 不如懷抱陽光,明媚地活著與奮斗。這是積極的處世之道。
一個僅三十幾歲的人能用自己的才學(xué)寫下不朽佳作,必定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才學(xué),這也是本文作者最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