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責任勝于能力讀書心得(精選3篇)
高中生責任勝于能力讀書心得 篇1
剛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的第一感覺是,老板應該都喜歡這本書;剛聽說要發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公司要給大家_了;當我剛看完這本書的三分之一時,我感覺這本書的編寫質量實在太差了;當我看完這本書的三分之二時,我感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當我把這本書看完時,我感覺應該給這本書和這次讀書活動一個公正的評價:
當我完整的讀完《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后,我才發現它對我產生的影響再次印證了一句話:開卷有益。
在讀這本書前,我正為每天處理大量繁雜事務而沒有讀書、學習的時間而苦惱;正為每天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而工資不見增加而憤憤不平;正為工作強度越來越大而身體因缺乏休息和鍛煉而越來越疲憊虛弱而叫苦不迭,正為以上原因引起的工作效率低下而束手無策。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雖然沒能幫我解決這些問題,但卻讓我調整了心態:強化了我做任何事都要負責到底的觀念;使我認識到遇到問題不應該躲開,也不應該抱怨,而應該積極想辦法去合理地解決,而這一過程,正是我進步的過程。
心態的調整使我能在一種正確思路的引導下著手處理上述問題,保證了問題處理得合理有效性。
其實,心態的調整,促進的不只是工作,好的心態,表現出一種生命力,一種自信和健康的精神風貌,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才會有人說:世界因心態而不同!
看待事物應該有積極的心態,但也不能對它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對《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也應該批判地積極看待,“責任勝于能力”這個觀點很好,全書看完之后對人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書的編寫質量也不能不提。
整本書明顯是拉好框架之后拼湊而成的,書中有很多地方論據不能支持論點,論證極其牽強,就象一具骨架完好,外表光鮮,但體內心膽錯位,神經錯亂的人體,看上去整體感覺良好,實際卻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的總體評價。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感觸和思考其實還有很多,下面談一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當我發現我開始從這本書中受益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一個最初被我看作是在進行_的讀書活動會使我受益?出現這樣的現象似乎異乎尋常地難以理解,但實際上問題并不復雜,而只是又一個雙贏的例證。對這件事的分析可以分別從當事的雙方開始。對于公司來說,花錢組織這么大規模的讀書活動,目的是為了增強員工的責任心,進而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所以當我感覺讀這本書讓我受益的時候,實際上我已經接受了書中的觀點,也就是說,公司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對于我來說,被迫去讀這樣一本書,很自然就會認為公司是在_,雖然有抵觸情緒,但當我把書讀完時,我感覺到了它對我個人成長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我利用公司提供的資源提高了自己。
這樣就引申出了下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我們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并且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工作時,我們是否真的像剛才我認為的那樣會有所收獲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個企業的員工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群體,一是有上進心的員工(包括希望晉升職位的、希望提高收入的、希望限度實現個人價值的等),二是安于現狀的員工,三是管理人員。
先分析有上進心的員工。在文章開頭我就說,自己感覺老板應該都喜歡這本書,因為我認為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是富有責任心的。之所以這樣認為,不是空想,而是有依據的,思考一下為什么中國會存在那么多的家族企業,為什么很多能力并不突出的人能得到升遷而能力出眾的人卻不被重用?很簡單,如果你是老板,你會讓一個你不信任但又很有能力的人幫你管理這個企業嗎?反正我肯定不會。如果我當老板,我會信任什么人呢?要么是親屬,要么是富有責任心的人。信任親屬是因為他跟我是利益關聯人,就是所謂的一條繩上的螞蚱;信任有責任心的人是因為他會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因能力欠缺做得不到位,至少他不會危害企業的利益。這樣反推一下就能知道,有上進心的員工只有富有責任心才會贏得老板的芳心,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
再分析一下安于現狀的員工。這部分員工一般情況下都是在一個企業中工作時間較長或對企業非常依賴的人,滿足于目前的職位和收入水平,這部分人對企業有較濃厚的感情,甚至會持有企業的股份,也就是說,他們和企業是利益共同體,甚至可以說企業的利益其實就是他們自身的利益。這樣倒推就很容易確定,如果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他們就必須負起責任。
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他的個人前途、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企業的聲譽直接決定了這個企業的管理人員的個人聲譽。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對待工作,大家沒有理由不認真負責,因為不負責任的最終結果就是損人不利己或者損人又損己。但是為什么在現實中還是存在不負責任的現象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認識不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對自身利益的影響。很多人感覺自己所做的工作無關緊要,即使做不好對企業也沒什么影響,更不會對自己的利益產生影響。于是能做好的事做不好,可做可不做的事干脆不做。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怎么會花錢雇傭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呢?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設置每一個職位都是有其道理的,正如《責任勝于能力》中所寫的:“沒有哪一件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每一個過程都成就了另一個過程,只有環環相扣,整體才會和諧美好。”“你可能永遠都無法看到整體工作的美,但是缺少了你那部分,整體工作就不完整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二是人的惰性。人都有惰性,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沒有危機感的環境或者對危機感到麻木時,惰性就會滋長,帶來的后果就是人浮于事,辦事拖拉,為了少做工作而推脫責任等一系列負面影響。這種狀態中的人,如同那只在溫水中游泳的青蛙,身處險境而不自知。想要打破這種局面,就要經常性地刺激他,使他對周圍的環境保持必要的敏感性。
綜上所述,我對這次讀書活動的看法是:一、如果能夠認真對待,這次活動將達到公司和員工雙贏的效果;二、如果能夠全面地看待這次活動,就會發現其實對公司負責的過程更是對自己負責的過程;三、責任心保持是需要持續培養和激勵的。
高中生責任勝于能力讀書心得 篇2
讀了《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使我受益非淺,此書運用樸實的語言,生動有力的故事,闡述了責任在生活、學習、工作上的重要性,揭示了責任與能力的辯證關系。使我清楚的認識到責任重于泰山,責任更勝于能力。
“責任重于泰山。”我覺得這句話在測繪行業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測繪的基礎,測繪人員每天多多少少都在跟數字、單位、符號打交道,一個小數點,一個單位雖然不起眼,但是很容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這使我體會到,一個人工作得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他對工作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工作,就必須從細節做起。
不知不覺我也工作一年多了,還記得剛開始實習的時候,由于書本所學與實際運用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盡快勝任工作,我積極學習,快速掌握繪圖的要點,當我天天重復著自認為簡單的繪圖處理時,反而有些懈怠,犯了不少低級錯誤,讓自己措手不及。所以,當責任心實實在在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時,我們才會與“優秀”、“完美”、“成功”更接近,而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即使擁有很強的能力,也不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責任可以使人堅強,更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工作就意味著完成自己的份內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那份薪水。過去,我也一直這樣認為。自從看了《責任勝于能力》,我學會了去主動承擔一些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僅僅做好分內的事。一個負責任的人會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托付,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挖掘出潛能,提升自己的整體實力。
另外,我覺得人跟人的相處是相互的,你多為他人考慮一分,多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考慮,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不用去羨慕那些收入比自己高,更受重用的人,因為他們要擔的責任更大,考慮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加全面。不禁捫心自問,如果真的處在他們的位置上,就一定會比他們做的更加出色么?答案是不一定的,但是只有忠于職守,努力工作,才能樹立自己的榮譽,同時贏得他人的尊敬,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培養強烈的責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順利完成工作。這樣我們才能由壓迫式、被動式的工作、生活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去享受工作過程、享受生活的樂趣。
高中生責任勝于能力讀書心得 篇3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了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
責任重于泰山,責任勝于能力。一個人工作做得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他對工作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
人的一生會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于承擔。如果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就等于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可以使人發揮自己的潛能;責任同時可以改變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
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全面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只有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工作才能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并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專題片,侯耀文先生談起自已的父親侯寶林大師對他的影響,回憶了一段動亂期間的往事:侯老先生當時由于受到沖擊,被分配掃廁所,但他毫無怨言,整日樂呵呵的將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逢人還主動招呼,一點不因掃廁所感覺低人一等或不好意思。侯耀文當時不理解,就問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回答他:“既然分配我掃廁所,那么這就是我的新工作,我就必須要做,還要做的比別人都好”。
這種寵辱不驚的精神,一直銘記于侯耀文的內心,并一直激勵著他日后漫長的藝術生涯。這個故事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只有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優秀團隊中的一員;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揮才能的舞臺,成就不了事業的同時,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本書的最后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給同事以幫助,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現在的社會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真正能把工作做好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才。
只有忠于職守,努力工作,才能樹立自己的榮譽,同時贏得他人的尊敬,體現自己的人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