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機關黨委工作總結
(三)深入開展“三進三同”,全面提升黨性修養。一是領導重視,以身作則,明確活動主題。局黨委高度重視“三進三同”活動的開展,將其列為了年度專項目標工作任務。及時調整充實“三進三同”活動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健全局長親自抓、分管局領導具體抓、局機關黨委直接抓的工作格局。局黨委書記、局長林育均明確指示,“2011年的‘三進三同’活動要在2011年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扎扎實實為老百姓干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有關局領導先后6次率市司法局、市監獄局、市勞教局三局機關各處室及直屬單位的干部深入武隆縣桐梓鎮及繁榮村、香樹村進行實地調研。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明確提出了“提升黨性修養、密切干群關系、幫扶群眾脫貧致富”的活動主題。二是制定方案,認真組織,確保有序開展。局黨委制定了《2011年“三項活動”實施意見暨“三進三同”活動方案》,局機關黨委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同時建立了詳細的機關干部活動臺賬。截至12月,先后組織了七批次的“三進三同”活動,涉及市司法局、市監獄局、市勞教局三局機關所有處室及直屬單位,參加人員達到290人次,既有廳級、處級領導,也有普通干部,真正實現了活動的“全覆蓋”和“高質量”。三是創新形式,豐富內容,突出“五個結合”。第一,突出“三進三同”與“創先爭優”活動的結合,歷練了干部作風。把創先爭優“一講二評三公示”活動的要求融入到“三進三同”活動的全過程,每批次都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生產班組,選舉產生支委和班組長,推行點名制度,每天講評紀律執行及任務完成情況,嚴格紀律、強化管理;創建《“三進三同”活動學習園地》,以訂立《決心書》并上墻、張貼活動掠影及群眾感言等方式,增強同志們克服困難、勇于挑戰自我的信心和決心,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第二,突出“三進三同”與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的結合,促進了當地生產發展。決定把發展金銀花產業作為幫扶繁榮村、香樹村群眾實施萬元增收工程的支柱產業,充分利用兩村村道側翼的荒山、低產田、亂石灘、荊棘叢,用3年時間將其打造成一個面積為XX余畝的金銀花種植基地,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和經營,局黨委書記、局長林育均,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張曉濤,局黨委委員、副巡視員陳秋明等局領導,更是以身作則,多次率隊到繁榮村、香樹村,深入墾荒第一線,和當地群眾及同志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有力地推進了“三進三同”活動的深入開展。截至12月,全年共開墾金銀花種植基地1100畝,栽種金銀花1XX0余株,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幫扶任務,也為下一步的幫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按目前的市場價格測算,這1XX0余株金銀花一年內就可為村民帶來近350萬元的純利潤。同時,通過“三進三同”活動大力扶持養豬業。年初,市局籌措資金8萬余元,購買了500頭小豬仔,分發給該村484戶群眾飼養,每家一至兩頭。等到生豬出欄時,市局再按照市場價來收購,既解決了群眾無錢購買小豬仔的困難,又很好的解決了銷售渠道。目前,市局已兌現年初作出的承諾,組織人員收購完所有的500頭豬,還同時動員機關干部按照市場價格購買當地土雞等農副產品,一共支付價款70余萬元,僅養殖業扶持一項,就平均為每戶群眾增加了近1500元的純收入。第三,突出“三進三同”與訪貧問苦的結合,幫助“窮親戚”解決實際困難。每批次三進三同”活動,均專門安排一天時間走訪慰問“窮親戚”。截至12月,先后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徒步走訪慰問164名“窮親戚”,把凝聚全體司法行政干部職工深情厚誼的17萬元慰問金及價值15萬元的食用油、大米、粽子、月餅等物品送到他們手中,并與他們座談討論,交心談心,了解其家庭困難,幫助理清致富思路,鼓勵其戰勝困難,爭取早日脫貧致富。第四,突出“三進三同”與調研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結合,深入了解司法行政工作在農村開展的情況。每批次“三進三同”活動,機關黨員干部都分成三個組,分別圍繞“農民生產生活及社情民意情況、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工作在農村開展情況、農村法律服務需求情況”等課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利用勞動空余時間,走村串戶,到農戶家和農家大院,和群眾一起拉家常,感受群眾冷暖,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心聲,詢問群眾訴求,了解生產生活和司法行政工作相關情況。還組織參觀桐梓司法所,了解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情況。在此基礎上,積極撰寫調研報告,截至目前,通過“三進三同”活動,同志們共撰寫調研論文20余篇,個人心得體會近百篇,進一步加深了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五,突出“三進三同”與送文化下鄉活動的結合,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的感情。先后為群眾放映《大國的崛起》、《開國大典》等紅色金典電影53場次;舉辦“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文藝晚會6場次;深入場鎮、社區、學校開展法律咨詢活動23場次,舉辦法制專題講座2場次,免費發放或贈送書籍近冊。同時,還邀請重慶市藥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技術員,對農民進行科普教育,宣講科學發展的道理。通過這些活動,群眾的觀念進一步更新,思想進一步轉變,認識進一步提高,同時也進一步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加深了感情,增進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