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管理辦法和各部門崗位職責
4.8.5 愛護設備、節約原、輔材料、易耗品,半成品、成品,堅持文明生產。
4.9 職工職責
4.9.1 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自覺遵守本崗位職責的各項規章制度。
4.9.2 熟悉產品質量標準,嚴格遵守工藝紀律,按文明生產標準生產,確保完成產品質量指標,做到不合格產品不送檢,不流入下道工序。
4.9.3 嚴格遵守產品質量檢驗制度,搞好“三檢”工作。
4.9.4 做到“三懂”,即:懂設備性能、懂工藝流程,懂崗位技術;“四會”,即:會看任務單、會操作設備、會維修保養設備,會檢驗產品質量。
4.9.5 做到技術上精益求精,刻苦鉆研,操作上一絲不茍,負責到底。
5 三檢制度
5.1 自檢:
本崗位生產的半成品要做自檢、自審、自簽“三自”工作;各崗位嚴格按照生產任務單和產品質量標準要求,檢查本崗位生產的產品是否符合產品質量標準。檢查產品質量要與職工技術等級標準結合起來,一般產品初級工要做到“三自”;較復雜產品中級工要做到“三自”;復雜產品高級工和各機(組)長要做到“三自”。發生產品質量事故時,責任人要積極配合車間主任及質量檢驗人員,分析、找出問題,填寫質量事故處理報告。
5.2 互檢:
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下道工序檢查上道工序的產品質量是否符合產品質量管理流程工藝,是加強上道工序是否按生產任務單要求生產;發現不合格產品,下道工序拒絕再生產,并報告車間主任或生產技術科進行處理;下道工序沒有進行互檢,在生產過程中發現質量不合格,下道工序負全責。一種書兩臺印刷機印刷,兩臺機均按質量檢驗員簽的樣張,以求一批產品墨色上保持一致。
5.3 專檢:
車間主任和質量檢驗人員要經常巡回檢查產品質量。每種產品抽檢率要達到5-10%。依照生產任務單和樣稿、產品質量標準,全面檢查首件產品,堅持先簽樣后開機的制度。重點產品需生產技術科和車間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制定方案,逐道工序檢驗。成品入庫時先檢驗后入庫,填質量檢查單,成品庫房依具質量檢查單入庫。
5.4 不合格產品:
不合格產品由生產技術科12小時之內通知生產責任人,不合格產品不統計產量,堅持下道工序不再生產,成品庫房不入庫,送貨人員不送貨,堅持質量一票否決權制度。
5.5 質量檢驗流程圖6 質量標準
6.1 印刷
6.1.1 優質產品質量標準
①墨色:均勻、厚實、顏色真實、層次豐富,墨色一致,以常用五號宋體“的”字為標準,文言文以“者”字為標準,密度為0.27~0.33mm。階調值暗調實地密度,黃(r)1.05±0.10,品紅(m)1.45±0.10,清(c)1.50±0.10,黑(k)1.65±0.15。
②網點:清晰、光潔、飽滿、不變形,角度準確無重影,4%的小網點不禿、96%的大網點不糊,面積率50%的網點增大值,黃(r)品紅(m)青(c)12%±4%,黑(k)14%±6%,相對反差值,黃(r)0.30%±0.05,品紅(m)0.40%±0.05,青色(c)0.40%±0.05,黑色(k)0.43%±0.07。
③套印:書刊正、反面套印準確,四開幅面誤差≤0.1mm,對開幅面誤差≤0.15mm。彩圖輪廓清楚,主要部位套印誤差≤0.05mm,次要部位套印誤差≤0.1mm。
④版面:版面干凈,無臟污,無皺折、無墨杠、背面不粘臟,圖文位置對稱,居中誤差≤0.15mm,字跡清晰,每印張缺筆短劃2處,表格框線交接誤差≤0.3mm。
⑤顏色:符合原稿,復制真實,自然,協調,同色實底密度標準誤差≤0.03,同批同色標準色誤差≤4.00nbs。
⑥尺寸:符合gb787.850規定,非標準開本書刊尺寸與委印單位協商定,開本成品尺寸誤差≤1mm。
6.1.2 合格產品質量
①墨色:墨色基本一致,無明顯差異,密度為0.25~0.35mm。
②網點:光潔實在,無明顯掉版和擴張,5%網點不禿,95%網點不糊,文字、張條不缺筆斷道,面積率50%的網點不增大,相對反差值不超過標準。
③套印:主要部位套印準確,次要部位無明顯差異,誤差≤1.6mm,彩圖輪廓基本清楚,誤差≤0.15mm。
④版面:無明顯印臟、背面不粘臟,圖文位置誤差≤0.4mm,每印張缺筆短劃≤3處。
⑤顏色:基本符合原稿,復制較為真實,自然、協調、同色實地密度標準誤差≤0.04mm,同批同色誤差≤4.50nbs。
⑥尺寸:按gb/t890gb787規定,非標準開本與用戶協調,開本成品尺寸誤差≤1mm。
6.2 裝訂書刊
6.2.1 優質產品質量標準
①尺寸:成品方正、無刀花,成品尺寸誤差≤1mm。
②成品:全書整潔、無臟污、破口、白頁,無多頁、少頁、殘頁、縮寫、無倒頭、串頁碼,裝訂牢固,歪斜誤差≤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