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參賽感言(精選3篇)
書法參賽感言 篇1
一天,老師說:“劉一霖,后天你要參加海淀區朗誦比賽!”“哇!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比賽呀!”我悄悄跟同桌說出了這個一直埋在我心里的秘密。
那天,我領到了報名證后,興奮不已。是啊,海淀區,是全海淀區!這是一個多么高的檔次啊!我有這個機會,說明我在這一方面還挺好的。因此,我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爭取得到獎狀。
當天,我背熟稿子后,忽然感覺自己心里一陣緊張。“別緊張,別緊張。放松些,輕松點。”考場上,我一遍一遍的背著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該輪到我上了!雖然我很緊張,但我仍然靜下心來,安慰自己。
我站上講臺,緊張地說:“評委好!”“放松,放松。”我根本聽不懂他說的話,就像在聽日本人說日語一樣。過了很長時間,我才聽出他的“日語”,原來,他在反復說“放松”一詞。因為他是在對我說“日語”,所以他說了幾遍,我才緩過神來,輕輕地,小心翼翼地說:“知道了。”說完,我清了清嗓子,把評委當成班主任,心里念叨著那句安慰我的“臺詞”,嘴上背著稿子。
終于,我一口氣背完了。下了講臺后,我小心翼翼地嘆了口氣說:“哎呀媽呀,嚇死我了!”爸爸微笑著對我說:“走吧,咱們回家去啊!”
過了幾天,爸爸給了我一個證書,說:“你在朗誦比賽獲的獎!”
我一看,差點沒暈過去!我可真高興,因為我得了一等獎!
書法參賽感言 篇2
我得知自己榮獲書法比賽一等獎后,心里非常的高興、非常的激動。
寒假時我就知道有一個鐘村鎮小學的書法比賽等著我去參加,我必須利用寒假的時間多寫多練,幾乎每天都是寫六面字,時間緊張得很。
開學以后,肖老師每天都選一些內容給我練習并作出指導,我寫的字終于有了明顯進步。
賽后的一天,肖老師對我說:“你得了書法比賽一等獎!”我高興得不得了,因為我的努力并沒有白費,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覺得下次書法比賽我還會拿一等獎,而且我還能寫得更好!
最后,我要感謝指導我練字的肖老師和我親愛的媽媽,謝謝你們!
書法參賽感言 篇3
我是xx級英語專業的林美。這次有幸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福建賽區拿到一等獎。借此機會,想與同學們分享一下自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說起英語,可能很多同學都不得不輕嘆:“想說愛你不容易。”確實,還是那句老話,學習英語(包括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無捷徑可尋的。所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想要把英語學好,除了堅持,還是堅持。
那么,如何“堅持”?這還要因人而異,以自我的狀況而定,適合自我才是最好的。
首先,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語音。沒錯,有些老師告訴你,與老外只要能溝通就行,語音不那么重要。但是,我們總期望能做得更好一些不是嗎?發音,決定了很多其它方面,比如你的聽力,還有你的口語。對很多同學來說,有一口好的發音,確實不那么容易,畢竟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平常說話容易受到方言的影響。但是,如果真心想說一口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還是有方法的。推薦同學們平時能夠做“影子練習”,即下載BBC或者VOA的新聞(當然,其它材料也能夠,比如名人演講),然后跟讀。間隔一兩秒,跟音頻讀,長時光堅持,便有效。如果音標掌握得不好,推薦先上網看視頻,學習音標的正確發音方法。
其次,說說聽力吧。剛才說過了,聽力與語音是相連的。因為發音不正確,所以導致單詞聽不懂,這是很難免的。聽力也一樣,只能透過長期堅持聽,才有效果,短期內是看不到的。聽力材料十分廣泛,尤其是此刻我們這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我們就應感到慶幸,因為網上的英語聽力資源數不勝數。推薦同學們平常能夠聽BBC或VOA新聞,如果基礎不好的同學,能夠先聽VOA的慢速新聞,而且能夠順便跟讀練習發音,這是十分好的學習材料。聽力推薦精聽與泛聽結合。所謂精聽,即認真聽一篇聽力廣播,比如VOA新聞。聽第一遍不明白大意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要繼續聽第二遍,直到聽到有些明白了,開始看文本,找出不會的單詞,做好記錄,然后再聽,直到聽懂每個單詞。所謂泛聽,就是平常看看美劇、英劇、電影,或是看一些英語節目,聽一聽英語的Podcast(播客),持續對英語的敏銳度。
另外,談談閱讀吧。通常中國學生的閱讀水平要比口語與聽力要好。我平時主要喜歡看一些報刊,國外國內的都有,比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以及《中國日報》。看報刊不僅僅有助于我們學習外國人寫作的表達與思維方式,而且有助于我們了解時事。作為一名大學生,開拓眼界,了解世界格局變化,是我們十分重要的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當然,也有很多同學喜歡閱讀英語小說。圖書館里關于英語的小說是很齊全的,期望大家必須要好好利用這個資源。
最后,說說口語。相信口語是許多同學的軟肋,我也一樣。因為英語在我們國家只是作為第二門外語來學習,所以并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這導致我們平時學到的很多英語可謂是“花瓶英語”,即看能懂其意,可實際不會用。但是“用不上”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說得太少,以致于學到的東西都成了消極的,沒有被激發成用心的,說白了沒法被使用,比如我們學到的詞匯以及一些句式。關于這個我也一向在探索,最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與講英語的外國人交談。透過與他們交談,我們能夠學到一些地道的方言,會減少自我的“中式英語”表達。一般太正式的句子只能用在寫作上。當然,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這種資源,那我們就只能好好利用生活中的“可利用資源。”比如電影、電視劇、各類英語節目等等,都是很好的自學地道口語的材料,但重要的'一點是,看的時候要留心臺詞里的口語表達,而不是走馬觀花,看了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