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支教年度個人總結(精選3篇)
大學生支教年度個人總結 篇1
雖然平時我都寫日記總結自己的工作,但日記畢竟不系統(tǒng),針對這次座談會,我還是特意寫了這篇稿子。
在過于將近一年的支教生活中,我總的感覺是忙碌、溫馨、豐富多彩。
1、忙碌,是我支教生活的常態(tài)。
我每天早晨8:20起床,吃完早飯在辦公室給高三學生補習數(shù)學至9:40,然后趁著沒課批改聽寫和作業(yè),備點課。我一周有15節(jié)課、4節(jié)晚自習和1節(jié)早自習,上課量并不算大,因此我可以將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全用于給學生補課,而備課,主要就挪在了周末。
為了能在辦公室多些時間辦工,我們仨天天都將午飯打回辦公室吃。午飯后算是我一天最悠閑的時候,我可以聽著歌備點課,中午2:40左右可以睡20分鐘午覺,3點至3:40給高一學生補習物理。
我的課主要集中在下午,可能因為學生與我的年齡差距不大,所以我的課堂比較活躍,每節(jié)課都能讓學生笑著聽。7點吃晚飯,7:50給高一學生復習化學至9點上晚自習。11點晚自習結束后給高二學生復習英語至11:40,然后再備課至12點。回宿舍后洗漱,寫寫日記,一般1點左右睡覺。
如此賣力的教書,旁人可能會覺得我自討苦吃,不懂得享受生活;不過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無論多累,那也是快樂的。看著學生們求知的眼神,你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喜歡跟學生交朋友,逗他們笑,領著他們徜徉知識的海洋。我偶爾會給他們補充課外知識、議論時事。我來這里不求名聲、不求享樂,只求能盡力將學生教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習慣、為他們樹立學好各科的信心。
周六補完上午的課,我會趕回達坂城吃午飯,因為機關食堂的伙食比學校的好的多。午飯后回到宿舍,一般我會先洗個澡,然后狠狠地睡一覺,將一周積累出的疲憊全睡掉,睡醒了就去洗衣服。
幸運的話,李春清和楊濤周末會在宿舍,楊濤喜歡唱歌、聽歌、看視頻,李春清喜歡上網(wǎng),我喜歡看書備課。因此,經(jīng)常是我和李春清在忙著自己事情的同時,讓楊濤點些好聽的歌給我們聽。李春清有女朋友,而且在組織部工作,閱歷豐富、八面玲瓏,電腦技術高超,因此我喜歡向他請教問題,這一年來他對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周六晚上晾的衣服,周日早晨一般會干了大部分,剩下沒干的我會把它晾在我床架上,然后就背上我的書包(這是我在宿舍唯一的行李)去吃早飯,他倆一般都還在睡覺。
吃完飯我會選擇在達坂城區(qū)政府3樓的會議室自習,這里有時會有常委開會,因此有時我得去食堂備課,甚至有時因為沒有地方備課而提前回到學校。不過通常我比較幸運,能吃完午飯再回學校,這樣我能多吃一餐機關食堂的好飯。
2、溫馨,點綴著我的生活。
經(jīng)過1年的相處,我和雅嵐、宇萍逐漸“在矛盾中走向了統(tǒng)一”,用她倆的話說,我成了她倆的閨蜜。我給她倆打豆?jié){喝,她倆替我打飯吃;白天一起在辦公室工作,深夜一起回宿舍。每周一起去飯店加次餐,每月策劃一次旅游,一起出去逛逛……4月28日我們仨在55中學組織了首屆“一站到底”知識競賽,取得了圓滿成功,這算是我們合作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吧。
經(jīng)過1年的相處,學生們逐漸喜歡上了我這位“活潑好動的”小老師,可能因為我自我表現(xiàn)的太多了,導致他們誤以我什么都會,所以找我問什么問題的都有。凡是其他老師不上的課,我都樂意給學生上,學生們也特別喜歡聽我的課,我想,當老師最開心的事,應該就是學生們能在課堂上與自己開心地互動。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學生們有時會勸我要注意休息,還分享零食給我吃,在食堂打飯的時候讓我先打……
雖然每周只有一天在達坂城,但舍友永遠是那么貼心。如今春清走了,真讓我想念,回去后我一定要去山東找他玩。支教團雖然跟其他志愿者有區(qū)別,但我覺得我們的共同點比不同點多,我們都屬于志愿者大家庭,每次一起參加活動,我都感覺特別開心,只是這樣的機會并不多。我感覺這批志愿者都特別好,個個都那么和善而又各有特色,雖然我們的緣分只有1年,但我已覺得挺知足。
3、豐富多彩,盡顯青春的美麗。
支教的時光有如白駒過隙,一不小心,就到了該說離別的時候了。回想往事,幾多快樂、幾多感動,從7月底一起在新疆大學軍訓、看表演,到8月中旬去西溝鄉(xiāng)采雪菊;從8月初分配在教育局工作,到9月初來到55中學教歷史;從8月中旬在達坂城打羽毛球,到11月底在鹽湖參加乒乓球比賽;從8月中旬去天池觀瀑布,到10月初去敦煌看沙漠;從第一次獲得教師節(jié)禮物,到第一次當運動會裁判;從參加“天山放歌行”合唱比賽,到與學生歡慶元旦;從高考誓師大會,到現(xiàn)在的最后時光;從清明蝶谷行,到五一游吐魯番……時間從不減慢它的腳步,只有我們的記憶,能讓美好的時光永遠定格。
離支教期結束只有不到2個月時間了,接下來的時間,我要堅守崗位,將每天16h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完成,陪著高三的學生參加高考,幫助高一的學生通過學考,督促高二的學生準備高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大學生支教年度個人總結 篇2
實踐方式:暑期支教
時間地點:區(qū)鎮(zhèn)村留守兒童服務站
實踐時間:月日至月日共天
一、實踐目的
1、給留守兒童送去愛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被社會遺忘,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關心自己,從而幫助孩子們樹立健康的社會觀,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2、村里的留守兒童不像城里的孩子,可以在暑假里上輔導班,我們的支教活動正是為了解決留守兒童在暑假無人看管、無處讀書的問題。大學生志愿者在暑假當起留守兒童的“家教”正好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學習成績,不輸在起跑線上。
3、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培養(yǎng)鍛煉才干的好渠道,一來,我們擺脫了“一放假就沉迷網(wǎng)絡”的日子,過上了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二來,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了解社會,從而更好的投身社會。
二、實踐內容
根據(jù)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學院城鄉(xiāng)互助工作組的整體安排,我們計劃利用月日至月日這寶貴的天對區(qū)鎮(zhèn)村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的學習輔導。我負責輔導孩子們語文和數(shù)學,其他志愿者也各有所長,根據(jù)孩子們的具體需要,我們進行了分組,結果如下:
小學一到五年級
初中一到三年級
高中組
負責語文和數(shù)學
負責英語
負責語文數(shù)學
負責英語
負責語文
負責數(shù)學
負責物理化學
當我們真正走進孩子們的臨時教室時,我們發(fā)現(xiàn),原先“一個人上一節(jié)課”的計劃是行不通的,因為孩子多,各個年級的孩子都有,而且只有一間教室,所以我們臨時決定,分組同時上課,這樣做雖然會使教室內稍顯混亂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互相干擾,但卻是我們根據(jù)實際情況指定的最合適的方案。
我們將自己的支教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對于整體安排,我又根據(jù)我們教學組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整:
1、堅持每天布置作業(yè),堅持認真批改,每份作業(yè)都寫批語和鼓勵的話;將一小時的課堂分成幾個小部分,學一段玩一段,解決孩子們課堂疲勞的問題;
2、通過各種形式,鍛煉孩子們的各種能力,比如在人前發(fā)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3、根據(jù)我對各個年級課本的了解,我為各個年級分別制定了天的學習計劃,不同的年級,要求的難度也有所不同。一到三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背誦經(jīng)典課文,學習生字、組詞、造句;而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孩子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知識之外,還要求對課文進行理解。注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實踐結果
1、分組上課的策略
我們面對的情況是:從小學到高中幾個教學組都有學生,而且所有學生都擠在一間教室里。我們意識到,原先“一個老師一節(jié)課”的計劃是行不通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按照分組同時上課,這樣做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有助于老師們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們,給他們更多有針對性的幫助。
2、針對學生的特點合理調整計劃
眾所周知,一到五年級的小學生最多能在三十五分鐘之內集中精力,我經(jīng)過分析和對孩子們的觀察得知,我負責的小學組的學生不能做到在一個小時的課堂上保持精力集中。針對這個問題,我做出了以下調整:
(1)將一個小時的課堂分成兩部分,前半個小時我給學生們講解課本的基礎知識,而后半個小時則用來做練習,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在課堂上及時鞏固學到的知識,而且這種聽課與做題結合的方法能夠緩解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疲勞,從而對學習更感興趣。
(2)下午第四節(jié)盡量在室外上課,這樣做既可以使孩子們感到新鮮,從而更容易集中精力,而且可以減少孩子們的讀書聲對高年級學生們的影響。在最后一節(jié)課上,我們一般會集體背誦課文,然后讓孩子們挨個在大家面前講故事,以鍛煉他們當眾發(fā)言的能力。如果孩子們表現(xiàn)得好,學得快,我們還會做一些小游戲。我始終認為,教育小學生,要針對他么爛漫愛玩的天性,在游戲中教會他們知識,而填壓式的教育只會是孩子厭惡學習。
3、注重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教授課本知識之外,我們還特別注重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教孩子們下象棋,玩魔方,唱歌,跳舞,給他們的課余生活增添了很多歡聲笑語。另外,我還特別注重對孩子們陽光性格的塑造,我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不以學習成績論學生,以求學生們不會產(chǎn)生自卑感。比如說我的學生,他自尊心比較強,平常在課堂上,如果有個知識點別人都學會了,就剩他沒有學會時,就會急得大哭。這時我會先讓其他同學做練習,我單獨用各種方法教會他,決不讓他落后!
久而久之,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一大截,成績也非常優(yōu)異了!不過還是有些內向,課間和小伙伴鬧了矛盾,他就一個人坐在教室里不出去玩,這是我會動員其他孩子組織一個好玩的游戲,然后讓的好朋友邀請他去玩,笑容就又會在的臉上綻放。
4、對專業(yè)知識的運用
作為法學專業(yè)的學生,怎樣將專業(yè)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呢?我的教授對象為小學生,理解力有限,所以我沒有選擇向他們講授具體的法律條文,而僅僅告訴了他們一些“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則性的知識,讓他們對法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村里,我們積極向村民講解實用的法律知識,比如《債權法》《物權法》等,努力在村民心中樹立“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5、與身邊的人相處
(1)我們個志愿者住在村長的母親家中,與老人在一個廚房做飯。怎樣與兩位老人相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在學校我們身邊只有同齡學生,在家中爺爺奶奶都寵著我們,很少與我們計較。所以,為了樹立大學生良好的形象,更好地與兩位老人相處我們自覺改掉了大聲喧嘩、用水不節(jié)儉、睡覺晚等不良習慣,并時常為兩位老人做一些家務,贏得了老人的喜愛。
(2)一起支教的個同伴對我們來說也有不同的意義,因為我們要一起生活天,一起做飯一起吃飯,有人刷碗,有人打掃衛(wèi)生。又臟活累活大家都搶著干,有什么好吃的都給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在共同生活的這些天里,我學會了關心別人,學會了為集體的利益作貢獻,真正讀懂了“出門靠朋友”這句話!短短天的相處,卻讓我們這個原本不認識的年輕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們在暑假里都還保持著聯(lián)系,不時的關心一下昔日的“戰(zhàn)友”的最新動態(tài),感受友誼的無比珍貴。
四、實踐總結
大學生志愿支教活動,一方面能為孩子們帶去一份光明,一份希望,同時,也能鍛煉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
支教不單是教孩子們學習課本知識,更是要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孩子們認識外面的世界,教會他們愛和感恩……其實,在教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付出與無私的愛,學會如何面對孩子,學會不因聰慧愚笨而寬容平等的接受孩子,我們從孩子天真稚嫩的臉上看見了美好的未來,也從孩子身上學到了我們已經(jīng)漸漸失去的真實與純潔……
雖然這次支教只有天,但卻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也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感受。正如西部優(yōu)秀自愿支教者馮艾所說“有一種生活,沒有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大學生支教年度個人總結 篇3
三下鄉(xiāng)之行早已經(jīng)結束了,雖然行程很短,但就在這短短的下鄉(xiāng)生活中我成長了許多。從行程的一開始,就注定了這次下鄉(xiāng)活動將帶給我許多奇跡、驚喜和考驗,從來沒有出過外省的我后來卻對廣西陽朔葡萄鎮(zhèn)產(chǎn)生依依不舍之情;害羞膽怯的我卻勇敢地走訪每家每戶,和村民們自由暢談生活;只知道學習的我卻成為一群小朋友的哥哥和老師。最重要的是我認識了從不同學院組織起來的隊友們,他們大部分人都是我的師兄師姐,他們教會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工作。從上火車的那一刻起,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如此的精彩和難忘。
一到葡萄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就很有禮貌的帶著我們來到小學生宿舍樓,宿舍樓雖然看起來矮小而簡陋,但是比起隊友們所說的下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已經(jīng)算是好很多了。校長很信任我們,所以允許我們帶六個班級,而我和另外一名隊友吳心翔被分配到四年級1班上課。
當?shù)卣畧F委也很重視我們這次三下鄉(xiāng),所以在生活上他們都會提供一些幫助,特別是辦公室主任**大哥,他一開始就帶我們去認識當?shù)氐牡胤胶吐肪,為我們提供走訪家戶的聯(lián)系方式……
在此,我對這次三下鄉(xiāng)作個人總結。
一、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團隊凝聚力
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華南農業(yè)大學三下鄉(xiāng)團隊的一名成員,在外地農村進行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時候,禮貌和形象都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在別人面前看起來要像個大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要傳授一些與我校特色有關的知識內容。在每一次行為當中,我都會謹記這些要求并且時不時的提醒隊友,不做有損形象的事,從而不斷完善自我管理。在團隊成員之間,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很簡單——“調和劑”。和是和諧愉快的意思。團隊的凝聚力需要在和諧和愉快的狀態(tài)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經(jīng)過短短十天左右的相處,我們經(jīng)歷了在烈日當空下的走訪活動,每天晚上的籌劃預備工作,而輕松愉快的交流溝通使我們的團隊變得更加團結更具凝聚力,也為葡萄鎮(zhèn)的支教和調研活動作出自己的貢獻。“一次支教調研行,一生兄弟姐妹情”,這是我最想表達的感情。
二、增進孩子感情,協(xié)助調研工作
如果單純的去講課,我們肯定比不上那些專業(yè)的授課老師,因此我和心翔在上課的前一晚一起進行了探討和準備有關課題內容。同時,利用自己在大學學生團體管理和心理委員等多方面的鍛煉(淡定、自信、微笑等),積極探討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例如,我會讓學生以做團體游戲的方式競答問題,也會讓學生嘗試站在講臺上拍拍照做留念,還會教他們一些其他方言的簡單句子,如粵語,潮汕話,客家話。這些措施,調動了課堂氣氛,也無形中增進了師生感情。
與此同時,我和心翔都取了一個通俗易記的名字,峰哥和翔哥。這樣子,小學生們就會容易記住我們,并且以稱作哥哥的身份和我們交流不會那么拘謹,師生情如同兄弟兄妹情。我們的學生,毛建明和黃順輝就經(jīng)常來我們宿舍找我們一起聊天、玩游戲。
除此之外,因為我們不熟悉當?shù)氐穆肪,通過和這些小朋友的認識和交流,可以讓小朋友帶路去走訪小朋友的家庭,協(xié)助后來的調研走訪活動。
三、記錄下鄉(xiāng)生活,多渠道宣傳下鄉(xiāng)工作
在每一次走訪調研的活動中,我們都會穿好背面印有學校名字的t-shirt隊服和戴上印有院徽的紅帽子,在與家長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小組都要求宣傳學校以及我們的三下鄉(xiāng)工作,并且我們還會和家長們分享我們的生活體會以及在大學里學到的東西。
在下鄉(xiāng)工作比較輕松的時候,我會記錄一下在葡萄鎮(zhèn)生活的點點滴滴。下鄉(xiāng)生活,每天都是精彩;下鄉(xiāng)工作,每天都充實的。除此之外,我還會在自己的qq空間,微博,新浪博客,搜狐博客,天涯博客等多個平臺發(fā)表更新自己的日志。除了記錄的意義之外,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我們在廣西的三下鄉(xiāng)支教調研工作。
四、開展走訪活動,了解農村生活
我們隊伍總共去了12人,在調研走訪的活動中,我們分成3個小組,每個小組4個人,分區(qū)域走訪。這種分配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卻是很有效果的。在經(jīng)過了幾天的不懈努力,我和隊友們,慧敏、心翔和銳榮,走訪了20多戶家庭。例如,去過住在新街的四(1)班學生一家,住在老街的四(1)班學生一家,在路口開食店的六(3)班學生一家,還有家離學校較遠的石口寨的六(1)班學生一家等。
開展走訪活動,一方面是收集調查問卷中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另一方面是讓我們體會葡萄鎮(zhèn)當?shù)氐霓r村生活,最重要的還是通過這次家訪的形式,給孩子們一個鞭策作用,讓大學生直接和小朋友對話,讓他們變得更乖。走訪活動結束后,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在我們這組走訪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明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家里養(yǎng)的豬在六月份的時候都突然死亡了。為了證實這個情況,我們小組還特意去走訪了養(yǎng)殖上百頭豬的黃先生的家,他告訴我們這些情況確實存在,政府也派過專家來調查檢驗,最終還是無頭緒,聽說是什么五號病、豬瘟之類的。這些情況我們也會向學校和當?shù)卣从常蚕M覀兊淖龇軌蚪o農民帶來幫忙。
五、拓展工作領域,為農村服務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籌劃這次三下鄉(xiāng)之后,我們隊伍已經(jīng)收集了同學們贈送的200多冊關于農村種植和養(yǎng)殖的書籍以及學校送的100多套資料,還有幾包轉基因大豆種子。在走訪調研的時候,我們也會按情況將有關資料贈送給村民。在做好學校安排的下鄉(xiāng)任務工作后,我們也會抽出時間幫助政府處理一些比較簡單但又繁瑣的事情。有能力的話,我們還會選擇合適的家庭幫助勞作,而且在我們離開中心小學之前,我們隊伍也贈送了一些體育用品給中心小學,希望在這里的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各種體育運動,也為這些在落后山區(qū)生活的人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
這次支教調研的時間很短,多希望自己能夠繼續(xù)在那里工作多一段時間。忘不了那里的山水,永遠都給人一種清新如繡的感覺;忘不了那里的村民,勤勞而又好客,有好幾次家訪的時候堅持要我們留在他們家里吃飯;忘不了那里的孩子,天真可愛,我一直都想讓這些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就在那一段時間里,孩子們也知道我們的行程不會很久,所以孩子們都在問我“老師,你什么時候回去”,“峰哥,要記得回來看我”或者是“峰哥,我以后要去廣州找你一起玩”……真的不忍心和這些小朋友道別,也真的很遺憾不能看著他們成長。:
在三下鄉(xiāng)短短的時間里,我從一個不怎么想與別人接觸的小伙子,變成一個能給予家長們意見的有志青年!我從一個沒有支教經(jīng)驗的學生,變成了“看起來像個老師”的大哥哥!雖然相處時間短,但和一起工作的隊友們的情誼,太深太深!唯有寄望后日能有機會和這些隊友們再次參與三下鄉(xiāng)活動,為落后的地方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