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醫德醫風工作心得總結(精選3篇)
個人醫德醫風工作心得總結 篇1
20--年已經過去,醫德醫風總結就是從自身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是社會主義醫德醫風的根本宗旨。
第一點:以誠人為本,做好醫生的思想教育。
一是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這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也是醫德醫風建設的核心。要教育職工正確對待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困難、利益調整及一些問題,堅定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決心,為醫院的生存和發展貢獻力量。
二是對職工進行三觀教育。即對職工進行新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通過教育使職工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對待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系,把個人利益融入集體利益之中;教育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治好病人,減輕病人痛苦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
三是對職工進行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教育。教育職工樹立起病人是醫院的客戶,病人是醫院職工的衣食父母的理念,正確認識醫務工作者和病人的關系,教育職工經常進行換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點:以信為本,切實履行對服務對象的承諾。
要把醫德醫風建設同各項制度結合起來。要制定和完善醫德醫風規范,使醫德醫風同職工的利益緊密掛鉤,嚴格考核落實,建立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提高其醫德醫風水準,讓病人滿意。總的來說,其實構建和諧的醫護關系式整個醫療活動安全有效進行的基礎。全國各地的病人紛至沓來,五湖四海的繼續教育人員絡繹不絕,在臨床工作中顧全大局,團結協作,一切由臨床出發,一切為了病人醫生護士同心協力,促進醫療水平的提升。
1、受利益驅動,醫德出現失衡。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傳統醫德發生了變化,受利益驅動,部分醫生的是非觀、利弊觀、尊卑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本來,醫院的服務宗旨是減少疾病、救死扶傷,不能單純以營利為目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是以自主經營的醫療衛生服務為主體,既求社會效益,又要講求經濟效益,二者處理不當,就導致了有些單位和醫生見利忘義,醫德失衡現象的發生。具體為亂檢查、亂收費、亂用藥、收紅包、從事第二職業搞“創收”等,由此擾亂醫療秩序,敗壞了醫德醫風。
2、價值背向,導致醫德失去規范。
國家對醫院實行差額補貼的同時又使醫院物資市場化,價格的漲跌使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受市場經濟體系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醫生在遇到通過正當途徑而利益得不到實現時,就可能尋求非道德補償。更有甚者認為,為病人看病、做檢查、做手術、受病人吃請、收病人紅包和禮品是等價交換,合情合理。這反映了市場經濟所引發的市場價格和價值的距離,導致了醫德失去規范。
3、效益碰撞導致醫德失調。
在國家補償不足的情況下,為謀求發展,醫院在考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必須重視經濟效益,由此在重視醫療服務的同時也十分重視醫療服務效益。但是,醫療服務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直接衡量。面對患者,醫院有擇優治病救人和救死扶傷的道義,同時又有維持醫院勞動力再生產的責任,在具體實施中難免使二者產生碰撞,導致醫德失調。
綜上所訴,醫德醫風心得體會還是很重要的,希望廣大醫生能更好的認識醫德醫風。
個人醫德醫風工作心得總結 篇2
20xx年,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同事的幫助下,我圍繞醫院中心工作,結合科室的工作要求,工作上積極主動,求真務實,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以醫德行為規范為準則,不斷提高了自身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現將我一年來醫德工作總結如下:
1.思想政治方面
按醫院要求認真學習了黨的全會、十八界三中全會精神、最美鄉村醫生先進事跡、《醫療事故防范和處理》《處方書寫規范》《護士管理條例》等內容,通過學習讓我在思想上、行動上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和改進,同時讓我更加堅定了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意識。
2.醫德醫風工作方面 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位前來檢查的病人,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工作中能吃苦耐勞,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和勤懇努力的精神狀態。對不符合檢驗質量的標本,要求病人重新留取,并和病人說明原因,取得病人的認可和理解。醫院工作的需要,安排我參與護理組排班,工作上認真按照“三查十對”來執行護理操作,現已能夠熟練掌握常規護理操作技術。嚴格遵守醫院管理規定,做到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串崗。無接受病人吃請和收受紅包、禮品、回扣的現象,無醫療差錯事故發生。
3 .業務工作和學習方面:
積極參加醫院和科室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通過學習,加強了自身素質的提高。在學習和工作任務比較繁重的情況下,能積極主動的完成醫院安排的各種工作,能很好的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不叫苦叫累。在業務工作中,認真履行科里的各項規章制度,一切檢驗操作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時刻以謹慎的工作態度處理好每一個待檢標本,認真處理好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對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不太相符的結果,第一時間向領導班子反映,堅持做到復查,確保發出檢驗報告的準確性,并及時與臨床醫生聯系,提供有利的診斷依據。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強化理論學習才是生存之道,因此在工作之余努力參加了業余本科的學歷教育。同時采用網絡學習、閱讀臨床檢驗相關書籍等,學習最新知識、新進展,爭取20xx年一次通過檢驗技師的職稱考試。
在新的一年,我將加強實踐和理論學習相結合,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虛心向同事學習,向實踐學習,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爭取在新的一年里為醫院的發展貢獻力量。
個人醫德醫風工作心得總結 篇3
前不久學習了有關醫德醫風的內容,作為一個未來的護士,我對此深有感觸。
醫療機構是衛生系統的主要窗口,也是社會的重要窗口。醫德、醫風的好壞是社會風氣好壞的反映,也是全民族整體道德素質的重要表現。因為醫療行為關系到人的健康與生命,因此,醫德、醫風建設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點之一。
醫德醫風是指執業醫師應具有的醫學道德和風尚。它屬于醫學職業道德的范疇。醫學職業道德是從事醫學職業的人們在醫療衛生保健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原則和規范的總和。因此,執業醫師要達到醫德醫風的優良,必須接受醫學道德教醫為仁術,濟世為懷,病家延請,有求必應,治病救人,認真負責,這是我國歷代名醫的優良傳統。醫生對任何病人都要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和愛護,視他們如親人。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一文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作為護士的我們也應做到醫德醫風。
我國歷代名醫,多數人出身于“師傳”,如扁鵲拜長桑君為師,倉公(淳于意)拜公乘陽慶為師,張仲景拜張伯祖為師等等,他們尊敬老師,虛心向老師學習,終于“盡得其傳”,甚至成就超過了他們的老師。金代李東垣,家貲富有,熱愛醫藥,聞張元素有醫名,乃捐千金從之學,不數年,盡得其傳,后來成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元代朱丹溪,慕武林(杭州)羅知悌擅長醫學,往返十余次,“日拱立于其門,大風雨不易”,使羅氏深受感動,遂將全部醫術傳授給他,后來他也成為“金元四大家”之一。清代葉天士,虛心好學,聞某人擅長治某病,即前往拜訪求教,先后共拜訪名師17位,他能汲取各家之長,后來成為名家,尤其對溫病學貢獻最大,是清代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就必須想這些前人學習。
醫德醫風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的衛士,又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窗口。醫德醫風好與不好,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是關系到黨和政府威信的大事。近些年來,衛生事業面臨市場經濟的競爭和挑戰.醫務工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發生變化,傳統的醫德醫風經受嚴峻的考驗,出現了一些人民群眾不滿意的熱點問題。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一要靠先進的醫療科學技術和醫療設備,二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把兩者融為一體,在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的政策指引下,醫療衛生事業才能健康地發展,更好地保護生產力。因此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同時,還必須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真正樹立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戰略思想[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建設兩個主要部分,而醫德醫風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單純是一個行業作風建設問題,而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如何建設高尚醫德醫風
1加強領導、統一認識是搞好醫德醫風的關鍵。2加強教育,提高衛生隊伍自身素質基礎。3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制度是保障醫德規范對醫務工作者的行為能起導向作用,使廣大醫務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了使規范得以實行,還應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和激勵機制。更新觀念,順應市場競爭機制的認識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積極作用。
“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凄憐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一·大醫精誠》,俗話說醫者父母心,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病人首先是作為人存在的,文明禮貌、優質服務是最基本的要求,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像對待朋友一樣為患者保守醫療秘密,贏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在臨床工作中要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康權和生命權,人們在試圖通過建立、健全社會醫療保障制度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維系生命健康的重要支點———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由于市場化的沖擊下,醫院的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在變,醫務人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準則也在變。然而我們不能被這種現狀所影響,我們要保持一名護士的應有的作風,堅守醫德醫風,將治病救人放在第一,時刻銘記古人的教誨,爭做一名合格且優秀的醫護人員,一個真善美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