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鎮政府工作總結
三、縣城建設扎實推進,服務工作成效斐然。
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我們以服務新縣城,打造新為目標,竭盡全力做好新縣城建設服務工作。一是征地拆遷安置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們采取剛性化政策、人性化拆遷、個性化服務的方式,新征城市建設和工業用地8000余畝,協調處理建設用地和舊城改造中出現的矛盾70余起,安置拆遷戶400余戶。二是重點項目順利進場。全力抓好新縣城(城區)濱河路建設及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協調服務,確保工程的順利進場。遼安工業園、銀河科技產業園,華晨汽車零部件工業園、華祥公司汽車零部件生產線、福隆公司汽車注塑零部件、好醫生制藥公司cgmp標準生產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順利進場施工。三是舊城改造扎實推進。大南街10000多平方米的舊房改造正在緊張的施工。老城區的街道已全面實現街面黑色柔性化,并安裝路燈。四是縣城框架進一步拉大。文苑路東西段延伸、金鴻路東西段延伸、益昌路西段延伸,銀河路北段延伸等5000多米的擴建工程竣工,新建的長1.2公里四車道寬玉林路不但順利建成,且完成道路的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五是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全鎮現已形成以經營建材、服裝、餐飲、服務等不同類別的個體工商戶3113戶,這些商業的引入,有效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六是創衛成果得以鞏固。結合縣城秩序整治和舊城改造,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全方位服務于城鎮管理,使創衛成果得到了有效的鞏固。
四、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工作成效亮點紛呈。
按照縣委夯基礎、立規劃、謀產業、抓主體、搞試點的要求,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是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年改擴建村道13公里,新建水泥村道35公里,整治因災損毀的沉井29口,機井21口,山坪塘315口,疏通溝渠6435米,新建引水渠1380米、三建五改1275戶新建小二型水庫2個,新建農村集中供水站9個。二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規模化蛋雞養殖發展到150萬只,年產值1.6億,圣康蛋雞養殖合作社占地80多畝的標準化養殖場和種雞場投入使用,水稻制種基本穩定在8000畝左右;森泰農業開發公司繼好農牌雞蛋通過農業部有機農產品認證并被評為四川省第九屆名牌產品后,又通過國家級標準養殖示范基地驗收;6000畝綠色水果基地建成;3500畝特種水產養殖區在雍峙、農興等沿河村形成并取得巨大效益,前進、聯豐等引進業主在發展工業企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養豬業,使全鎮出欄生豬達到3.8萬頭;畜豐養殖生態家園建設已基本完成,聯豐的300萬只肉鴨養殖基地建成開始正常運營;龍興、雍峙村的4000畝蔬菜和羅林、前進等村的3000畝花卉培育市場前景看好。截止目前,全鎮已建成了利民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圣康蛋雞專業合作社、益昌薯業合作社、肉鴨養殖專業合作社、東蘭水果專業合作社、森泰農業開發公司、綿陽聯豐農業開發公司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13個,農業產業化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繼貓兒溝休閑莊、月亮灣休閑莊之后,今年在獅子村投資3500萬元的飛鷹山莊正在加緊施工,預計明年7月將竣工營業。三是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特別是農業專合組織的興起以及近XX畝土地的集中流轉,有效地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小康生活在農村基本實現。拒不完全統計,全鎮農村近各式家用轎車就達470多輛,家用電氣化普及率達98.3%,出行動力機械化達76.5%。四是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我們緊緊抓住災后重建的大好機遇,在農村重建規劃設計上,力求布局合理,安全經濟適用,風貌格調統一。在布局上堅持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在風貌上,堅持川西北民居格調。對7637戶農房重建戶統一要求為灰瓦白墻纏腰帶。對3089戶加固的農房和22個村莊38個院落,投資4000多萬元進行了風貌提升。通過重建和風貌提升及大力度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鎮農村的村容村貌基本實現了美觀整潔。五是文明新風基本形成。在發展生產,加大村容整治的同時,我鎮以整治農村陋習為切入點,強化了對封建迷信、取締。在此基礎上,開展遵紀守法戶、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鄰里的評選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并利用災后新建的農民文化活動中心、村級多功能活動室和黨員遠程教育終端站,進行文明知識、現代生活、致富技術教育和培訓,促進了革陋習、講文明、學技術、助致富風氣的形成。六是農民的四權得到保障。村務公開、財務公開、重大事項公開和一事一議得到貫徹落實,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得到保障。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仍然看到,距縣委、縣府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面對問題,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改進方法,力爭在二o一一年的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