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一生活的總結作文(精選3篇)
對高一生活的總結作文 篇1
隨著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我的心情也越來越糟糕,開學恐懼證也日漸強烈。到了31日,我的心情壞透了,誰叫我干什么,我準會沒好氣地向他吼:“干什么?”媽媽問我:“你今天的心情怎么這么糟?”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煩躁。冷靜下來后,節日作文,我才明白,明天就要上學了,怪不得我的心情會這么壞。明天就要上學了,不知道暑假作業有沒有漏;明天就要上學了,不知道這學期的課本難不難;明天就要上學,馬上就要升六年級了,學習壓力大了……
那晚,我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新聞報道說近期有三個臺風可能登陸泉州。聽到這個消息,興奮極了的我馬上在電話機前守著,希望能等到臺風來的消息,再放幾天的假。我一邊等電話一邊想:要是多放幾天假就可以再睡懶覺,要是多放幾天假就又可以看電視玩電腦,要是多放幾天假就可以不用做家庭作業……刮臺風多好啊,放假多好啊!
呵呵沒有接到臺風的消息。到了很晚我才手忙腳亂地收拾書包,檢查是否有東西忘帶了。這時,我不禁想起教我們上課的老師們。想必他們也在盼望多放幾天假吧,不然一上課就要批改一大疊的作業,在課堂上口干舌燥地講課,還要早早地趕到學校做護導,多辛苦啊!我忐忑不安地爬上床,在焦急與煩躁中進入夢鄉。
“上課啦,起床啦!”大清早我就被媽媽催起了床,恍恍惚惚地來到了學校。同學們見面后,不是高興地相視一笑:“嘿,開學啦!”而是唉聲嘆氣:“唉,又開學了。”這時,校長的聲音從廣播響起:“同學們,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學期……”“新學期也只有校長最高興,”不知誰咕噥了一句,“新學期校長可以收學費。”“是啊是啊。”大學都附和。
不過,既然開學了,那就要高高興興地迎接新學期,為新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奮斗。
對高一生活的總結作文 篇2
高一8班 王陽明 20xx年8月我來到了新的工作單位石室外語學校,開始了高一年級8班主任工作,該班為名校實驗班,共52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3人,從入學成績看:成員構成復雜,分化
較大,深感壓力重大。在協同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積極配合學校和年級的要求,初步開展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為了實現我心中的理想目標,我在班級管理的很多方面做了嘗試,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現對本學期的班級管理工作做一下總結,以期不斷改進,為以后開展班主任工作積累經驗: 首先,我在思想上加強自我修養。
認真貫徹協同教育的思想,并且不斷加深對協同教育的理解,逐步釋放到自己的工作當中。熱愛本職工作,事業心、責任感強,工作態度端正,作風正派。因此班級作風正,學風濃。班風積極健康,學生團結向上,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其次,我努力創設一個和諧穩定的班集體,尤其是在民辦學校,穩定生源是每一個班主任都必須去面對的工作。只有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不論是家庭富裕的還是條件較差的,不論他是否犯過錯誤,班主任都要一視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見,公平、公正、平等對待班上每一位同學,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情感交流渠道,讓學生學習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場所。
我班單親的孩子比較多,他們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有點偏激,古怪,孤僻,同學之間很不容易溝通,我就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放手讓同學們去做,在具體策劃,組織過程中我只起指導作用,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表揚或鼓勵,使學生的主體精神在表現后得到弘揚.班級的凝聚力通過這些活動得到了很大的增強.這些學生就逐步融入了班集體,班級也變得和諧穩定了。 第三,把管理學生的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當家作主。
首先,8班的班委干部并不多,實行的是小組競爭制,52個人分成10個小組,以班上最具榜樣作用的10名同學作為小組長,主要考察每個小組的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每個小組制定出自己小組的規范和章程并落實到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班委和小組長積極帶好頭,各盡其責,認真考評,認真布置,使每一樣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整個班級不斷的朝“和諧發展,協同競爭”方向發展。
8班的班級理念是:著眼學生的未來,把教育做到每一個人身上,培養出讓自己佩服的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努力,班級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自律意識很強,也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但是我們仍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班在年級的各項評比中成績都名列前茅,從軍訓的“優秀中隊”到籃球賽年級第二名,再到運動會團體高中組第二名,還有迎新晚會的積極參予,同學們已經形成強烈的班級意識,集體榮譽感得到了加強并獲得了年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凝聚力更強了,班級更有活力了。
第四,身教重于言教,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很多時候,我發現問題時并不立即找學生,而是默默地做好。盡管我沒說,可學生看在眼里,一切就都明白了,他們也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他們熱愛勞動,至今教室天天整潔明亮,黑板和講桌也是,全班沒有任何同學亂扔垃圾;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年級同志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
第五,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個性,做好工作筆記。我為每一位學生詳細記錄著他們的成長軌跡。所以借用兵家的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覺得沒有我處理不好的事情,就是因為我平時做個有心人,將工作做到了實處,學生也將我當做朋友,有了煩心事總是找我化解,我也很高興,畢竟付出有了回報。學生們每天都在愉快地學習,在健康地成長,我希望看到他們燦爛的笑容,矯健的身影。
第六,加強家校聯系。在民辦學校,班主任要贏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給了家長最想要的,家長才會支持你,只有這樣今后的工作才會更有發展。8班從入學時300名以后的12人發展到現在200名以后有2人,得到了所有家長的肯定,在深感壓力大的同時也取得了豐厚的成績,幸不辱命。
最后,在這一學期里,我收獲了很多,既有經驗也有教訓。不足的地方還很多,工作還不夠細致,還需進一步努力,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 班主任工作總結
對高一生活的總結作文 篇3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向前游走。不知不覺之中我的大學生涯竟然已經快要渡過一年光景。到了這時,內心難以抑制的有了幾分感慨。回顧大學這一年的生活,似是新奇中帶有幾分平淡,而些許無奈中又覺得充滿希望。而現在,我就在本文之中,將自己這一年來的生活做一個總結:
在學習上:對我而言,學習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盡管我本身并不是十分聰慧,也不是那種將精力全部投入學習的人,但我自認,在這一年的學習生活中,我還是做好了一個學生的本分。在課堂上遵守課堂紀律,從不遲到早退逃課,也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所以在這一項上,若是需要有所評分,在百分制的前提下,我應該會給自己85分的評分—完成不錯,但仍有進步空間。學習始終是一個學生的基本任務,也是提高自己的必經途徑。所以為了加強綜合素質,完善自我,我將會在今后不斷努力,促使全身心投入學習。
思想上:在這個學期中,我們學習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門課程。這門課程的開設,在中國是一種必然。而這門課上,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例如耶魯大學招生宣傳片以及變形記之類有益的視頻,這使得我內心有很大的感觸。我會更加努力的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提高個人的思想水平,從而能夠豐富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學習熱情。其次,我極其想要成為一名黨員。上個學期的推選中,盡管自己未能如愿被選上,但這并不會削弱我想要成為一名黨員的熱情。在下個學期中,我會為了這個目標而更加的奮發向上。最后,我意識到自己的交際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這也是我的近期的努力方向。我想,我會通過多參加各種活動來改善,這也能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社會,也更好的為他人服務。
在工作上:作為班上的生活委員,盡管這個職務所要求履行的指責不過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并沒有大事或緊急事項需要處理。但我依然有耐心的完成了這份工作。競選直視,我便在全班同學面前保證,會將這些事物好好打理。而事實證明,我完成的很好。我積極的配合班長,按時完成本分工作,為班級建設盡了一份綿薄之力。同時我配合好樂校、院的各項工作以及活動,在工作中也并未耽誤自己的學習。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舍友,同學們友好相處,在課外還結識一些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有時我會向他們請教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問題,擴展自己的社交圈。另一方面,在我的眼中,宿舍是一個小家庭,是我要生活4年的地方。在這里,4個人生活在同一個空間里,但是各自的生活習性都不相同,這就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矛盾。而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遷就,只有這樣才能和平相處,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休息環境。
在課外活動方面:大學不同于高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而我也參加了許多對自己發展有益的活動。做電子科技展覽的志愿者;成為愛心助教組織的一員;參觀劍扇博物館等等。這些活動充實了我的業余時間,使得我在空閑的時間里并不僅僅只是沉迷于書海或者癡迷于電子游戲。而是給了我實際的經驗。做志愿者使得我有了新的體會,告訴我在這樣有組織的活動中要嚴格服從團隊,不能僅僅依靠個人。在愛心助教組織期間,我曾和另一名外班的同學共同輔導過一位高三的學生。不僅使那位學生有所提高,也使得自己回顧起了不少高中的知識點。參觀博物館使得我了解了許多與扇子有關的歷史知識,那一把把精致的扇子,讓我大開眼界。在這些活動中,我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成長,有了提高。
過去的這一年,是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一年,是積極探索、逐步成熟的一年。所以盡管非常的充實,但自己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學業上還有諸多進步的空間;由于參加黨校的時間不長,在政治思想覺悟方面還有待提高;對大學學習的規律仍需進一步適應,生活方式也尚需改進;在班委的工作中,也要彌補不足,盡最大的努力為同學們服務。希望新的一年里,我能夠戒驕戒躁、勤勉敬業,在平凡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