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干部競聘報告范文(通用3篇)
中層干部競聘報告范文 篇2
我自去年秋季開學調到政教處工作,主要任務負責男生宿舍的學生住宿管理工作。學生住宿管理工作具體為學生就寢管理、日常紀律管理、安全、衛生、公物保護等方面。
下面就一年來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 愛崗敬業
宿舍管理工作對我們這樣一個大規模寄宿制學校來說,是學校對學生日常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每天都有一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宿舍度過的。為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我堅持以崗為家,吃住在崗,不論是值班時間還是非值班時間,均主動參與對學生的管理工作。
二、 關心學生
我們既是管理者,同時又是學生生活上的教育者、幫助者,尤其是新生入學的一段時間,學生大多不會生活,我們指導學生整理內務,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多學生早晚不喝飯,還經常吃一些辛辣之物,這樣生病在所難免,對這些學生我們耐心地對其進行教育引導,學生生活上遇到了困難,我們也盡力給予最大的幫助。
三、 強抓管理
結合政教處,先后制訂了《住宿生日常管理細則》和《住宿生量化考核細則》,并予以落實。針對學生一些不守紀行為和不文明行為進行嚴抓嚴管。尤其是重抓學生安全,對學生打架斗毆和外出上網夜不歸宿等嚴重威脅學生安全的現象,處理嚴肅,對其實行停宿或暫緩停宿的處分,暫緩停宿的通知其家長簽下了暫緩停宿保證書,對學生
違紀心理起到了極大地震懾作用。
四、 保障教學
宿舍管理工作其實也是后勤保障工作,可以說意義非凡,相對教學工作而言,午休和晚休的就寢率高,則教師在隨后的教學工作的效率也就高,反之則低。由于有這樣的認識,一年來,我們都堅守崗位到深夜,力爭每位學生都能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
五、 感謝同志
一年來,各位校領導、各位年級主任、科室主任、班主任和在宿舍值班的老師們都在工作上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后勤的同仁,為我們的硬件條件提供了大力保障。在此,對這些領導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六、 個人感受
真是一言難盡啊!工作累點,年輕,不怕;休息少點,年輕,不怕;生活環境鬧點,能忍,也不怕;怕只怕工作不出成效,學校領導把如此重任交給我,然宿舍工作總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不和諧現象時有發生,個別學生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屢禁不止,一些宿舍衛生屢教不改,個別班主任同志對檢查分數不聞不問,學生行為放任自流,導致有時是爭吵中工作,有時是爭吵中批評,工作中有很大的無力感,而深恐有負學校厚望!這說明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還有待于提高,也希望各位領導、各位班主任、各位老師能夠更加重視我們的宿舍工作,能夠給予我們更多更大力的支持和幫助,爭取把我們的宿舍
工作做得更好,各位教師的任務讓來到我們七中的學生學得好,而我們的任務是讓他們住的好,而我認為兩者關系是只有住的好,才能學得好,因為住的好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心情和學習的精力,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去工作,為各位教師的教學工作盡力提供更好地學生保障。
中層干部競聘報告范文 篇3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潛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愿,完成任務的潛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執行力: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潛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斗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潛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我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一、執行力是什么?
《執行》一書中對執行力的定義:執行力不僅僅是一個戰術層面上的問題,也是一個戰略層面上的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門學問,它務必充分融入到一個公司的各個方面,滲透到它的戰略、目標、文化等各個方面。
聯想集團總經理柳傳志從人力資源角度闡述了什么是執行力:執行力就是用心選拔適宜的人到適宜的崗位上,即選好人、用好人。
默克頓認為:執行力就是每個員工在每個階段都做到一絲不茍。
一個單人的執行力可表現為辦事速度,對問題與事情分析深度還有廣度,掌控事物發展規律之后采取辦法的正確程度
二、企業的執行力
企業的執行力是一個系統、組織和團隊。一個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完整的肌體,企業的執行力也就應是一個系統、組織和團隊的執行力。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只要企業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帶頭人,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用心性,管理執行力就必須會得到最大的發揮,企業就必須能創造百年企業的目標。企業要實現“辦一流企業、出一流產品、創一流效益”的經營宗旨,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務必在員工中打造一流
的企業執行力。一個執行力強的企業,必然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具有高素質員工隊伍的企業,必定是充滿期望的企業。要提高企業的執行力,不僅僅要提高企業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的執行力,并且要提高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的整體執行力,僅有這樣,才會構成企業的系統執行力,從而行成企業的執行力,競爭力。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不是能夠一步到位,立馬見效。而中國企業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心態,做一件事,就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而不能急功近利。就象創造名牌產品,打造知名企業,在國外,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在美國,一個名牌,每年的廣告投放至少需要3000萬美元,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而在我們中國,很少有企業在做名牌時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和心態,似乎做了一段時間,投了那么多的錢,品牌知名度還沒到達必須高度,就急不可待,而[3]做出來必須知名度的,往往又是過不了多長時,就又蹤影全無了。企業執行力也是一樣,這是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又是最難做的工作,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長的過程,所以,企業在提高企業執行力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此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作為一個企業,再偉大的目標與構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強有力地執行,最終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要加強企業執行力的建設,就要在組織設臵、人員配備及操作流程上有效的結合企業現狀,將企業整合成為一個安全、有效、可控
的整體,并利用在制度上減少管理漏洞,在目標上設定標準,在落實上有效監督,借此,企業執行力度自然就會得到有效提高。執行力差是企業的最大內耗,不僅僅會消耗企業的超多人才、財力,還會錯過機會,影響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發展。要提高企業的執行力,首先要從管理上得以體現,用管理的方法來構成企業的整體風格和氛圍,最終使整個企業和人員都具備這種潛力。在這個世界里,人之所以有優秀與一般之不一樣,在于優秀者更有實現構想的潛力,這就是一個人的執行力,而不是更有思想;企業亦如此,一個優秀的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做著同樣的事情,只是比別人做得好,落實更到位,執行更有效果
三、企業執行力的三個層次
執行力就是競爭力,這樣的命題對于每個管理者已經不再陌生,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再去質疑它了,這不僅僅是這些年來各種管理培訓者的功勞,也是在市場變動下管理者的感悟,更是經濟危機以來的經濟環境變化和組織效力的證實。
執行力以前反復被管理培訓者提起,更是理解培訓的管理者作為法寶的東西,可是執行力到底是什么東西?我以前聽到某經理說其下屬“沒有執行力”,仔細思考一下這句話,發現原先講這句話的人根本沒有了解什么是執行力。
執行力就是執行的潛力。什么是執行?泛東軟件董事長胡劍鋒認為執行至少有三個層面的解釋:第一個層面是按照命令和規
則做事的過程,簡單講就是能夠聽話照做;第二個層面是按照預定的計劃行為的過程,簡單講就是做事章法;第三個層面是將想法轉成現實的過程,簡單講就是規劃實現。
執行的第一層面比較簡單,尤其是對不太聰明的人來說(例如一塊錢倆、五毛錢不賣),這絕對沒有貶義的意思,正是因為很多人太聰明了,以至于簡單的事情就很難做好,聽話照做很難。這是對組織來說最基本的一種執行:對規范和流程的尊重,僅有如此才能讓組織的基本行為協調一致,才能有基本的效率(忽然想到,其實很多的流程破壞者恰恰是領導者,也就是說很多領導者缺乏最基本的執行)。
但對一個組織來說,第一個層面的效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第二個層面的執行,按照計劃來做事情。看起來第二個層面和第一個層面仿佛是一回事,其實不然。對第一個層面來說,要做的事情是片段的、非連貫的,但對第二個層面來說是連續的、整體的。一個計劃并不是一兩個步驟做好就行,而要將整體的順序都做好才能達成效果(例如健身計劃,就絕不是一兩個動作做標準就能解決的問題)。
有了第二個層面的執行,組織的運轉就有了相對較高的效率,但仍然不夠,這就需要第三個層次的執行:創新規劃并落實執行。組織的提高在于創新、在于設計、在于策劃、在于走出習慣的自我,并且不僅僅僅是要有想法,還要有實現想法的潛力,這就是第三個層次的執行。
這三個層次的執行是逐步支撐的,第一個層次是第二個層次的保障,第二個層次是第三個層次的保障,僅有到了第三個層次的執行,組織的效率才能夠真正提升。
很多管理者強調各種規劃,但常常沒有能獲得預期的結果,其本質并非規劃得不好,而是在于執行的保障體系不好,也就是問題在第一、第二個層面。遇到這種問題,真正反省的應當正是管理者本身。
真正優秀的管理者務必腳踏實地,深知自我所處的大環境、認清真正問題所在,敢于應對。“知易行難”這就應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管理者制定規則之后需要自身也參與執行,僅有在執行過程中才能夠準確及時地發現執行是否能夠實現策略,以及原先策略有哪些就應調整,從而做到根據執行的狀況隨時調整策略,這樣的策略才是應變環境的良方。如果管理者主角定位錯把忽視執行當成必要的授權,等到發覺策略不能執行,這時候再修改調整策略,可能已經晚矣。
在執行過程中,必定要有具體可操作的“工具”來完成管理者的意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工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泛東協同管理系統做為執行力的一種“工具”,不僅僅自身有一套先進的管理體系,并且積累了超多的企業應用過程中的管理知識與經驗,構成了一套完善的執行力管理模式,幫忙企業解決管理中的“短板”和“軟肋”,從而避免管理者的宏圖大略最終流于形式與空談。
四、如何強化企業執行力
制度是一個標準而并不是一張網,僅憑制度創造不出效益,一個不能生發制度文化的制度不可能衍生盡責意識,如何將強制性的制度升華到文化層面,使員工普遍認知、認可、理解以到達自覺自發自動按照制度要求規范其行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轉化,是構建制度文化真正內涵。
“知行合一”。“知”乃“行”的前提,以利益為導向激發員工自律意識。當今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使得員工素質日益提高,其自我實現意識日趨成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之”的傳統觀念難以適應而今企業管理民主化的潮流,員工關注的不僅僅埋頭苦“干”,更為關注的是“干”的目的、利益,有所求是有所為的真正動力。員工個體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不盡同質,所以企業不能盡靠整體利益激勵員工,諸如“企業利潤翻幾翻”,并且更多注重“對員工個體受益具體承諾”的激勵。“利之所趨”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心理,企業應使員工明白,制度是企業整體利益與員工個體利益價值、利益的形式轉換,強制性制度約束隱含著可取利益,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從而激發員工群體的盡責意識。
文武兼具。古代兵家“先廉恥而后刑法,先起親愛而后律其身”的治軍理念對于這天企業制度文化構建具有用心的借鑒好處。文而化之,“強制性”是制度自身屬性所決定的但同時也證明了企業的價值取向,本身蘊含豐富的教育好處,企業透過對員工權利意識、自主意識教育、引導,透過架構尊重人、關心人、相信人的人文環境來提高廣大員工盡責意識,借以強化執行的速度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