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研工作總結(精選3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研工作總結 篇1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這學期又很快過去了,根據期初的備課教學計劃,本學期,教學教研工作以教研組計劃作為工作的重心,組內教師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迎接規范化為杠桿,強化教學過程,堅持實施目標教學,注意學情分析,抓好質量,上好每堂課,為本學年度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是老師打下良好的基礎,兢兢業業地工作的回報,也是語文組扎扎實實、卓有成效地開展著一系列的教研活動的結果。俗語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們有著幾分充實、幾分感概,現將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開學初,我們全組老師以教育局的《新課標》考試為抓手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了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之后又通過個人自學、模擬考試、組內交流等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以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一)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本學期繼續推行“自主合作和諧發展”這一課堂教學模式,落實當堂訓練。組內的教師在分析教材、學情的基礎上,制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實施有效教學方式,保證訓練時間,努力做到了當堂消化“一課一得”,課后教學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2、本學期我們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我們的教研活動立足于人人參與,全員提高。每位教師進行了人人一節優質課;在活動中,開課的教師積極準備,虛心聽取建議;評課的教師們踴躍發言,不偽飾、不做作,真心地幫助獻課者,把評課和轉變觀念相結合,與“同伴互助”相結合,與主題研究相結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3、本學期抓好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訓練與培養。本期著重抓好了聽鈴聲學生迅速、安靜上課和專心聽講兩方面的習慣訓練,同時,語文學科分年級按教材要求進行了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以三年級學生學習為重點,扎實打好基礎
1、教師一手抓學生的思想教育,加強班級管理,一手抓教學工作,在落實本期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適當提前了教學進度,為總復習作準備。
2、制定了培優補差計劃,加強了對學困生的輔導,努力提高合格率。
3、組織好了月考,命題的針對性,組織嚴格,認真進行了試卷分析。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每一位老師都能踏實,認真地工作。以后還將在教科研,教學實踐上做文章,爭取早出成績。總之,在這一學期里,我們付出,我們收獲,添了幾分經驗,也多了幾分教訓。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期工作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下學期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爭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績。沿著“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的方向努力,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二、配合學校開展好中華經典誦讀、大閱讀及寫字指導
每天中午二十分鐘寫字指導也由語文教師們來承擔,每周一粉筆字也展現在師生眼球。無論有多忙老師們都能持之以恒,做到有指導、面批改。切實為學生能夠寫一筆好字打下了基礎。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寫一手好字的決心,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組減輕了負擔。
為開闊學生視野,增大學生閱讀量,學校每周三第一節晚自習開設一節閱讀課。我組每位教師都能認真組織學生開展好閱讀指導。或講故事,或配樂朗讀,或靜靜沉浸于書海,通過這一節課我們不僅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收獲到閱讀的快樂,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閱讀的方法,啟迪了學生的思想,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為多彩的童年奠定了基礎。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指明了方向。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將更一步鼓勵教師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質,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
2、我們教師們的聽課及評課的基本功仍有待于進步,對于聽課的方向、聽課前準備以及聽課時所要觀察的要領(即:聽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這三個問題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們評課仍較停留在點上,未能從全面的進行綜合分析評課。今后采用每次開課由一位教師做為主評,其他老師做為輔評以提高評課的能力。多觀看教學課堂錄像,再讓老師們對所觀看的錄像做出綜合的評析及談談自己的若干建議。
3、今后語文教學一定要扎實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特別要重視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內存,激發學生寫作和口語表達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要正確處理好課標與教材、教材與考試的關系。要克服教學不依據課標的現象,要糾正為了應試而忽視用好教材的問題。教材的作用一定要很好發揮,絕不能因為中考命題沒有從教材中取材而忽略它。教材沒有發揮例子作用,學生就很難觸類旁通,學生的遷移能力就缺乏根基。
5、作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寫作能力,注重指導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表達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師要研究初中生的寫作狀況和寫作心理,作文教學要有時間保證,要上好作文指導課和講評課。今年的作文題符合“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動情的事物”要求,但作文考試情況并不理想,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典型,應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指導和作文訓練
總之,在本學期里,我們語文組的教師處處帶頭垂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看到了困難和不足,如教研組活動開展得還不夠扎實,在許多具體工作環節上缺乏創意,備課組活動效率不高,一部分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認識不夠端正,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不高。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還不夠,在學生活動的組織上依然沒有跳出應試的巢穴,對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關注不夠。不過我們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實更新教育觀念,在總結本學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組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研工作總結 篇2
我們三年級語文教研組有8位老師,共同的追求讓我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總結一學期來,我們教研組的工作,我們有幾點收獲:
一、注重反思,加強研討,共同成長
第一次作為教研組長,我感覺很有壓力,在同組教師的大力配合下,較好的完成了本學期的工作。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是我們學校的特色。總體思路是"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16個字新學期伊始,我們在一起研討新學期的教學構想,舉行了單元說課。
在利用集體研究資源的同時,注重教師們的獨立思考。即拿到別人教案后,每個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和自己在以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經驗反思,使之教學過程中有自己的觀點,做到"因班施教"。
二、立足課堂,加強實踐,得益學生
根據學生特點和新教材的特點,利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做一些簡單的課件,希望這樣的努力和設計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增加了課堂的情趣。讓學生上課一開始就覺得語文課有意思。三年級,我們重點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教學做了探索。積極鼓勵學生投稿,多篇學生文章在校刊上發表,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三、團結協作,共建和融教研組
本學期在教研組活動評比中,我組因為出色多次被評為五星級教研組。
1、認真上好教研課
每次的教研課大家都在一起集體備課交流,設計科學合理的思路,針對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力求解決實際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
對于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參與。例如:語文素養大賽,文學社征文,區"水之韻"誦讀比賽,國文誦讀大賽,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我組教師學生均有出色的表現。
四、勤勞奮進的集體
李素敏老師踏實肯干,一貫的老黃牛精神,那是一種不舍的追求,是高度的責任感的體現。四月初的教研課抓住單元總結為突破口,為大家如何上好單元整理課提供研究素材。嚴謹的工作作風讓人敬佩。
董茂軍老師在組里算是老教師了,但是工作從沒有落后,從沒有推諉,是年輕人的榜樣。堅持使用多媒體,總是主動和大家交流上課體會,商討問題。
李玉榮老師工作積極,好多事情都搶到大家前面,讓人不得不佩服李老師的工作效率。也許年齡不饒人,也許身體不允許,只有在課堂上李老師才是那樣的活力四現。
王亞軍老師四月份過的很充實,參加區教學比賽,回來后馬上又準備教研課,可謂馬不停蹄。年輕人精力就是充沛。
高鐵芝老師是三語組的特例,很多工作不能長時間參與,但是她仍然主動參加各項工作,早早來到學校,走進課堂。疲勞與不適無法阻擋她工作的熱情。
楊洋老師身上體現的是年輕與活力,平時積極向老教師請教,課堂上認真教學,不斷摸索,每天都在進步。
王麗芝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每次的教研活動中都積極發言,啟人心智,經常指導交流,促進教研組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我是組里唯一的男同志,再加上教研組長,肩上擔子著實的不輕,做好服務工作是我的主要任務,在我看來,這注定會成為我教學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語組八位老師群策群力,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共同面對問題。于是教學一日展示,百字競賽期中考試等每個集體活動前大家都會在一起交流。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歷歷在目,在這里我不能一一描述,還是讓時間記住這一切吧!
一學期的教研工作又快結束了,在這個教研組里,我們學會了與同事之間的和諧交往,學會了及時深入的教學研究,學會了彼此之間的取長補短,學會了真正的團結協作,學會了共同分擔艱難困苦,學會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學會了彼此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如果說,一學期來,我們教研組取得了一點成績,那我想跟大家說,成績只代表過去,今后的路我們仍會塌實地走下去,我們會付出更多的努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研工作總結 篇3
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本學期,我們三年級全體語文教師立足崗位,兢兢業業,按照學校、教導處的總體工作思路,扎實地開展了各項教學教研活動,用汗水譜寫著愛崗敬業的新樂章。
一、重師德,愛學生。
師德是教師隊伍的靈魂和基礎,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都同時承擔著班主任工作,我們努力做到言傳身教,以心育人,用“愛”引導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糜佳和唐偉青老師是我們教研組的新成員,她們倆所接的班級都比較特殊,學生調皮好動,學習基礎較弱,家長放任不管的比較多。接班以后,兩位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傾注了滿腔的愛,常常利用課余時間,熱心地給學生補缺補差,承擔起了家長和老師雙重的責任。袁昶老師身體不好,常常帶病上班,實在不能堅持了才請病假,但在家休息的她心里還記掛著學生,會打電話告訴我們代課的老師當天要完成什么教學任務;往往病假還沒結束,她又匆匆趕來上班了,她說:“我心里放不下這些學生。”多純樸的語言,多敬業的精神,我們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印證這句話:“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
二、勤學習,促提高。
面對撲面而來的教學改革,我們深深懂得: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并且還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因此,在每次教研活動中,我們都要留有一定的時間進行理論學習,由一名老師做主講,其余老師積極參與探討。這學期,我們一起研讀了《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師》等教育教學刊物。每次學習,大家都會帶著問題讀,結合教學實際讀,展開激烈的討論,還將自己在學習中得到的感悟、體驗,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反思,寫成隨筆上傳博客,來促進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課余時間,我們還認真研讀學校推薦的《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和《故事里有你的夢想》,遠學名師,近學榜樣,提高自己的師德師能修養。
三、重教研,增實效。
教研活動是我們成長的舞臺,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們的目標。每周一下午第二節課,是我們雷打不動的教研時間,我們嚴格按照“四定”開展教研活動,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以“學習—討論—交流—研究”的模式開展教研活動,并強調教研活動時間抓得“緊”(時間上的緊湊不拖沓),內容安排“精”(精有中心議題,內容要精彩、有效)。所以雖然只有一節課的時間,但是因為準備充分,每次教研活動大家都能各抒己見,在討論中碰撞出了無數教學靈感的火花。
為了切實做到增效減負,我們組老師立足于二期課改,人人參與科研。開學初,我們申報了《如何提高學生的的質疑能力》的課題,積極探索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和方法。開學后,組內教師將自己的課題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認真落實,從學生的質疑入手,引領學生解讀課文,發表了自己的不同的看法,讓學生在相互的碰撞和交流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本學期,我們除了上好平常的每一堂課外,還積極開展組內研討課的活動:邵斌紅老師的《起死回生》,馬金萍、糜佳和顧黎黎老師的《紅櫻桃》,袁昶、王芳和唐偉青老師的《蝙蝠和雷達》。大家集體備課,相互切磋,共同探討,不斷“磨課”,可以說每堂課都凝聚著大家共同的智慧,常常會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
四、創和諧,求發展。
我們三年級語文教研組的宗旨是: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
聽聞組內有教師病假,大家能主動代課、批改作業;無論哪位老師的展示課,大家都會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完成;邵斌紅老師每篇課文都會制作精美實用的教學課件,她總是毫不吝嗇地貢獻出來讓大家共享;唐偉青老師總是無私地耐心地給大家講解她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心得;馬金萍老師總是主動地幫助備課組長一起出好復習卷。互幫互助是我們教研組的一大特色。
本學期,我們三年級組還迎來了區能力診斷,老師們根據校監控結果對各自班級情況做出了比較詳盡的分析,找到了不足之處,積極配合,精選習題,輔優補差。這次區監控還要進行世博知識的問答,為了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我們老師一起研究品社教材和教參,精選知識要點,出好復習卷。事實證明,我們研究的方向是正確的,幫助學生比較順利地完成了答卷,體現了增效減負。
我們整個教研組就是在這種精誠合作的氛圍中,一起分享著集體的智慧,分享著彼此的教學經驗,分享著共同的成功和喜悅。我們把辦公室當作家來經營,把同事當作家人來對待,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寬慰,彼此包容,氣氛融洽,工作也更有勁了。在全組老師的努力下,我們在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中獲得了不少成績,如:全國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優秀獎,中國教育教學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上海市小學生現場作文比賽三等獎,上海市徐匯區暑期讀書系列征文活動一等獎等各類獎項。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三年級組的語文教師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于語文教研活動中,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