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教研工作總結(通用3篇)
高中的教研工作總結 篇1
轉眼間,一學期的工作又結束了。本學期理科教研組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上級教育領導部門精神,在學校教導處的指導下,組織教師搞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參加學校教學研究,以推進新教學經驗的實施為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全面提高理科的教育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來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作好計劃,加強教學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
開校初,結合學校行事歷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計劃。為使本組的課改工作進展平衡,提高教師們對課改的認識及落實程度,要求全體理科老師都要抽出業余時間學習新理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通過學習,真正確立教育新理念,實現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法由舊到新的根本轉變。改進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
根據學校工作的整體要求,要求教師抓好“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培優輔導”等主要環節,積極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的教學特長,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認真做好新教材的分析、研究和教學研討活動,用好教材。對理科教研組教學的日常管理和教師的“三型課”也提出了具體要求。
二、抓好落實,注重教研組的環節和細節管理。
1、理論是行動的基礎,“洋思”經驗的推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在個人學習的同時,教研組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集體學習有關課改和有關經驗的理論文章,本學期中安排多次業務學習或專題討論。選取學習和討論了江蘇省泰州市推廣的“洋思經驗”,了解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并在本學期組織進行“教師如何做研究”的專題學習,教研組確立了《如何提高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的校級教研課題,由擔任課題組組長,從而保證了教研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教學研究打下理論基礎。
三、學習促進教育觀念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全面的素質。所以,我組要求教師無論是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還是選擇教學方法,都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本學期12月份學區自查和教委檢查指導中提出的,在教學中,要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也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使教學方法和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備課組教師都能逐步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學生主體的理念、師生自主平等的觀念。
四、強化課程資源意識,使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
我們提倡教師跳出封閉的教材,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對教材作符合學情的處理,創造性地用教材,利用校內校外的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興趣小組活動,促進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多樣化發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研究目的。
高中的教研工作總結 篇2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高一綜合教研組圍繞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務實創新、團結協作、扎實進取,有目的、有計劃、扎實有效的開展各項教研活動。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模式的不斷涌現,教研組形成了學習、研究、改革的濃厚氛圍。現將三個多月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常規,規范教研工作模式。
有效抓好教研工作常規,能促進教研組工作的順利開展。教研組在開學初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結合本組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研組學期工作計劃,同時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理解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及各項制度要求,力求落實在實處。為保證教研活動時間,周五開展綜合教研活動,每周進行一次公開課活動,以便給教師提供更多地學習交流機會,提高教研活動效果。在常規教學檢查中,教師教案規范,備課充分,內容完整。在教學中能貫穿新理念、運用新方法,每節課都有新發現,新進步。全組教師聽課任務均達到要求。
二、學研并舉,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高一綜合教研組13位教師,青年教師居多。鼓勵青年教師主動承擔公開課、校本課任務,并給予全方位的幫助,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本學年我組安排公開課10節,學科之間還互聽“推門課”,從備課、到聽課、評課人人參與,全組形成了“共同研討,共同成長”的良好教研氛圍,通過“隨堂課”、“公開課”等提高了各科課堂教學質量。在此次學校初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活動中,我組青年教師朱方文課堂設計新穎,教學形式靈活,實現了教學相長,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的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了新的課堂,教師不斷實現了自身的發展,與新課程一同成長。同時我校還注重與兄弟學校的學習交流,到平岡中學聽課。請來了龍崗區教研室教研員來我校聽課,幫助我校教師快速成長。通過學習,探索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獲得好評,充分展示了我校教育教研的整體實力水平。
三、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學高為師,德高乃范”,古人云“己立才能立人”,良好的師德修養是教師職業的立人之本。結合學校“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我組開展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深入學習,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增強了教師的責任心、事業心和進取心,強化了服務意識,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我組還注重提高教師的教育科學理論水平,鼓勵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學習,適應新課程發展的需要。。外出聽課學習,將學習收獲予以總結,在教研組內上公開課或者進行交流展示。
四、為龍翔增光添彩
本學年我組教師除了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以外,還開辦了音體美興趣班、特長班,并以此作為一個亮點,為三年后學生高考奠定基礎。
回顧三個多月來的工作,我們欣喜地看到高中部教研教改氣氛正日益濃厚,青年教師肯鉆樂學,成長快,潛力大。作為高一綜合教研組長,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目標還相差很多,很多工作還做得不夠。我將加倍努力,積極學習,提高教研教改工作能力,同時積極組織本組老師團結協作,為共同提高我校高中部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高中的教研工作總結 篇3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等高線地形圖
1.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原因:①地處峽谷處,利于筑壩;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的理由: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3.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5.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于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6.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海洋資源
1.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原因: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2.海底礦產資源分布規律:①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②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③海盆:深海錳結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