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個人工作總結范文錦集(精選3篇)
中班個人工作總結范文錦集 篇1
關于故事,我們早已在這個年份還未到來之際,就曾以耳聞。它曾被世人稱為“世界末日”,也曾在未來之時就已給予了別人不愿面對的恐懼。但它還是在它該來的時候到來了。關于,雖有很多假設的故事,但在經歷的過程中也真實的那頁。比如2月份中二班那段難忘的開始、xx年的第x個星期四,我們相約于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時間,開始了一份有著同樣信念的工作。本學期這份工作給予了我不一樣的感覺,因為班級人員有較大的調整,原本熟悉的配合模式又在需要與被需要的條件下畫為了“過去”,但好在有2位能將工作完成得淋漓盡致的搭檔,那就是鐘平和葉桂華,也好在有能給予老師些許安全感的陳小群。是她們的到來讓我有勇氣再次向新學期挑戰。本月我班進入了6名新生,現總人數51名,其中女孩29名,男孩22名。雖有新生的加入但孩子們都能很主動的與新伙伴去相處,所以也促使新生至今的情緒一直都很穩定。新學期開始我班教師根據班級情況制定了2月份的兩大工作重點:
1、幼兒一日活動常規的培養
2、班級教師間的配合
一、一日活動常規的培養:
二、班級教師間的配合:
班級是幼兒園的一個小家,如何讓這個小家變得即快樂又舒適,關鍵在于家庭成員間的“配合”,在幼兒園工作,我個人認為“氣氛”很重要。不管主班還是協教,要做好一天的.工作。首先大家不能計較誰做得多誰做得少,彼此要真誠對待。其次班級成員的出發點要一致,都要本著“為孩子,為幼兒園出發”。最后大家要有商有量,爭取找到最好的方法,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本月我班老師將每個環節做到環環相扣,早上幼兒來園時,班級老師共同面帶笑容接待。孩子入廁時,我們會保證里外各一個老師。午睡時,我們會一起幫助孩子脫衣蓋被子。此外我們還把班級一切事物都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比如:本周二老師共同商量,晚上都留下一起將班級被子統一清洗并消毒,那晚面對那51床被單的拆與套,我和鐘平還真有種沒有盡頭的感覺,我倆每套完一床,就會說一句:“快了,快結束了”,就這樣我們三人在8:30就將所有的被單清洗完畢了。下班時看到變樣的被單,三人心中都感覺到了“配合”所帶來的快樂。在每天的活動中,老師間需要配合的地方太多,所以老師與老師之間都要從“心”出發,彼此交心、彼此配合,哪怕不需要言語也能從眼神和動作中看出彼此想做什么。在本月原本以為本學期一切計劃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沒想到計劃永遠趕不上上變化,對于陳老師匆忙的離職,我感到很詫異。但面對這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只能選擇接受,接受兩教一保的挑戰、接受教學任務的加重。相信選擇的路途中會有成長與進步。也相信3月份以至本學期我班都會將這種敢于挑戰的精神做到更好。
中班個人工作總結范文錦集 篇2
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游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醫院、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于一部分幼兒可能過于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而對于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折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折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
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游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戲規則后,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游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
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并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游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游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中班個人工作總結范文錦集 篇3
孩子在幼兒時期往往會表現出十分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愿望,什么都要自我來,雖然常常自不量力,但這種“我自我干”的愿望卻體現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一種原始的尋求自我肯定的需要,這時我就巧用妙法,幫忙孩子樹立自信心。
1.心理暗示法
當孩子對科學育兒知識某件事缺乏信心,有畏難情緒時,我總會對他講,你能做好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平時我也經常對他們小班育兒知識進行肯定,在這種長期的進取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2.獨立完成法
有時,我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比如插圖、計算操作活動、穿鞋等等。如果孩子自我做了,無論結果怎樣,我都給予鼓勵,使他們感受到經過自我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樂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強獨自做事的信心,從而更加樂于自我獨立去做事。
3.示范法
幼兒模仿性強,尤其愛模仿成人的行為。所以,當有些事情孩子不會做或育兒知識做不好時,不要責備他們。我就經過示范,讓他們感到這些事情并不難,從而使他們增強自信,敢于嘗試。
4.讓孩子自我選擇法
允許孩子做出簡單的選擇,比如對他說:“今日你是到積塑區去還是到折紙區活動?”當沒有選擇余地的事情出現時,應當堅持正確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會對他必須做的事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