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工作總結集錦(精選3篇)
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工作總結集錦 篇1
一、指導思想: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顯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強勁的生命力。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瓶頸。因此,加快教師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培訓,更新我校教師在信息、網絡技術上的應用能力是學校當前的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
二、培訓過程及成效:
1、培訓內容
在學校教學領導帶隊下,由信息組教師實施了這學期教師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活動。主要的培訓內容是office版本中的word、powerpoint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2、培訓方式
教師信息教育培訓工作采取自學與教師講授、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校在各位教師自學的基礎上,指定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培訓工作,授課教師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聯系教材進行講授,教師培訓率達100%。
培訓與教學實際相結合
除了專門的培訓之外,讓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備課、上課和課外輔導。如根據需要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看作是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把上課是否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評課的一個重點。
培訓與教育科研相結合
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認識活動,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我校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為突破口,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3、培訓成效
通過培訓較好地解決了培訓目標的確定性與實現手段的靈活性、教師素質的必要性與學習行為的主動性、培訓任務的艱巨性與教師心理的自信心之間的矛盾,從而在培訓中形成了一個主動、和諧、協作、進取的`學習氛圍,這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能持續高效開展的基礎和保證。
信息化是21世紀的發展趨勢,面對任重而道遠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我們才剛剛入門。今后我們將本著虛心學習、大膽實踐、認真總結的精神,不斷探索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新路子、新策略。為加強培訓工作并達到高質量的培訓,督促全員參與,學校行政領導親自參加,帶頭學習,并健全考勤制度與培訓之后的所學內容考核制度,使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落到實處。
在以后的培訓工作中,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在上級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把我校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工作總結集錦 篇2
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核心目標,旨在增強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能力,提高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促進教學創新,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根據當前形勢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重要性。20xx學年開始我們決定抓住教育部開展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浙江省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開展的契機,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和學校教研活動結合在一起,以不同形式的研訓活動讓老師們盡快享受互聯網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能力》項目培訓,此項目方案獲縣二等獎。一年來,我校以《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能力》為我校重點項目培訓,樹立了以項目帶動學校信息化建設,以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校本教研發展的這一理念,以新課程的先進的思想指導實驗研究,求真務實,改革創新,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此,就一年來的研究工作,特作如下總結。
一、項目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采取有力的措施,促進了研究的力度.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堅持狠抓現代教育手段的使用率,以現代化的教學評估系統為依托,將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增強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意識,逐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做到教學思想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從而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和課堂容量、效率。各科任教師在每學期的研究計劃中都能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組織本項目組的成員進行信息技術應用的專題研究、討論,定期總結。
(二)努力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
本學期,我校主要引導教師進行兩種教學模式的研究。1、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整合,即利用微課進行教學。2、多媒體教室環境下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我們努力把計算機信息貫穿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的始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堅持各組每周一次項目研究,項目組教師每月進行一次材料整理,校每月組織一次研討,總結經驗并查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項目教師在一起進行互動研究,解決了很多實驗的困惑。
一年來,我們開展了多次“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研討展示課活動。展示學科有: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等。展示課體現了以下特點:
1、所有教師都能結合本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驅動學生的學習活動。
2、教師從課堂中心退居為輔導者,為學生廣泛地收集學習資料,做好學生學習的后盾,現了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3、大部分上課教師都能綜合應用動畫、影像、圖像、圖形、聲音、文本等多種媒體素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多角度地將大量教學信息快速地傳遞給學生,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縱觀研討課的始末,我們看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所顯示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教學效益,更看到新課程理念存在的頑強生命力,并感受到它的沖擊力。它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過老師們的教學活動完滿地展現出來。
(三)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思想和理論素質。
思想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為此,我校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參觀、聽課學習,推薦他們參加各種培訓,使他們盡快用現代化教育思想來武裝頭腦。其次,請進來的模式,本學期請進杭州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茅以青教授、永嘉外國語實驗小學技術處主任廖克訟等來校講座指導,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教育理論學習,通過學習,使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被越來越多的引入教學領域,對教育教學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積極提高自身運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的能力,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四)以點帶面,穩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
結合幾年來我校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方面的得失,我們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的培訓方式。
(1)骨干教師專項發展:學校首先確立幾位在信息技術方面有一定特長的骨干教師,每人再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一項自己的專項發展目標:如有的老師專門研究用FLASH做動畫的技巧;有的老師則專攻用POWERPOINT做課件的方法,還有的老師則專門研究如何用Photoshop對圖片進行處理等等。這樣,就會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某一項信息技術技能,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同時,我校還定期組織骨干教師在一起研討,相互交流學習收獲,切磋課件制作技巧,使骨干教師的水平快速提高。
(2)發揮團隊作用,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有了這些骨干教師,教師遇到不同的問題就可以找不同的人幫助解決,降低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門檻。另外,我校還定期組織全體教師參與的“信息技術應用研討會”,教師提出自己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一些困惑,并由不同的骨干教師進行答疑,從而全面促進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二、項目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1、課堂教學方面: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教與學的最主要途徑,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高質量地將大量信息傳遞給學生,改變以往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學生方面:
(1)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拓寬了學生視野。電腦和網絡,目前僅作為計算和信息處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經變為繼報刊、廣播和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并以前的未有的強勁勢頭向前拓展,成為了一個人類共有知識的平臺。學生在業余時間,通過上網來攻取各種知識,這大大擴展了信息來源,全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2)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傳統教學由于媒體單一,只能教師講,學生聽,以教為主,導致學生厭學。整合后的課堂教學一改這些弊端,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當觀眾的局面徹底改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培養。
3、教師方面:
(1)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
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資源,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精彩課件,在計算機題庫中查找各科試卷。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解決經驗缺乏、資料匱乏等問題,快速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2)通過項目實驗,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加強,新的課程觀、質量觀、教學觀逐步形成。廣大教師認真總結自己在實驗中的心得體會,撰寫的論文及教學設計有多篇獲獎。
(3)通過項目實驗的開展,促進了教師的教學行為變化,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讓課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三、存在不足
1.在項目研究中,有部分教師對課題的理解還很片面,在課件的制作和使用方面不是很到位,課件沒有在解決課程改革的目標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下功夫,而是僅僅把課件當成了一個電子黑板。
2.教師的信息素養還有待提高
我們雖然利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的培訓,每周一次的培訓時間也比較少,教師運用計算機的熟練成度還不是很高,如搜集、篩選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都有等提高。
3、由于師資、硬件以及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等條件限制,教師信息技術應用主要在多媒體室模式下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研究的工作
1)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理想。
(2)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不僅包括學會運用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進行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的培訓,使教師學會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合理地設計教學,傳遞教學內容,繼續組織相關活動,推進項目進程縱深發展。
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工作總結集錦 篇3
一、指導思想: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顯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強勁的生命力。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瓶頸。因此,加快教師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培訓,更新我校教師在信息、網絡技術上的應用能力是學校當前的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
二、培訓過程及成效:
1、培訓內容
在學校教學領導帶隊下,由信息組教師實施了這學期教師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活動。主要的培訓內容是教室多媒體設備使用、office20__版本中的word20__、powerpoint20__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基本電腦維護。
2、培訓方式
教師信息教育培訓工作采取自學與教師講授、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校在各位教師自學的基礎上,指定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培訓工作,授課教師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聯系教材進行講授,教師培訓率達100%。培訓教師——李思默老師、大蘭老師。
培訓與教學實際相結合
除了專門的培訓之外,讓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備課、上課和課外輔導。如根據需要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看作是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把上課是否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評課的一個重點。
培訓與教育科研相結合
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認識活動,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我校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為突破口,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3、培訓時間及具體內容
4、培訓成效
通過培訓較好地解決了培訓目標的確定性與實現手段的靈活性、教師素質的必要性與學習行為的主動性、培訓任務的艱巨性與教師心理的自信心之間的矛盾,從而在培訓中形成了一個主動、和諧、協作、進取的學習氛圍,這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能持續高效開展的基礎和保證。
信息化是21世紀的發展趨勢,面對任重而道遠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我們才剛剛入門。今后我們將本著虛心學習、大膽實踐、認真總結的精神,不斷探索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新路子、新策略。為加強培訓工作并達到高質量的培訓,督促全員參與,學校行政領導親自參加,帶頭學習,并健全考勤制度與培訓之后的所學內容考核制度,使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落到實處。
在以后的培訓工作中,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在上級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把我校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