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的工作總結(精選3篇)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的工作總結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開學第一天與同伴、教師見面的快樂,能發現同伴和班級的境的變化。
2、能參與制訂組名的討論,自主選擇喜愛的小組,知道一日活動的主要常規。
活動準備:
布置好開展第一個主題所需要的環境、墻飾。
活動過程:
一、感受開學第一天與老師、同伴見面的快樂。
1、教師:過了一個寒假,小朋友們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
今天,我們小x班的小朋友又見面了,我們心里感到怎樣?為什么?
2、老師:過了一個寒假,我們的教師、好朋友有沒有變化?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引導幼兒就身高、胖瘦、服飾等明顯的方面進行觀察、講述)
二、發現班級環境,區角的`變化,了解在區角活動的規則。
教師:我們的小x班還是原來的樣子嗎?哪些地方發生變化了?2、老師帶領幼兒參觀班級環境的布置,介紹各個活動區的名稱、活動內容,共同討論每個區的活動規則,并將規則記錄下來。
三、自主選組。
1、商量、確定以什么為組名。
老師:上學期,我們用水果作為組名,選出了蘋果組、梨子組┈┈還用為組名,選出了組。
現在,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來做組名。
2、確定組名:共同選出喜愛的5—6個同一類的事物為組名。
3、幼兒自由選組,老師將名字記錄下來。
按重新選好的組編排座位。
效果記錄:開學后發現大家都長大了,對我的一個指令反應都很快,排位子的時候都不用我搬,自己能按我的要求把椅子搬到位置。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的工作總結 篇2
9月1日是小朋友開學的日子。由于今年帶的是新小班,我們班里三位保教人員及一位臨時抽調到我班幫班的一位老師于7點40分就等在教室里,迎接小朋友的到來。
7點50分,第一個小朋友來園。那是個可愛的小姑娘,人長得白白凈凈,在簡短對話后我們知道了她的名字,并把事先準備好的愛心名字貼貼在她的胸前,用于辨認孩子。在我們的提醒下,小姑娘平靜地和媽媽再見,然后坐下玩起了玩具。我們幾位相視而笑:真是好兆頭,希望今年有個良好的開始。
8點,小朋友陸續來園,面對老師熱情的問好,只有個別小朋友能積極大方地回應老師,有幾個小朋友在家長的提醒下,也能向我們問好,也有幾個孩子對老師的問候和家長的提醒置若罔聞,連正眼都沒瞧下老師,就自顧自跑去玩起了玩具。孩子們之間還不熟識,大家都是自己管自己玩,有些家長在陪著孩子,教室里有序安靜,狀況令我們欣喜。
9點,小朋友來園達到了高峰,教室里一下子涌進了大批的孩子和家長,令我們有些應接不暇,讓孩子們的情緒也開始躁動不安。當我拔蘿卜一樣從一位家長懷里接過一個鬧情緒孩子后,他的哭鬧聲迅速感染了一些情緒低落的孩子,頓時教室里響起了嘹亮的哭聲,“我要媽媽”、“我要外婆”、“我要爺爺”的哭喊聲撞擊著我們的耳膜,教室里一片嘈雜。我們四位老師各自分工,每人懷里摟一個、手上牽幾個,使出渾身解數安撫哭鬧孩子的情緒,很多孩子在得到“打電話讓媽媽第一個來接”的回答后逐漸平靜下來,但也有個別躺地上打滾撒潑的,誰上前就踢誰,費了好大的勁才搞定。
9點40分,小朋友基本到園,于是我們開始請還在陪孩子的家長離開,又導致了一場哭鬧。我們關了門,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糖果請孩子們吃。糖果的魅力還是挺大的,那些哭泣的孩子在糖果面前止住了哭聲,大家都專注地剝糖果,自己剝不了的也都能向老師請求幫助。糖果換來了一段時間的安寧。接著,我們組織孩子們觀看動畫片“貓和老師”,很多孩子被湯姆和杰瑞之間的爭斗吸引著而忘記了想媽媽,也有三四個孩子執著地鬧情緒。
11點15分,小朋友開始用午餐。我們每人負責一組的孩子,喂了N個孩子吃飯,忙得自己都沒了胃口。
12點10分,組織孩子們午睡,找床鋪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午睡期間,我們沒閑著,安撫幫助孩子入睡,這個還沒睡著,那個又醒來哭鬧了,把我們忙得團團轉,累得只想趴下睡覺。
3點30分,開始有家長來接,還沒來接的孩子看到別人快樂地奔向親人的懷里,觸景生情又開始哭泣,我們又要進行安撫。
5點10分,當最后一名孩子被接走后,我們終于松了一口氣,癱坐在椅子上懶得動彈。
第一天終于結束了,我才發現一天下來:我的嘴巴一直沒停過說話,嗓子都啞了;午餐我只吃了兩三口面條,現在餓得后背貼前背了;我居然一天都沒時間喝點開水上趟廁所……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的工作總結 篇3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最大的困難是由入園導致的生活規律及周圍環境的轉變而給幼兒造成的心理負擔,即幼兒入園焦慮。如果入園后沒有及時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焦慮,幼兒就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會給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幫助幼兒克服焦慮也必須從幼兒的需要入手。盡管這已是我第四個所帶的小班了,每一批新生都是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適齡幼兒,但縱觀這些不同的孩子在入園適應方面的表現,他們具有某些方面相同的特點。
首先,適應較快的幼兒能積極參與各類游戲。在入園的第一天里,雖然很多新生在離開家長后都會哭鬧、焦慮,但也有一些幼兒會沉浸在教師提供的游戲環境內,自己玩或隨著教師一起玩。隨著入園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幼兒關注并參與到各類游戲中去。實踐證明這些愛玩的孩子往往是適應很快的幼兒。在今年咱們惠幼小二班中的沙慧婷、許子揚和張雅嫻等小朋友,他們在入園前的親子體驗日活動中就表現出對游戲的積極參與興趣,在入園后很快投入到每日的各類游戲中,情緒很快穩定下來,并且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其次,適應較慢的幼兒往往很難參與各類游戲。我們知道幼兒個體的家庭教育環境、個體性格特征以及個體需要等原因,讓每位幼兒在入園適應方面會有其獨特的表現和需要。但在對個別幼兒入園后的行為觀察分析后發現,個別哭鬧很多的幼兒對教師組織的一日活動及各類游戲并不關注,甚至根本不參與。如本班的小宇小朋友,開學第一周每天早上都是哭著進園。在他媽媽離開后他還是哭著要找媽媽,甚至在見到其他成人就跑上去拉手要讓叔叔阿姨幫他找媽媽。當教師組織孩子們吃早飯、做早操和玩游戲時,他都哭著不要參與靜靜坐在一旁。
因此,從新生參與游戲的行為表現可見幼兒入園的適應狀況。面對這些不同特點的新生,教師該如何有針對性的提供幫助和引導呢?對于能積極參與游戲的幼兒,教師要相信通過各類游戲的吸引,這些幼兒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教師只要盡量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不僅有幼兒自主的游戲,還要有教師組織的教學游戲等。而且通過有目的的教學游戲的引導可幫助幼兒學習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如:通過洗手兒歌幫助幼兒理解洗手的常規要求。對于那些適應較慢的幼兒,教師首先應該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分析幼兒適應慢的原因 并對這些幼兒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幼兒的慢慢適應。這里的“等待”并不僅僅是被動的等,而是在尊重幼兒發展的基礎上,創設以有利于幼兒適應的游戲和心理環境為主,以游戲吸引幼兒的參與,讓愉快的游戲情緒體驗幫助幼兒調適在園的情緒,實現幼兒的入園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