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通用3篇)
實習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 篇1
會計作為管理專業一個必不可少的技能,在這次實習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財務登記的知識。起初我在之前的理論學習中并沒有對這門學科產生這么多興趣,但是通過這次上級的機會,我對會計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上機,我已經熟練掌握了登記的各種操作和術語。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也都基本掌握。
以前,我總以為自己的會計理論知識還算扎實,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蘆葫畫瓢準沒錯,那么,當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就應沒問題了。此刻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離開操作和實踐,其它一切都為零!會計就是在實際中學會做賬。
在實踐中我也發現,會計具有很強的連通性、邏輯性和規范性。其一,每一筆業務的發生,都要根據其原始憑證,登記入記賬憑證、明細賬、日記賬、三欄式賬、多欄式賬、總賬等等可能連通起來的賬戶。其二,會計的每一筆賬務都有依有據,而且是逐一按時間順序登記下來的,極具邏輯性。其三,在會計的實踐中,漏賬、錯賬的更正,都不允許隨意添改,不容弄虛作假。每一個程序、步驟都以會計制度為前提、為基礎,體現了會計的規范性。
在登帳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業務的發生,取得原始憑證,將其登記記帳憑證。然后,根據記帳憑證,登記其明細賬,填寫科目匯總表以及試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記入總賬。結轉其成本后,根據總賬合計,填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等等年度報表。這就是會計操作的一般順序和基本流程。
在實習期間,我曾覺得整天要對著那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煩悶、厭倦,以致于登賬登得錯漏百出。愈錯愈煩,愈煩愈錯,這只會導致“雪上加霜”,會計本來就是煩瑣的工作。但是慢慢覺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會左右逢源。越做越覺樂趣,越做越起勁。做賬切忌: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恒心、細心和毅力,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總之,在這次會計實習中,我努力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謂受益匪淺。
實習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 篇2
x月份的時候,我來到了電子廠里工作,崗位是車間裝配員。辛苦工作了兩個多月,如今轉正成為廠里的一名正式員工了。這段時間里的工作非常辛苦,幾乎每天都累到虛脫,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動作,枯燥無味。不過,總歸是有很多收獲的,現在我將我這個段時間里的工作進行一個小結:
電子廠里的工作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我在這段時間里,每天都需要裝配電子元件幾十個,每天早上八點半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六點半,中午有一個半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余下的時間一直在崗位上工作。電子廠是x省乃至全國都很出名的電子元件生產廠商,生產線規模龐大,就我工作的廠區里就有數百人,而這只是其中一個廠區。我所處的生產線是負責進行電腦的.顯卡主板的生產,我所負責的工作是燒錄并檢查元件。
每一張顯卡主板,也就是pcb板都需要經過幾十個步驟,烤制上百個乃至上千個細小的電子元件,每一個電子元件的位置在哪,該怎樣貼合,烤制多長時間,這都是需要我們一步不落的觀察的。不論是上面最主要的核心,還是核心周圍的電容,又或是prong>一、以情服務、用心做事
工作中我對來訪的客人以禮相待,保持著熱情,耐心地幫助他們,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自己不能回答時,我向主任、老同事請教后,給予解答,工作中時刻想著自己代表的是公司,對處理違規違紀的事情都是做到“禮先到”,不擺架子,耐心地和他們溝通,于他們談心,避免和他們矛盾,影響公司形象。
二、遵守制度、敢抓敢管
施工期間,我按制度、按程序對工人進行管理,每天對進出的人員、貨物進行嚴格的檢查,以免可疑人員進入、公司財物被盜;對于那些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比如:“進入施工區域沒戴安全帽,高空作業沒系安全帶;動火時沒有滅火設施”等之類的現象,我都按照公司的制度、程序進行整改處罰,把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以確保施工期間零事故。
三、任勞任怨、孜孜不倦
對領導的安排是完全的服從,并不折不扣的執行,以堅持到“最后一分鐘”的心態去工作,一如既往地做好每天的職責,生活中我也常常關心同事,經常于他們談心、交流,他們不開心時,我就會去開導他們,給他們講笑話,逗他們開心。我始終以一個學者的身份向他們請教工作中的經驗。工作中我也有很多不足處,但我時刻以“合格金源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同事為榜樣去提醒自己,爭取能做一名合格的x人,能在這個大舞臺上展示自己,能為輝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習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 篇3
白駒過隙,轉眼間進入公司已經快六個月了。從到天,半年的曼妙時光讓我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并不是一畢業就來公司的,之前我有在待了四個月,期間換了四份工作,在裝飾公司做了兩小時,在代理記賬公司前后做了兩天,在做了半個月的電話銷售,最后一份是在xx公司做了一個月的項目咨詢師。從這幾個數據可以看得出來,其實畢業后,我自己對職業的選擇是迷茫的、隨性的;當然,站在公司HR的角度,肯定是不會喜歡有這種頻繁跳槽經歷的員工,因為具有不穩定性,從而增加了招聘成本。而現在想來,能進入黃麥嶺工作還是有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的。話說回來,從另一個角度看,能在公司待六個月,這一事實說明了我內心還是挺適應和喜歡在工廠里工作的,我總結了如下理由:
(一)工作時間和業余時間的分配。
在工廠里工作,除了工作時間固定的8小時,其余的16個小時我可以完全自由支配。這點非常重要,有了充足的業余時間,我可以去閱讀、打球、聽音樂、騎單車、周邊游玩,可以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學習其他的職業技能。在時候,我就很反感那種壓榨員工業余時間的公司,無聊的會議、經常性的加班讓人覺得惡心,一天工作結束,留給自己的包括睡覺的時間掰掰腳趾頭都能數得過來。
(二)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像我們這種背景(專業)的畢業生,在大城市里做銷售的可能性比較大,即使不是銷售,一般也都是可以零基礎、只需要時間來熬才有出頭天的工作。我是覺得我做銷售是沒有前途的,天天打醬油的人生顯得太頹廢。在廠里,雖然不需要知道設備的運行原理與工藝流程也能把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一旦涉及到設備或工藝的改造和創新,不懂原理和流程會使自己缺少吹牛裝逼的資本,同時也可能會失去了發展的機會;其次,學習理論知識也能滿足自己作為21世紀新新人類的好奇心,缺少好奇心的生活是乏味無聊的。
(三)領導和師傅們的指導、幫助和包容。
在這幾個月里,我有感受到分公司領導們的關心,尤其是關于安全方面的事情;各個崗位的老師傅們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記得在分析崗的時候,由于我剛來,做化學分析的動作比較生硬,那老師傅就建議我利用空閑時間去練習操作,很有道理!在學校做實驗的時候老師都沒這么建議過。練習、練習、再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工作內容;老師傅們也很有耐心,帶著我一遍一遍地去生產現場走流程,經常提醒我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有時候,我犯的一些錯誤,像剛來反應崗的時候,漫溝、漫槽的情況時有發生,老師傅們也沒怎么責怪,只是善意地提醒我,漫槽、漫溝如果被領導發現了,就要被罰款。我掐指算了算,那可是好幾頓豬腳飯的錢啊。同時,我也相信,“良好的判斷來自于經驗,而經驗來自于錯誤的判斷”,我會從犯錯中汲取教訓的。
(四)工作方式和責任心的形成。
我很容易認真,當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腦子里面會產生很多新的想法。在分析崗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由于分析崗崗位的特殊性,我有形成一些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例如,工作時刻表和工作筆記。我把什么時間點該干什么都寫下來,有時候還會設置鬧鐘提醒自己,這樣做就不會因為忘記了而耽誤工作;記筆記的目的主要也是防止遺忘,在工作中的很多細節由于第一次接觸,會非常容易忘記,因此,用筆寫下來或用手機記下來,這樣能更快地掌握工作內容。我認為,責任心的形成與理解崗位任務和職責有關,與薪資待遇、工作環境、管理制度等其他因素的關系不大,分析崗是指導正常生產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崗位,老想著偷懶、不科學的隨意的測定都是沒有前途的。
要是問我在這里工作開不開心,我的回答是不完全開心。有時候會無聊,因為該干的活兒干完了不知道接下來做什么好;有時候會很煩惱,因為周圍的有些老師傅張口閉口都是對公司、對工作、對領導的抱怨。我覺得,抱怨有個屁用啊!如果覺得不爽,要么辭職走人,要么行動,做點實事去改變現狀。成天抱怨也不擔心自己老得快;有時候會惡心,因為聞到氨味兒、含氟氣體的時候身體會本能地難受,有時候料漿、泥漿和一些不明液體還會弄到身上,臟兮兮的,感覺自己就像非洲難民,有點造孽的樣子。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挺輕松愉快的,沒有太大的壓力,工作就像打籃球和打Dota2,需要不斷地練習和試錯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向有經驗的師傅請教和閱讀相關的工作資料也有利于更快地適應現有的工作。不過,我還是想提提如下建議:
(一)多一些獎勵,少一點罰款。
我認為對于一般的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小失誤,例如,漫槽漫溝、地溝pH不達標和水閥忘記關閉之類的事情,可以設置1-2次的提醒或警告,允許員工一個月內有1-2次的工作失誤,超過這個次數的再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遇到問題就罰款的方式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很容易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本來員工的基礎工資也不是很高,加上偶爾的罰款,每個月能拿到手的工資低于預期的話就很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這肯定會影響到以后的工作態度。有時候獎勵不一定要用人民幣來表示,筆記本、手電之類的小物品也能表達心意。
(二)多一些知識宣傳,少一些責怪批評。
哲學家說,“美好的人生是由愛所喚起,并為知識所引導的”。我認為,工作主要跟愛和責任感有關,我對于現在的工作雖然談不上“愛”,但是我情感上不討厭,跟我對香菜的態度是一樣的,所以責任感我覺得更重要些。責任感的形成部分來自于理論知識,部分來自于實際經驗。實際經驗需要自己親自動手才行,而理論知識要通過外部的宣傳學習才能獲得,最起碼在廠里工作要這樣。我相信,時不時的關于生產和安全知識的宣傳更容易讓人理解所在崗位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培養責任感。
(三)適當提高工資水平。
常常聽人把工資跟廠里的工資比,我認為這種比較方式是錯誤的,因為沒有計算成本。在武漢工作的話,算上房租、交通費、日常消費等一系列費用,剩下的“利潤”其實也沒有多少。但是,在我的計算里面,最高一千元的差距還是有的。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有時候跟在其他地方工作的朋友嘮嗑,談到薪資待遇方面心里總會有些不平衡的感覺。
在這六個月的試用期里,我有收獲到很多,同時認識到自己需要知道但目前還不知道的東西也有很多。轉正之后,我會繼續努力工作,爭取做個有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