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每天課余時間我們也會跟學生一起打球,那是一天當中最開心的事情了。
跟這樣的團隊一起生活是令我非常開心的一件事。生活中大家互相扶持,不管誰受傷誰生病總少不了其他隊員的關心。跟大家一起生活的這十幾天,我變得更加細心、更加成熟,開始懂得去觀察身邊的人,我學會了通過不同的方式去關心身邊的朋友。
五、成長總結
此次三下鄉活動順利進行并且得到了學生、學生家長、校長以及當地的領導的好評,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團隊負責人的運籌帷幄、全面策劃以及隊員們的嚴格紀律、落實分工。
五月份的時候我們的三下鄉準備工作就已經在緊鑼密鼓中進行了。活動前期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支教部分的備課,活動部分的策劃和材料準備,調研課題的選擇、問卷設計和聯系調研指導老師,圖書的募捐,農種的募捐,以及我們內部的培訓等等。盡管當時期末考已近,但是在緊張地備考的同時,對于負責人分配下來的工作,我們都盡力擠時間高質量地完成,教案不斷改進,活動策劃不斷完善。后來遲加入的隊友為了趕上團隊的工作進度,更是熬了幾個夜,甚至通宵工作。
《孫子兵法》中道:“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多算勝,少算則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孫武尤為重視戰前準備。我們做足了“戰前”準備工作,自然能“大獲全勝”。
二、整個隊伍參加三下鄉的熱情,高度負責的態度,還有忘我的團隊精神
我們的隊員主要集中分布在躍進和華山,華山的隊友經常要騎車過來躍進南勤工辦公室和我們一起商討一些問題。出發前,為了趕早去坐車,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我們把所有下鄉物資集中到勤工躍進南辦公室,由五名隊友連夜整理打包,直到深夜兩點,最后只能在辦公室里睡地板。當晚,由于幫我們做宣傳板報的打印店老板食言,沒有在白天之前給我們做好板報,于是在隊友的催促下老板十一點多起床趕工,然后隊友一個人在十二點多接到老板快完工的電話后步行到三角市去取海報,回來的時候幾乎是兩點鐘了。我們在整理打包物資的時候也非常擔心隊友,但是在整理的時候我們發現物資整理打包工作也非常需要人手,這個時候已經過了宿舍門禁時間,其他隊友想過來幫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們沒有經驗,但是我們有的是熱情……態度決定高度……我們要一起努力”類似的話經常出現在我們和隊長的對話當中。這樣的團隊怎會不成功?
三、校團委、華農附小、農學院、當地的領導、鵬里小學的校長、學生家長等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
校團委給了我們資金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指導;華農附小的小學生們愛心捐贈了上千本書,我們隊友精心挑選了四百多本課外讀物出來;農學院給我們捐贈的一百斤農種;當地領導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校長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工作上的支持;學生家長對我們工作的認可等等,都是我們工作順利進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隊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要想用有限的力量去做盡可能多的事情,就必須借助各界的力量。別人只看到我們是一個有愛心的團隊,其實對我們的工作予以過幫助的個人或者組織,他們也是很有愛心的。在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環境中,我們做的工作是符合大眾潮流,符合時代需要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幫助,所以我們注定成功。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那樣就失去進步的空間了。我們此次三下鄉,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我們在健康生活知識宣傳的前兩天誤以為第二天是趕圩日(即我們預定的活動舉行日),健康生活知識宣傳活動在進行的時候,由于現實原因,重心發生“偏移”,這也是我們策劃的一個不足。究其原因,也是因為我們工作的疏忽和對現實的估計過于理想化。總的來說,是我們還不夠成熟,在與社會人士溝通的時候缺乏技巧和經驗,而且我們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我們的知識儲備也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