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記者工作總結(精選3篇)
互聯(lián)網記者工作總結 篇1
到20xx年末,我走上了工作崗位已經有一年辦的時間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成為《城市快報》經濟部的一名正式記者,讓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壓力與艱苦,光榮與責任。近半年來,我更嘗到了作為一名記者的酸甜苦辣,同時對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充滿機會,充滿挫折,同時又充滿滿足感的過程,通過它,我認識到:
一、基礎扎實,視野開闊,才能夠獲得好的新聞角度
在今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對本市各大媒體的經濟欄目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摸準了我所跑銀行的定位,同時我也意識到:我必需努力學習,爭取能夠以一名專業(yè)人士的視角來審視新聞。
厚積才能薄發(fā),我通過業(yè)余時間惡補專業(yè)課程,同時閱讀大量專業(yè)性報紙,觀察優(yōu)秀記者獨特的視角、新聞切入點,同時認真閱讀經濟部同事的新聞報道。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認識到:好的經濟記者必須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必須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新聞的敏感性是建立在廣泛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的)。為了盡快達到這個目標,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我堅持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的經濟節(jié)目,從中了解金融基礎知識和重點熱點經濟問題。
第二,我努力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身邊人們談論各類話題中有價值的東西,以備不時之需。記得在去年年初,我作為一個新記者,工作初期開展銀行的新聞采寫異常艱難,我通過閱讀和觀察,找到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新聞點,完成了2020__年初的一些理財稿件。
二、注重積累,博采眾長,才能積淀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認識到,新聞記者最可貴、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敏銳。新聞拼體力,拼智力,拼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基礎有三個:一是扎實的基礎,二是豐富的經驗,三是正確科學的方法。作為從業(yè)時間不長的新記者,我著重從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個選題,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準切入點,對較熟悉的領域,我多學多問,多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深思慎取;對比較陌生的范圍,我采用上網查詢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背景資料,迅速掃清障礙。20__年7月8、9兩天連續(xù)發(fā)表的《英恐怖連環(huán)爆炸對經濟影響系列》一組稿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有一定深度的新聞稿就是在這種基礎上寫成的,獲得了報社的好稿獎。
三、吃苦耐勞,堅韌頑強,才能有所進步
金融新聞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近一個多月來,我通過對本市各家銀行行長的采訪以及寫稿,我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努力拼搏,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不懈才能鍛煉自己的水平、磨練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堅韌就一定會有收獲,采訪對象的一些優(yōu)點也是自己增長能量的一種養(yǎng)分。
一年以來的每篇報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總結,以上是體會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覺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確實解決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覺困惑的問題,但同時,新的工作狀態(tài)又給我?guī)砹诵碌睦Щ蠛碗y題,我仍然面臨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圍解決的問題。
互聯(lián)網記者工作總結 篇2
自從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時間轉瞬即逝,今年過的更是特別快,回顧這一年一來的工作,我個人感受良多。雖有成長,更多的采寫不足,雖有學到知識,實踐和努力卻不夠,雖然一年過去了,卻覺得收獲終究抵不過流逝的光陰。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參加“寒冬記者體驗行業(yè)之辛苦”策劃的報道,寫了兩篇稿子《記者體驗寒冬收廢品:拖著殘腿 迎著寒風吆喝 前進》和《記者體驗寒冬菜農:凍僵雙手雙腳 剝出雪白白菜》,這兩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訪、寫作,還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突破。
在采訪的過程中,因為必須要來到現場,體驗被采訪者的工作,長時間的相處下來,能更注意關注被采訪者的表情變化和肢體語言,更能聽得進去被采訪者說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進入他說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說的事情,這樣比硬生生讓被采訪者說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實和可讀。
設想,如果這樣類似的體驗稿子,沒有全身心的進入被采訪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細節(jié)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長時間和被采訪者交談,可能不能找到采寫得心應手的故事內容。采訪完這兩篇稿子,不管時間過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腦海清晰浮現:梅正德收拾著撿回來的垃圾,他駝著背,喘著粗氣,寒冷的氣流,凍白了他的胡須,只要今天能收獲一些,他就很滿足。黝黑干瘦的張春光淳樸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他種白菜的生活,寒冬里雙手泡在白菜葉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掙些錢,他就很滿足。
體驗稿子,給我的感覺就更能走進他們的故事里,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我也試圖把體驗式的采訪用在采訪中。今年2月,在采寫《水管被凍 100余位居民已11天無水喝》這篇稿子時,我便用了體驗式的采訪方式。跟著居民去幾百米外的地方,不體驗不知道,一體驗真的感覺不同,比坐在家里聽老頭老太說的更生動形象,原本一篇熱線稿件,寫成20__字的城市稿件,并獲得領導的肯定,這邊是一邊積累一邊學習,并運用在實踐中便是最好的收獲。 也許,曾經采訪過的新聞,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記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幾篇,讓記者自身難以忘懷的采訪經歷,我相信,那些讓自己都無法忘記的采訪,一定是收獲最多的一次歷練。
6月份,我參加了“最難畢業(yè)季”策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采訪量比較大,需要尋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從云云畢業(yè)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訪的人物,當采訪完企業(yè)單位時,顯得有精無力,對于尋找人物顯得有些偷工減料,最后讓見報的稿件并不“好看”。類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策劃中也同樣遇到了。
同樣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卻不脫離主題的故事,這次,我前后用了10天,發(fā)動所有認識的人,幫我找到了幾位符合主題卻又個性的人物。在采訪中,我對每個被采訪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訪了兩個小時,但是在這兩個中,卻總能有意外收獲。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為偷懶,在采訪前很少寫采訪提綱,總覺得該問的問題都能問到,殊不知寫提綱和不寫提綱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策劃采訪前,都有寫采訪提綱。最大的益處是,采訪時,條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會想到新的問題,不僅省時間,還能讓采訪更全面和扎實,在以后的采訪中,不要小看任何一個采訪,只要用心去采,總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閃光點。
7月初,采寫的《供水壓力增大 日缺5萬方水》的稿子,很失敗,但得到了很多建議。因為剛接手供水單位,就安排采寫這篇稿件,覺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訪,自認為采訪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見報時仍是差評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質問,想問時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寫不夠、稿件不好,為何沒人讓我改寫,為何看稿子時覺得沒有問題,但是見報后,卻說大方向都沒有把握好,當然這樣的疑惑只是一時的。
我發(fā)現,通常這類稿件,如果老百姓覺得寫得是對的,相關單位覺得是不對時,說明這篇稿子寫成功了,相反則是失敗的。見報后,供水公司確實稱贊我寫的好但老百姓卻覺得這是幫供水公司說話,不用說,這樣的現象就解釋了為何這篇稿子如此遭“嫌棄”,當然,這只是我自以為是的想法。缺水的現象是什么?因為缺水發(fā)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給出解決辦法,這四個板塊我都一一涉及,卻仍是失敗的稿件,最終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題錯了,大方向也錯了,這篇稿件也成了我20xx年最糾結的稿件。
最糾結的策劃算是供暖策劃了。從我拿到供暖的口子開始,就一直在發(fā)愁供暖策劃,總覺得自己做不好,在這樣的糾結下和楊主任的幫助,算是踉踉蹌蹌的順利開始。因為常年和供暖公司關系僵硬,一度讓采訪處在艱難中,和上級領導不好打交道,就轉戰(zhàn)到了基層員工。但是很多基層員工可能常年和我們有誤會,讓見報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寫的不想再寫的稿件,想有所創(chuàng)新內容,很難。
互聯(lián)網記者工作總結 篇3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地,我已經在網絡部這個大家庭中度過了一年。
我們網絡部的工作比較特殊,幾乎學院學生會組織的活動中都活躍著我們的身影,因為我們要為這些活動拍照或者錄像。這一年中,我參加或者組織了許多活動,例如支部風采show、送舊晚會、環(huán)保服裝設計大賽、團員培訓活動、以及幾次學院教授的講座等等,都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其實在加入網絡部以前,我自己拍照的機會并不多,就是有時候親戚聚會的時候才有機會,就更不要說拍dv了。幸運地是到了網絡部之后,讓我們有了很多實踐的機會,還有專業(yè)指導,讓我能親自攝影和拍攝各種活動,記錄下環(huán)境學院在這一年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感動最幸運的是有機會讓我去參與了支部風采show和送舊晚會的dv拍攝。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部和組織部合辦的支部風采show。那時正置我們最忙的時候,不僅有很多學習任務,同時還要組織各類的社團活動,可以說每天都披星戴月的忙個不停。最后我們和組織部一起通力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難,從設計、組織、排練,到最后成功舉辦。由于支部風采show是一個大型活動,所以我們在正式舉辦之前就已經進行了排練,并在開始的那天下午還進行了最后一次的彩排。在多次的彩排之后,我已經熟練到可以自然的反應出下一步應該做什么,要進行什么環(huán)節(jié),因此能夠在拍dv的時候順利地捕捉到最精彩的鏡頭。
通過在網絡部這一年的工作,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熟悉了團委學生會的基本架構,學會了如何組織策劃活動等等。同時還讓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了一定的組織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和公關能力,特別在攝影方面有了長足的提高。
最后,感謝網絡部給了我這么多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盡力把活動辦得更好,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