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送課下鄉個人總結(通用3篇)
2024送課下鄉個人總結 篇1
根據縣教育局送課下鄉活動精神,我非常榮幸地跟縣教研室的領導們到石阡縣坪山鄉九校參加了送課下鄉活動,雖然忙碌了一段時間,但是感觸非常深刻,可謂是收獲頗豐。
心得之一:感謝
首先要感謝縣教研室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在準備這節公開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教研員的熱情幫助,學校領導的鼓勵,特別是講完課以后雷老師耐心細致地幫我分析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提出了許多寶貝意見他這種嚴謹扎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及豐富的教學經驗,讓我無比欽佩,也使我受益非淺。
心得之二:感動
坪山鄉九校,是我剛參加工作時的教學地方,走進九校仿佛回到家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溫暖,但在近十多年來,九校的教學硬件軟件設施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
在上課時我深切地感覺到孩子們的淳樸、可愛。看著他們那一雙雙求知欲望的眼睛,真的讓我感動。我感覺我比以前任何一次上課都更有熱情、更加投入、更希望和他們交流。我感覺到這里的孩子一點也不比城里的差。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進一步感到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更令我深受感動的是那里的教師。聽課的老師都非常認真,整個聽課的過程中無一人講話,只看到他們都在認真地聽著、記著。多么令人感動的場景,他們和我們一樣,一樣有著理想和抱負,不一樣的只是環境。但他們比我們還多一樣東西,那就是艱苦奮斗,不斷進取,不斷求學的精神,我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動著。
心得之三: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如何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素質,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通過這次送課下鄉活動,我愈發感受到每天堅持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和教學行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反思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才會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只有不斷改進才會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才會有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名師的出現。
“送課下鄉”結束了,給我的啟發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他們是在不斷發展變化、逐漸成長的,我們教師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要堅持反思,做到虛心好學、刻苦鉆研、勇于創新,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一省,今天我讀了嗎?(教材、課標、相關資料)二省,今天我做了嗎?(實踐新理念、改進教法)三省,今天我寫了嗎?(教學反思、教學心得)。
“送課下鄉”使我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動之情無以言表,最大的感慨那還是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此行也學到了一種精神——好學、鉆研、創新。我相信這將使我終身受益。
2024送課下鄉個人總結 篇2
五月二十三日與學校的幾位老師一起聽了教科所送課下鄉的課。這次一共聽了四節課,一年級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我懂事了》,三年級的語文《一面五星紅旗》,四年級的數學《植樹問題》。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的確,只有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才會有最真實的體驗和最深刻的感悟。“品德的教育與養成必須要回歸生活”這已成為品德課教學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今天,我想借此機會,以我曾在“學科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個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執教過的《我懂事了》一課為例,談談我對品德課程生活化的思考、感悟與收獲。
這堂課是x小學x老師上的,在沒上課之前李老師就與學生打成一片,彼此相互問好,像是早已經認識得朋友,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之間得距離。
李老師先出示了一些圖片,如洗碗,刷鞋,帶弟弟,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要說得,馬上就有孩子說,自己得事情自己做,幫家里做一些小事,聽爸爸媽媽的話 ,李老師又問既然圖片中得孩子能做這么多得事情,那么請在坐得小朋友也說說,你在家里都做了那些事情,有得孩子說;洗衣服,掃地,疊被子等等。
光說不行啊,所以老師還準備了一個穿衣服比賽,請了十個小朋友來比,所 有得學生都當評委,看誰穿的又快有好,并且說明理由,在后面還讓學生自己表演了小品,并且討論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出示書中的圖片,當媽媽生病了你會怎么做? 當鄰居家寶寶睡覺了你會怎么做?孩子們都談了自己得一些做法,從他們得言語中能明顯得感覺出來,這些孩子的確長大了。最后在朗讀書中得一首兒歌,《別說我小》優美的童聲,再加上可愛得動作把這堂課推向了高潮。
最后李老師還聯系到此次發生得地震,讓每個孩子都把要對災區的祝福寫下來,有的寫到“希望能給災區得小朋友送一些鉛筆和本子讓他們能繼續好好學習”,“有的則希望他們能快點勇敢得站起來”,還有許多的孩子都捐了自己的零花錢,通過這件事激發孩子們愛心,同情心,并學會關心他人。
我覺得從事品德教育決不能把眼光僅僅聚焦在一堂課上。短短的40分鐘時間,再高明的老師也無法讓學生將一種認知內化為一種品行。我們要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去,讓課堂延展開來,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在生活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們要幫助孩子們將一次次有意的言行演變成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到那時,我們就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的孩子已經擁有了這一美好的品德!
2024送課下鄉個人總結 篇3
1、以實現縣級“平安”鎮,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為宗旨,大力開展以法制進村、進社區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法制下鄉活動。全鎮從3月17日至4月12日,集中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重點宣傳了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的成效、經驗,《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通則》、《合同法》、《教育法》、《科普法》等。3月17日在鎮十字路口設置法律咨詢點進行集中宣傳。3月22日召開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大會,對《治安管理處罰法》知識進行學習、培訓,同時組織收看《平安成都》宣傳片,并與各村、各企事業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4月初,分片區進行“法制知識進村巡回宣傳”活動,共培訓80x人。利用墻報、宣傳資料、宣傳車等形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鎮村懸掛法制、防邪宣傳標語5幅。邀請鎮法律顧問為鎮村干部講授了《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發揮中小學法制副校長的作用,為320xxxx中小學生舉辦了2期法制專題講座,中小學生還利用執小彩旗、發宣傳單等方式,向家長宣傳秸稈禁燒、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
2、結合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工程,建立基層服務點。已建成方橋村全縣第二家鄉村圖書館之一、全縣第一家由市圖書館掛牌的輔導點。土地村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正在籌建我鎮第二家鄉村圖書館。已建設全縣唯一的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示范鎮。 3、新建和鞏固了鎮老年腰鼓隊,方橋村男女龍燈隊,方橋、喜安、高橋等村的老年秧歌隊等群眾文化隊伍15支。在“和諧杯”系列文體比賽和成都風情節、郫縣風情游獲得多項獎勵。
4、積極倡導各村社區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全鎮共開展了書贈春聯、文藝表演、秧歌比賽等群眾文化活動,參加活動的人數近x人次,群眾參與面8以上。
5、與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科學學院,聯合開展了以法制宣傳、科技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為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動。與西南交通大學傳播學院聯合開展了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活動。鞏固了與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方橋村建立的“助學高飛”基地。與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活動,形成調研報告2x篇。
6、認真完成了文化產業項目推介稿件撰寫工作,并及時上報縣委宣傳部。同時,積極做好文化產業項目招商活動,已于四川中業投資集團公司,達成了投資14億元,建設府河上游生態濕地花園的合作協議。
7、積極配合縣委宣傳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試點工作,認真做好了方橋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試點村的材料保送工作和相關準備工作。
8、進一步完善了喜安村、方橋村圖書室建設,加強管理,擴大開放范圍,發揮了思想教育和宣傳的陣地作用。建成了高橋村、土地村等文化活動場所3處。鎮政府獲得全縣唯一一個市表彰的“全民健身周”活動優秀組織獎先進單位。
9、堅持為老百姓放映壩壩電影,全年共放映50場100部影片。舉辦特色“三下鄉”活動。
10、全年共投入文化經費2x萬元。各級自籌文化經費1x萬元。吸納文化建設資金50x萬元,建成了府河5寬1公里長的文化長廊。
11、邀請縣畜牧局、農發局、林業局等技術專業人員,組織鎮衛生院醫護人員、部分中小學教師、鎮機關干部組成科普宣講組,分別到各村和社區,進行科技知識、衛生保健知識宣講,為當地百姓舉辦了義務診病活動。
12、組織鎮科技致富帶頭人、科技種養能手做科技演講3場。舉辦科技創新、創建節約型社會專題板報4期,出動科普宣傳車12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000份。舉辦科技咨詢活動,為當地20xx農戶提供了科技咨詢服務。放映科技題材電影2場,觀看觀眾100x人。舉辦科技掛圖展覽、科技走廊展覽各。舉辦崇尚科學反對邪教警示教育活動,在全鎮下去內進行反對邪教巡回宣傳。
13、聘請西南交通大學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教授,為本鎮3x名村民進行了為期20天的電工知識和實際操作培訓,并將免費為其辦理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舉辦了為期7天的營業知識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近20xx,并與互惠超市聯合向其推薦5x名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業。召開良種推廣現場會一次,幫助農民解決了打春播種的技術疑難。籌劃了分期分批對村社干部和有計算機學習能力的部分城鄉居民進行計算機操作培訓相關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