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禮儀隊個人總結(精選3篇)
大學生禮儀隊個人總結 篇1
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過失敗的頹廢。在此將本學期我們部門在工作中的收獲與不足總結如下:
一、堅持做好常規工作
在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部門面向全院學生進行了招新工作,從中進行選拔,選出了一批團結進取,積極向上,責任心強的新成員,為我部注入了新的血液,提高了部門的整體力量,促使了各項工作較好的完成
在本學期的整個工作當中,我部成員表現比較積極,準時出席參加每次例會、做好每次記錄并寫好會議提綱。在站崗過程當中,做好違規者的記錄,認真負責,從無遲到,早退,曠崗的現象,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點我覺得我們部門做得真的很好,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
二、積極參加活動,在小事中成長
本部門雖然沒有投標活動,但也協助其他部門完成了一些活動如本學期的運動會,我們部門負責的是50米短跑,由于參賽選手較多,因此我也明白了責任的重大。不過令人高興的是,我們部門的成員都認真負責保證了本次活動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此外我們也協助其他部門完成了講雷鋒故事的比賽、支教活動的決賽,社會實踐報告大會的決賽等工作。當然也會盡全力的支持本學期的重頭戲畢業生晚會,使畢業生晚會取得圓滿成功。
本部門積極的配合校文明禮儀部進行校風巡視,對學校同學的一些不好行為進行了制止,為同學們創造了文明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校創造力良好的氛圍。
三、正視不足,努力完善,力求進步
本部門各成員之間由于不常在一起,交流和溝通的時間較少,致使部門的一些活動和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也有個別成員不做事不太積極,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因此部門成員的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在本學期中,沒有去投標活動,我覺得這是我們部門的最大不足。希望在下學期的工作中積極的去投標活動使本部門成員得到更好地鍛煉。
盡管在兩委會也有一年了,但有些事還是缺乏經驗,缺乏動手能力,碰到事情多的時候就消極的對待,充滿了抱怨,這就是我們部門的缺點或不足,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和檢查自己積極改正,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以上是我部的工作總結,希望在新的學期里,我們部門能取得有所改變和提高。
大學生禮儀隊個人總結 篇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與思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為加速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升級,科學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引導和服務于學生的科技創新事業,按照“搭建平臺、典型引路、積極引導、重在普及”的思路,充分體現“強基礎、重能力、抓創新”的原則,建立并完善了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并優化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三種模式,采取了多項有效措施,學院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生機盎然,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成果逐步顯現,科技創新建設日趨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低年級重普及,高年級重提高”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和完善一套機制,為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保駕護航為保障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計算機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了以“環境搭建為先導,學院投入為保障,政策體現為推力,教師指導為支撐、科協工作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工作機制,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
1、環境搭建為先導。學院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學院設有創新實驗室四個:計算機技術創新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計算機軟件實驗室和ACM/ICPC訓練基地,配備了單片機、ARM7、ARM9、XScale255、XScale270、國產CPU等一系列的軟硬件開發環境;提供EDA、SOC、SOPC、DSP以及美國Xilinx公司提供的高端FPFA芯片和開發設備。每年,都有百余名同學在創新實驗室進行科研項目開發和比賽訓練,創新實驗室也日漸成為學生的科技創新基地。
2、學院投入為保障。學院逐年加大資金投入來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近五年直接用于學生科技創新經費投入7萬余元(不含對指導教師獎勵和年底工作量折算發放津貼的院系投入)。20__年至20__年,學院分別投入經費為10000元、13000元、15000元、16500元和18000元,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廣泛而深入地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經費保障。
3、政策體現為推力。學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調動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學院對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學生在保送研究生及學期綜合成績評定時予以加分,并在評優方面優先考慮。保研方面,根據大賽級別和所獲獎項的不同,最高加分可達3分,最低加分0.2分。科技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的大學生可獲得創新獎學金,并被授予“學生科技創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近三年,已有13名同學通過大賽加分,獲得了個性化保研資格,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4、教師指導為支撐。學院安排多名教師來指導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學院在創新實驗室安排了11名專職和8名兼職指導老師,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6人。這些業務精湛、經驗豐富、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心的指導教師為學生在課外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佳績提供了技術支撐。
5、科協工作為基礎。學院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協會來開展日常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學生科技創新協會是學院團委和學生會之外的第三大學生組織,協會主席和副主席為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佼佼者,副部長及部員都熱衷于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協會的主要工作是舉辦科技講壇、組建創新小組、開展技術培訓、組織科技競賽及進行科研訓練。大學生科技創新協會在學院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中起到了基礎作用。
固定的實驗場所,營造了良好的課外科技創新氛圍;領導的關懷與重視,推動了課外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配套的政策和獎勵措施,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提升了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層次和水平;學生科協的勤奮工作,保障了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序運轉。
二、探索和優化三種模式,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學院在實際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的三種特色模式并不斷優化,有力推動了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廣泛而深入地開展。
1、“四自兩結合”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一直是學院學生工作的重點之一。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學院以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和創新實驗室為平臺,以業務精湛、教風優良的教師科研團隊為技術保障,以學院大學生科技協會為依托,以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為載體,經過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學院特色的“四自兩結合”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新模式:“四自”即科協自行組織科技活動,學生自發參與科技賽事,教師自覺給予創新指導,學院自愿提供資金配套;“兩結合”即“學研產”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在“四自兩結合”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模式下,學院的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蓬勃開展,學院學生也多次在各級科技競賽中獲獎。
2、課外科技創新與學風建設相互促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特別注重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和學風建設緊密結合,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提高學院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后進同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學院全體師生努力的共同目標。學院十分重視低年級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高年級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低年級本科生采取集中自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著力培養刻苦鉆研精神和自學能力;對高年級學生采取分類指導和重點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學生個體的優勢、專業特長及興趣愛好,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通過政策、制度、環境等因素,激發創新動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對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精湛,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通過他們的輻射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并激勵其他同學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在學生科技創新促進學風建設方面,在“四自兩結合”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模式下,在各項科技創新活動中,學生們會發現自身專業知識的缺乏和不足,這樣就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而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又會影響到周圍其他同學。這樣以點帶面,就在全院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輻射效應,從而推動了學院學風建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3、針對“拔尖”學生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積極培養創新型人才,學院十分注重對“拔尖”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努力為他們提供創新訓練環境與條件。“個性化”教育是創新教育的組成部分,學院支持和鼓勵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挑選學習成績優秀或有特長的學生開展“個性化”培養,對其理論學習及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學院在經費、場地、實驗儀器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以此推動“個性化”教育全面開展。目前,學院除建有“數字邏輯與電路”、“嵌入式系統”、“可編程邏輯及數字系統”等基礎實驗室外,還建有“計算機技術創新實驗室”等創新訓練環境,并配備了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這些實驗室主要用于對“拔尖”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計算機賽事培訓以及學生業余科技活動制作。對“個性化”突出的學生,指導教師提前介入,并跟蹤培養。經過此環節的訓練,學生的理論水平及實踐創新能力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三、積極采取多種措施,為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普及與提高搭建平臺、營造氛圍
1、成立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機構。為了使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使各項政策、資金、措施能真正落到實處,學院專門成立了由學院黨政主要領導擔任主任,其他班子成員擔任副主任,全體輔導員和科技創新指導教師為成員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組委會。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組委會作為一個常設機構,負責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的政策落實、規劃制定、方案論證和策劃協調等工作,負責組織實施校內外各級各類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為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2、加大對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宣傳力度。學院科協每次舉辦活動前,都通過各種途徑對活動進行宣傳,包括電子屏、條幅、海報、工程之家公告、啟航網公告、黑龍江省計算機學會網站公告、校ACM網站及東北地區ACM網站通知等。通過宣傳,計算機學院的特色科技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也吸引了全校廣大同學參與到計算機學院科技創新活動中來,為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3、注重提高學生課外創新活動的普及和覆蓋。大一學生正處于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不適宜全面深入地參與課外創新活動,但是為了調動大一學生從事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普及率,達到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全覆蓋,學院于20__年創立于了科技講壇——IT講壇。IT講壇自成立以來,共舉辦了三期大型講座,700余人次學生從中受益;此外,為了提高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普及率,學院每年從全校選出80名同學進入創新實驗室,組成若干課外科技創新小組。成員可以自主選擇研究課題及指導老師,在指導老師的帶動下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在學院參加和舉辦的各級各類與計算機專業有關的賽事及科研活動中取得佳績的學生很多都......
大學生禮儀隊個人總結 篇3
我是汽車工程系三班的,這次非常榮幸地獲得“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同學、老師對我的信任和鼓勵。
時間轉眼即逝,進入哈工大華德應用技術學院校學習已經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的學習成績在班中始終做到了名列前茅。這與我勤奮努力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分不開的。我一直秉持著“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信念,認真上課、努力學習,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合理安排作息,使自己能夠充分掌握新知的重點、難點,從而積少成多、靈活運用。
我的'專業是汽車運用工程,這對于我來說是既熟悉而又困難的。為了能夠使自己迅速融入新的學習科目中,打好扎實的基本功,除了在校內的認真學習基礎知識外,我還參加了校外實習課的補習。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起步較慢,而我的目標是大學畢業后得以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時間對我來說是十分珍貴和緊迫的。所以只有多學、勤學、善學,逐漸到用腦、用心去體會,達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成效。
在工作方面,作為高數課代表的我,除了認真負責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主動承擔起督促同學們努力學習等工作之外,我的工作重點則是放在每周的早、午自修時間。為了能夠充分利用好這20分鐘,我會提前整理筆記、收集資料備好課,帶領同學復習重點、分析難點,使同學能夠加深理解、溫故知新。同時,我也會協助其他課代表的工作,同學有英語習題不懂時,我也會熱心為他們講解,為班級同學的共同進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另外,作為圖書館助理的我,能夠協助老師保證良好的自習室和閱覽室的紀律,不僅做到嚴格要求同學,并且能以身作責、不徇私舞弊、公正嚴明。為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壯大圖書館風貌出謀劃策。
通過在逸夫一年來的學習,我先后獲得獎學金“二等獎”、獎學金“三等獎”,所在寢室被稱為“優秀寢室”等稱號。我將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積極鍛煉身體,帶動班級的同學共同進步,不負于“校三好”這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