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德育工作總結(通用3篇)
九年級上德育工作總結 篇1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學期又已經成為歷史。回顧這學期的工作,真的是很辛苦。作為班主任,不僅擔負著教學工作,更擔負著管理全班同學的重擔。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住閃光點,及時鼓勵賞識學生
人都喜歡被表揚。優等生需要表揚,學困生更需要表揚。作為班主任,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善于給他們以信任,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去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揚長避短,從而向好的方面發展。
基于我班同學的現狀,我從七年級起就使用這種鼓勵賞識教育方法,對七年級期末考試的單科狀元進行了獎勵,發給李方超、管宏偉、李永杰、左明月等同學獎狀,他們非常高興。在獎勵他們的同時,我并告訴其他同學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單科狀元我會一如既往地獎勵;總成績在年級進步5名以上的也獎勵;,語文單科成績第二個月進步5名的獎勵,以后每增加一個月名次就向上提一名;好人好事、紀律明星、拾金不昧、勞動標兵等進行獎勵。從此以后,得獎狀的同學從沒間斷,其中張海豐同學獲得了兩項獎,勞動標兵獎和愛心獎。基于此,才調動了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中考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二、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教
首先,我要求自己能夠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能在各方面注意為人師表,關心愛護學生,遇順境不驕傲,遇逆境不消沉,樂觀開朗;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對人生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樂觀向上、心胸豁達的心理狀態。用自己的人格風范去感染學生,以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心境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把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我想,對于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與其說大道理,還不如自己以身師范,讓學生感覺到你就是他的榜樣,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感染他,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創造有優良學風、團結向上的班級
首先,我抓緊班干部的建設,確保以點帶面,形成良好班風,在課堂紀律、儀表風范、日常行為規范等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律性。
其次,我充分發揮尖子生的光環作用,開展“學習一幫一”小組幫教幫學活動,讓學習后進的學生盡快趕上來,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的學習局面。
第三,我努力做好后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在家長、學生、學校中建立了良好的橋梁和溝通作用,相互間增加了信任與了解,達成了共識。
四、 團結協作,加強與各科科任教師的合作與溝通。
要做一個成功班主任,一定要教會學生做到各學科都要平衡發展,更要加強與各科教師的溝通和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處理好各種關系,并協助任科教師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通過我與全班學生的努力,學生與任教老師關系融洽,成績裴然,各科任教師均反映良好。
人們常說,教師是崇高的職業,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獻和犧牲。班主任是這項崇高職業中的基石,官雖小,但責任和作用重大。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訴我,沒有當過班主任的教師不是完整的教師,雖然其中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它卻能綻放出桃李滿園的馨香,使你倍感作為教師的光榮和自豪,我愿努力作好今后的工作,
九年級上德育工作總結 篇2
學期的工作業已順利結束,回顧這一這學期的工作,有很多成功的喜悅,但也有很多的遺憾,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同時也是依此為契機更好地干好下一學期的工作,現在將本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堅持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其職業道德素質是尤其重要的,于是在教育教學中,我不斷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并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加以實踐,我時時處處以一個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既熱愛自己的職業,也熱愛自己的學生。我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理論,還通過讀書看報,收聽時事等多種形式加強理論學習,并記了大量的筆記,還積極和其他教師加強交流,探討相關問題。通過這些形式及內容的學習,我自身的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及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我深深感到教育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這是一個教師不斷進步的階梯,要想緊跟時代步伐,做一個合格的教師,一天不進行充電,就意味著退步,進行教育自修是每一個教師每天的必修課。因此,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作為一名老教師努力堅持自覺地進行業務學習,除了學習必須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之余,積極參加教師教研活動,并經常和其他教師探討有關教學問題,還記錄了大量的教育教理論筆記,注意隨時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還與自身教學實踐相聯系,寫了相關的論文,自己所寫的論文《怎樣提高農村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文在《燭光教育研究前沿》一書中出版發行,自己平時不斷把積累的經驗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借此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三、緊抓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渠道。我在教學中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常規教育,努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能積極與他人合作,力爭作到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技術和教學儀器,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直觀地進行學習;努力落實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使課堂教學真正收到實效;努力加強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與落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種英語、地理、音樂學習資源;積極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鼓勵創造性地進行思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進行學習;努力做學生的朋友,做到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教學中,我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創設條件,進行教學的改革。經過努力,英語、地理、音樂教學中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自己在本年度教師專業成長故事敘寫和視頻演講比賽中均獲得縣級三等、州級二等獎。
四、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組織的各項文藝體育活動
爭當文體學習標兵。本人輔導的學生周玉慶在參加本屆全縣中小學生“三獨 ”比賽中榮獲全縣“三等獎”。搞好與其他教師的團結合作,認真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
總之,在過去的一學期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在教育教學中既鍛煉了自己,還使自身素質又有了較大提高。但是我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中也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也正是以后我工作努力的方向。我會再接再厲,力爭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干得更好。
九年級上德育工作總結 篇3
【性質活潑的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
參加反應物質與氧氣反應的條件與氧氣反應的現象生成物的名稱和化學式化學反應的表達式
硫S+O2==SO2(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鐵3Fe+2O2==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4P+5O2==2P2O5(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大。加壓降溫易變為固體“干冰
用途:滅火,溫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跟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又變為紫色
②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CO2+2NaOH=Na2CO3+H2O(無明顯現象)
③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分別約占空氣體積的4/5和1/5。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二、空氣中氧氣百分含量測定實驗
1.實驗原理——燃燒法:
利用可燃物——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而無氣體生成,因而容器內氣體壓強減小,進而通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實驗裝置:
3.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在集氣瓶中裝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積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記號;
(3)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4)紅磷燃燒停止,慢慢白煙消失,等瓶內恢復到常溫后,打開彈簧夾。
4.實驗現象及結論:
現象:
(1)紅磷燃燒時發黃白光,放熱并產生大量的白煙。
(2)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水的體積約等于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1/5。
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剩余氣體具有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難溶于水的性質。
三、空氣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氣的污染源: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煙塵。
2.危害:
①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
②影響作物的生長;
③破壞生態平衡;
④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強大氣質量監測;
②改善環境狀況;
③使用清潔能源;
④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空氣日報質量:空氣日報質量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等。
【氧氣的制法】
一、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
(2)特點:“一變二不變”
一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加快或減慢)
二不變: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3)反應原理: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水+氧氣
二、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
(1)反應原理氯酸鉀--(加入)二氧化錳(并加熱)-→氯化鉀+氧氣(二氧化錳在上,加熱在下)
三、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1)反應原理高錳酸鉀--(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四、分解反應
(1)是基本反應類型
(2)含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3)特點:“一”變“多”
五、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
1、實驗用品:鐵架臺、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帶導管的橡皮塞、高錳酸鉀
2、操作步驟
(1)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裝:裝藥品
(3)定:固定試管
(4)點:點燃酒精燈
(5)收:收集氧氣(利用排水法)
(6)離:將導管從水槽中撤離
(7)熄:熄滅酒精燈
3、注意事項
(1)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固定試管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3)加熱時要先預熱再集中加熱
(4)試管內的導管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5)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口剛產生氣泡不能立即收集。
(6)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7)實驗完畢后,要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
六、氧氣工業制法
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化學變化,工業制取氧氣屬于物理變化,這是二者的根本區別。
空氣中約含21%的氧氣,是制取氧氣的廉價易得的原料。
第一種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在低溫、加壓的條件下,氣態空氣變為液態。由于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在-196℃的情況下,液態氮蒸發,剩下的就是液態氧。通常我們把氧氣貯存在藍色的鋼瓶里。
第二種制法:利用膜分離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