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先進單位工作總結(精選3篇)
創建先進單位工作總結 篇1
20xx年在指導下,成功創建了"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在創建過程中,中心領導高度重視,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和"中醫專家指導小組"。新建和改擴建房屋1000余平方米,成立國醫堂。我中心國醫堂是在創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推動下,為體現中醫藥特色,促進中醫藥進社區、進家庭,發揚中醫治未病之優勢,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連續、經濟、優質、安全的中醫藥特色衛生服務而成立的。
一、依托資源,合理設置,高標準建設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近年來,始終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被命名為省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被授予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并被指定為全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人中醫健康指導試點。借助中醫藥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中心通過中醫診療區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醫文化長廊,營造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并將原有的中醫人員、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設立中醫診療區--國醫堂,聘請中醫專家,開設中草藥房,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服務項目,宣傳推廣中醫專家及中醫適宜技術。目前,開設了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針灸推拿科、理療科等科室,開展拔罐,刮痧,熏洗等系列服務。目前有主任中醫師X名,副主任中醫師X名,針灸主治醫師X名,康復醫師X名,配備現代化的煎藥系統。每年為轄區居民提供中藥飲片服務約X人次,拔罐約X人次,針灸X人次,推拿按摩X余人次,中藥熏蒸X人次,中藥導入X余人次,膏藥外貼X人次,刮痧X人次,熏洗X余人次,中醫訪視X人次,已經形成了"因為有需求,專家愿意來服務;因為效果好,病人樂意來診療"的良好互動局面。
二、突出特色,規范管理,防治結合,治未病顯神效
中醫,是我國的國學,理論與實踐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理念相結合,開展基層醫療衛生中醫適宜技術是發展傳統中醫的重要戰略,既遵從醫改要求,又能推進中醫向前發展,既能滿足社區居民對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務。中醫藥在預防、保健、康復、治療方面具有簡、便、廉、驗、效的優勢,中醫養生保健在群眾中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和群眾基礎。為此,我們通過建設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為轄區萬居民建立動態健康檔案的基礎上,以老年人、婦女兒童、慢病患者等為重點服務人群,以"醫患合作互動、健康自主管理"的服務模式,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特色的養生、預防、保健、康復、治療工作,引導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構建了中醫特色"未病先防"體系。
在預防方面,中心注重發揮中醫藥在預防疾病中的作用,利用膳食療的影響,開展食療藥膳服務工作,根據居民的需要,按照中醫辨證的理論,組織專家指導配方,先后提供藥膳品種X余種,同時開展足反射療法、踩蹺、中藥熏蒸、汗蒸、濕蒸、中藥養生茶等工作,充分運用中醫特色做好居民健康預防工作。在保健方面,針對不同體質制定相應的中醫保健方案,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疾病預防、食療藥膳、情志調節、運動功法、體質調養、經絡按摩等養生保健活動,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區醫生指導下逐步普及扇舞、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項目,發放不同體質的中醫保健處方,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養生保健工作。在康復方面,康復患者在接受系統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在專家指導下,運用針灸、推拿、拔罐、膚貼、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熱運、導引等技術和中藥熏蒸、腰椎頸椎牽引器、針灸電針儀、多功能微波治療儀、電腦中頻治理儀及紅外理療儀器等設備進行康復治療。極大的提高了康復效果,有效地縮短了康復療程。在慢病管理方面,針對社區管理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中風等慢性病人,制定適合社區慢病人群的中醫保健方案,運用中草藥和針灸、刮痧、理療等中醫技術,實施中醫特色個性化慢病指導、慢病干預和慢病治療,大大降低慢病的發病率及疾病的致殘、致死率。
三、完善功能,深化內涵,促進中心健康發展
20xx年我中心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為契機,群策群力,自行研發了中醫體質辨識軟件,中醫體質辨識告別了中醫傳統模式,進入了更加快捷準確的"E時代"。該軟件通俗易懂,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完善和規范了數據資料的保存與查詢,實現了對轄區居民的`中醫藥保健與治療的連續性服務,為今后的科研奠定了基礎。
中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并將特色建設與醫療服務全面有機融合,在機構內部廣泛宣傳,積極發動,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召開"中醫藥特色建設研討會",交流工作經驗,分析困難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近年來,中心加大中醫建設工作的對外宣傳力度,每年組織中醫健康保健養生知識講座及義診XX次以上,受益群眾X余人次,編印中醫健康教育處方種X萬余張,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宣傳中醫服務特色和品牌,進一步擴大了中心知名度和影響力。省、市領導多次到中心考察調研,對我中心的中醫建設工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促進中心中醫藥工作的更好的發展。
創建先進單位工作總結 篇2
為貫徹落實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全民創業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局結合實際、明確定位、加強服務、優化環境,把全民創業作為一項戰略性、根本性和長遠性的大事來抓。今年我局促進全民創業的重大商貿物流項目有18個,總投資達198.4億元。其中:重點在建項目9個,總投資128.5億元;重點在談項目3個,總投資30億元;重點開發項目6個,總投資39.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225億元,占任務總數的184%,爭資爭項611萬元。全民創業工作進展順利,成績顯著,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充分肯定。現就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責任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創業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結合我局實際情況,成立了武陵區商務局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雷建雄,副組長楊永祥、譚建章,下設辦公室。局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主要職責為落實區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常武全創組2號關于印發《武陵區20xx年全民創業工作責任分解和績效評估辦法》的通知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現代三產”的發展思路,科學制定本系統全民創業發展規劃,明確工作重點及發展方向;積極做好全民創業典型的聯點幫扶工作,捕捉和跟蹤有效的典型信息,參與籌辦和參加企業活動;加強對本系統全民創業的政策咨詢、法規宣傳、業務指導、協調服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好矛盾和問題;加強督促、落實措施;建好服務典型企業臺賬,規范服務企業數據統計,做好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指導和協調相關聯點企業的工作;幫助企業爭取上級政策性引導和發展資金。有了堅強的領導,明確的目標,各項工作得到很好落實。
二、抓緊部署協調,全面落實工作
為全面推動我局全民創業工作,我局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部署、協調相關工作。20xx年6月11日在局會議室研究布置“全民創業”工作,局班子成員參會。重點學習了常武全創組2號文件精神、按照領導小組分工,對典型企業確定專人負專責落實具體工作。20xx年8月11日又召開全民創業開展情況督促會議,匯報了前第三季度全民創業工作開展情況。20xx年11月4日,督導全民創業工作,要求認真對照文件規定抓緊落實。為鼓勵企業和個人創業積極性,我局配合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區發改局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和項目投資611萬元。其中國家廢舊物資市場建設補貼資金600萬元;爭取了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引導資金工作經費6萬元;爭取了農貿市場長效管理工作經費5萬元。
三、強化項目引領,實現全民創業
以項目化幫扶為重點,狠抓項目載體,實現全民創業是我局抓全民創業工作的主體思路,我局今年狠抓了以下三個項目,有效地促進了全民創業,取得了實效。
常德市廢舊物資交易市場升級改造項目該項目地處武陵區東江鄉新坡社區,臨近207國道,交通便利,屬常德市城鄉結合部。緊靠常德市鋼材大市場、農資大市場、甘露寺蔬菜大市場、武陵區工業園。該市場于20xx年9月完成立項論證和環保評估,20xx年6月竣工,通過了規劃、國土、建設、環保、消防、房管、地震、氣象等部門驗收。20xx年11月全面投入使用。該市場占地面積61.5畝,投資4080萬元,建筑面積31000平方米。5年內,市場累計收售各類再生資源95萬噸,累計實現交易額13.6億元。為擴大經營需要,促進全民創業,常德市富民市場開發有限公司經報市、區商務局同意,在已建成的廢舊物資交易大市場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今年,該項目已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的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1億元,今年完成投資60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后市場面貌煥然一新,道路寬敞暢通,貨物出入便捷,吸收和解決了社會賦予人員就業,市場內從業業主和人員由改造前的493人增加到535人,市場回收交易額由改造前的每月2700萬元增加到每月3000萬元。居和嘉美二期項目位于林蔭路以東、常德大道以南、皂果路以西、三星路以北,由浙湘房產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項目總占地面積98畝,該項目是區商務局全程服務的重點項目。一期已于20xx年12月29日建成并開始營業,直接從業人員達500多人,20xx年銷售額達到1億多元。二期項目選址在現居和嘉美一期賣場的西面,占地面積48畝。20xx年10月13日正式動工,該項目6棟主體工程已于20xx年5月10日全面封頂,20xx年7月27日舉行了二期建材市場開盤典禮,預計20xx年11月份開市,可入駐300個經營戶,從業人員可增加1000多人。常德鋼材大市場整體搬遷項目于20xx年3月15日接市規劃局的通知,要進行整體搬遷,重新選址建設鋼材大市場。新址已于20xx年7月12日在第二次規委會上確定。區商務局已組建搬遷工作班子,正在著手開展項目前期工作。面對搬遷過程中的種種難題,我局多次組織現場調查,并于今年7月24日牽頭召開鋼材大市場搬遷工作座談會,不僅從城市規劃、市場定位、市場前景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還征求和聽取了業主的意見和建議。業主對新市場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消除起初的疑慮,態度發生根本轉變。截止目前,鋼材行業已有175戶簽訂了合作意向,收取合租押金613萬元,其中鋼材市場內103戶業主全部簽署合作意向書,市場外新增72戶業主簽署合作意向書。新的鋼材市場建成后,可入駐400個經營戶,直接從業人員可達1500多人。
在全局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和上級資金的強力支持,幾個典型企業今年的技改工作全部完成,企業效益提高了30%,創業人員增長了25%,職工工資增幅達到或超過15%,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創建先進單位工作總結 篇3
加強轄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確保轄區居民安居樂業,在創建平安社區工作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方針,依靠和發動廣大群眾,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提高治安防范能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維護社會治安的積極性,在創建平安社區活動中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做好安全防范知識宣傳,提高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
在開展平安社區活動中,我們把安全防范知識宣傳工作放在首位,深入宣傳防火、防盜、防自然災害等安全知識,為了使禁毒、反邪教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有益的宣傳活動,我們開展“崇尚科學、關愛家庭、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反對邪教”活動標語,發放禁毒宣傳單,使參加活動的居民宣傳邪教與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組織社區居民觀看《關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專題片且利用宣傳欄、宣傳單等形式向小區居民宣傳邪教與毒品的危害。達到不吸毒、不販毒、不制毒,同時投身到禁毒人民戰爭中去。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落實流動人口管理措施,進一步規范流動人口管理工作。
二、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
為了使社區的居民過一個安定、祥和的節日,在春節來臨之際,向社區居民發放了《請您注意家居安全》告知書,告知居民群眾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大量的現金存入銀行并加密碼最妥,將存折號碼金額存入日期等記入常用詞本隨身攜帶備查;晚上睡覺請將門保險帶上,貴重東西不要放在窗口;不要輕易告訴陌生人電話號碼,以免壞人以打錯電話為借口試探您家中是否有人;外出時應注意避免攜帶大量的財物、現金,以免成為襲擊目標,克服麻痹思想,增強防范意識。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維護社會秩序,預防犯罪和治安災害事故,教育居民充分認識“五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性,克服麻痹思想,是我們居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宣傳中,我們采取多種形式,通過走家串戶活動,深入居民家中掌握了解誰家有人外出,誰家來人,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宣傳欄,張貼標語,組織學習,培訓、大造輿論、在宣傳中不斷總結經驗。
我們還根據季節的變化把防范教育具體化,在冬季要求居民防煤氣中毒,夏天多注意防火,提高廣大居民的防范意識,杜絕了各類事故的發生。
三、加強領導制度健全、責任到人,使社會治安工作落到實處。
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始終把創建平安,消防安全工作納入重要工作來抓,成立領導小組、健全規章制度,制定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使創建平安社區工作有始有終。同時加強對刑釋人員和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教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有效控制消除影響社會治安隱患。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措施。因此,社區在創建平安社區工作中始終加強領導,把創建平安社區工作落到實處。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同時做好節假日值班工作,確保轄區人民節日快樂,居委會工作人員堅持值班,及時匯報值班情況,做到節日有值班,工作有安排。
四、做好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為社會穩定發展做貢獻。
從維護廣大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在社區居民糾紛調解中,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方針,做到了耐心、細心、知心、貼心、社區出現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居民安居的局面。除此以外還經常上門進行走訪、談心、詢問家中有什么困難,及時反映解決把黨的溫暖帶進千家萬戶,對轄區婚姻、鄰里、民事、兩勞幫教進行及時調解,走訪幫教,使其重新開始生活,由于調處及時防止了矛盾激化,為小區居民提供了團結祥和的生活工作環境。
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居民法律意識。
為確保“五、五”普法工作的順利開展,我社區居委會廣泛地進行宣傳活動,力求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落實到處。首先成立了“五、五”普法領導小組,建立各項制度、責任落實、分工明確,定期不定期開展普法知識學習。
在廣泛宣傳“五、五”普法知識同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經常入戶,向居民宣傳法律、法規在社區開展了法律進社區活動,建立了法制宣傳欄,深受廣大居民群眾歡迎。有力的促進了法律、法規的實施。在全面開展“五、五”宣傳教育活動中,利用橫幅、宣傳欄、板報及入戶發放宣傳資料、法律咨詢,舉辦法制講座和張貼標語等形式宣傳法律知識,在小區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社區因外來人員較多,我們還特舉辦了流動人口普法講座,講解“五、五”普法、民法、憲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知識,使廣大外來人增進了普法內容,提高了自身對法律的認識。
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犯罪,增強法律意識,使居民自覺依法約束自身行為,提高維權的能力和水平,在社區形成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