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組校本教研工作總結范文(精選3篇)
體育組校本教研工作總結范文 篇1
本學期,在本組全體成員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下,我們體育組立足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關注學生體質健康。以課題、項目、學生達標活動、體育競賽為載體,以主題式校本教研為推動,發揮好教研組骨干教師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努力為老師創設適宜的成長平臺,幫助教師確立新理念,完善教與學行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精心設計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質量
本學期,我們體育組的教研主題是“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項目工作是延續去年的“單元計劃的制定和實踐研究”,應該說,兩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因此,我們從學期開始的計劃制定就將兩者有機結合,對每一課次、各個單元的設計進行實踐研究。圍繞教研主題“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主線,以主題式校本教研為推動,開展了以下活動,扎扎實實地將新課程理念和教學實踐加以實踐研究,提高教研活動質量,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學有效性:課程標準及教學設計理論學習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的理論考核每人尋找課堂教學設計方面的不足之處,確立各自研究專題目標和措施學習體育教學目標的敘寫各教材各年級總目標的梳理,學習如何將單元總目標分解到該年級的各個課次中分年級制訂單元計劃單元計劃情況反饋及各年級滾翻教材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一~五年級走和跑教材分析探討在教學設計中如何理解“目標統領教學內容”邀請專家針對我們組教師在單元設計中還存在的不足進行反饋并集體備課。通過活動中的合作、交流,使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重難點的把我更加清晰,方法手段也豐富多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期末的質量抽測中,各年級前滾翻、跑幾步跳過一定高度橡皮筋、前滾翻分腿起、跳遠、壘球擲遠動作技能優良率達x%。
二、教學工作求實成效
教研組全體教師期初統一思想:常規教育常抓不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依賴于學生對體育技能掌握、陽光一小時和家庭體育鍛煉的結合。因此,在開學一個月內,普聽各老師的隨堂課,著重觀察教師執教的精神面貌和學生學習的教學常規;制定我校的`陽光一小時安排和學生達標項目、標準、考核和獎勵制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的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逐漸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三、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他們熱情投入,勇于發言,積極發揮各自的示范、引領作用,爭做領頭羊,結合各自的任務表,積極參與公開課的展示、認真帶教青年教師,帶動教研組共同提高,并一起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保證體育室的教學研究氛圍有聲有色。
體育組校本教研工作總結范文 篇2
學校體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渠道之一,多年來,我校在上級領導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逐漸改進辦學條件和辦學思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指導思想,以“全民健身”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宗旨,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一、領導重視
首先,我們成立了以主管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組織校級領導、有關中層干部及體育組全體成員認真學習《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和《學校體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三育并重原則,把素質教育和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當作學校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認真制定學校體育工作計劃,把學校體育工作列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評比、有總結。
充分發揮學校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定期召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研究討論學校體育工作,做到議而有決,決而必行。
認真制定嚴格的體衛工作管理制度,確保《體育教學大綱》的貫徹和執行,把貫徹體育工作條例與評先相結合,把貫徹體育工作條例與升級相結合。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把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作為評選先進班集體重要條件。主管領導,以身作則,經常聽取和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反映,指導和監督學校的體育衛生工作,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
二、認真貫徹體育教學大綱,落實體育工作條例
認真貫徹體育教學大綱,落實體育工作條例和全教會精神,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做到教書育人,以德育人,以體育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刻苦鉆研教材加強基礎教育,改進教學模式,力求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制定好教育教學計劃、單元和課時計劃,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使我校的體育教學工作更加規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選擇符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興趣,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幾年來我校的體育教學工作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有了明顯的轉變。
三、抓好大課間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
課間操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創造出自己的特色。課間操是反映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窗口,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中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這個階段更需要參加體育活動,通過課間操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通過課間操來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如何上好每天的課間操,怎樣才能使學生既有興趣又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我們改變了單一的做操模式,采取了各年級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每天的大課間活動,課間操活動時間增加到30分鐘,除進行廣播操、校園集體舞以外,還分年級進行跑操、跳集體繩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等,使我校的課間操向著健康性、趣味化、學生參與度高的方向發展。
在課外活動中,我們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為指導思想,保證學生每天都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并認真組織和輔導課外活動,形成了有布置、有檢查、有專人負責的管理體系。我校經常開展各種類型的單項比賽和班級對抗賽,如:分年級的環年嘉湖春季賽跑、跳集體繩比賽、250X20的班級接力賽等。學校每學年舉辦了一次校級運動會。
四、搭建平臺,成就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時代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切實感受到了自身的壓力,并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因此,我們教研組十分重視教師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培養的問題。我們將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教師自身知識結構、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研組建設的首要目標。
體育組校本教研工作總結范文 篇3
繁忙緊張而有序的學期工作已經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學校的教研工作以“突出學生個性差異,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為學生成長夯實基礎”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教法、學法的不斷改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引導教師大膽開拓與創新,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使教師由知識傳授型向科研型發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做了積極努力和大膽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教師素質及教育理念的再提高
全體教師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面對新任務、新形式、新機遇、新挑戰,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程改革中。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課程改革的相關書籍及資料,本學期重點學習了溫恒福教授編寫的《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一書,通過業務領導講座、教師自學、測試、研討課、教育論談等形式,轉變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不斷完善自己的頭腦,豐富知識的儲備,使教師具備一種更新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術水平,拓展教育事業,樹立強烈的教改創新意識和教育科研意識。教學中,努力為為學生營造輕松、寬容的課堂學習氛圍,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性差異,大膽創新,不斷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教研制度的創新與重建
課改兩年來,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發現,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教師之間的'教學經驗,知識結構,專業素養等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如何縮小教師之間的差異,激勵教師自主探究、自主發展、張揚個性,我校經過多方論證,自下而上的多次討論研究,最后確立了“特色教研引領,實現制度創新”這一深化課程改革的校本教研主題。
1、走出去,請進來,進行開放式教學。本學期我校選派一批業務領導和各科骨干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去北京、哈市、七臺河市等地進行考察、觀摩、取經。回校后通過做示范課,作匯報等活動,使學校廣大教師都受益,以此帶動全體教師共同提高。同時。我們邀請教科研部門領導和各校領導來我校進行業務講座,以使教師多渠道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討論學習和走出去、請進來等校本教研活動,使教師在課改理論上過五關:教材知識關、教學設計關、教學實施關、學生輔導關、作業批改關。以使教師觀念得到全面更新。
2、聽評課制度的增設。
推進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是關鍵,管理制度是保障。從提高聽評課的質量入手,我校建立了聽評課制度。
⑴領導聽評課匯報制度
學校的三位業務領導定時匯報自己近一兩周聽評課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及時解決。
⑵追蹤聽評課制度
對于學校的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我們采取了追蹤聽評課的形式,即追逐聽課評課,即時反饋,即時矯正。通過個案的分析,幫助青年教師診斷、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調整,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繼續搞好科研課題研究和課改實驗工作
1、以科研促課改。在課程改革的促動下,全體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確定研究專題,做到人人有課題,帶著課題進行教學研究。主抓教研領導和包教研組領導結合課改理論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有針對性的課題,注重實效;努力上好三課:優秀教師(領導)示范課,骨干教師研究課,一般教師合格課。促進教師主動交流,激發創造性潛能。
2、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我校承擔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兩個省級課題實驗工作。實驗教師樹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培養學生“人人善問”的好習慣,激發“人人求新”的渴望,讓“人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注重實驗過程,用新課改的先進理念加以指導,本著邊實驗邊推廣的原則,把實驗中的好經驗好方法及時做好總結和推廣工作。
3、創建展示平臺,抓好教學反思和教育論談活動
本學期要求每位教師寫出十篇精品的教學反思,每月進行一次教師論談活動。“教學反思”旨在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它通過一種回憶、思考、評價的過程,對過去經驗進行反饋,在解剖案例中增長自己的教學智慧,以指導第二次實踐。“教育論談”由包教研組領導負責,統一主題,旨在讓教師在討論中,爭論中,思考中,合作中,把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加以解決,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我們開展了以“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少講多學’的理念”,課堂教學實錄評析等為主題的教師論談活動,發揮群體力量,對教學觀念、教學理論、課堂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或成功做法、改進措施及失誤教訓等進行了討論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4、校級教研(兩次)與組內教研(四次)相結合
⑴“關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學賽講活動,全校4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28人參賽,活動中,參賽教師按照教學賽講方案精心按“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備課并準備說課材料,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學設計和實踐著眼于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生學習的調控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自由的、寬松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張揚個性的舞臺和空間。
教學賽講成績統計:
一等:林培英、吳寶華、劉玉莉、趙桂萍、陳立波
二等:王曉丹、李冬梅、伊才鳳、張明慧、田軍、李立光、李文艷、徐秀芳、付東慧、王鑫、張紹絹、王輝、趙熙娜、石光、程玉芹、于允華、林玉華、張莉。
三等:曹穎、伊麗、祁永慧、蔣會、王大利。
⑵綜合實踐課的實施
在教師的觀念中,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一直以來,把綜合實踐課理解為語文、數學課的活動課,其實不然,它是一門體現各學科知識整合、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的綜合性課程。為了引領教師創造性地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組織了一次全員參加的綜合實踐活動觀摩課,由五學年的陳立波老師為教師展示了一節《生日如何過》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使教師在課程理念上有了較清晰的認識,能更好地進行課程的自主設計,創造性地開發和實施,重建一種學校文化和課程文化。
經過全體教師的積極工作和不懈努力,校本教研活動取得了較圓滿的成績。在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校本教研制度的重建等工作,有待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指導下,加強對教師的培養,繼續深入探討課題實驗和課改實驗的研究工作,向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