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工業工作總結(精選3篇)
鄉鎮工業工作總結 篇1
一、基本情況
東林鄉位于綿陽城市東北面,距市中心18公里,幅員面積28。34平方公里,屬淺丘地貌。全鄉轄9個行政村,1 個社區,65個合作社,總人口9100人。東林鄉區位優勢明顯,寶成復線,綿廣高速、綿遂高速(該項目將于年內動工)縱貫全境,具有良好的招商和投資興業社會環境。5.12大地震,使我鄉唯一的企業—勝華機磚廠遭到嚴重破壞,勝華機磚廠,房間垮塌10間,危房17間,磚窖垮塌,10萬匹磚被毀;西蜀繡院危房兩間,繡臺受損,40副作品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在30萬元左右。災害發生后,東林鄉黨委、政府在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導下,不等不靠,迎難而上,想方設法恢復了勝華機磚廠的生產。采取政府搭撟,協調金融機構,解決機磚廠維修費用,使其盡快投入生產,并協商征用磚廠生產的磚匹,以解決鄉內災民重建房屋所需的建筑材料,確保了我鄉災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
二、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推進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是加快經濟發展,增加經濟總量的有效手段。為此,在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采取了動員全鄉各方面的力量,吸引客商來東林投資興業。一是加大了對外宣傳的力度。利用現代宣傳媒介,向親屬、同事、上級和老領導等請教,積極宣傳東林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吸引外地企業家前來投資開發,增強新的發展活力。二是進一步了轉變招商引資觀念。采取既注重吸引外地新的投資項目,也注重激發本地能人的投資熱情;既引進項目、資金,又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既注重政府招商,又注重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鼓勵企業主動招商。三是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資項目管理協調機制,認真執行招商目標責任制;進一步打造“親商、安商、愛商”的社會環境,營造誠實守信的商業環境,創建了安全有序、廉潔高效的投資環境, 吸引了更多的企業來東林興業。目前,國家重點建設項目500千伏變電站已進場施工;“金土地”項目已于9月啟動;年出磚分別在1億匹的長閩建材有限公司和瑞爾建材廠已基本建成,能夠有效緩解我鄉災后農房重建用磚緊張的局面;綿陽百年商品砼建設已于10月啟動;與石馬合建的水廠的主供水管道已鋪設完畢; “綿遂高速”建設、生態旅游項目“百家姓祠堂將于年內啟動。
鄉鎮工業工作總結 篇2
年以來,鎮工業發展辦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經濟運行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積極引領企業調優產品結構保增長的同時,加大環境保護和勞動保障等各項工作推進力度,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現將半年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1、招商引資抓突破
今年以來,工業線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來抓,制定和實施了招商引資工作實績考核獎懲制度制度,注重領導帶頭招商,骨干專職招商,駐點專業招商。一是抓有效信息的捕捉,已收集到10多個較為成熟的項目信息。二是及時對在談項的服務跟蹤,三是加快意向性項目的簽約落戶。至五月止,實現注冊外資508萬美元,目前到帳外資完成200萬美元,占年度計劃任務21%,市外民資已確認4212萬元人民幣。
2、項目建設抓推進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之重來抓。一方面抓實規模以上新開工項目。全鎮今年新開工的規模以上項目有中天的普纜擴產項目(計劃投資6200萬元)、金仕嘉紡織品(計劃投資2300萬元)、鋁合金桿(計劃投資1400萬元)、耐熱鋁合金導線(計劃投資1700萬元)、特種光纖光纜(計劃投資8000萬元)、永嘉織造(計劃投資2200萬元)、運盛紡織(計劃投資2100萬元)等xx個項目,經縣確認千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5.5個;另一方面抓實竣工項目的早達產,全鎮今年新竣工項目有中天的fttx一期、寬帶網絡用光纜技改二期,華輝動力機械的植物機械技改等十二個項目,經縣確認千萬元以上新竣工項目10個。再一方面加強對重點項目的服務與協調,如對中天的江東金具擴產項目,組建了專職的服務班子,化解項目進場前的各種矛盾,為項目早施工奠定了基矗
至五月止,累計完成工業項目投入6.3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項目5.23億元,千萬元以上項目3.17 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32.5% 、44.2 %和19%。項目投入超全年序時要求,在全縣考核中位居前列。
3、經濟運行抓持速
今年,工業線仍采取一人一企的掛鉤聯系制度、月度例會制度、工作點評制度。各月度主要開展了:一是加大對現有規模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的服務力度,及時掌握企業運行態勢,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經營中所遇到的難題,及時化解企業發展中矛盾。如工業站為金海、華輝、海宇等企業的融資擔保提供有效服務,及時化解了企業資金“瓶頸”的制約。二是協助企業夯實基礎管理,指導部分成長型企業正確對待稅收、財務辯證關系,妥善處理好三者利益分配。提高企業守法經營、按章納稅意識。三是積極引導企業提升運行質量,增強綜合競爭力和擴大市場影響力。四是全面開展企業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以“三不放過”的原則將企業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個月來,我鎮規模工業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升。主要表現:一是重點行業保持高位增長,如中天、祥峰等光電子企業產銷兩旺,中天集團一至五月份,實現應稅銷售10 .8億,同比增長48.9%,祥峰電子實現應稅銷售6126萬元,同比翻番。二是傳統的紡織業通過產品升級換代,如緯綸開發出保暖內衣原料—木棉色紡紗,水星、鵬翔、運盛等改織高檔織物面料,產銷平穩增長。三是部分小企業走出市場低迷,如中能、金諾等陶瓷行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基本解決了生產與市場供求矛盾。
至五月止,規模工業完成現價產值51億元,利稅5.3億元,分別占年計劃的 50.5%和72.6%,同比分別增長45.5%和105%。工業用電量5174萬千瓦時,比上年同期增長26.7%。全部工業實現稅統銷售15。5億元占縣交計劃的40.8%,同比增長48.5%。經濟運行全縣考核位居第二位。
4、民營經濟抓特色
年初在切實做好20xx年度全民創業工作驗收考核和表彰先進的基礎上,根據鎮村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的影響,認真研究經濟形勢,布置落實年度各村居全民創業及民資招商工作序時任務和考核辦法,創新鎮村企業稅收屬地分成機制,激勵村居努力挖掘新的項目增長點,培植利稅貢獻戶,積極創造條件大力扶持創業新人。
鎮全民創業推進辦突出工作成績的時效性激勵措施,扎緊進度,采取專項推進會、重點督查會等方式,各村工作做到月度有排名,季度有考核,確保全面完成半年序時任務。根據全縣統一要求,積極開展經濟實體性質“雙轉”工作,對全鎮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進行了運營狀況調查,正確引導、鼓勵個體私營企業積極擴大規模,調整結構,一方面有利于全鎮基礎資源配置,規范市場環境,一方面有利于鎮級擴充財稅收入來源,增加鎮村建設資金調控能力。
至5月底,全鎮上半年民營經濟工作各項指標基本達到或超過半年時任務,其中發展個體工商戶152戶,達全年任務80%,發展私營企業105戶,達全年任務75%,新增注冊資本金22202萬元,達全年任務51%,引進市外民資4212萬元,達全年任務16。2%,注冊商標3枚,達全年任務25%。
鄉鎮工業工作總結 篇3
_____年,xx鄉黨委、政府瞄準“縣內趕,縣外超,各項工作爭第一”的奮斗目標,按照“以穩定為前提,以項目為抓手,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努力突破招商引資,實現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全面完成目標任務”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奮起直追,強力推動經濟社會及各項工作跨上新的臺階。
牢固樹立發展信念,鄉域經濟增長快速
——招商引資呈現質的飛躍。始終堅定工業強鄉信念,高舉工業富鄉大旗,瞄準工業立鄉目標,以縣兩大園區為招商承載平臺,把招商重心向大項目、外資項目轉移。今年引進投資3000萬元的金搏化工、龍盛化工和5000萬元健晟化工投資項目,目前正處在實施階段。重點是對3個外資項目進行專職跟蹤服務。至目前珂司克化工、茂期化工、世展化工3個企業已到位外資335萬美元,超額完成200萬美元目標任務的167.5%,位列全縣14個鄉鎮之首。
——財政收入再創歷史新高。通過全鄉干群的負重拼搏,強化重點稅源監控,嚴格財稅目標考核,加大財稅征管力度。
一是已投產的招商引資項目,對其生產、銷售全方位提供人員、財物、資金的幫助,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促進快速流轉。
二是著力培植民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促其健康快速發展,增加稅源。
三是采取靈活多樣的激勵措施,將一部分地稅指標分解到鄉直機關干部和各村,實行壓力傳遞。
四是加大社會撫養費征收力度。通過全鄉干群拼搏和奮斗,實現財政收入15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5.5%,創財政收入歷史最高紀錄。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積極落實各項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優惠措施,采取政府引導、大戶聯動、干部帶頭的方法,大興創新創業之風,充分發揮扶貧協會、老促會、工商業聯合會、農民行業協會的幫扶作用,著力提升為民免費培訓、提供信息咨詢、提供貸款等服務水平,調動農民群眾和有志青年開店辦廠、興辦企業的積極性。今年新增個體私營企業注冊資金2650萬元,新增私營企業17家,新增個體工商戶200戶,新增規模養殖戶410戶。五豐棉業、同里服飾、袁三米廠、元杰制品、興順玩具、井海建材等一批民營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吸納800余勞動力就業,促進財稅增長的作用日益增強。
——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加快。圍繞“一綱四目”抓好農村各項工作,以龍頭企業、項目農業、生態農業和勞動力轉移為突破口,切實加快農民致富步伐。在國家種糧補貼和良種補貼政策推動下,充分調動農民增產增收積極性,引導農民從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規;r業發展,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農業機械化、產業化。今年4.1萬畝水稻單產平均630公斤,較去年增加162公斤,總產量2583萬公斤,較去年增加846.12萬公斤。5.5萬畝三麥單產平均425公斤,較去年增加75公斤,總產量2337.5萬公斤,較去年增加412.5萬公斤。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和塑盤拋秧技術,市、縣兩次在我鄉七隊村、六隊村召開機插秧現場會。同時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狠抓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競崗能力。全鄉有18188名農民外出務工,其中有26名走出國門。就地就近轉移勞動力3562人。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619元,其中勞務收入為2650元,較去年增加524元,實現了年初確定的戶增500元的目標。
大力優化發展環境,鄉村面貌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