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施工實習日記
今天主要學習一些建筑物基礎施工測量的知識。
一、 基槽開挖深度的控制,就是在基槽開挖到一定深度時,要適時地測設一些高程控制樁,以指導施工。具體做法是:用水準儀在槽壁上測設一些水平的木樁,使各木樁的上表面離槽底的設計標準為一固定值。
二、 基礎墊層彈線,墊層打好以后,根據軸線控制樁或者龍門板上的中心釘,墻邊或基礎邊線等標志,用經緯儀把上述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也可通過吊線錘拉線投測,然后在墊層上用墨線彈出墻邊線和基礎邊線,由于這些線使基礎施工的基準線,此項工作非常重要,不能又半點差錯,彈線后要嚴格進行校核。
三、 基礎標高控制。建筑物基礎的高程控制使用基礎皮桿來控制的。基礎皮數桿使一根木制的桿子,在桿上事先按設計尺寸將磚灰縫厚度畫出線條,并標明±0,防潮層等的標高位置。
四、 基礎面標高檢查。基礎施工結束以后,一定要檢查基礎面是否水平,其標高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檢查方法是在基礎上適當位置安置水準儀,分別在基礎的四角和其他軸線交點豎立水準尺,若水準儀的各處水準標尺的續數一樣,則說明基礎面水平,否則哪處標尺讀數小就說明哪處高,說明基礎面低。
五、 基礎面直角的檢查。因為一般的建筑物都呈矩形,所以基四角應為直角。具體檢查方法:在軸線(或墻邊線)四周交點上安置經緯儀,以一個邊的軸線(或墻線)定向,測定另一個邊上的軸線(或墻邊線)之間的夾角。
7月28日 星期五 上午:陰 下午:雷陣雨 平均溫度:28℃~38℃
今天雨已經轉小,工地的承臺坑集了很多水,還不能施工,主要都是在抽水,有些承臺坑還沒有挖的還可以挖,砍樁也在繼續。
今天主要學習一些土方開挖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 開挖過程中,嚴格控制開挖尺寸,基坑底部的開挖寬度要考慮工作面的增加寬度,并在開挖過程中試打釬,避免大面積的二次開挖。施工時盡力避免基底超挖,個別超挖的地方經設計單位給出方案用級配砂石回填。
2. 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若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預留200~300mm土層不挖,待作基礎時再挖。
3. 開挖基坑時,有場地條件的,一次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土方運到棄土處,避免二次搬運。
4. 土方開挖時,要注意保護標準定位樁、軸線樁標準高程樁。要防止鄰近建筑物的下沉,應預先采取防護措施,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
7月29日 星期六 上午:多云 下午:多云 平均溫度:26℃~35℃
經過幾天的雨天之后,終于晴天了。基坑中的水也基本抽干了,工地施工也進入正常狀態。由于過去幾天的大雨,而且基坑下的土大多為淤泥質土,吸水性較強,有較多的水份進入承臺坑旁邊的土中,使側土壓力增大,而且磚胎模還未達到足夠的強度,使磚胎模產生較開裂,所以不得使用監時做加固措施。加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用幾根木頭頂住。趁此機會就學習一些有關塌方的知識。
造成土壁塌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邊坡過陡,使土體穩定性不夠,而引起塌方現象。
2. 雨水、地下水滲入基坑,使土體泡軟,重量增大及抗剪能力降低,這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3. 基坑上邊邊緣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機具、材料,或由于動荷載的作用,使土體中的剪力超過土體的抗剪強度。
4. 土方開挖順序、方法因遵循“從上往下,分層開挖;開槽支撐,先撐后挖”的原則。
7月30日 星期六 上午:多云 下午:睛 平均溫度:27℃~35℃
今天參加樁的沉降觀測。施工員在工地開工的時候就在附近的固定物上引入了標高基準點,施工現場的各種標高都是根據這個標高基準點來控制的,沉降量時根據測得樁頂到基準點的高差變化來確定的。基坑的四周已經根據設計定好的若干個沉降觀測點,將水準儀中心對準沉降觀測點,求其平均標高,再測得樁頂的相對標高,就可以求得樁頂到已知點的高度。將其與上次測的高度差比較就可以求出沉降量了。
7月31日 星期一 上午:睛 下午:睛 平均溫度:27℃~35℃
由于裙樓只有3~4層,所以基礎開挖深度也較少,樁數也比較少。由于承臺較淺,挖方量也較少,所以都已經挖好。砂漿磚胎模也都已砌好。今天開始澆筑一部分墊層,先用原來開挖的土回填夯實,然后鋪一層細砂,然后再鋪一層鵝卵石,最后鋪一層混凝土。填土時應先清楚基底的樹根、積水、淤泥和有機雜質,并分層回填,壓實。填土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如采用不同類填料分層填筑時,上層宜填筑透水性較小的填料,下層用大的。填方施工應接近水平的分層填筑,當填方位于傾斜的地面時,應先將斜坡挖成階梯狀,然后分層填筑,以防填土橫向移動。分段填筑時,每層接縫處應做成斜坡形,與輾連重疊0.5~1.0米。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