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除了畫畫,我們還積極發掘孩子們的才藝,其中一個就要讀一年級的小姑娘竟然會歌伴舞--《荷塘月色》,看著孩子精彩的表演,大家拿dv記錄,大家一起為孩子鼓掌。我們的隊員在之前精心準備,在下午課余還彈吉他教孩子們一起唱歌。歌聲飄蕩在這破舊的教室中,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為了迎接后期的文藝匯演,我們積極組織節目,期間還給孩子們排演了一個短話劇《花木蘭》。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們彌補了以往課堂上缺少的內容,同時收獲了快樂。
孩子們都有暑假作業,但是爺爺奶奶歲數比較大,沒法督促孩子們完成作業。我們隊員經過商議,覺得輔導孩子們作業是最容易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有效的方式。于是每天上午的學習安排就是輔導作業。一般一個隊員帶一到兩個學生,隨時解決在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在這里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基礎。就漢字而言,很多基本漢字孩子們都不會寫,即便會寫,也沒有按照正確的筆畫順序,整個漢字就是比葫蘆畫瓢照樣子畫的。后來我們覺得孩子們的漢字應該得到提高,就在市區給孩子們買了二十本練字本,我們相信經過聯系,孩子們的寫字水平會得到一定的提高,這對于將來教學以及長遠來說都是有益的。
我們向楊老師探求過這些問題,最后問題的根源又落到了留守兒童問題。由于長期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也不高,平時放學回去后沒法輔導孩子作業。同時就是當地父母的觀念問題,以寫字為例,父母之看法在于,只要人的就行,筆順不重要。由于學生在家庭教育不能及時跟著在學校的教育,所以出現了回家孩子不學習,回校孩子學習難的狀況。只有讓父母的觀念轉變過來,積極督促,配合好學校老師的教學,孩子們才能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同時,這里尊師重教的觀念還是不夠。孩子的成績上去了,家長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孩子的努力,把老師的付出放在一邊;孩子成績上不去,做為家長很少反思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將責任歸咎于老師。如何提高老師的社會地位,使尊師重教的觀念深入人心,對于提高鄉村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次支教活動中,我們隊伍得到村中楊老師的大力幫助。楊老師積極照顧隊員的生活,安排我們住在她家,給隊員們做飯,在生活上極可能的照顧大家。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楊老師夫婦搬出自己的房間把屋子讓給我們,讓自己小兒子搬到同學家,還打算自己在外屋木板搭床……楊老師本身不是正式的教師,是一個本應在中國消失的民辦教師。她一個人守在山里這所破舊的小學,一守就是七年。這七年拿著微不足道的工資,這七年得不到一個教師應有的待遇,這七年自己貼錢購置教學用品……在雨中,是這位老師把孩子送過河,是這位老師將孩子們從失修多年的危房帶到家中上課……在朝夕相處的一周多時間,我和楊老師交流較多,深深被這位樸實的鄉村教師的品德所折服。
農村有許多復雜的問題,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人不要卷入其中的糾紛,因為這些事情多是很多年的陳年老事,其中緣由難以辨清出,盡管心里想幫助解決,但是我們的好心也許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卷入其中容易給隊伍隊員以及楊老師帶來麻煩,所以紀律要求不能參與當地群眾糾紛。地處深山,交通閉塞,通訊條件落后,無手機信號,山中有野豬等出沒,毒蛇也較多。出于安全第一的考慮,我們要求隊員只能在學校區域活動,出門向領隊匯報,以確保安全。在平時,通過和孩子們交流談心,我們了解到一些人家的困難,正值農忙,我們也積極組織隊員幫助一些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在干活的過程中同時緩解老人的孤獨感,得到很多村民的認可。
在這七天,大家吃了很多苦,尤其在飲食的不習慣,居住條件差,但是大家都克服了。九個人從最初的不相識,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在每天一起吃苦,一起陪著孩子們歡笑,到最后建立深深的感情。每天早起下山跑步,和們一起唱隊歌,一起朗誦少年中國說。每天擠在一起睡,在一起吃著土豆,開著玩笑,一起總結支教過程發現的問題。這其中有贊揚,有批評,在大家開誠布公的真誠交流里,最后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相信這也是此次下鄉每個隊員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