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盲工作總結(精選6篇)
掃盲工作總結 篇1
一年來我鄉在掃盲工作中首先核清底數,健全檔案。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關數據,以行政村為單位,核清文盲底數。對新生文盲、復盲、遷移性文盲等加強了監測,完善了掃盲工作檔案。建立掃盲工作動態機制,為制訂掃盲工作規劃奠定了基礎。
另外廣泛開展了杜絕新生文盲和掃盲后的鞏固提高工作。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輟學,杜絕新生文盲。并且對15周歲以下的文盲,由學校負責進行了補償教育,使其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或達到了個人脫盲;對15一24周歲有學習能力的青年文盲,我們通過教育使其多種渠道脫盲。我們知道要使脫盲人員普遍接受繼續教育,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校和成人學校的作用,制訂了具體措施,在青壯年脫盲學員中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適用技術培訓及各類專項教育活動,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切實鞏固、擴大了掃盲工作成果。現在就我鄉掃盲工作的情況做一總結如下:
一、根據年初計劃我們還做了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1、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了掃盲教育,方便了更多的文盲參加學習。在夏季季節,掃盲教師巡回指導;在農民冬季農閑的時候集中辦了掃盲班;還采取了掃盲,子女利用假期教父母,丈夫教妻子;根據農民居住分散的特點,合理調整了小學布局。大力舉辦寄宿制小學,走讀小學,方便了農民子女入學,極大地提高了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大量減少了新生文盲。
2、根據實際需要聘請了小學教師、有文化的牧民、鄉村干部15名作為掃盲教師。
3、本年籌措掃盲經費元。全部用在了掃盲工作上。
4、舉辦了2期科技培訓班讓農民參加學習。2期實用技術培訓班。各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舉辦適用技術培訓班,吸收脫盲人員參加學習,這樣一來對鞏固掃盲成果起了更積極的作用。
5、加強。今年制訂了掃盲學習通知制度,使掃盲對象、掃盲時間、掃盲地點、掃盲教師、掃盲經費一一到位。建立了掃盲教師聘任制度,對掃盲教師發了聘任書,并提出教學要求。實行脫盲考試制度,今年十一月份對學員舉辦了統一考試,并對合格者頒發了脫盲證。
二、成果:
學齡兒童入學率由200*年的X%上升到了X%,增長了N個百分點,這樣就有效地減少了新文盲的數量。全鄉掃除青壯年文盲*人,其中掃除婦女文盲**人,文盲率下降到%,比上一年下降*個百分點。這樣一來就圓滿地完成了本年度的掃盲任務。
經過一年的努力使我們深深體會到: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提高了,先進文化技術得到更好的滲透,就可以改變農民靠天種地的思想觀念,科技成果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了推廣,也就增加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掃盲工作總結 篇2
總結是:
1)教程學習了、演示了:什么叫高爾夫,球桿的分類,禮儀入門,球場是什么,如何看比賽成績……等。到練習場后,這個周日,首先要學習安全和打球。
2)在仿真果嶺上體會到球場真果嶺是什么一回事兒:PK結果是無人推進壓濾機濾布。每人欠小鬼100元哈哈:)
3)葡萄酒學習了:初步的禮儀,蘋果酒大師講了一下香檳、濾布氣泡酒和一些葡萄酒的故事。
喝了一瓶美國的可以稱作香檳的氣泡酒。小鬼對酒的評價是:
氣泡中,持續時間尚可,均勻,顏色淺黃帶青,口感較酸,細膩度中等,平衡一般,酸味有點過重,氣味……有點不知道如何描述,白花清香,略帶醋栗。
20xx年的波爾多紅酒,蘋果酒大師——我沒搞清楚是什么酒莊的,還有什么品種,你補上吧。
超乎意料,我們有幸喝到一瓶在頂峰期的紅酒!色為深櫻桃紅,在燈光下看帶淡金色光暈,香氣初期濃郁,有著好酒特有的酯類芳香,香氣怎么形容呢……有點像~~成熟的布林。。。大師,這個香氣怎么說啊?然后我就喝,平衡不錯,但似乎層次不夠,丹寧較重,稍帶粗澀,但還不失是一瓶好酒。啊呀,不會寫了。看大師的酒評吧。我的就是作業。
4)后來本來想大家再fb一下,但有點晚了,所以作鳥獸散。要FB還是周日打完球吧。
掃盲工作總結 篇3
掃盲工作總結今年國際掃盲日,甘肅省政府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將“世宗國王掃盲獎”授予天水市政府,以表彰天水市在掃盲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世宗國王掃盲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國際掃盲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在國際掃盲領域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我國自1995年世界婦女聯合會上全國婦聯首次獲得此獎外,天水市教委是我國第一個地方性組織獲得該獎項的部門。這不能不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天水市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由于歷史原因,農村15—40周歲青壯年人口,有文盲、半文盲42萬人,占農村青壯年人口的40.5%,嚴重制約了全市社會經濟的發展。5個縣都是國家扶貧縣,兩個區是省扶貧區。
人們年年盼豐收,而干旱年連年絕收,外出打工成了許多農民無奈的選擇。而外面的門是怎樣向他們打開的呢?在天水采訪時,記者聽到了這樣的幾則“故事”:
幾個農村青年婦女,迷迷糊糊跟著別人到新疆摘棉花,苦干了兩個多月,在回家途中卻被人騙得高價買了假車票,車上又讓列車員罰了兩倍票錢,回到家幾乎是兩手空空;幾個不識字的農村青年到小煤窯去挖煤,在一次塌方事故中險些丟了命,但由于缺少相關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們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傷殘賠償……
像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事例讓天水人深深感到:沒有文化,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發展。
(二)
天水市以農業為主,338.49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占了294.54萬人。境內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區域性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盲呈現“三多三大”的特點。“三多”:一是偏僻山區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婦女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的一半以上;三是少數民族文盲多,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文盲在全市比率最高。“三大”:一是文盲數量大;二是文盲年齡偏大;三是分布面大。面對掃盲工作的嚴峻形勢,天水市政府在充分摸底調查、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行政職能作用,統籌規劃,逐層落實,責任到位,逐步形成獨特有效的掃盲工作思路和方法,展開了一場全民掃盲活動。
天水市掃盲工作從兩條線展開。政府系統包動員、包入學、包鞏固、包籌措掃盲經費;教育系統包教、包學、包掃盲、包杜絕復盲。兩線貫通,雙管齊下,掃盲任務落實到村、戶、人,工作扎扎實實,效果十分明顯。
——深入宣傳,廣泛動員,營造良好的掃盲氛圍。結合廣大農民群眾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對知識渴盼的心理,通過各種形式深入宣傳、廣泛動員,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治窮先治愚”的道理,在全市上下營造出了“要摘文盲帽,趕快上夜校”、“有文化的都來教,沒文化的都來學”的濃厚掃盲氛圍。
——因地制宜,以點帶面,重點抓好婦女掃盲工作。天水市42萬青壯年文盲中,婦女文盲有24.43萬人,占文盲總數的58%,市政府把掃除婦女文盲作為全市掃盲工作的重點,針對婦女實際,開展婦女“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比自立”活動,并籌措資金,創辦春蕾女童班20個,成立婦女脫盲班25個。在教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認識自身的價值,通過學文化、學技術,改善經濟狀況,提高家庭、社會地位。文盲婦女杜秀珍曾交了一個月的學費學習服裝裁剪,但只學了16天,就因不識字終止了學習。通過婦女脫盲班學習,她認識了字,一些實用技術書籍能讀懂了,再去學裁剪,兩期下來,就熟練掌握了服裝裁剪和加工技術。她用學到的技術開了個服裝加工部,使家庭步入了小康。
——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突破少數民族掃盲難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回族聚居區,開展掃盲時,動員文盲入學很難,動員婦女入學更難。當地教育部門與統戰部門協作,請有名望的阿訇出面,先動員自己的親屬參加掃盲班,再召開大會,號召黨員、干部家中凡是有文盲的,都要帶頭把文盲家屬送入學習班。由于尊重民族感情,工作到位,掃盲班呼啦啦來了許多學員,少數民族聚居區掃盲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按需施教,不斷改進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近年來,天水市使用了適應新時期掃盲特點的教材《讀、寫、算》,北道區教育局印發了《勸世良言五字歌》一萬余冊。一些掃盲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針對不同掃盲對象的特點,編寫了鄉土教材。有的鄉村還組織有技術特長的脫盲者,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脫盲經驗貫穿于教學中,教者和學者相互溝通,大幅度提高了學員的學習效果。
(三)
“梅花香自苦寒來”。天水市政府全力以赴,社會各界積極努力,廣大干部、教師嘔心瀝血,“九五”期間,天水市累計掃除青壯年文盲37.6006萬人,文盲比例已從1985年的40%多下降到5.6%,秦城、北道、武山、甘谷、秦安兩區三縣達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國頒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標準。清水、張家川兩縣達到普及初等教育和省頒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標準。全市7—12周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3%,在校學生鞏固率達到98.96%,基本杜絕了新文盲的產生。掃盲工作提高了公民的素質,公民素質的提高,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到目前,天水市貧困人口下降到4.59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00元。正是這些令人鼓舞的數字,鑄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那枚閃閃發光的獎牌。
掃盲工作總結 篇4
一年來,我鎮在掃盲工作中首先核清底數,健全檔案。以村為單位,核清文盲底數。對新生文盲、復盲、遷移性文盲等加強了監測,完善了掃盲工作檔案。建立掃盲工作動態管理機制,廣泛開展了杜絕新生文盲和掃盲后的鞏固提高工作。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輟學,杜絕新生文盲。并且對15周歲以下的文盲,由學校負責進行了補償教育,使其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校和成人學校的作用,制訂了具體措施,在青壯年脫盲學員中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適用技術培訓及各類專項教育活動,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切實鞏固、擴大了掃盲工作成果。現在就我鎮掃盲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1、領導重視,認真規劃部署掃盲工作
在20xx年啟動新一輪掃盲工作以來,認真貫徹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掃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市、縣教育局掃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及工作部署,政府成立了蓋洋鎮掃盲工作領導小組,多渠道籌措掃盲經費,召開了掃盲工作專題會議,培訓掃盲干部教師,全鎮上下共同努力,扎實推進掃盲工作,完成了掃盲工作年度任務。一是全面完成了全鎮文盲人口調查,建立了成年文盲人口檔案、青壯年文盲人口檔案和喪失學習能力文盲人口檔案;二是建立起鎮級掃盲組織管理人員隊伍,村級(居委會)工作人員隊伍。為今年的掃盲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進一步強化政府行為,持續做好掃盲組織動員工作
我鎮文技校充分發揮已經成立的掃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積極爭取把掃盲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今年初召開了鎮掃盲工作專題會議,回顧總結前兩年掃盲工作成效,交流推廣各村(居委會)掃盲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了解布置20xx年掃盲工作,今年必須完成脫盲75人的任務,取得了鎮政府把掃盲年度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發揮了村(居委會)干部在組織動員文盲對象入學時的主要作用,以政府的名義采用多種形式與手段逐村(居委會)逐戶通知包括流動人員在內的文盲對象參與掃盲學習,形成政府統一領導,層層落實責任的工作局面。
3、以包教保學為主要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掃盲教學是實現掃盲教育的重要載體,我校開展掃盲教學主要以“包教保學”分散辦學為主要形式。脫盲任務為75人,在9月脫盲。在掃盲教育教學中能充分利用配備的教材、光盤,教學人員。講究教學方法,將學文化和學技術以及開展人們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等形式結合起來,激發了學員們的學習興趣。“包教保學”做到“五定”,即定掃盲對象、輔導教師、教學時間、地點、進度,跟蹤管理,把掃盲任務落實到每個人頭上。教學任務完成后,由縣教育局按照要求組織了脫盲考試,合格率達到要求,完成了今年的掃盲任務,在10月將脫盲證書發給脫盲對象。
4、繼續加強部門配合使掃盲成果具有法律效力。
與公安部門配合,將參加掃盲學習,經考試合格已經脫盲的文盲對象造冊,政府開具證明到公安派出所變更相應的文化戶口;
5、培訓技術,切實鞏固掃盲成果
脫盲后的鞏固提高工作是掃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我鎮在扎實開展掃盲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遵循“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因地制宜,開展適應當地群眾需要的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掃盲后繼續教育,把對脫盲人員的鞏固提高與農村實用技術、富余勞動力培訓等結合起來進行培訓。
在20xx年掃盲工作中,政府給掃盲班兼職教師每晚補貼40元,學員補貼20元,學習用品及辦公費每人10元,結對子包教保學每人補貼300元。下鄉開支實報實銷。各村給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蓋洋中心小學所屬完小給予教學硬件設備支持。
經過一年的努力使我們深深體會到: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提高了,先進文化技術得到更好的滲透,改變了農民靠天種地的思想觀念,科技成果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了推廣,增加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使我鎮村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為我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20xx年掃盲工作中,在鎮政府的領導下和各行政村的大力支持幫助,配合下,順利地完成了掃盲工作任務。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抓好掃盲工作和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掃盲工作總結 篇5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__大明確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使我國在21世紀立足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我國歷史證明,落后就要挨打,而要改變落后的面貌就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教育發展了才能帶動其他事業的快速發展,才能使國家逐步走向繁榮昌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將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我鄉文化教育基礎差,廣大農牧民群眾對教育的認識不高,送子女入學積極性低。因此,我鄉近幾年來結合全鄉實際情況,加強對教育的宣傳力度,力圖從根本上徹底轉變廣大農牧民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加大對教育各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全鄉廣大農牧民的文化素質為目標,在全鄉開展“普九”工作。現就我鄉一年來教育工作情況匯報于后。
一、基本情況
我鄉位于壤塘縣城北部,平均海拔3396米,幅員面積481平方公里(72萬畝),全鄉共有7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共有農牧民687戶,3251人,學齡兒童總數為人(其中:中心校xx人,村小xx人),本學期在校生xx人,占總人口的%,上學期畢業xx人,這學期新招小學生xx人,初中生xx人。1315歲xx人,普及率%,1550周歲青壯年共xx人(其中在校人數xx人,校外小學、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為xx人),剩余文盲、半文盲9人。有兩所學校(中心校和阿斯瑪村小)。長期以來,廣大農牧民群眾由于受生產條件和生活方式的制約,促使我鄉的教育發展緩慢。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沒有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實現歷史的跨越首先是教育的跨越,民族自身素質的跨越”。所以我鄉以教育為突破口,把教育的發展列入了黨的議事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普九“教育
我鄉中心校是一年較完備的寄宿制學校,現如今學生人數xx人,入學率%,在我鄉阿斯瑪村興辦了村小,學生有人,入學率達%。在鄉黨委、政府以及中心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使我鄉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逐年都有較大的提高。
(一)我鄉配備了專抓教育的副鄉長主管教育,負責全鄉的教育工作,本著“科教興縣、科教興鄉”的原則,實行干部包戶制度,包戶干部負責所有承包戶的社情民意及教育工作,將每位鄉干部的教育工作納入年終評先晉級的首要條件。與村干部年終工資掛鉤,與村兩委會、學生戶主簽訂學生入學《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在縣級幫村部門、鄉、村干部及縣
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各種會議向群眾宣傳《一綱四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反復做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每次深入牧場動員學生入學,使學生家長的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和提高,到目前為止,使我鄉的學齡兒童入學率已達到%。
(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給教師提供安寧舒適的教學和生活環境,在縣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下,新修了中心校、學生住宿樓一幢,并對舊的教師宿舍和學生寢室進行了維修,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的硬件設施,極大的改善了教師生活工作和學生學習的環境。
(三)加強學校領導和管理。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學校師生財產的領導和管理工作。領導鄉綜治委、鄉派出所加強學校及周邊的管理和巡邏。積極給師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要求學校制定一系列工作職責、工作制度,要求教師愛崗敬業,堅守崗位,為我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貢獻。同時還配備了法制輔導員和法制副校長,給學生開展法制教育課4次,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四)為提高我鄉教學質量,縣教育局加強了我鄉的師資力量,從人才市場上錄取了兩名專業水平較高的教師到我鄉任教。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加強了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進校后能“學有所用”,開展各種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增添了校園生活的文體活動,這樣既“留得住”學生,又達到了“讓家長放心”的目的。從而減少了我鄉學生的流失,使我鄉鞏固率達100%。
(五)為了讓我校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權利,我鄉黨委、政府提出倡議,讓鄉級工作人員及社會各界捐資助學。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幫助部分因家庭貧困而不能入學的學生解決生活困難,從而使之進入學校學習,現我鄉的普及率達98.31%,畢業率達到了100%。
三、進一步鞏固提高
我鄉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鄉鞏固提高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今年我鄉加強宣傳,動員農牧民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增強相關農技實用知識。
(二)今年年初,我鄉組織人員再次對全鄉人口文化狀況進行統計普查,在6月25日7月20日,我鄉掃盲領導小組在鄉中心校開辦了鞏固提高班,鞏固提高14人。我鄉自1996年開始啟動掃盲工作到今年7月份已基本掃除全鄉文盲和半文盲。1996年以來全鄉有文盲、半文盲人數498人,經過幾年的高標準掃盲,我鄉脫盲人數已達507人。今年剩余文盲、半文盲10人,非文盲率達99.47%。
(三)舉辦農技培訓班4期,對農牧民進行牲畜病預防、畜種改良等的培訓,學習人員達130人。
四、培訓難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鄉召集全鄉各機關干部、群眾之力,采取了各種辦法狠抓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和鞏固率,防止學生流失,杜絕了復盲現象的產生。每年都要對脫盲人員分批進行鞏固提高,達到了鞏固全鄉逐步提高其知識水平的目的,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總之,我鄉堅持和發揚“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敬業為樂”的優良風氣,使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和問題,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尋求新的工作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機制,真抓實干,為今后“普九”工作作出新的貢獻。
掃盲工作總結 篇6
今年國際掃盲日,甘肅省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將“世宗國王掃盲獎”授予天水市,以表彰天水市在掃盲工作中的。
“世宗國王掃盲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國際掃盲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在國際掃盲領域的組織和個人。我國自1995年世界婦女聯合會上全國婦聯首次此獎外,天水市教委是我國個地方性組織該獎項的。這不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天水市教育事業長足發展。但歷史原因,農村15—40周歲青壯年人口,有文盲、半文盲42萬人,占農村青壯年人口的40.5%,嚴重制約了全市社會經濟的發展。5個縣扶貧縣,兩個區是省扶貧區。
人們年年盼豐收,而干旱年連年絕收,外出打工成了許多農民無奈的選擇。而外面的門是怎樣向打開的呢?在天水采訪時,記者聽到了的幾則“故事”:
幾個農村青年婦女,迷迷糊糊跟著別人到新疆摘棉花,苦干了兩個多月,在回家途中卻被人騙得高價買了假車票,車上又讓列車員罰了兩倍票錢,回到家幾乎是兩手空空;幾個不識字的農村青年到小煤窯去挖煤,在一次塌方事故中險些丟了命,但缺少知識來的權益,一分錢的傷殘賠償……
像的事情太多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事例讓天水人深深感到:文化,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發展。
(二)
天水市以農業為主,338.49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占了294.54萬人。境內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差異,區域性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盲呈現“三多三大”的特點。“三多”:偏僻山區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總數的三分之二;婦女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的一半;民族文盲多,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文盲在全市比率最高。“三大”:文盲大;文盲年齡偏大;分布面大。面對掃盲工作的嚴峻,天水市在摸底調查、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的行政職能作用,統籌規劃,逐層,責任到位,獨特的掃盲工作思路和方法,展開了一場全民掃盲活動。
天水市掃盲工作從兩條線展開。系統包動員、包入學、包、包籌措掃盲經費;教育系統包教、包學、包掃盲、包杜絕復盲。兩線貫通,雙管齊下,掃盲任務到村、戶、人,工作扎實。
——宣傳,動員,營造的掃盲。農民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對知識渴盼的心理,宣傳、動員,使真正體會到“治窮先治愚”的道理,在全市上下營造出了“要摘文盲帽,趕快上夜校”、“有文化的都來教,沒文化的都來學”的濃厚掃盲。
——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抓好婦女掃盲工作。天水市42萬青壯年文盲中,婦女文盲有24.43萬人,占文盲總數的58%,市把掃除婦女文盲全市掃盲工作的,婦女,婦女“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比自立”活動,并籌措資金,創辦春蕾女童班20個,成立婦女脫盲班25個。在教文化知識的,讓認識自身的價值,學文化、學技術,經濟狀況,家庭、社會地位。文盲婦女杜秀珍曾交了月的學費學習服裝裁剪,但只學了16天,就因不識字終止了學習。婦女脫盲班學習,她認識了字,實用技術書籍能讀懂了,再去學裁剪,兩期下來,就熟練了服裝裁剪和加工技術。她用學到的技術開了個服裝加工部,使家庭步入了小康。
——方法靈活,多樣,民族掃盲難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回族聚居區,掃盲時,動員文盲入學很難,動員婦女入學更難。當地教育與協作,請有名望的阿訇出面,先動員的親屬參加掃盲班,再大會,號召黨員、干部家中凡是有文盲的,都要帶頭把文盲家屬送入學習班。尊重民族感情,工作到位,掃盲班呼啦啦來了許多學員,民族聚居區掃盲工作性進展。
——按需施教,改進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近年來,天水市使用了新時期掃盲特點的教材《讀、寫、算》,北道區教育局印發了《勸世良言五字歌》一萬余冊。掃盲教師自身教學實踐,針同掃盲的特點,編寫了鄉土教材。鄉村還組織有技術特長的脫盲者,把的學習經歷和脫盲經驗貫穿于教學中,教者和學者溝通,大幅度了學員的學習。
(三)
“梅花香自苦寒來”。天水市全力以赴,社會各界努力,干部、教師嘔心瀝血,“九五”期間,天水市累計掃除青壯年文盲37.6006萬人,文盲比例已從1985年的40%多下降到5.6%,秦城、北道、武山、甘谷、秦安兩區三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國頒掃除青壯年文盲標準。清水、張家川兩縣普及初等教育和省頒掃除青壯年文盲標準。全市7—12周歲學齡兒童入學率99.53%,在校學生率98.96%,杜絕了新文盲的產生。掃盲工作了公民的素質,公民素質的,又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到,天水市貧困人口下降到4.59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800元。正是令人鼓舞的數字,鑄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那枚閃閃發光的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