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8篇)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
緊張忙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學生迎來了期中考試的檢驗,我也迎來了全面總結經驗教訓的時間。在過去的兩個月教學工作不是一帆風順,出現了不少的困難,經過認真分析、積極應對總算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任務完成的成功與否還需要等待學生成績的檢驗。這些對于我來說都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我現在做的是總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分析應對的方法時候得當,指導以后的教學工作。
首先,這個學期由于開學時間晚了一些,中間又去半程實踐活動基地學習了一周,教學任務沒有大的變化,但是學生學習的時間縮短了接近2周的時間。由于初二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物理,學習物理的方法、習慣、以及做題的方法的都沒有,所以這兩個月的時間是學習方法、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沒有為了跟上教學進度而快速的趕課,而是適當的放慢速度,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理解知識點、形成認真讀題做題的好習慣。有意識的培養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習慣,這次的考試應該有所體現。
其次,這一屆的學生和上一屆學生基礎程度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期初沒有意識到,導致上課的速度過快,使學生學習一度出現了較大的困難。北校區的學生整體素質,相對于本部的學生來說要低一點,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差一些,學習的主動性也要差一點,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感知的少一點,等這些因素導致了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應該放慢速度,多多聯系生活。由于沒有認真細致的了解學生,導致了上課的速度過快,以致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出現了困難。這一現象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才沒有出現大的困難。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制定計劃前應該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個總的把握和認識,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整體了解學生素質的方式方法,我想莫過于分析學生以前的各科學習成績,和對學生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聊天交流。這樣更利于掌握學生的整體情況。
第三,這屆學生班級人數少,利于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但是由于老師少,帶的班級多。和以前比較,對于教學利弊共存。班級人數少,利于批改做作業,及時全面檢查。但是班級數多,導致上課的時間多,無形中占據了更多備課、批改作業的時間,又使檢查的次數減少了。我采取的策略是,利用好課代表,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在課上、課下讓小組長自行檢查小組的作業完成情況,有課代表匯總給我。這樣快速便捷,利于全面準確的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由于4、5班的課代表一開始沒有培養好,行動慢了一些,在月考的時候整體成績就體現出來了。在以后的教學中培養好老師的得力助手為第一要務,形成快速便捷的反饋體系是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展開高效教學的重中之重。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積極的應對,就不會在教學中出現大的問題。不可墨守成規,憑想當然進行教學。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2
一、試卷分析
1.試卷在考查目標、題型設置、考查內容突出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物理基本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全卷試題覆蓋面廣,強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核,并突出重點知識和重點內容。試卷層次分明,試題在設計上難易有度,各難度的題目相互交融。
3.試題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圍繞課本,無怪題、偏題和超綱題,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
5.題型穩定。有填空題、選擇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綜合題四大題型。由于題型結構不變,有利于教師學生心理上的穩定,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
6.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成績分析
本次考試共有56人參考,總分為3906分,人均分69.8分,優秀人數19人,及格人數40人,優秀率為33.9%,及格率為71.4%,最高分為95分,最低分29分。
三、得失分析
1.識記沒有到位,該得的基礎分沒得到
試卷中可見,有些學生平時不記不背。總認為物理屬理科,要想學好,重在理解,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能正確運用基礎知識,盲目死記概念,不能靈活運用。而實際上有時又難以達到真正理解,忽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記憶,對有些知識的把握只能達到“聽起來耳熟,看起來眼熟”的水平,沒有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從而在不該失分的地方丟了分。如第1題估測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物理數據;第21題考查溫度計制成原理;第23題考查長度的測量及記錄。
2.審題不清,題意理解錯誤
解題時,往往對一些看似熟悉的題目思想上不夠重視,審題不仔細,結果答題不符合要求。填空題中出現的錯誤主要是具體分析,說明學生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識和概念,實際應用能力也較差。
3.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佳。
規范作圖能力弱,做圖題相對簡單,主要考察規范的光學作圖,應屬送分的題目。但完成的情況卻并非理想,以至于不少學生丟分。很多學生粗心的把25題作后,沒按要求用箭頭標出光方向,或者標錯了光傳播方向。
4.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較差,計算能力薄弱
計算題是綜合性最強的題目,反映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和數學運算的能力。部分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語言表達不流暢,步驟不合理,公式、單位不正確,一聯系到實際就不知所措。從卷面看被扣分主要在理解題意,公式應用及運算方面。
四、改進措施
為了下一階段的教學工作制定對策,力求在教學中把分層教學落到實處。同時為今后的教學明確了重點和方向,特制訂以下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物理量的符號、單位,測量與讀數、密度、單位換算、公式、重要實驗、規律、定律等知識應落實,解答問題過程書寫的規范等,這些問題,不是學生智力所不能及的,主要是學習習慣問題,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督促和牢固。
2、注意聯系實際。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審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從具體問題中,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能辨別不同事物的異同,養成觀察和發現問題的習慣;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做到學以致用。
3、重視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學任務重,需要解決的問題多,所以多數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被動接受多,學生積極思維活動少。長此以來,形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缺乏積極思維習慣,學習的主動性差。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應注意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逐步改變那種能聽懂,不會自己分析問題的狀況。
4、提高實驗課教學的效率。實驗是物理的基礎,實驗課教學是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加強實驗課教學的組織和指導,做到讓每個同學都能通過實驗課的動手動腦學習,提高實驗技能和學習素養,達到實驗目的。
5、有針對性的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題是學生的弱項,很多學生知道意思,但答題時,準確性差,書本知識只要聯系實際生活的實例,就出現了錯誤。在以后的教學中,定要使出現的題目多變、多做實驗、多聯系實際,讓學生的成績有一個新的飛躍。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3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壓強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
=G(懸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支持;
5.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機械效率η=W有/W總=Gh/Fs=G/nF=G/(G+G動)=fL/Fs(滑輪組水平拉物體克服摩擦力作功);
9.熱量:熱傳遞吸放熱:Q=cm△t,
燃料完全燃燒:Q=mq=Vq,
電熱:Q=I2Rt;
10.電學公式:電流:I=U/R=P/U
電阻:R=U/I=U2/P
電壓:U=IR=P/I
電功:W=Pt=UIt=I2Rt=U2t/R
電熱:Q=I2Rt(焦耳定律)=UIt=U2t/R
電功率:P=W/t=UI=I2R=U2/R
串聯電路特點: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聯電路特點: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4
svt速度公式:
物理量單位stv公式變形:求路程svt求時間
v速度m/skm/hs路程mkmt時間sh單位換算: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1min=60s
物理量單位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重力NG=mgm質量kg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
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線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F=F1-F2[同一直線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密度公式:
物理量單位單位換算:mρ密度kg/m3g/cm31kg=103g1g/cm3=1×103kg/m3V
m質量kgg1m3=106cm31L=1dm31mL=1cm333V體積mcm
物理量單位浮力公式:
F浮浮力NF浮=GF
G物體的重力N
F物體浸沒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N
G排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NF浮=G排=m排g
m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質量kgF浮=ρ水gV排
物理量單位F浮浮力Nρ密度kg/m3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m3F浮=G
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物理量單位
壓強公式:
Fp=S
F浮浮力NG物體的重力N提示:[當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時]物理量單位p壓強Pa;N/m2注意:S是受力面積,面積單位換算:指有受到壓力作用的'1cm2=10--4m2F壓力N那部分面積1mm2=10--6m2S受力面積m
液體壓強公式:物理量單位p壓強Pa;N/m2p=ρgh
ρ液體密度kg/m3
h深度m
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體內部某一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距離;F1F2F1S1SSFS22或2帕斯卡原理:∵p1=p2∴1
物理量單位提示:應用帕斯卡原理解題時,只要代入的單位相同,無須國際單位;提示: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題時,L1、L2的單位只要相同即可,無須國際單位;杠桿的平衡條件:F1動力NF1L1=F2L2F1L2F或寫成:2L1
滑輪組:
1F=nG總
L1動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
物理量單位F動力NG總總重N(當不計滑輪重及摩擦時,G總=G)n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
s=nh
物理量單位對于定滑輪而言:∵n=1∴F=Gs=h對于動滑輪而言:∵n=2∴F=1/2Gs=2h
機械功公式:
物理量單位W=Fs
W動力做的功J
F動力N
s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m
功率公式:物理量單位WP=t
P功率WW功Jt時間ss動力通過的距離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單位換算:1W=1J/s1馬力=735W1kW=103W1MW=106W
機械效率:
物理量單位
W有用W總×100%
η機械效率W有有用功JW總總功J提示:機械效率η沒有單位,用百分率表示,且總小于1W有=Gh[對于所有簡單機械]W總=Fs[對于杠桿和滑輪]W總=Pt[對于起重機和抽水機]熱量計算公式:物理量單位物體吸熱或放熱Q吸收或放出的熱量J提示:c比熱容J/(kg℃)Q=cm△t當物體吸熱后,終溫t2高于(保證△t>0)m質量kg初溫t1,△t=t2-t1△t溫度差℃當物體放熱后,終溫t2低于燃料燃燒時放熱物理量單位初溫t1。△t=t1-t2Q放=mqQ放放出的熱量J提示:m燃料的質量kg如果是氣體燃料可應用Q放=Vq;q燃料的熱值J/kg物理量單位★電流定義式:IQt
I電流AQ電荷量庫Ct時間s提示:電流等于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
物理量單位I電流A歐姆定律:U電壓VR電阻Ω同一性:I、U、R三量必須對應同一導體(同一段電路);同時性:I、U、R三量對應的是同一時刻。IUR
提示:物理量單位
電功公式:
W電功JU電壓VW=UItI電流At通電時間s
(1)I、U、t必須對同一段電路、同一時刻而言。(2)式中各量必須采用國際單位;1度=1kWh=3.6×106J。(3)普遍適用公式,對任何類型用電器都適用;W=UIt結合U=IR→→W=I2RtW=UIt結合
U2I=U/R→→W=R
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則:Q=W如電熱器。電功率公式:物理量單位單位P電功率WkW
P=W/tW電功JkWht通電時間sh
P=IU
U2P=RP=I2R只能用于如電烙鐵、電熱器、白熾t燈等純電阻電路(對含有電動機、日光燈等非純電阻電路不能用)
物理量單位
串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在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表達式:I=I1=I2
電壓: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表達式:U=U1+U2分壓原理:U1/U2=R1/R2串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表達式:P1/P2=R1/R2
并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表達式:I=I1+I2分流原理:I1/I2=R2/R1
電壓: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表達式:U=U1=U2
并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表達式:P1/P2=R2/R1
P電功率WI電流AU電壓V只能用于:純電阻電路。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5
初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課難學,如果我們教給學生學習物理課的基本方法,也許就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質量。以下是我下學期要注意加強的個人覺得比較有用的方法。
一、語數是墊基石
物理課是初中學生感到難學的課程,其原因是:物理課不但有系統、嚴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識,而且物理課與數學、語文課的知識聯系也很密切。例如數學中的方次運算、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極值的討論等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經常應用。如:數學中的正比例函數y=kx及其圖像,物理學中經常會要求學生畫,如密度知識中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g=mg的重力與質量關系的圖像。但數學知識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數學中a=c/b說明a與b成反比,a與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義式中,ρ與m、v的大小無關;在i=u/r中,卻有i與u成正比,i與r成反比。所以學好數學知識對物理課的學習至關重要。同理,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好壞對物理的學習影響很大。因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敘述言簡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別。例如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不能敘述為垂直向下;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若無“閉合”二字,則產生的是電壓而不是電流;又如物體吸熱后溫度升高了20℃和溫度升高到20℃含義截然不同。可見語文知識對學好物理課的重要。現實中也發現部分學生讀題都讀不懂,無法理解。而老師稍微一點他就會了,語文理解能力不行也會嚴重影響到解題。
二、生活是學習興趣的源泉
物理課與生活實踐聯系很密切,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不但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愛學習責任感的成長規律。例如在學習熱脹冷縮后,我讓學生舉例說明。有一個學生舉例說:夏天白天長,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學生說:人在夏天身體高,在冬天身體低。對這類問題我沒有責怪學生無知,更沒有認為是出怪相而批評學生。我從人體生理特點、地理知識給學生以解答,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聯系實踐。在物理運算中也要聯系實際。數學運算中有一個四舍五入的原則,但在物理運算中不一定適用。有一次我在講某戶的熔絲盒內安裝的是額定電流為5a的熔絲,則這個家庭電路中安裝“220v,40w”的燈多少盞,能使它們正常發光。學生計算結果是需要27、5盞,幾乎全班同學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27盞。我讓學生從實際出發分析28盞燈同時工作,會有什么結果,從而使學生知道,物理中有時不能生搬硬套數學原則。
三、總結交流學習方法
在一章或一個單元學完后讓學生總結這部分知識的基本結構,即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在總結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寫出學習小結,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對知識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交流知識的重點、難點,交流學習方法。
進行專題訓練時,我們要找出前后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相互遷移,練成線。要注重解題思路與方法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多給學生分析問題、講解問題的機會。學生能把題講明白才說明他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過課堂小測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好優生的培養工作,每堂課可為優生準備一部分題,讓他們完成本節內容后再做。經常反思,教師反思近階段工作中的疏漏,學生反思練習中錯題的原因。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6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诮佑|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C)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
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1e=1.6×10C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5、單位:
(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6、測量:
(1)、儀器:電流表,符號:
(2)、方法:
、遄x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媸褂脮r規則:兩要、兩不
、匐娏鞅硪撛陔娐分;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郾粶y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堿、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四、電路
1、組成:
、匐娫
②用電器定義:用電來工作的設備。
工作時:將電能→其他形式的能。
、坶_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④導線:輸送電能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陂_路:斷開的電路。
、鄱搪罚憾x: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特征:電源短路,電路中有很大的電流,可能燒壞電源或燒壞導線的絕緣皮,很容易引起火災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定義特征開關作用電路圖實例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串聯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段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刂普麄電路并聯把元件并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定義:能夠提供電流的裝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作用:在電源的內部不斷地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以持續對外供電
化學電池
干電池蓄電池
充電時,電能→化學能供電時,化學能→電能
分類
光電池
光能→電能
發電機
機械能→電能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7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在不知不覺中xx屆的學生已經離開天寧中學走入高中了,在懷念之余又有那么幾分欣慰和喜悅,可能是因為他們是我從事教育工作送出去的第一批學生,有著比較深厚的感情吧。他們都能在中考中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考出了不錯的成績,用他們的成績回報了父母、母校和老師;仡櫳弦荒甑慕虒W過程及最后中考總復習和中考沖刺我總結了一下五點。
一、嚴格按照招考試題和招考考綱落實到位
招考命題的重要依據是課標、考綱、教材。我通過對保山近兩年招考試題分析知道,題型穩定,分值分布變化不大,對能力點考察較多,對學生要求較高,試卷的難度雖然不大,但都較為靈活,抓住了招考試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復習備考,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嚴格落實三維目標
課堂三維目標是招考的基本內容,因此我在在整個復習過程中,緊緊抓住三維目標的課堂落實。
1、“知識與技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概念和規律是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我都是讓學生先背誦下來,再慢慢與題目聯系起來。
2、關于“過程與方法”的復習,我引導學生總結果課本中學到的方法和解題思想。如累積求微的方法、等量變換的方法、理想化模型法、定量比較的思想、等效替代思想、推理的思想、控制變量的方法、類比的思想等。
3.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了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教育,幫助學生放飛思想,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圓滿完成了整體設計的三輪復習
第一輪:精心策劃,扎實雙基
計劃從開學到四月中旬的時間內,以課本為線索,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實驗,思維方法,基本應用一個不落的和學生一起回顧。目的是讓學生經歷一次再認識,再記憶,達到基礎上的鞏固。對課標中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現象,要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復習基礎知識,不能死記硬背,關鍵要弄清概念,規律產生的背景,事實和過程,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將舊內容重復教學,容易使部分學生產生學習上放松而疲勞現象。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既要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便于他們整體提高,也要考慮到基礎好的學生,特別是有希望上重點高中的.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到溫故知新,有新的收獲。在此過程中教給學生整理歸納。
第二輪:設置專題,整合提升
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一個月時間按時完成了專題復習。且專題針對學生實際和知識等組織專題。按三種方式劃分專題:
。1)“板塊式”專題復習:打破知識章節順序,以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電學為四大板塊重點加強塊問聯系,加大難度,培養綜合能力。
。2)“按題型”專題復習,主要復習實驗、作圖、計算等專題。
。3)“熱點問題”專題復習,把握考試動態,關注熱點問題,圍繞主干知識展開專題復習與訓練。
第三輪:模擬查漏,熱身補缺
在五月中旬至中考前的一段時間時間,進行適應性訓練或模擬訓練,并且要查漏,以提高學生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四、在備考方案中規劃出專題復習的主要內容
1、知識點,探究能力專題;關注科學探究,注重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親歷探究過程,科學探究方法的考查。重視物理過程和方法的考查,重視對基本概念,規律的理解和對此題的分析能力。如:成像專題復習,摩擦及摩擦力專題復習,探究能力專題復習
2、題型專題復習;切實組織題組訓練,將考點細化、深化、強化,認真接好第二輪專題復習。填空題專題復習,選擇題專題復習,作圖題專題復習,實驗題專題復習,計算題專題復習;注重通過閱讀分析、比較、歸納等結合物理公式進行靈活的計算,有較強的綜合性。
3、熱點問題專題復習;綜合復習,沖刺階段要有選擇地進行模擬訓練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通過練習、評價、反思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同時重視學生解題格式規范,評議敘述充分、正確,訓練綜合性試題的分析方法和解題技巧。
五、在復習中注重備考措施與方法
1、培優抓落滲透到平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優等生發展,把脈優等生存在的問題,了解優等生學習過程中思想動態,鼓勵優生要敢于挑戰極限的精神。課后輔導中關注優等生時間分配,平衡發展各學科。切實抓好后進生基礎,平時多加訓練、輔導,多加鼓勵。
2、讓優生落實平時學習中,忠實地抓好課后練習,教師課堂講評,學生課后反思三個環節。多鼓勵后進生,讓優生也來一起輔導后進生,使他們迅速成長。3、選準專題,有的放矢,著實提高學生的能力,中考培優是兩架馬車,作為教師要兩不誤。培優作為現階段的重中之重,教師要有更清醒認識,選擇專題專為備考而設計。
4、集中突破難點,承包學生任務到人。承包教師包優等生的學習習慣養成,作業完成情況、思想變化情況、及時疏導,及時點撥,讓學生能夠全力去學習,營造好的備考復習環境。
5、重點學生重點輔導。對重點生要認真分析試卷,練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能對癥下藥,進行有效地矯正。注重重點生培養,學困生的轉化。使學生從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技巧上進行調整,以最佳的狀態。6、后進生加強基礎訓練,方法培養,增強信心和理想觀念。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8
《電與磁》
一、磁現象
磁性:磁鐵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磁體具有吸鐵性和指向性。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兩個磁極)。南極:自由轉動的小磁針靜止時指南(地理南極)的磁極(S);北極:靜止時指北的磁極(N)。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二、磁場
磁場:磁體(或電流)周圍存在著看不見、摸不到的,能對磁體(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的物質。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帶箭頭曲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是從它北極出來,回到南極。(磁感線是不存在的,用虛線表示,且不相交,磁體內部,磁感線是從南極到北極)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地磁場:地球周圍空間存在的磁場。
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
三、電生磁
奧斯特(丹麥)最先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做成螺線管【線圈】,各條導線產生的磁場疊加一起,磁場就會強很多)。
1、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和條形磁鐵一樣。
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四、電磁鐵
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內部帶鐵芯)的螺線管。電磁鐵的原理:電流的磁效應(鐵芯被磁化,鐵芯和線圈磁場的共同作用)。
決定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1、內部是否有鐵芯;有鐵芯,磁性強。
2、電流大;外形一定,匝數相同,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3、線圈匝數;外形一定,電流相同,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電磁鐵的特點:
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
、诖判缘膹娙蹩捎筛淖冸娏鞔笮『途圈的匝數來調節;
、鄞艠O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五、電磁繼電器揚聲器
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通斷的開關。它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的電路的裝置。
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低壓電源、電磁鐵等組成)和高壓工作電路(電磁繼電器觸點、高壓電源、用電器)組成。用途:可實現遠距離操作,還可實現自動控制。揚聲器:原理:把電信號轉化成聲信號。
構造:永久磁體、線圈、錐形紙盆。發聲過程:線圈中有電流通過時,線圈將受到永久磁鐵的吸引或排斥,線圈就不斷地來回振動,帶動紙盆發聲。
六、電動機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電動機原理),力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磁感線的'方向都有關系。(電流方向或磁感線的方向改變時,通電導線的受力方向改變)電動機構造:轉子(轉動的部分)、定子(固定不動的部分)、換向器。能量轉化:電能→動能。
七、磁生電
法拉第(英)發現了電磁感應,進一步揭示了電與磁的聯系。
電磁感應:由于導體(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在磁場中運動(切割磁感線)而產生電流的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方向既跟導體的運動方向有關,又跟磁感線的方向有關)
發電機:動能→電能。(能量轉化)原理:電磁感應。構造:定子、轉子。
交變電流:(交流AC)電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斷地做周期性變化的電流。直流:電流的方向不發生變化。
頻率:電流1s內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我國電網的頻率是50HZ)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9
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是:
。1)物質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
。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3.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于引力。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5. 湯姆遜發現電子(1897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19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夸克設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銀河系是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會而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于距今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這種爆炸是整體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質及時間、空間,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則相應下降。
9. (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0
聲與光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3.樂音三要素:
、僖粽{(聲音的高低)
、陧懚(聲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4.超聲波的速度比電磁波的速度慢得多(聲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6.光是電磁波,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電磁波的速度也是這個)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說反射再說入射(平面鏡成像也說"像與物┅"的順序)
9.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現象(人照鏡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對稱(左右對調,上下一致)
12.平面鏡成像實驗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遠離平面鏡而去,人在鏡中的像變小(錯,不變)
14.光的折射現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彎折、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實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像倒立,虛像正立
18.凸透鏡成像試驗前要調共軸: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鏡一倍焦距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20.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如果換到像的位置,像也換到物的位置
運動和力
1.物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2.相對于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即物體運動了
3.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5.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偈刮矬w發生形變
、谑刮矬w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7.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9.一切物體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都是地球
10.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個力,可能小于其中一個力,可能等于其中一個力
11.二力平衡的條件(四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12.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阻力(錯,推力等于阻力)
1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俳佑|面間的壓力大小
、诮佑|面的粗糙程度
14.慣性現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后仰、跳遠時助跑、運動員沖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
15.物體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的質量決定(氣體也有慣性)
16.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17.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
、偎俣鹊拇笮『头较蚱渲幸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改變
②如果物體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
18.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機械功能
1.杠桿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2.杠桿不水平也能處于平衡狀態
3.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桿(動滑輪是省力杠桿)
4.定滑輪特點: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動滑輪特點: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5.判斷是否做功的兩個條件:
①有力
、谘亓Ψ较蛲ㄟ^的距離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這句話是正確的
8.質量越大,速度越快,物體的動能越大
9.質量越大,高度越高,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
10.在彈性限度內,彈性物體的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
11.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12.降落傘勻速下落時機械能不變(錯)
熱學
1.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
3.體溫計使用前要下甩,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有空隙,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6.密度和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8.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對)
9.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錯,冰變為水)
10.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11.熱機的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壓強知識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僭龃髩毫
、跍p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
①同一液體
、谝后w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下:浮力=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 ρ氣gV排也適用于氣體)
電學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電路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并聯,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并聯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范圍的情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8.安全電壓應低于24V
9.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3.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15.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燈泡比"220V 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磁場知識
1.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磁感線是假想的
2.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有力的作用
3.奧斯特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電生磁)
4.磁體外部磁感線由N極出發,回到S極
5.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7.磁場中某點磁場的方向:
、僮杂傻男〈裴橃o止時N極的指向
、谠擖c磁感線的切線方向
8.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電磁現象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磁體和磁極
1.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吸鐵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①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②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磁場和磁感線
5.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6.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7.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8.磁感線:①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線。②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是從它北極出來,回到南極。③磁感線越密的地方磁場越強。④磁感線不相交。
9.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這是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電與磁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13.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
14.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15.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6.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17.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18.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19.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20.電磁感應現象中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21.發電機的原理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制成的。交流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
22.高壓輸電的原理:保持輸出功率不變,提高輸電電壓,同時減小電流,從而減小電能的損失。
23.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是制成電動機。
24.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通電導體在磁場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27.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
中考物理知識點簡答題匯總
一、廚房里的物理知識
1.做飯時,廚房有很多“白氣”-------先是水汽化產生的大量水蒸氣,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騰壺蓋被頂起-------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壺蓋的機械能。
3.燒開水時,壺嘴附近幾乎看不到“白氣”。而是在離開壺嘴一定高度處可以明顯的看到呼出的“白氣”-------白氣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壺嘴處溫度高接近于水蒸氣的溫度,水蒸氣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處溫度低于水蒸氣的溫度,導致水蒸氣遇冷液化。
4.炒菜時,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溫的油中水便爆發性地汽化。這樣,周圍的油被帶得飛濺起來-------水的沸點低于油的沸點。
5.鍋鏟、手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炳都用木頭或塑料,木頭、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飪過程中不燙手。
6.爐灶上面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的對流,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遠離排風扇處壓強大,壓強差使廚房里的油污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間。
7.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滿時,瓶口處有層氣體,它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的散失。
8.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常會看到瓶塞馬上往上跳一下,(有時會脫離瓶口掉在地上)。-------這是因為隨著開水的倒出,進入了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后,進入的冷空氣很快膨脹,壓強增大,推開瓶塞。
9.冬季喝剛出鍋的湯時,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象并不燙,但喝起來卻燙口,因為湯面上一層油阻止了湯的蒸發,熱量的散失少,溫度不易降低。
10.夏天用我國南方一種陶土做的涼水壺裝開水,會很快冷卻,且比氣溫低。這是因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滲透出來,到了容器壁外的水會很快地蒸發,蒸發時要從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熱,因而使水溫很快降低。當水溫降到和氣溫一樣時,水還繼續滲透、蒸發,還要從水中吸熱,水溫繼續降低,但因為水溫度低于氣溫后,水又會從周圍空氣中吸熱,故水溫不會降得過低。
11.磨刀時要往菜刀上灑水,因為刀與磨石摩擦生熱,刀的溫度過高時鋼鐵硬度會減小,刀口就不鋒利了,灑水后吸收了熱量,刀的溫度就不會升得過高了。
12.刀刃磨的很薄——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13.炒菜時,很快就能嘗咸味,而淹咸菜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嘗到咸味——炒菜時溫度高,分子運動快(擴散快)很快就能嘗到咸味,淹咸菜溫度低,分子運動慢,很長時間才可以嘗到咸味。
14.當打開啤酒蓋時,總會冒出一些霧氣,這是為什么?——啤酒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且內部壓強大于外界的大氣壓強,當開啟瓶蓋時,二氧化碳逸出,體積變大,膨脹對外做功,本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周圍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霧”。
15.高壓鍋的原理——利用了沸點跟氣壓的關系。
16.過年吃餃子是中國的習俗,煮餃子時,從水開餃子下鍋到煮熟后撈出的過程,有很多物理現象,請你說出你所知道的,并用物理知識解釋。
、賹玫娘溩酉掠诜兴,這時餃子將沉于鍋底,因為此時餃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餃子所受的浮力小于餃子的重力(二力合成,合力向下)
、诔猎阱伒椎娘溩訉c鍋底直接接觸(由于生餃子很軟,它將與鍋底緊密接觸),形成局部粘結,這時熱由高溫金屬直接傳遞,所以餃子雖在水中卻煮在鍋底,因此,下鍋后,就要用勺子背(力的作用面積大,物體所受壓強小)順時針(逆時針亦可)輕輕推動,使餃子在鍋中旋轉游動。(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垭S著不斷加熱,由于熱傳遞使餃子內部溫度升高,餃子餡中的水蒸發形成水蒸氣,餡中的氣體(包括少量空氣)膨脹,使餃子的體積增大,餃子排開的液體的體積也增大,所以此時餃子受到的浮力增大(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餃子上浮。
④餃子煮沸后,往往需要點入幾次冷水阻止沸騰這種做法將使沸水放出熱量,降低溫度,而冷水吸收熱量,提高溫度(發生了Q吸=Q放的熱平衡過程),使最終溫度稍低于100℃,達到了止沸的目的,這樣使餃子表皮溫度降低了,但餃子餡的溫度仍較高,達到了煮餡的目的。⑤常言說:“開鍋煮餡,蓋鍋煮皮”也是這個道理,開著鍋時,餃子表面與外界空氣直接接觸,散熱快,溫度低于鍋內溫度,而餃子餡由于包在皮內,熱量不易出,還能保持較高的溫度。
二、汽車上的物理知識
力學知識
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時的穩度。
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主動輪的摩擦力(主動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支持力平衡。
5.汽車拐彎時:
①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诔丝蜁蚬諒澋姆捶较騼A倒——由于乘客具有慣性。
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
①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诔丝蜁蜍囆蟹较騼A倒——慣性;
③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杠桿原理;
④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⑤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摩擦變成滑動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相關。
汽車的座椅部設計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服。汽車快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的原因。
8.交通管理部門要求:
、傩∑嚨乃緳C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
、趪澜囕v超載——A如果超載,在接觸面積一定,對路面的壓力過大,容易壓壞路面不,B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況下,超載增大了壓力,增大了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不利于行駛。C如果超載,質量過大,慣性會增大,給剎車帶來不便,易引起交通事故。
③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由于慣性導致制動距離過長而造成車禍。
、芟拗栖嚲唷懊娴钠囉捎诰o急情況而剎車,后面的車剎車不及時由于慣性向前沖去易造成追尾事故。
、萁谷素浕煅b——急剎車時,由于慣性貨物保持原來運動狀態,容易掉下來傷到乘客。
9.簡單機械的應用:
、俜较虮P、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
、谡{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杠桿。
10.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時,降低速度,可增大牽引力。
11.關于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
12.認識限高、里程、禁鳴等標志牌,了解其含義——A限速40Km/hB里程到西大橋90KmC禁止鳴笛
聲學方面
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
熱學方面
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利用內能來做功。
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幫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水溫降低時可以從發動機上帶走很多熱量來降低發動機的溫度。
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
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在散熱器中加入酒精——酒精和水混合后凝固點大大的降低了,可以防凍。
4.小汽車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凝華。
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擴散現象。
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
7.環保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
光學方面
1.汽車旁的觀后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防止車內物體在司機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三、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
自行車上的摩擦知識
1.自行車外胎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摩擦力的大小跟兩個因素有關: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車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自行車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行車打滑。
2.剎車以后,自行車為何能停止?為什么越是用力捏閘,車停得越快?
剎車時,閘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后輪的轉動。越大,手的用力越大,閘皮對車圈的壓力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3.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什么安鋼珠?
在自行車的前軸、中軸、后軸、車把轉動處,腳蹬處等地方,都安有鋼珠。人們騎自行車總是希望輕松、靈活、省力。而用滾動代替滑動就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車轉動的地方安裝鋼珠,我們可以經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彼此離開,這樣就可以使摩擦力變得更小。
自行車的杠桿知識
1.控制前輪轉向的杠桿:自行車的車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自行車的平衡。
2.控制剎車閘的杠桿:車把上的閘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閘以較大的壓力壓到車輪的鋼圈上。
自行車上光學知識
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但是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因為自行車的尾燈是由很多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鏡構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后面的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可將射來的光線反回,且由于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
壓強知識
車座作成馬鞍型,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騎自行車時的能量知識
1.騎自行車上坡時為什么加緊蹬幾下?
為了提高速度,在人和車的質量一定時,可以增大動能,上坡時可以利用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提高山坡的高度。
2.騎自行車即使不踩腳踏板,自行車也會越來越快,為什么?
自行車在坡上具有較大的重力勢能,下坡時,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動能不斷增加,而人和車的質量一定的,所以速度會越來越大。
慣性問題
自行車的速度很大時,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剎車,為了安全應使用前閘還是后閘?為什么?應該使用后閘,因為車速很大時如果使用前閘,前輪受力而停止運動,后輪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高速運動狀態,后輪容易立起,將人甩出去。
四、鉗子上的物理知識
1.整把鉗子是一個省力杠桿
2.鉗口有刃,是在壓力一定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3.鉗柄上的花紋是利用了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
4.鉗柄套上塑料套是方便電工使用時能夠絕緣,防止漏電。
五、氣壓知識的應用
1.醫生在拔火罐時的做法是將一酒精棉球用鑷子夾好,點燃后在一玻璃罐內燒一下,后取出,迅速將罐扣在需要治療的部位,這室玻璃罐就會牢牢地被“粘”在皮膚上,請你解釋這種現象?
酒精燃燒消耗氧氣,同時一定質量的空氣被加熱后密度變小體積變大從容器中逸出,容器內剩余空氣很少,迅速扣在被治療的部位上,與外界空氣隔絕,導致容器內部壓強遠遠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容器被牢牢的壓在治療的部位上。
2.一張報紙的力量——把一只刻度尺放在桌上,讓它的三分之一露在桌面外,在上面蓋上一張報紙,將報紙壓平,用力打擊露出桌面的尺,發現尺不會被打掉,而上面沒有報紙時卻很容易打掉,為什么?
因為大氣存在壓強,沒有報紙時,尺與大氣的接觸面積小,大氣對其壓力很小,鋪上報紙后,增大了與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了大氣對尺的壓力,所以不容易打掉。
3.你能說出哪些應用大氣壓的實例。
①吸盤式掛衣勾
②運輸玻璃時往往在玻璃夾層里噴水來排除里面的空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運輸中不容易滑落
、塾梦芪嬃
、茚t生用注射器吸取藥液——首先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最底部目的是排除管內空氣,然后向上提活塞,管內壓強很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藥液被壓入針管。
、莼钊匠槠畽C和離心式水泵———離心式水泵使用前必須向泵殼內注滿水,以排除里面的空氣。
、拮詠硭P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氣壓,吸墨水時先用力擠壓筆囊,排除里面得空氣,然后將筆尖放入墨水中,放開手,大氣壓就將墨水壓入筆囊。
六、拔河比賽的物理知識
1.拔河比賽要穿新鞋———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容易取勝。
2.拔河時地面上謹防有沙!乐節L動摩擦。
3.隊員的質量大容易取勝———質量大慣性大改變運動狀態難度大容易取勝。
七、流體壓強的知識應用
1.飛機的機翼上面流線型,下面是平面,相同時間使空氣流過上方時流速大壓強小,在下方流速小壓強大,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2.噴霧器———出水口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壓強差將水壓出形成噴霧
3.流體壓強的危害
①火車開過時,人若沒有在安全線外,容易被壓向火車,發生危險。是因為火車開過時,帶動周圍空氣,使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人外側壓強大,壓強差將人壓向火車。
、诓⑴判旭偟妮喆捎趦纱g的水流速大壓強小,外側水流速小壓強大,壓強差容易將兩船壓向中間發生碰撞。
八、白熾燈上的物理知識
1.燈絲用鎢絲———鎢絲的熔點高,高溫下不易熔化
2.燈絲螺旋狀———減小散熱面積,提高燈絲溫度,發光效果好
3.用久了的燈變暗———用久的燈絲由于受熱升華,燈絲變細,電阻變大,在電壓一定時,熱功率小,燈光變暗。另外燈絲升華后又會在燈壁上凝華,使燈泡的透光性降低所以會變暗。
九、比熱容
1.夏天走在松花江邊的林蔭路上感到格外涼爽,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為什么這樣的環境會更加涼爽?
、俑鶕獾闹本傳播規律,不透明的枝葉有遮光的作用
、谥参锏墓夂献饔煤驼趄v作用要吸收太陽能
、劢吽娣e大,水的蒸發吸熱可以使周圍空氣溫度偏低
④水的比熱容大,在與其他方吸收相同的熱量情況下,水溫度不會升的太高
綜上所述,江邊林蔭更涼爽,若有微風吹來,加快水的蒸發吸熱就會感覺更好。
2.我國夏季大部分地區多刮東南風,而冬季多刮西北風,產生這種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東南地區屬沿海地帶,西北地區屬內陸地帶沙石泥土多于水)
沿海地區水面積大,夏季在與內地同樣吸收太陽輻射熱時,由于水的比熱容大,升溫慢,比內陸的氣溫低,內陸的熱空氣上升,沿海的低溫空氣從低處流過來補充,形成東南風,冬季則相反。
3.農村的水稻夜間要注水,白天要放水,為什么?
水的比熱大,夜間多注入水,當水向外放熱時,水溫度不容易降得太低,可防止稻苗被凍壞,白天水過多吸熱不易升溫,所以白天要放出一些水。
4.城市里的暖氣用水來取暖的好處是什么?
水的比熱容大,溫度下降時會放出較多的熱量給室內的空氣,使空氣吸收熱量升溫。
十、電熱毯上的知識
電熱毯是眾多家庭冬季睡覺時取暖的用具,它通常用兩個檔位:加熱狀態和保溫狀態,請說明電熱毯的工作原理。開關閉合,為加熱狀態,此時電路中電阻最小,電壓一定時,熱功率,開關斷開,電路中電阻,電壓一定時,熱功率最小,為保溫檔,使用保溫檔可以省電。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1
1、光(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質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都要慢
2、15℃的空氣中聲速:340m/s,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100℃,冰的熔點O℃,水的比熱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說明時可取10 N/Kg
5、一個標準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幾個電壓值:1節干電池1.5V,一只鉛蓄電池2V。照明電路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時(kwh)=3.6×106J。
8、常見小功率用電器:電燈、電視、冰箱、電風扇;
常見大功率用電器:空調、電磁爐、電飯堡、微波爐、電烙鐵。
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2
電學常見公式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 (普適公式)
(5)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6)U1/U2=R1/R2 (分壓公式)
(7)P1/P2=R1/R2
熱學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熱:Q吸=Cm(t-t0)=CmΔt
2.放熱:Q放=Cm(t0-t)=CmΔ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T=t+273K
7.燃料燃燒放熱公式Q吸=mq或Q吸=Vq(適用于天然氣等)
機械效率公式
η=W有/W總η=P有/ P總
(在滑輪組中η=G/Fn)
(1)η=G/ nF(豎直方向)
(2)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總功公式
W總=FS(S=nh)W總=W有/ηW總= W有+W額W總=P總t
有用功公式
舉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總-W額
物理液體壓強公式
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液體壓力公式F=PS=ρghS
規則物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公式通用
浮力公式
(1)F浮=F’-F (壓力差法)
(2)F浮=G-F (視重法)
(3)F浮=G (漂浮、懸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壓強公式(普適)
P=F/S固體平放時F=G=mg
S的國際主單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滑輪組公式
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1/n(G動+G物)s=nh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3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在過去兩千年,物理學與哲學,化學等經常被混淆在一起,相提并論。直到十六世紀科學革命之后,才單獨成為一門現代科學。今天給大家為您整理了九年級物理中考復習教學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物理中考復習教學工作總結范文一本人在本學期擔任九年級1、2班的物理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按照開學初制定的復習計劃,對物理學科進行全面的、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復習。我認真執行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變教學方法,努力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積極參加高效課堂范式教學實踐。使今年的中考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給九年級物理教學工作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思想修養和業務素質
為了更好的把教學工作搞好,堅持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自始至終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以適應以新更舊的狀況的需要,堅持以校為家,以教為樂,做到樂業、敬業、勤業,力爭精業。
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為了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務學習、教研活動,向同事們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本學期,組織并參加了《初中理化實驗教學課堂實效性研究》市級立項課題研究。
二、精心備課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新課程標準不同于以往的教學大綱,課前認真熟讀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資料,透徹理解并掌握新課程標準,力爭在每節課前仔細閱讀然后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在上每個一節課前,精心準備、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從一學期的教學情況來看效果較好,學生的各項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新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都沒有過多的束縛,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前查閱大量的資料根據學生的的基礎制定教學計劃、方案、教學設計等。
三、正確把握中考物理命題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復習效果
中考命題以《物理課程標準》的目標、理念、內容標準為依據,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近兩年的中考命題特點與20xx年中考命題特點是:
1.突出基礎性。
中考題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將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放在真實、生動、具體的情景下進行考查,使多個知識點融合在-起,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2.注重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問題情景的分析與解決過程來考查學生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學探究,注重過程與方法。
中考題更加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注重過程與方法。
4.注重考查學生處理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中考題中通過文字描述、表格數據、數理圖象、曲線或統計圖、示意圖等方式呈現大量的信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選擇適當的方法,對題給信息進行處理、分析、綜合。
5.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中考題特別關注環保、能源、可持續發展、等社會熱點問題。此類題重視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思想,突出科學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6.注重學科滲透和綜合。
考題都比較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滲透與綜合,注重不同學科知識內在融合與滲透,特別是人文思想的滲透。
7.注重開發和利用本土資源。
有了明確的命題思路和方向,我們通過制定復習計劃、上復習研討課、專題復習、復習反思等進行全面的、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復習。
四、激發興趣和調整心態,穩步提升復習效果。
九年級復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重,學習壓力大,易出現復習疲勞綜合癥。在復習課上積極創設一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特別在最后沖刺階段要注意把學生的心理狀態調整好,把握節奏,愉快復習,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努力做好針對性的疏導工作,力爭使學生能以較好的競技狀態進入考場,發揮出他們的最佳學習和復習水平。
五、及時輔導,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利用課前或課后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當堂課或課后作業中的個別疑難問題,隨時隨地解決,不積壓問題;對于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主動問耐心聽,盡量照顧到全體學生。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學生的課外輔導也是必不可少的。課外輔導中,在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優生差生同時輔導,難題易題都不放棄,另一方面我也針對考試要求,按照不同層次學生要達到的不同高度進行針對性地輔導.輔導工作的時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過我本人已盡到了最大的努力,事實證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六、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學所要求的實驗外,還利用電化教學設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及遠程教學設備開展物理實驗的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大部分學生能從實驗現象中分析出實驗目的、本質,初步具備了物理的思維品質和獨立操作的能力,能獨立完成此期書本所要求的實驗,部分學生能創造性地運用實驗設備設計實驗解決實際問題。
七、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少批評學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八、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和科學態度。著重介紹了我國科學家熱愛祖國的事跡,介紹了我國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作為物理教師要緊跟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才能實現終身教學。
九年級物理中考復習教學工作總結范文二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在校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順利的完成了本學期的工作;仡欉@一學期,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F將本學期的工作做一個小結,借以促進提高。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本學期,結合課程改革,確立的學習重點是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理論。一學期來,我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及各類學習講座。另外,我還利用書籍、網絡認真學習了物理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章如《的轉型與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怎樣與新課程同行》等。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也催促著我不斷學習。平時有機會還通過技能培訓、外出聽課、開課等使自己在教學方面不斷進步。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求實創新,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物理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的要求,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我任教初二年級的16至22班的物理課程,任21班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并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盡可能做到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后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使學生對物理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探究科學水平。另外,授課后根據得失及時寫些教后感、教學反思,從短短幾句到長長一篇不等,目的是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同時,我還積極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
總之,在課堂教學,我都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力求讓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反思本學年來的工作,在喜看成績的同時,也在思量著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幾點:
1、對于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多,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學年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3、物理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今后還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學的特色點,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進一步!
九年級物理中考復習教學工作總結范文三半個學期來,我時時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生活,收看、收聽各類新聞報道,了解時事;在工作上發揚了一貫的任勞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校為家,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相幫帶,并能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對待學生則愛護有加,但決不放松嚴格要求。這一切行動,都源于一個思想上的目標──我要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做一個社會滿意的優秀教師。
我擔任了的是初二年級1、2、3班的物理教學課程。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在認真備課、上課之余,還盡可能地利用了大量的休息時間來自學各類知識,以提高自身素質。多看參考書,各取精華所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盡量抽時間去聽有豐富經驗的朱海舟、賴進港老師的課,并向他請教該課要注意的地方,向他學習教法。從中獲益匪淺,這使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更注重聽課了。我基本上了解我所教的三個班的情況,包括熟悉學生的姓名,座位情況。向班主任了解整體和個體的基本情況,除學生的家庭,思想等情況外,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講簡單明了,摸清學生的思維方式,加強對學生知識掌握。我利用空堂的時間,除了聽物理科的課外,還聽其它科的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從中學習不同的教學方法及在課堂上如何管理學生的辦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在教學中,上課課堂氣氛盡量活躍,主要通過利用課后時間,找課外書,找有關物理小趣味的內容閱讀。而且在講課時不斷調整自己的講課技巧,盡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歡愉的氣氛中學習。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我盡能減少作業量,把大多的練習放在課堂上,一來可以在課堂上及時鞏固知識,二來可以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得到反饋并補救。這也可避免有少部分學生抄作業的習慣。對于交上來的作業我都會爭取在該班上下一節物理課前批改完畢,發下去。在批改過程,不止單單寫上一個分數,還會把學生錯的地方圈起來,對于問題較多的地方會及時評講。對于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這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大多基礎不好,所以必須有耐心
,細心地進行指導,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讓給學生樹立信心。學生只要有進步,我不斷的鼓勵,幫助他,在每一次測驗中,增加基礎題,降低學習難度,不斷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
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外,我還擔負起初二物理科第二課堂的教學。這第二課堂主要是組織了各班對物理科有濃厚興趣的、成績較好的幾三、四名學生,參加電子制作競賽,并在每年的各級比賽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班級管理方面,不同的班級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問題,自我感覺在課堂教學上還存在著不足。尤其是課堂氣氛與以及管理方面,在自己班上的學習習慣上的養成,以及補差方面有待于提高。
事業是一份良心的工作。經過兩個學期的工作,我深深地領會到這一點。只有我們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處處為學生著想,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太多的計較只會成為阻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進步,以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為平山的崛起做出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4
要想取得一個好的成績,首先應該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這就需要我們明白學習對自己的意義。學習是為自己而學,不是被老師和父母所逼。人生的路有很多條,每一個人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路,走好每一條都可以通往成功的彼岸,但是學習是一條捷徑。我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明確一個目標至關重要。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最容易迷失方向,最容易被眼前的風景和短暫的美好迷惑,中斷了前進的腳步。而一旦有了目標,目光變得長遠,就不會再注意眼前的瑣碎的小事,一直朝著目標前進。
其次才是方法的問題。物理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二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物理。那么,怎樣才能學好物理呢?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物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在教室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式。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主動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應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于有些題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優良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物理,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于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優良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優良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于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后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準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于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于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物理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物理的廣闊天地中去。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5
1、如果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體不一定正在做功。
2、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或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勢能有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3、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靜止的物體動能為零,勻速運動的物體(不論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前進,勻速后退,只要是勻速)動能不變,加速運動的物體動能增大,減速運動的物體動能減小,物體是否具有動能的標志是:它是否運動。
4、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體重力勢能為零。位置升高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勢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勢能在減小,高度不變的物體重力勢能不變。物體具有重力勢能的標志:相對水平地面,物體是否被舉高。
5、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大小(對同一個彈性體而言),對同一彈簧或同一橡皮來講(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物體是否具有彈性勢能的標志:是否發生彈性形變。
6、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非勻速運行,當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相當于上升運動)動能減小(速度減小)勢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這一過程衛星的動能轉化為勢能,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相當于下落運動)動能增大(速度增大)勢能減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減小)這一過程中衛星的勢能轉化為動能。在近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大,動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勢能最小。在遠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小,動能最小,距地球最遠,勢能最大。
7、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轉化:
。1)水平面靜止的物體: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氣球: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3)下坡時剎車的汽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4)勻速上升的電梯: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5)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6)水平地面上剎車的汽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7)出站的列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8)光滑斜面上滾下的'鋼球: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9)不計阻力時上拋的石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8、當物體中空中自由運動時,若物體上升,則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若物體下降,則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若在轉化的過程中無阻力,則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當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運動時,若物體勻速上升,則動能不變,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這時,不時動能轉化為勢能,而是外力對物體做功,使物體機械能增加,若物體勻速下降,則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減小的勢能沒有轉化為動能,而是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9、皮球彈跳過程可分為四個過程:上升過程(皮球從高處下落到剛好要著地)是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皮球剛要著地的瞬間動能最大);壓縮過程(皮球與地面間發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變最大)是把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當皮球形變最大時,彈性勢能最大);恢復原狀過程(皮球恢復原來形狀到剛要離開地面)是把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在剛要離開地面的瞬間,它的速度最大,動能最大);上升過程(從離開地面到上升至最高處)是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復以上過程。
10、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利用的機械能源有水能和風能,大型水電站通過修筑攔河壩來提高水位,從而增大水的重力勢能,以便在發電時把更多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1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包括: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2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3分子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分子的直徑是用10-10m來量度的(或百億分之幾米)分子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
13、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主要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其此還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間距(間隙),擴散現象可以發生在氣體之間、液體之間、固體之間,擴散現象之所以能發生,主要原因是分子無規則的運動,能說明無規則運動的事例有:1氣體很容易被壓縮(另一原因是分子間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總體積減小。3裝有油的鋼筒在高壓下外壁滲出了油
14、物體難以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物體難以被拉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氣體分子可以到處漂移,是因為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計。
15、當分子間實際距離大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6
一、 聲現象知識歸納
1.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震動產生。震動停止,發生也停止。
2. 聲音的傳播:聲音靠截止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 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氣體塊。
4. 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
5. 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
6. 減弱噪聲的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 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 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聲納、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 次聲波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筑等。它主要產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制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二、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 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騰的溫度規定為100℃,在0~100℃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 常見的溫度計:
1)實驗室用溫度計;
2)體溫計;
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35~42℃,每一小格0.1℃。
4. 溫度計使用:
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進入待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放熱】。
8. 熔點或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體相同。
9.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1. 蒸發: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2.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3.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體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4.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
15. 使氣體液化的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6. 液化現象:“白氣”、“霧”等。
17.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升華吸熱】;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凝華放熱】。
三、光現象知識歸納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
3.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 顏料三原色:紅、黃、藍。
5. 不可見光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能就是以紅外線傳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6.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為3×10m/s
7. 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像與物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相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12. 平面鏡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13. 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1.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2. 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貨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匯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4. 凸透鏡成像:1)物體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5. 光路圖注意事項: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現,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暗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圖時用現在入射點做出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的光線的反響延長線一定小腳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響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鏡面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7. 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鏡。
8. 望遠鏡能使遠處的景物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9. 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五、物體的運動
1.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長度的主單位是m
3. 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崔志,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6.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勢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7. 特殊測量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計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后,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后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銅絲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
2)平移法:.測硬幣直徑等。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
8.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9.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是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10.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1.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
12.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S=vt 單位:m/s或km/h
1m/s=3.6km/h
14.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5.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六、物質的物理屬性知識歸納
1. 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質量國際單位:kg。其他的還有t、g、㎎。
1t=10kg=10g=10㎎
2. 物體的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3.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加減法嗎并調解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知道橫梁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4.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1)不能超過最大量程;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5. 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ρ=m/V 【ρ】單位:kg/m、g/cm 【m】單位:kg 【V】單位:m
6.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識應用:1)鑒別物質 2)求質量 3)求體積
9. 分子運動理論的內容:1)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有空隙;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擴散:不同物質相混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11. 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于引力。固體很難拉長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七、力的知識歸納
1. 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同時也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該別物體的形態。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 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符號:N
5. 實驗室測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6. 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彈簧測力計用法:1)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處,若不在則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線處;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5)觀察讀數時,實現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具體畫法: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2)延力的方向劃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越長。
10. 重力:【G】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11. 重力計算公式:G=mg【g為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 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5. 滾動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滾動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是接觸面粗糙。
17.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滴加潤滑油;4)讓物體直接脫離接觸。
八、壓強和浮力知識歸納
1. 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 壓強:物體單位體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 壓強公式:P=F/S
【P】單位:帕斯卡,簡稱:帕,1帕=1N/m 【F】單位:N 【S】單位:m
4. 增大壓強的方法:1)S不變 F↑ 2)F不變 S↓ 3)F↑ S↓
5. 減少壓強的方法:與上相反。
6.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液體受到重力。
7.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
8.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體壓強公式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10. 證明大氣壓強值的實驗:馬德保半球實驗。
11.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2.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印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 標準大氣壓:等于760㎜水銀柱的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 流體壓強大小與速度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涣魉僭叫〉牡胤,壓強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17. 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懸浮]
18.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窘鹉九对跉怏w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計算浮力的方法:
1)稱量法:F=G-F
2)壓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制成輪船的原理。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3)氣球和飛艇:沖進米芾小于空氣的氣體。
九、力和運動知識歸納
1.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驹摱墒窃诮涷炇聦嵉幕A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況出來的,不能用實驗來證明該定律】。
2.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 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4.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十、簡單機械和功知識歸納
1. 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2.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3.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
4.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
5.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
6.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
7. 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桿種類:
省力杠桿:L>L;平衡時F<F;省力、費距離
費力杠桿:L<L;平衡時F>F;費力、省距離
等臂杠桿:L=L;平衡時F=F;不省力不費距離
9. 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10. 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費距離。
11. 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的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2. 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13. 功的計算:功【W】=力【F】×距離【S】
14. 【W】公式:W=Fs
單位:【W】焦 【F】牛頓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長是高的幾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理想情況】。
17. 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機械能和內能知識歸納
1. 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量。
2. 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
3. 運動物體的速度大,質量大,動能就越大。
4. 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 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高舉而具有的能。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 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而形變具有的能。物體的彈性變大,彈性勢能也變大。
7.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緳C械能=動能+勢能】【單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9. 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合。
10. 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11. 改變物體的內能方法做功、熱傳遞。
12.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大。
13. 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小。
14. 所有能量單位:焦耳。
15. 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
16. 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較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17. 比熱容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義: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焦耳。
19. 熱量計算:
吸熱:Q吸=cm(t-t0)
放熱:Q放=cm(t0-t)
20. 熱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單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qm
22. 內燃機:汽油機、采油機。工作循環:吸氣、壓縮、做功、排氣。
23. 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電路初探知識歸納
1.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2.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3. 持續電流條件:電源、電路閉合。
4.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E.g.: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等水溶液。
5. 絕緣體:不易導電的物體。E.g.: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6. 電路:由電源、導線、開關、用電器組成。
7. 通路:接通的電路。
8. 斷路:斷開的電路。
9. 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
10.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
11. 串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12. 串聯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
13. 并聯:把電路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
14. 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互不影響。
15. 電流的大小可用電流強度表示【電流】
16. 電流【I】:單位:安培【A】;常用單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電流表使用規則:1)該表要串聯在電路中;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3)所測電流不能超過該表的量程;4)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該表連接在電源兩級上。
18. 電壓【U】:U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19. U單位: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單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電壓表使用規則:1)該表要并聯在電路中;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3)所測電壓不能超過該表量程。
21. 電阻【R】: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單位:兆歐、千歐
1兆歐=10千歐 1千歐=10歐
22.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23. 滑動變阻器:
原理:功過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名牌:“50Ω 2A”→表示意義:最大阻值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注:串聯在電路中、接線要“一上一下”、通電前吧阻值調至最大
十三、歐姆定律知識歸納
1.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須早同一段電路;2)I、U、R中已知其中兩個量可求另一個量;3)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3. 定律應用:
1)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
2)當電壓不變是,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
3)當電流一定是,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增大。
4. 電阻串聯特點:
I=I=I U=U+U R=R+R I:I=1:1
5. 電阻并聯特點:
I=I+I U=U=U R=R U:U=1:1
十四、電功和電熱知識歸納
1. 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2. 【W】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千瓦時
1千瓦時=3.6×10焦耳
3. 測量W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
4. 計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須在同一段電路、計算時單位要統一、已知任意三個量可計算出第四個量。
5. 變形:W=UIt=IRt=U/R
6. 額定電壓【U】: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7. 額定功率【P】: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8. 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9. 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10. 當U>U時,P>P;燈很亮易燒壞
11. 當U<U時,P<P;燈很暗
12. 當U=U時,P=P;燈正常發光
13. 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則有W=Q
14.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組成。
15. 進戶線分火線和零線;可用電筆測量,若電筆氖管發光則為火線。
16.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并聯的,開關則要與它所控制的用電器并聯。
17. 保險絲: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作用: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保險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達到熔點,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作用。
18. 電路中電流過大原因:1)電路發生短路;2)電器總功率過大。
19. 安全用電原則:1)不接觸低壓帶電體;2)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20. 在安裝電路時,要把電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險絲接在火線上,控制開關應串聯在干路。
十五、電轉換磁知識歸納
1.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等物質的性質。
2.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4. 任何磁體都有2個極:一個是N另一個是S極。
5. 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7. 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8. 磁場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場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10. 磁感線: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線。
11. 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
13. 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4. 安培定則:右手握住螺線管,四肢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為螺線管N極。
15. 通電螺線管性質:1)電流越大磁性越強;2)匝數越多磁性越強;3)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4)通電螺線管極性可用電流方向改變。
16. 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構成電磁鐵。
17. 電磁鐵特點:1)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2)磁性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匝數調節;3)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8. 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高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19. 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0.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電路必須閉合;2)知識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3)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21. 感應電流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22. 電磁感應現象中是接卸能轉化為電能。
23. 發電機的原理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制成的。交流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組成。
24.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是制成電動機。
25.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手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26. 直流電動機原理: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手里轉動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路方向的電流。
28. 直流電:電流方向不變的電流。
十六、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知識歸納
1. 博得傳播速度v與歐暢、頻率的關系是v=λf
2. 電磁波四在空間傳播的周期性變化的電磁場,由于電磁場本身具有物質性,因此電磁波傳播時不需要介質。
3. 電磁波譜【按波長由小到大/頻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
4. 現代“信息高速公路”兩大支柱:衛星通訊、管線通信。
5. 光纖通訊優點:容量大、不受外界電磁場干擾、不怕潮濕、不怕腐蝕
6. 互聯網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線。其用途:1)發送電子郵件;2)召開視頻會議;3)網上發布新聞;4)進行遠程登錄,實現資源共享等。
7. 電視廣播、移動通信是利用微波傳遞信號的。
十七、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知識歸納
1. 能源可分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規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獲取途徑: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
3. 原子彈和目前人類制造的核電站是利用重核的裂變釋放能量的
4. 氫彈是利用輕核的聚變釋放能量。
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質量保持不變。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7
1、電荷:電荷也叫電,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①電荷只有正、負兩種。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相同的電荷叫正電荷;而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相同的電荷叫負電荷。
、谕N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蹘щ婓w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茈姾傻亩嗌俜Q為電量。
、蒡炿娖鳎河脕頇z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是依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導體和絕緣體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見的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橡膠、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見的絕緣體。
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當條件改變時絕緣體也能變成導體,例如在常溫下是很好的絕緣體的玻璃在高溫下就變成了導體。又如常態下,氣體中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自由電子和正、負離子)極少,因此氣體是很好的絕緣體,但在很強的電場力作用下,或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于氣體的電離而產生氣體放電,這時氣體由絕緣體轉化為導體。所以,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界限。在條件改變時,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3、電路
將用電器、電源、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的電流通路
電路的三種狀態: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也叫閉合電路,此時有電流通過;斷開的電路叫斷路也叫開路,此時電路中沒有電流;用導線把電源兩極直接連起來的電路叫短路。
4、電路連接方式
串聯電路、并聯電路是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識別電路的基本方法是電流法,即當電流通過電路上各元件時不出現分流現象,這幾個元件的連接關系是串聯,若出現分流現象,則分別在幾個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系是并聯。
5、電路圖
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形。
電流、電壓、電阻、歐姆定律
1、電流的產生:由于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
、僬姾啥ㄏ蛞苿拥姆较驗殡娏鞯姆较
理解:在金屬導體中形成的電流是帶電的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因此金屬中的電流方向跟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而在導電溶液中形成的電流是由帶正、負電荷的離子定向移動所形成的,因此導電溶液中的電流方向跟正離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同,而跟負離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②電路中電流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流經用電器、開關、導線等流回電源的負極的。
電流的三效應:熱效應、磁效應和化學效應,其中熱效應和磁效應必然發生。
2、電流強度:表示電流大小的物理量,簡稱電流。
①定義:每秒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荷叫電流強度,簡稱電流。I=Q/t
、趩挝唬喊(A)常用單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們之間的換算:1A=103 mA=106μA
③測量:電流表
要測量某部分電路中的電流強度,必須把安培表串聯在這部分電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聯到電路里的時候,必須使電流從“+”接線柱流進安培表,并且從“-”接線柱流出來。
在測量前后先估算一下電流強度的大小,然后再將量程合適的安培表接入電路。在閉合電鍵時,先必須試著觸接電鍵,若安培表的指針急驟擺動并超過滿刻度,則必須換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時,絕對不允許經過用電器而將安培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連在電源的兩極上,以防過大電流通過安培表將表燒壞。因為安培表的電阻很小,所以千萬不能把安培表并聯在用電器兩端或電源兩極上,否則將造成短路燒毀安培表。
讀數時,一定要先看清相應的量程及該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讀出指針所示數值。
3、串聯電路電流的特點: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I=I1=I2
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I=I1+I2
4、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5、①電壓的單位: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
常用單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們之間的換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谝恍┏R婋妷褐担阂还澑呻姵 1.5伏,一節鉛蓄電池 2伏,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伏,照明電路的電壓 220伏,動力電路的電壓 380伏
、蹨y量:電壓表
要測量某部分電路或用電器兩端電壓時,必須把伏特表跟這部分電路或用電器并聯,并且必須把伏特表的“+”接線柱接在電路流入電流的那端。
每個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即量程,使用時必須注意所測的電壓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測的那部分電路或用電器的電壓數值估計的不夠準,可在閉合電鍵時采取試觸的方法,如果發現電壓表的指針很快地擺動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圍,則必須選用更大量程的電壓表才能進行測量。在用伏特表測量電壓之前,先要仔細觀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幾個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盤上每一個格的數值。
6、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U=U1+U2
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U=U1=U2
7、電阻: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都無關。
電阻的單位:歐姆,簡稱歐,代表符號Ω。
常用單位有:兆歐(MΩ) 千歐(KΩ) 它們的換算:1MΩ=106Ω 1KΩ=103Ω
8、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有關,跟橫截面積有關,跟組成導體的材料有關,還跟導體的溫度有關。
9、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導線長度改變電阻值的儀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銘牌含義:“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為100Ω 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2A
注意點:滑動變阻器在接入電路時,應把滑片P移到變阻器電阻值最大的位置,從而限制電路中電流的大小,以保護電路。
10、變阻箱:通過改變接入電路定值電阻個數和阻值改變電阻大小的儀器。變阻箱有旋鈕式和插入式兩種。它們都是由一組阻值不同的電阻線裝配而成的。調節變阻箱上的旋鈕或拔出銅塞,可以不連續地改變電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讀出電阻的數值。
11、歐姆定律
內容: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公式:I=U/R
12、電阻的串聯: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R總=R1+R2
13、電阻的并聯: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1/R總=1/R1+1/R2
14、串聯分壓,分壓與電阻成正比;并聯分流,分流與電阻成反比。
【方法介紹】
識別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方法
(1)元件連接法
分析電路中電路元件的連接方法,逐個順次連接的是串聯電路,并列接在兩點間的是并聯電路。
(2)電流路徑法
從電源正極開始,沿電流的方向分析電流的路徑,直到電源的負極。如果只有一條回路,則是串聯;如果電流路徑有若干條分支,則是并聯電路。
(3)元件消除法
若去掉電路中的某個元件時,出現開路的話則是串聯;若去掉電路中的某個元件后,其他元件仍能正常工作則是并聯。
電功、電能、生活用電
1、電功: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
計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單位:焦耳(J) 常用單位千瓦時(KWh) 1KWh=3.6×106J
測量:電能表(測家庭電路中用電器消耗電能多少的儀表)
接法:
、俅撛诩彝ル娐返母陕分
、凇1、3”進“2、4”出;“1、2”火“3、4”零
參數:“220V 10A(20A)”表示該電能表應該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電能表的額定電流為10A,在短時間內電流不能超過20A;電路中用電器的總功率不能超過2200W;“50Hz”表示電能表應在交流電頻率為50Hz的電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電路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表盤轉動3000轉。
電能表間接測量電功率的計算式:P=×3.6×106(W)
2、電功率:電功率是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等于電流與電壓的乘積。電功率的單位是瓦。計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3、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區別與聯系:額定功率是由用電器本身所決定的,實際功率是由實際電路所決定的。聯系:P實=2P額,可理解為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變為原來的1/n時,功率就變為原來功率的1/n2。
4、小燈泡的明暗是由燈泡的實際功率決定的。
5、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Q跟電流I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R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t成正。計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6、電熱器:主要部件是發熱體,是由電阻較大、熔點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電流的熱效應。
7、家庭電路:由電源線、電能表、開關、保險絲、用電器、插座等元件組成。
①家庭電路的進戶線相當于家庭電路的電源,由兩根線組成,一根是火線,一根是零線,火線與零線之間有220V的電壓。
、陂_關及保險絲必須與電路的火線相連。開關接在火線上,當拉開開關切斷電路時,電路上各部分都脫離了火線,這樣人體碰到這些部分就不會觸電,檢修電路也比較方便。能使整個電路更安全。
、垭姛舻拈_關應該接在火線和燈座(或燈頭)之間,利用測電筆可以檢查開關安裝是否正確。擰下燈泡,將開關閉合,把測電筆筆尖分別觸燈座兩接線柱,其中有一個氖管發光,再將開關斷開,再用測電筆分別觸兩接線柱,如果兩個都不發光,說明開關安裝正確;如果仍有一個發光,說明開關接在零線和燈座之間,應予以糾正。
、芤话阏彰麟娐防锸褂玫谋kU絲由電阻率比較大而熔點較低的鉛銻合金制成。在電路中的電流超過保險絲熔斷電流時,保險絲立即熔斷,使電路斷開,從而保護用電器,避免引起火災。
選用保險絲的原則,應該使用它的額定電流稍大于或等于電路的正常工作電流。
在照明電路中如果用銅絲代替保險絲,當電流超過額定電流時,銅絲不會熔斷,起不到保險的作用。
8、觸電:一定強度的電流通過人體時所引起的傷害事故。
9、安全用電常識:不接觸電壓高于36伏的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明插座的安裝應高于地面1.8m,電風扇、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應接地。
【記憶法】
電與磁
1、磁體:物體能夠吸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
磁體具有吸鐵性與指向性
2、磁極:磁體上磁性緊強的地方叫磁極。一個磁體有兩個磁極,稱為N極、S極或北極、南極。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3、磁場: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中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場具有方向性,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為小磁針在該點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
4、磁感線:形象地描述空間磁場情況的曲線叫磁感應線,簡稱磁感線。磁感應線的疏密表示磁性的強弱,磁感應線的箭頭表示磁場的方向。
5、地磁場: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球周圍空間存在的磁場叫地磁場。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北極的附近,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南極的附近。第一個提出磁偏角的是沈括。
6、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從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旋管的磁場分布與條形磁體相似。磁極的分布可用右手螺旋定則來判斷。
電磁鐵:由鐵芯和線圈兩部分組成。是依據通電線圈插入鐵芯后磁性增強的原理制成的。
其磁性的強弱與有無鐵芯、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有關。
7、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有感應電流產生的現象。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的方向有關。是法拉第發現的。
8、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機器。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
9、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通電導體在磁場里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導體內電流方向,磁感線的方向有關。
10、直流電動機: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直流電動機是根據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繞軸旋轉的原理制成的。線圈能持續轉動的原因是
①線圈具有慣性,當線圈到達平衡位置時,由于慣性,能越過平衡位置
、诋斁圈越過平衡位置時,換向器能及時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
11、直流電:方向不變的電流;交流電:大小和方向都發生周期性改變的電流
我國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表示電流每秒發生50個周期性的變化,方向改變100次。
物理中考個人工作總結 篇18
1、速度公式:v = v =s
ts總
t總
v ——速度(m/s);v——平均速度(m/s);s ——路程(m);t ——時間(s)
2、密度公式:ρ=m v
ρ——密度(kg/m3);m ——質量(kg);v ——體積(m3)
3、重力公式:G = mg
G ——重力(N);m ——質量(kg);g ——常數(9.8N/ kg)
4、壓強公式:
、 P =FP ——壓強(Pa);F ——壓力(N);S ——受力面積(m2) S
、 P =ρg h P ——壓強(Pa);ρ——密度(kg/m3);h ——深度(m)
5、液壓公式:F1F2= S1S2
F1 ——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S1 ——小活塞的橫截面積(m2);
F2 ——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S2 ——大活塞的橫截面積(m2);
6、浮力公式:
、 F浮 = G =ρ物g v物 ρ物——物體的密度(kg/m3);v物 ——物體的體積(m3) ② F浮 = F下-F上F上 ——上表面受的壓力(N); F下 ——下表面受的壓力(N); ③ F浮 =G-F拉G ——物重(N);F拉 ——液體中測力計的讀數(N); ④ F浮 =ρ液g v排 ρ液——液體密度(kg/m3);v排——排開的液體體積
7、功的公式:
、 W = F·s
W ——功(J);F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N);s ——物體移動的距離(m); ② W = mghm ——物體的`質量(kg);h ——物體移動的距離(m)
8、功率公式:
、 P = W P ——功率(W);W ——功(J);t ——時間(s); t
、 P = F·v F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N);v ——物體移動的速度(m/s); ③ P = mg·vm ——物體的質量(kg);h ——物體移動的距離(m)
9、杠桿平衡公式:F1·L1= F2·L2(理想機械)
F1 ——動力(N);F2 ——阻力(N);L1——動力臂(m);L2——阻力臂(m);
10、輪軸公式:F1·R = F2·r (理想機械)
F1 ——作用在輪上的力(N);R ——輪半徑(m);
F2 ——作用在軸上的力(N);r ——輪半徑(m);
11、斜面公式:F·L = G·h (理想機械)
F ——拉力(N); L ——斜面長(m); G ——物重(N); h ——斜面高(m)
12、滑輪組公式:
、 F = n·h F ——拉力(N);n——繩子股數;h ——物體上升高度(m)
、 W有 = G·h W有——有用功(J);G ——物重(N);
③ W總 = F·s = W有+W額
W總 ——總功(J);W額 ——額外功(J);s ——拉力移動距離(m)
、堞=W有
W總=mghmgG==×100% η——機械效率
13、熱值公式:Q = m·q
Q ——燃料放出的熱量(J); q ——燃料的熱值(J/kg)
14、比熱公式:Q = c m △t
Q ——熱量(J);c ——物質的比熱容(J/kg·℃);△t ——溫度差(℃)
15、歐姆定律:I = UI——電流(A);U——電壓(V);R——電阻(Ω) R
16、焦耳定律:W = Q = I2R
W ——電流所做的功(J);Q ——電流產生的熱量(J);t ——通電時間(s)
U2
補:W = Q= Pt = IRt = UIt =t (純電阻電路的計算,必須用帶R的) R2
17、電功率公式:P = UIP —— 用電器的功率(W)
補:P == IR = UI = (純電阻電路的計算,必須用帶R的) tR
18、電學補充公式:
、偃我怆娐分校篧總 = W1 +W 2 Q總 = Q1 +Q 2 P總 = P1 +P 2
②串聯電路:R1U1W1P1Q1====R總 = R1 + R2
、蹮襞莸膶嶋H功率:P實= U?0
P實、U實——實際功率、實際電壓 P0、U0——額定功率、額定電壓
④計算電能表轉過n轉時消耗的電能:W = = NN
W ——功(kw·h / J); n ——實際轉數; N ——消耗一度電電能表的轉數;
、萦嬎汶娔鼙磙D過n轉時消耗的電功率:P = = NtNt
P ——電能表消耗的電功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