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個人總結(精選4篇)
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個人總結 篇1
20xx年xx市xx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與xx市初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繼續合作開展xx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項目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幫扶“留守兒童”彌補家庭情感缺失、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目標,以動員組織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本著“真誠、真心、真愛、真行動”的原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兒童的需求,為其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進一步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有效機制,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學校、社會共育的.模式,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回顧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xx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現總結如下:
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基地
打造“xx區留守兒童之家”、“南口鎮留守兒童之家”、“美谷時代廣場留守兒童愛心驛站”,通過“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模式,立足于本地區,搭建具有綜合功能的“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動,通過提供繪本閱讀、心靈關懷、安全健康教育、親情連線、課業輔導及動員社會志愿者組織各種形式的幫扶活動,聚焦解決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心理失衡、綜合能力培養等問題,為留守兒童提供開闊眼界、感知社會等多層次、多角度的服務,讓孩子們得到關懷。
做好兒童安全教育工作
針對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做好專題宣講:防意外、防校園暴力、防拐騙、防災害、防網絡詐騙、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專題宣講。有重點的對當下留守兒童易出現的侵害性社會問題進行巡回式的宣傳,以社會熱點事件為主題,預防留守兒童被侵害,提升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安全意識。共開展6場,共服務1000多人次。
兒童拓展增能服務
協助兒童制定目標規劃,協助兒童挖掘自我潛能、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效能感;增強學業成就計劃,社工開始通過學業、興趣培養、素質拓展等社區活動幫助兒童實現學習教育的目標;能力素質提升,通過開展抗逆力培養活動和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提升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增強綜合能力。開展5場,共服務200多人次。
真情關愛服務
對于因兒童自身和家庭原因而陷入生存、發展和安全困境,需要政府和社會予以關心幫助的兒童即困境兒童。在困境兒童中有的因兒童殘障每月需要巨額醫療費用、有的因家里人口較多加之醫療費用使得整個家庭經濟負擔沉重、有的因兒童需要一人看管和護理使得家庭勞動力缺失等原因,使得困境兒童及困境兒童家庭經濟壓力較大,針對這類困境兒童開展關愛慰問活動。共開展6場,共服務500多人次。
走訪排查摸底服務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并實行動態跟蹤及歸檔,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共走訪30人次,電訪30人次。
鏈接社會各界資源,提高大眾對留守兒的關注度
項目積極鏈接社會資源,豐富了服務內容,獲得了物資、人力、物力等不同方面的支持,與資源方合作融洽,反響良好;項目鏈接的資源方有xx市潮汕商會、xx市應急志愿者協會、xx市xx區尊學志愿者協會、xx市美谷時代新城,xx市公安局、服務900、xx日報、雙百社工站等,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群體。
其他留守兒童服務工作
現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社會散居孤兒,鄉鎮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已全部錄入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管理。農村留守兒童已錄入廣東省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管理系統,進行動態管理。按照購買協議,為xx區提供兒童服務項目,接受監督,依照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供的名單,按時進行入戶調查,為兒童提供保障。同時配合鄉鎮,做好各類兒童活動。
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個人總結 篇2
婦女兒童服務示范項目是20xx年xx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的項目。該項目由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負責;遼陽市弘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阜新市向日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朝陽市恩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盤錦市愛心工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沈陽市陽光惠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共六個社會組織具體實施;服務對象涉及未成年人、孤兒、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留守婦女;為未成年人提供保護方面的家庭監護支持、心理干預、家庭教育指導;為特殊兒童群體及其家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監護能力提升、家庭關系調適等服務;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創業指導、文化體育活動、精神慰藉、權益維護等活動,推動社會關愛未成年人、困境婦女兒童。
本年度自20xx年8月中下旬xx省福彩公益金項目之婦女兒童服務示范項目正式啟動以來,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如火如荼地推進著各項工作。通過前期調研,走訪社區調查對象的家庭并了解需求,再根據需求制定服務計劃,為接下來的項目推進打下堅實根基。
一、兒童賦能安全課堂
項目根據兒童家庭基本需要及發展性需要,采取重點關注與普遍關愛、經濟救助與精神慰藉、主動參與和互幫互助工作方式,扎實推進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對困境兒童家庭心理、社會融入等方面介入,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定期入戶走訪,搭建愛心資助平臺,成功鏈接社會資源,實現了供需有效對接。開展思想引導宣講、安全保護及自我防護知識講座等活動,編印困境兒童保護手冊,增強困境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累計開展3場安全課堂,直接服務人數達55人。
二、兒童實踐教育活動
項目以“社會工作者+志愿者”聯動模式,運用專業社會工作力量,協調志愿服務力量聯動,通過參觀毛澤東像章陳列館、游學地球之光科普館、安全小科普等,促進兒童心智化的成長和社會化的'發展,扎牢困境兒童關愛網絡,已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1次,直接服務人數21人。借助實踐活動的契機,社工組織服務對象開展小組活動,引導兒童打開心扉,增強自信心,豐富困境兒童精神世界,為困境兒童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后期將根據疫情調整活動進度,為困境兒童開展個性化專業服務,致力于兒童增強權能、提升素質、社會融入,提升服務對象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個人總結 篇3
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前提,在代理家長工作中應把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里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煙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課余時間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并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們多參加業余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于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戲等不良的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平時多引導他們多讀書等進行有益的業余活動。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他們代理家長,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對于這些孩子,要多進行家訪,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并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兒童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要善于和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護人產生依賴性和信任感。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
“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并采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并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個人總結 篇4
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造成他們“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問題。
在結對幫扶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努力使自己做好這項工作。通過努力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此項工作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獲得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幫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 。做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經常與他們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2、 健全”留守”檔案、 便于信息捕捉。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并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3、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著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 。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就要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 ,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系,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讓他們了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