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工作總結報告范文(精選3篇)
階段工作總結報告范文 篇1
今年以來,我鎮“兩會”工作堅持以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結合本鎮實際,在宣傳老區,扶貧濟困,調查研究等方面做了必須的工作,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宣傳老區,旨在增強愛國主義熱情
塘橋鎮是張家港市的革命老區之一,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有一批革命志士仁人和老革命前輩為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為之浴血奮斗而可歌可泣的事跡,許多先烈還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如何宣傳革命老區的事跡,增強愛國主義熱情,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新時期“三個禮貌”建設的主動性、用心性、創造性,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好處。
1、首先在青少年中開展老區的宣傳教育。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宣傳的形式有:一是請離退休老干部到學校進行現身說法的講課和革命傳統教育,并介紹塘橋過去的革命歷史;二是利用清明節憑吊日本侵略者在我鎮殺害革命志士仁人的紀念地;三是利用板報、畫廊進行圖文并茂的宣傳教育,資料不僅僅有本鎮的老區還有中國的革命歷史等,讓人們對過去的了解更深更廣。
2、以史志形式宣傳老區。以史為鑒知興衰。我鎮在完成《塘橋志》的基礎上,《鹿苑志》也即將完稿并出版,其中部分為老區歷史的再現,史志是對人們進行歷史的展示,是行之有效的實實在在的老區宣傳形式。
3、在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老區宣傳教育。個性是利用“七一”建黨節和國慶節及黨日活動等,廣泛而深入地宣傳革命老區,讓廣大黨員干部對塘橋的過去更了解,深感建設完美的這天職責更重大,進一步增強職責感和使命感。
二、扶貧濟困,旨在幫忙弱勢群體致富
扶貧濟困是“兩會”、“二五”幫扶的突出任務,幫忙弱勢群體脫貧致富,雖然是全社會的職責,鎮“兩會”更有義不容辭的職責。開發式扶貧要有新舉措,要充分發揮科技扶貧的作用,用心提倡和推廣大戶帶小戶,富戶幫貧戶的“二五”幫帶扶貧工程。我鎮“兩會”認真學習了市“兩會”《關于開展“二五”扶貧幫帶工程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明確了工作思路和目標。工作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二五”幫帶扶貧工程是開發式扶貧的延續,開創了“造血”扶貧的路子,貼合“三個代表”思想和先富幫后富的發展方向;適合“兩會”社會團體的實際,在“三無兩有”中實實在在為貧困戶的共同富裕謀實招、辦實事;貼合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也為我們農村扶貧工作探索了一條新途徑。因此,我會把這項工作擺在首位,作為全年的一項主責來抓,做到精心組織,細致策劃,認真實施,取得了必須的成效。
一是領導干部帶好頭。原妙橋鎮鎮長、現塘橋鎮黨委副書記、鎮*趙正良同志與陳莊村的高敏結成了幫扶對子。高敏父親早逝,本人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讀書,家中還有年邁的祖母和母親兩人,母親無工作,家庭條件差,高敏還要完成學業,生活極為艱難。趙正良同志結對后,不僅僅從經濟上給予資助,而且還在精神上給予安慰,鼓勵她好好學習,必須要完成學業,不要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趙正良同志根據高敏家庭的實際狀況,還給她家庭列入了ZUI低生活保障戶。上相村黨支部書記繆正達同志是一個多年來扶貧幫困的典范。楊舍鎮塘市徐燕嬌是個特困戶,父親已病逝多年,由于精神刺激過度,母親患有精神病,還有一個姐姐在河海大學讀書,生活極為窘迫。繆正達同志得悉后,表示要以實際行動給予扶貧幫困。徐燕嬌在塘橋高中讀高一開始,繆正達就開始幫扶,每年給予800元的生活資助,今年小徐考取了大學,繆書記又送上3200元,并囑咐她:“你有困難,我有求必應,我必須要幫忙你讀完大學”。小徐在塘橋高中讀書時,就經常把考試成績告知繆書記,如今在大學讀書,也經常與繆書記通電話,匯報學習狀況,而繆書記把小徐當作自我的女兒,經常在電話里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小徐也把繆書記在作為自我的父親無話不談。
二是各界人士眾相助。康宏紙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私營企業,是生產固色型、阻燃型彩色縐紋紙、彩色禮品紙的專業廠家,產品全部外銷歐美市場,去年企業獲取了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其固色工藝獲得了國家專利,全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萬元,利稅超200萬元,勤勞致富后,董事長黃林康不忘鄉親,在鎮“兩會”的指導下,他主動帶動50戶以上貧困戶,并幫忙40—50歲的下崗職工來廠就業,不僅僅為政府分憂解愁,還促進了社會的穩定。有一位鎮屬企業下崗女職工鄒某,丈夫得了癌癥,女兒還在高中就讀,進入康宏公司就業后,使鄒某家維持了正常的生機。康宏公司還注重殘疾人的安置就業,他們根據殘疾程度安排適當工種,如今,已有8名殘疾職工在該企業實現了自身價值,減輕了政府安置的壓力。五廂村高衛東于20xx年12月開始籌建綠園特種養殖開發基地,占地面積20畝,投資130萬元,主要養殖法系獺兔,僅1年多時間,就已發展到優良種兔20xx余只,商品兔5000多只,到10月底已滿籠運行,規模達13000余只,在全省同行名列第二。在我們的指點下,他主動帶動10戶以上的貧困戶,讓他們養殖獺兔,給予全部收購。高衛東獺兔養殖業帶動了周邊種植業,按現有規模,該基地每日消耗小麥、玉米、黃豆等精飼料一噸,青飼料數噸,周邊群眾為基
地種植面積超過100畝,兔糞無償供給農戶肥田,使周邊群眾調整了種植結構,增加了收入。高衛東還錄用10多個貧困戶職工,月工資均在600元以上,年終還要發*獎金,年工資高的在萬元。如涇西村老許原無工作無經濟收入,現自給有余。同時,高衛東還擴大發展家庭養殖,向農戶帶給兔苗,并給予技術指導,全部回收商品兔,帶動周邊農戶一齊致富。女職工湯某離婚后,自我帶兩個孩子,家庭負擔很重,自從她來到獺兔養殖場后,萬把元的收入改變了家庭面貌。灘里村芮美度是個從八十年度就開始種植蔬菜的大戶,20xx年建成了黃泗浦健康菜園,目前種植面積130畝,建有標準化鋼管大棚60只,使用防蟲網面積6萬多平方米,“黃泗浦”菜園獲得“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稱號,“黃泗浦”牌番茄獲得了省級無公害食品認證,去年芮美度成為市委、市政府的明星專業戶,在我們指點下,如今已帶動10多戶貧困戶。芮美度還招用了14個本地60歲以上的貧困戶,每一天8小時工作制,每月基本工資350元,逢年過節還發放禮品。條件較差的吳老太兒子常年生病,自從到蔬菜基地后,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昔日憂愁的面孔有了喜悅的笑顏。另外,我鎮的民營企業扶貧幫困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如華芳集團、銀河集團、普坤集團、鹿港公司、瑞
群服飾公司、協昌紡染公司、保誼園綠化工程公司、科巨儀表公司、攀峰紡機公司等許多企業已成為我鎮的幫扶大戶。
今年以來,我鎮為經濟薄弱村引進和幫辦項目4只,投入金額達200多萬元,產生經濟效益100萬元左右;修危橋10座,投入150萬元;硬化道路5000平方米,投入60萬元。各級領導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幫扶貧困戶645戶,其中兩級領導干部結對幫扶142戶,引辦各類小項目20多只,幫投金額為51萬元。如今已有近100戶脫貧,占貧困戶的22%。社會濟困狀況,參加低保的共有437戶,發放低保金額為65。26萬元;翻建危房77戶,投入金額382萬元;安排就業375人,人均年收入達5600元;幫忙貧困生151人,助免金額達10。56萬元。慈善事業方面的狀況,社會捐助總額78萬元,捐助人數560人,捐助金額60萬元。
三、調查研究,旨在了解基層實際狀況。
調查研究是了解和掌握基層實情的手段。我們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先后走訪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制造業等多家專業戶和民營企業,進行了腳踏實地的調查研究,初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調研工作使我們提高了以下幾點認識:
1、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是拓寬勞動力就業的有效途徑。
民營經濟已成為塘橋地方經濟實力的主要支撐,也已成為解決貧困戶就業的重要載體。由于我鎮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今年以來已安排就業人員3000多人,其中一部分是幫扶對象。如妙橋是遠近聞名的針織之鄉,全鎮有大小針織企業200多家,各類生產設備25000多臺套,15000多人從事針織業,農民的收入70%以上來源于針織業及其配套產業。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以編織、縫合、鑲花、整燙、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外加工業務,都需要很多勞動力,這些企業都能把其中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種優先安排貧困戶,使他們不僅僅有了比較固定的工作,而且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據初步統計,僅歐橋、沙田、勤豐等村的80多戶貧困戶,戶均收入到達7000元。
2、加快發展農村種養業,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重點在種養業上下功夫。目前全鎮已初步構成了種植業的各類蔬菜和果樹苗木為主、養殖業以禽類、水產類及奶牛、獺兔為特色,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比例提高到目前的5。5:4。5,全鎮擁有蔬菜專業戶250多戶,花草、苗木、果樹專業戶50多家,養禽類專業戶45家,養牛專業戶20家左右。這些種養專業戶不僅僅自我成為勞動致富的榜樣,而且吸納了1000多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家庭偏窮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如妙橋保誼園花木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保清,在逐步發展花木基地的同時,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24人,其中許多人都是貧困戶。
3、加快提高個私企業主思想認識,是解決幫帶扶貧的有生力量。
幫帶扶貧是全社會的職責,就務必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這不僅僅是一種愛心,更是歷史賦予的義務。黨的政策允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愿望是先富帶后富,先富帶貧困,這是給社會的一種回報,更是對黨的政策的回報,目的仍然是走共同富裕道路,消除兩級分化。因此,要運用各種形式的宣傳工具,多給私營企業主宣傳黨的致富政策,宣傳先富帶后富的先進事跡,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真正使個私企業成為幫扶工作的生力軍。
四、自身建設,旨在提高“兩會”工作潛力。
加強自身建設,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是提高自身工作潛力的需要,是實踐“三個代表”的需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努力。
一要在學習上努力下功夫。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同時要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和有關專業性知識,使我鎮“兩會”領導班子的思想水平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
二要在工作上努力下功夫。尤其是合并鎮后,新的“兩會”班子剛建立起來,許多同志感到這項工作是全新的工作,無從著手,我們中的老同志同樣以傳幫帶的形式相互密切配合,做到邊工作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探索邊提高。
三要在調研上下努力下功夫。要進一步熟悉和指導基層幫扶工作和老區開發狀況,就務必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恭恭敬敬地傾聽基層的聲音,既要了解貧困戶的狀況,又要了解個私業主和種養業主的工作和思想狀況,加強指導,拓寬他們的精神境界,促使他們在幫扶上多作貢獻。
我鎮“兩會”今年雖然做了些該做的工作,但是離“三個代表”的要求,離黨委的要求,離市“兩會”的要求還有必須差距。我們將以本次會議精神為動力,是新的一年里著重在扶貧濟困、調查研究、宣傳老區等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個性在扶貧濟困方面做到指導貧困戶就業1000個,指導幫忙貧困戶脫貧100戶,指導幫忙特困生就學100個;在調查研究方面,做到寫出調研文章4篇;在宣傳老區方面,做到搞好二次青少年教育,三次黨員干部教育,四次板報畫廊和文藝宣傳教育。
階段工作總結報告范文 篇2
近幾年來,我縣根據農業農村工作的發展實際及加快綠色產業的現實要求,按照“協會、公司、經紀人”三位一體的組織模式和“好品種+訂單”的經營方式,大力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有效地解決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__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提前3年多實現了本屆人代會制定的發展目標。__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429元,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增加了154元,增長12.1%。__年1月至8月中旬,全省共有74個縣的考察團專程到元謀學習考察農技協工作的經驗及做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在元謀這塊土地上、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地顯現出蓬勃的生機和發展的活力。
一、全縣農技協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農技協經過17年的探索和實踐,從無到有,由少到多。__年8月初,省委副書記王學仁到我縣調研農民增收工作期間,對元謀大力發展農技協,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要在全省推廣“元謀模式”。楚雄州委州政府領導也多次深入我縣調研、指導幫助農技協的發展。州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大扶持農民專業協會推進發展的意見”,制定了“對農技協牽頭興建的農業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及“允許農技協經營與其生產配套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物資”的相關優惠政策。在省、州領導的關心及相關優惠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年來,全縣農技協的發展呈現了“井噴”之勢。截止__年8月13日,全縣各類農技協由一年前的45個發展到92個,會員由2133人(戶)發展達到8372人(戶)。這些協會中,按專業劃分,種植業57個,經濟林果業13個,養殖業6個,加工企業2個,其他14個;按協會發揮的作用劃分,經濟實體型45個占49%,服務型25個占27%,技術交流型22個占24%。
二、元謀在發展農技協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業生產分散、規模化程度低、專業化服務困難、企業化管理無法進行、農民進入市場的成本高,是農業綜合效益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建立農技協,把農民組織起來,提高了農業的規模化程度,增強了農民在市場中的“談判”地位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實現了有效對接,在不違背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形成了規模化生產,暢通了農產品流通渠道,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元謀縣果業協會為例,協會創造了“協會擔保,農民貸款,政府貼息”的模式,以葡萄、石榴的專業生產為主,新建育苗溫室大棚6720m2,建設了600畝無公害葡萄、石榴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在短短的一年內發展會員達1300戶,帶動會員發展葡萄1265畝、石榴735畝,并投資70.65萬元為會員戶鋪設了滴灌設施,為會員擔保貸款300多萬元,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認證,有效地形成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局面。
(二)完善了農村雙層經營體制,促進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技協在不改變產權關系,不削弱農民獨立自主經營地位的前提下,通過發展農民的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將農民組織起來,解決了目前集體經營在組織建設上比較薄弱的問題,實現了有統有分,統分結合。不僅大大降低了農戶的經營成本,還促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了現有的雙層經營體制。目前,全縣農技協共帶動著7.5萬多畝土地的生產與經營,會員占到了全縣農村人口總戶數47200戶的17%。
(三)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技協通過提供信息、技術、加工、營銷等方面的服務,及時指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變“我能生產什么就向市場推銷什么”為“市場需要什么我就生產經營什么”,改變粗放經營方式,提高科技含量,發展“優、新、特”品種,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元謀清和果蔬生產協會為例,協會現有會員672戶,協會采取統一引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規范、統一分級包裝收購、統一品牌銷售的生產經營模式,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組織會員開發種植“綠興”牌櫻桃蕃茄,年示范種植櫻桃蕃茄__畝,帶動農戶種植3000畝,平均畝產值可達4600元。僅種植櫻桃蕃茄一項,會員人均收入就達936元。據調查統計、分析,加入協會會員與沒有加入協會會員的收入相比,前者年收入比后者多達200元以上,協會會員年均增收達26%。
(四)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促進了優質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隨著城鄉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別是加入wto后農產品加工、出口
的需要,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高效農業發展的“瓶頸”。分散的農戶生產,無法對農產品生產環節進行全程控制,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農民素質不高,沒有綠色環保意識,另一方面由于規模小,成本高,無法落實。通過農技協,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統一品種、統一配藥施肥、統一加工、統一包裝銷售,有效地推動了優質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至__年8月中旬,元謀縣通過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達24個,綠色認證1個,共計獲得25個證書,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協會申報認證。
(五)培養了農民的民主意識,促進了農村的民主化進程。農技協的民主管理是協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員通過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共同管理協會的事務,協會與會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這些基本原則、理念和價值,培養了農民參與管理經濟生活的民主意識,促進了農村的民主化進程,推動了農村的政治文明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工作的重點
當前全縣農技協發展雖然呈現出良好的勢頭,但從整體上看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服務力量上,面臨著轉變職能與經費不足的雙重壓力,難以滿足廣大農民要求益高的服務要求。二是在服務內容上,偏重于糧食、蔬菜等常規農業的生產服務,重生產輕流通,產后服務相對滯后,尤其是加工類型協會的層次低、數量少。三是在內部管理上,一些協會仍處于松散狀態,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不強;依托“能人效應”管理和運作,制度建設還較薄弱;成員絕大多數是農民,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五是在宏觀外部環境方面,還需要配套性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護。
針對上述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今后應重點從以下方面加強農技協的建設:
(一)堅持按“協會、公司、經紀人”三位一體的組織發展模式,重點將現有協會培強做大。加快對有一定發展潛力的服務型和技術交流型協會的改造升級,將其整合為新的生產經營實體;加大對重點龍頭協會的扶持,促其盡快做大做強,發揮產業龍頭帶動作用,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服務。
(二)敏銳把握市場動態,積極引進發展精、優、特、新的特色農產品,以特色來開拓和占有市場,避免產品雷同帶來的惡性競爭。打破地域界限,廣泛吸收農業龍頭企業、科技人員、農產品營銷大戶加入協會,加強協會的市場開拓和產品營銷工作,大力發展加工型的協會。
(三)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而不包辦,扶持而不干預。加強對農技協和農民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組織縣級相關部門深入協會幫助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動作。
(四)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部運行機制。一是完善組織管理機制,健全理事會、監事會,加強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人事、勞動、財務、物資、營銷等管理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對農技協工作人員實行經濟利益與經營、管理、服務掛鉤的責任制。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按股分紅與按勞分配相結合,適當提高按勞分配的比重,更好地體現“勞動聯合”的經濟特性,調動會員的積極性。三是完善監督機制,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社會監督作用,對農技協是否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從事經營及社會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同時,發揮協會監事會和會員的內部監督作用,加強對其經營管理情況特別是財務上的監督檢查。
(五)加大扶持力度,優化農技協發展的外部環境。一是加快制定與實施促進農技協發展的配套性政策,在財政、信貸、工商等方面支持服務上增大力度;二是為農技協發展提供各種及時、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幫助其做好融資、征地、人才培訓與聘用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組織多種類型的培訓班和考察學習,幫助協會管理者開闊視野,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及科技文化素質。
(六)以“云嶺先鋒”工程為契機,在條件成熟的農技協中建立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農技協中的帶動、監督和保障作用。
階段工作總結報告范文 篇3
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經全體黨員同志的共同努力,認真落實了工作計劃,在學習中豐富了頭腦,在實踐中鍛煉了隊伍,在改革中上了層次、上了水平。黨員同志的模范帶頭作用影響著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保障了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全校形成了以人為本,發展學校;以德治校,師生敬業愛崗的良好風氣。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抓思想教育、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認真組織各層面的理論學習
1、認真組織教工政治學習。
校黨支部帶領全校教職工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堅持每兩周一次的教職工政治學習制度,學習內容與學校日常工作、教育教學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努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2、貫徹中心組、黨員學習制度,提高黨員和干部的理論水平。
學校中心組和黨員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提高這支隊伍的理論水平,以及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黨支部加強每月一次的黨員學習及每周一次的中心組學習,學習教育理論,學習當前形勢,創新學習形式,追求學習效果,使大家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3、抓好青年教師隊伍的理論學習,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教育。
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生力軍,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覺悟,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成長,使學校的青年教師團體成為一個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集體,學校通過青年教師論壇等形式每月開展一次集中學習,組織大家學習討論,關注黨和國家的發展,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學校的凝聚力進一步得到加強,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學校支部發動全體黨員和教職工向災區捐款,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累計捐款65670余元。根據中央組織部明傳電報的精神,鼓勵和支持全體黨員自覺繳納特殊黨費用于抗震救災,9名黨員人人主動參與,交納特殊黨費合計4000元。
二、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發揮黨支部政治核心作用
1、參與制定學校《XX年—20__年發展規劃》。
在辦學實踐中,在學校黨支部的支持下,學校根據教育形勢的發展變化,遵循教育發展客觀規律,努力拓展辦學空間,,提升發展內涵,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在提高辦學水平、教師隊伍培養、注重教學質量等方面下功夫,經過多方研究和認真思考,制定了學校《XX年-20__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學校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強化設施、師資充沛、學生幸福;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學校管理運行機制;成為一所具有濃厚文化底蘊、高品質特色化的示范性九年一貫制學校。
2、注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支部積極搭建舞臺。如結合縣教育系統的骨干教師評選、年度考核獎勵等,黨支部積極鼓勵動員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參與全校教學比武,在說課、聽課、評課、課件制作等各個環節中從嚴要求,好中選(最優秀的教師參加縣級教學比賽。目前,多數黨員教師都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
三、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抓好學校隊伍建設
1、干部隊伍選拔培養,機制逐步健全,群眾認可度高。
近幾年來,校黨支部始終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作為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改善干部隊伍結構、推進領導班子年輕化的有效舉措來抓。在黨支部的培養下,福興學校形成了一支思想過硬,業務過硬,素質過硬的干部隊伍。他們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起干部就是為民服務的意識,熱情為家長,為全校師生服務,創新領導方法,做到科學決策、民主管理,在師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黨政領導嚴格治校,嚴明處事,用人格、情感凝聚班子,使班子成員做到:工作上用加法,堅持勇挑重擔;經濟利益上用減法,保持廉潔作風;領導方法上用乘法,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榮譽面前用除法,把功勞歸給大家,形成團結、開拓、求實、民主的領導集體。
2、培養年輕干部、骨干教師,形成學校發展的人才梯隊。
我校黨支部在培養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工作中,有成效、有創新,群眾認可度高。支部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創設優秀年輕干部施展才華的崗位;加大了任用優秀年輕干部的力度;抓好干部經常性教育,引導年輕干部加強理論學習;積極鼓勵年輕干部參加各類業務能力培訓,以更新理念,提高水平;強化年輕干部的實踐鍛煉。把年輕干部放到急、難、險、重的崗位上進行鍛煉,增強他們的工作能力,鍛煉他們的應急應變能力,以磨礪他們的毅力,提高工作綜合能力。
四、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方針,認真抓好學校德育工作
我校德育工作以“樹根立魂”教育為核心,以教會學生做人,做“四有”新人為主要內容,以學生主體性參與為途徑來進行。堅持“減負增效”,學校的德育還向智育滲透,進行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實踐與研究,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興趣等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因此,這幾年里支部著重抓住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班主任隊伍建設
②困難學生的教育轉化形成一整套幫教管理體系
③按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構成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德育教育體系
④全面開展學生心理教育。這些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