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工作總結 > 個人工作總結 >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精選30篇)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發布時間:2024-12-01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精選30篇)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

  錦囊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錦囊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南北緯 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 1°/日。

  錦囊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于極圈上及其以內。

  錦囊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并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于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錦囊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后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后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于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后。

  錦囊六:判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巖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巖漿;

  2.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化而來;

  3.巖漿巖、沉積巖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巖,巖漿巖、變質巖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巖,但沉積巖、變質巖不可能直接變成巖漿巖。

  錦囊七:判斷巖層的新老關系的四大技巧

  1.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于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

  3.根據巖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巖漿巖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巖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變質巖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巖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巖的形成晚于與其相鄰的巖漿巖。

  4.根據海底巖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錦囊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

  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于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制冰川發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

  陸地資源

  (1)陸地資源的類型和特點:類型:

  特點:有限性;利用潛力的無限性;分布規律性;整體性。

  (2)陸地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陸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對象;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得以進行和發展的動力四:氣象災害

 。1)臺風

  形成:臺風是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海區,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主要災害: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主要影響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北美洲東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臺風發生次數最多,強度的海區

  發生季節:夏秋季節

  監測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監測,到近海后,還可以用雷達監測

  (2)暴雨洪澇

  形成條件: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強烈的上升運動;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

  主要影響地區:亞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星,提高暴雨預報的準確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報警報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實施防洪保險)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圍得劇烈降溫,并伴隨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寒潮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對農作物危害。

  地質災害

 。1)地震

  分布: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山地震帶

  能量大。河谜鸺壉硎荆鸺壝吭黾右患,能量約增加30倍,3級以下為微震,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級,烈度。

 。2)火山噴發

  火山構造:火山錐,火山口,火山通道

  類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質災害得關聯性

  ①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得關聯性:一個地域內得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他們在成因上關聯的,例如,我國的川、滇、黔接壤地帶,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為主的災害

 、谟梢环N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例如地震可能誘發火災、海嘯、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能誘發地質災害,例如,人為的破壞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為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災害。

 。4)防御措施: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實施一些防御措施,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3

  一、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溫室農業、梯田、施肥、澆水。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地租、政策、勞動力)

  市場決定著農業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條件(特別是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展。

  3、技術因素(育種、機械、化肥、農藥)

  培育良種(高產、耐旱、耐寒、耐儲存等品種):有利于擴大種植面積。

  機械化: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施用化肥、農藥等: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1、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等國。

 。2)主要品種:小麥、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機械化生產)。

 。3)形成條件(區位優勢):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耕地廣闊,地廣人稀。

  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發達,技術水平高

  技術條件:機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家庭農場為主

  2、水稻種植業:

  (1)分布: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

 。2)區位條件:

 、贇夂颍杭撅L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

 、诘匦危汉恿飨掠纹皆蚝涌谌侵蓿貏萜教,土層深厚,利于耕作

 、蹌趧恿Γ海▽賱趧用芗娃r業)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利于精耕細作④歷史: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經驗豐富

  (3)特征:

  ①小農經營

 、趩萎a高,商品率低

 、蹤C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農業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農業。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主要是漁業與林業的混合農業。

  (2)分布:歐洲、北美、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等。

 。3)特點(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為例)

 、倭夹缘霓r業生態系統:

  互惠互利:種植業為畜牧業提供飼料,畜牧業為種植業提供肥料

  休耕和輪作、(有利于恢復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種植、牧場。

 、谟行Ш侠淼霓r事安排:小麥農忙(播種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閑時。

  ③靈活的生產選擇:根據市場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

  (4)區位優勢:

  自然因素:

 、贇夂颍簹夂驕嘏瘽駶

 、诘匦危浩教归_闊

  ③土壤:土壤肥沃

 、芩矗汗喔葪l件好

  社會經濟因素:

 、俚貜V人稀,農場規模大

 、诮煌ū憷

 、凼袌鰪V闊,面向國際市場

 、軝C械化水平高

 、菘萍妓礁

  ⑥政府鼓勵扶持

  4、大牧場放牧業

  (1)分布地區(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2)特點: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區位條件:

  ①氣候溫暖、草類茂盛;

 、诘貜V人稀、土地租金低;

 、劬嗪8劢⑺懡煌ū憷

  (4)措施:

 、倥嘤挤N牛,加強對牛群病害的研究

  ②圍欄放牧,劃區輪牧

 、坶_辟水源,種植飼料

 、芨纳平煌l件

  5、其他農業地域類型

  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形成原因

  主要特點

  遷移農業

  某些原始部落地區

  生產力水平低,“刀耕火種”

  影響生物多樣化;氣候惡化

  乳畜業

  發達國家,我國大城市周圍等

  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經濟發達,人口集中,對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響大;

  集約化程度高等。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勞動力、市場、交通、政策、技術、動力(能源)工農業基礎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4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于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各外部圈層的概況比較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5

  一、東亞:

  1、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快,人口稠密區,四個新興工業區(韓國,中國東南沿海,香港,中國臺灣)

  2、西部內陸:畜產品加工業;

  二、東南亞:

  1、世界上的熱帶經濟作物區: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第一);

  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國);

  3、礦產:錫(馬來西亞),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萊);

  4、工業發展迅速;

  三、中亞:

  1、灌溉農業,畜牧業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積大;

  b.光照充足;

  c.溫差大;

  (2)不利因素:水資源缺乏;

  2、小麥,棉花,畜產品——主要出口物資;

  3、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

  4、工業:采礦業,冶金業,軍事工業(重工業為主);

  四、西亞和北非:

  1、出口石油為主,主要向西歐,美國,日本;

  2、特產: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欖油;

  (3)阿富汗:紫蓋皮羊毛;

  (4)伊拉克椰棗;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熱帶經濟作物;

  2、采礦業;

  注:二者為單一初級產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經濟長期侵略,經濟大國操縱;

  出路:振興民族經濟、開展多種經濟;

  六、西歐:

  1、資本主義革命最早,大多數為發達國家;

  2、工業中心多,形成工業密集帶;

  3、旅游業發達;

  4、農業發達:荷蘭,乳蓄業占65%,挪威:石油業;瑞典:森林業;

  七、北美:

  1、農業-高度機械┠烈底ㄒ禱?/p>

  2、工業-現代化程度高,部門齊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2、單一產品出口為主,一些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巨大;

  3、糧食以玉米為主,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6

  1、判斷依據: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范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緯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緯10度之間

  海陸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剛果盆地,南美的亞馬孫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群島等。

  3、氣候特點(特征):常年高溫多雨。

  4、氣候形成原因: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雨林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植被類型:熱帶雨林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動物:猩猩、河馬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磚紅壤

  6、該氣候區內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旅游城市萬隆、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亞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剛果首都金沙薩、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馬的首都巴拿馬,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秘魯城市伊基托斯

  7、該氣候區內的農業活動情況:隨時播種隨時收獲,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7

  1、我國主要的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

  2、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1)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是很不均勻的,存在著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資源貧乏區,且自然資源在區域之間一般不具有流動性;

 。2)區域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域所賦存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氣東輸工程:

  (1)基礎:新疆天然氣資源;

 。2)目標市場:長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最終到達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結合、配套建設進行。

  4、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贃|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

  ②西部能源豐富,但因經濟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2)我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需要:

 、倜禾恳恢笔俏覈茉聪M中的主導能源,帶來眾多的環境問題,還因為北煤南運對我國的交通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②天然氣具有清潔以及燃燒效率高等突出優勢。

 。3)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我國天然氣分布總體特征是西多東少、北多南少,陸地天然氣(四大氣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陜甘寧鄂爾多斯地區。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區的油氣田開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則成為戰略接替區,因此我國采取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油氣發展戰略。

  5、西氣東輸的影響:

 。1)對西部地區的影響:推動中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推動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2)對東部地區的影響: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改善大氣環境,緩解交通壓力。

 。3)加強區際聯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資源優勢和東部的經濟、技術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4)對環境的影響: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沿線農村地區通過天然氣的推廣,減少植被破壞。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8

  1、混合農業是同時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農業地域類型,如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就是一個以小麥種植和牧羊為主的混合農業區。主要特點:

 、僮陨砜尚纬梢粋良性生態系統;

  ②時間利用效率高;

 、蹖κ袌龅倪m應性強。

  2、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東亞、南亞、東南亞),以種植水稻為主,基本特征:

 、賹儆趧诹γ芗娃r業;

 、谝孕∞r經營為主(以家庭為生產單位);

 、蹎挝幻娣e產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較低;

 、軝C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日本除外);

 、菟こ塘看螅ㄐ枰顿Y,治理水旱災害)。

  3、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均以家庭經營為主),另外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分布(以國營為主)。商品谷物農業是一種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要種植作物、典型的商品農業。商品谷物農業的主要特點:

 、偕a規模大;

 、跈C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率高。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9

  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②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更新陸地水資源。

  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0

  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圖2.19,2.20)

  冷鋒暖鋒

  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征過境前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陰天、雨雪、刮風、降溫連續性降水

  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后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

  大氣舉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風,寒潮,沙塵暴

 。2)低壓、高壓系統—氣旋和反氣旋(以北半球為例,圖2.21)

  氣旋反氣旋

  氣壓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上升下沉

  天氣多陰雨天氣多晴朗、干燥天氣

  舉例臺風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1

  一、東亞:

  80漢E-140漢E,20漢N-50漢N;

  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

  二、東南亞:

  23漢26’N-10漢S,90漢E-150漢E;

  地處亞洲東南部,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圍包括中南半島(中央經線為100篍),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夾在馬來群島和蘇門答臘島的11個國家: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等);

  三、南亞:

  10漢N-30漢N,中央經線80漢E;

  地處亞洲南部,范圍包括北部三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錫金),中部三個臨海國(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南部兩個島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

  四、中亞:

  40漢N-50漢N,50漢E-80漢E;

  地處亞歐大陸的“心臟”部位,世界島,范圍包括五大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基爾斯坦),古代是絲綢之路,現代是第二亞歐大陸橋,戰略地位重要;

  五、西亞和北非:

  20漢N-40漢N,20漢E-65漢W;

  地處“兩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五!(里!诤!刂泻!t!⒗),是海陸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埃及,土耳其海峽——土耳其),北回歸線橫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30漢N-30篠,20漢W-60漢E,中央經線:20漢W;

  地處印度洋,大西洋之間的低緯地區,南回歸線,赤道橫穿,范圍包括49個國家;

  七、西歐:

  40漢N-70漢N,10漢W-20漢E;

  北鄰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東歐西起波羅的海東海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它的面積占歐洲的一半,7個國家;

  2、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于俄羅斯的領土部分,它從烏拉爾山向東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鄰北冰洋,南抵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的國界,面積在亞洲地區的1/4;

  九、北美:

  30漢N-50漢N,中央經線100漢W;

  地處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

  30漢N-50漢S;

  地處西半球,地跨赤道,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加勒比海,南鄰德雷克海峽;范圍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島,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南部南美大陸,巴拿馬運河;

  十一、大洋洲:

  20漢N-40漢S,100漢E-140漢W;

  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介于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范圍包括“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四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島)、三大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極:

  地處世界最南端,緯度,跨經度最廣;范圍幾乎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十三、北極地區:

  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范圍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和北美的陸地和島嶼;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2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同一緯度地帶內,由于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于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于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步驟依據因素變化結論

  判斷南北半球(或最低)氣溫月份6、7、8三個月氣溫北半球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3

  1、巖石圈的結構: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與地殼;都是由巖石組成。

  2、沉積巖的特征:層理構造、化石(僅沉積巖中有);如礫巖、砂巖、頁巖、石灰巖。

  3、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圖):

  (1)突破口————巖漿巖只能由巖漿生成,故只有一個箭頭指向巖漿巖。

 。2)環節名稱: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

  巖漿巖、變質巖———外力作用———沉積巖

  巖漿巖、沉積巖———變質作用———變質巖

  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重熔再生———巖漿

  4、地質作用:內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趨于平坦。

  地表形態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地點和時期往往某一種作用占主導。

  5、板塊構造學說:板塊內部地殼運動比較平緩,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板塊相撞,大陸——大陸:山脈

  大陸——大洋:大陸上形成山脈或島嶼,大洋處形成海溝。

  板塊張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嶺)。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爾卑斯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地中海逐漸縮。

  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

  東亞島弧鏈、馬里亞納海溝: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

  落基山: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

  安第斯山: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

  6、概念辨析:地質構造:背斜、向斜、斷層

  地貌、地表形態:山嶺、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蝕:峽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長江三峽、黃土高原溝谷發育

  流水沉積:沖積扇(山前);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入?冢

  8、風力作用:

  風蝕地貌:風蝕蘑菇、風蝕洼地、新疆魔鬼城

  風積地貌:沙丘、沙壟、黃土高原的成因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4

  一、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理解記憶]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二、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絡化、國際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

  三、[理解記憶]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

  2、社會因素(人口和城市)

  3、經濟因素(主導因素和決定性因素)

  4、技術因素(作保障)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以京九鐵路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網,

  2、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

  3、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2、盡量少占農田耕地,處理好與城鎮發展的關系。

  e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筑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

  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有:

  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建設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航行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

  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運輸網[記憶]

  1、鐵路網(文科要求)

  五橫:

  京包—包蘭隴!m新線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濱洲—濱南昆

  七縱

  京滬京九京哈京廣焦枝—枝柳寶成—成昆蘭青—青藏

  2、修建鐵路的意義作用:

  政治戰略意義

  (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

 。2)有利于鞏固國防安全。

  經濟意義

 。1)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2)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3)完善交通鐵路網

  3、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狀況:

 。1)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網

 。2)以自行車代步出行

 。3)禁止大貨車進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車實行單雙日行駛制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5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6

  水循環

  1、環節:蒸發(包括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2、類型:海陸間大循環、海上內循環、陸地內循環

  3、意義:塑造地表形態;促進物質遷移、能量交換;維持全球水量動態平衡;促進陸地淡水資源的更新和補充。

  4、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①人類影響最顯著的環節是地表徑流,如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

  ②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地表徑流減少,減少洪澇災害;

  同時使蒸發增加,降水增多,調節氣候。

  ③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減弱湖泊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

 、艹鞘新访嬗不合聺B減少,減少地下徑流,增加地表徑流,造成城市內澇。

 、萦盟划敚汉恿魃嫌蔚貐^過度飲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7

  1、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2、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3、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4、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5、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6、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

  7、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8、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9、氣候分布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10、森林資源現狀

  ⑴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谱饔茫赫{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煙除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巧址植迹簛喓畮п樔~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11、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1)、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

  (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陽常數:表示太陽輻射能到達大氣層上界的能量指標,大小為8.24焦/cm2.分。

  12、熱帶雨林

 、欧植迹簾釒в炅种饕植荚诔嗟滥媳眱蓚,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朴炅值娜颦h境效應:

 、俚厍蛑危荷羁痰挠绊懼厍蛏洗髿庵械奶佳跗胶。

  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⑶雨林生態

  ①優越性:全年高溫多雨,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⑷熱帶雨林破壞

 、俑驹颍寒數匕l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類開發。

 、蔁釒в炅值拈_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视炅值谋Wo: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①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

 、诩訌姯h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凵诌x擇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

  ④加強森林緩沖區建設。

  高一地理的做題方法

  1、“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規范答題的宗旨。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么就回答什么,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

  2、答題一定要規范化、序號化、段落化,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

  3、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4、準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后,要進行答案的構思,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

  5、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6、選擇題解題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確答案不能一眼看出,應首先排除明顯是荒誕、拙劣或不正確的答案,高考題中這樣的選項一般不多見,只有仔細分析,逐個排除。分析選項本身敘述的正確性。對選項敘述的正確性判斷是做好選擇題的核心任務。

  7、雙項選擇題,對于難以取舍的選項,適當運用“量化法”“提高標準法”和“降低標準法”來確定最終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對選項的準確率作綜合的評估,“提高標準法”和“降低標準法”需要考生根據對題意的符合程度設立一個較高或較低的指標,最終篩選出所需要的答案。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8

  1.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模式的判讀

  ①根據地區判讀:發達國家、韓國、新加坡、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口再生產類型為現代型(低低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為傳統型(高低高);個別經濟極為落后的地區(原始部落)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國家內部的不同地區或城市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等因素影響,人口再生產類型也有所不同。

 、诟鶕丝谧匀辉鲩L率判讀:通常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于1%,人口再生產類型為傳統型;低于1%或為負值,為現代型。

 、鄹鶕丝谀挲g結構金字塔圖判讀: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的形狀為“下寬上窄”,人口再生產類型為傳統型;“上寬下窄”則為現代型。

  (2)人口增長模式的影響

  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滿足農業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現勞動力不足,影響經濟發展。

  ②傳統型:勞動力充足,促進經濟的'發展;人口增長過快,加大經濟、就業的壓力,導致積累減少,加劇貧困,引發資源、環境、社會問題。

 、郜F代型:利于社會積累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勞動力、兵源短缺,導致人口老齡化,社會負擔加重。

  注意:

  (1)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原始型到傳統型的轉變是通過死亡率的下降實現的;傳統型到現代型是通過出生率的下降實現的。

  (2)人口增長模式和人口增長:原始型人口增長緩慢,傳統型人口增長迅速,過渡型人口增長速度減緩,現代型人口緩慢增長甚至出現負增長。

  2.人口問題

  (1)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侪h境問題: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漬化、環境污染、全球變暖、物種減少等。

 、谏鐣䥺栴}:醫療、教育、交通、居住、就業困難,糧食匱乏,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等等。

  ③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

  ④解決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2)人口老齡化問題及解決措施

  ①對社會: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勞動力不足影響經濟發展,國防兵力不足。

  ②對個人:養老負擔加重,精神孤獨,老人保障不夠。

  ③措施:鼓勵生育,接納移民。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19

  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俪炕杈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鄢炕杈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0

  1、農業生產的特點: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

  下列諺語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哪些特點?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清明前后種瓜種豆”;

  “華北地區: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南蔗北菜”

  2、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技術因素等。

  自然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水源、土壤。社會經濟因素主要有: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等。技術因素主要有:機械、化肥、良種、冷藏等。

  3、不同的歷史階段,影響農業區位的主導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重要。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越來越突出。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1

  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是對大氣環流作用的總結

  (1)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濕;夏受副高控制,干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干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濕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濕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鋒面系統

  鋒面類別圖示符號表示過境前天氣過境時天氣降水位置舉例

  冷鋒暖氣團控制:晴;氣壓低陰天、下雨、刮風、降溫鋒后冬寒潮;夏我國北方暴雨

  暖鋒冷氣團控制:晴;氣壓高連續性降水鋒前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壓:高低壓

  氣流:氣旋和反氣旋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2

  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續發展內涵――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

 、俟叫栽瓌t: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酃餐栽瓌t: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環境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問題。地區的決策和行動,應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4)清潔生產: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傳統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清潔生產則從原料開采――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1)龐大的人口壓力。

 。2)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環境危機:環境污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范圍仍在擴大。生態極危機區分布于東部地區,這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類活動頻繁。

  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生態農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的措施:

  (1)調整農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調整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2)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為中心,發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3)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沼氣的利用――原料來源于秸稈、人畜糞尿,沼液、沼渣還田或養魚。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3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恒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類型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周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周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周期:1個恒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周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個恒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系,并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系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周期:——以1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范圍的什么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4

  1、地球運動規律

  (1)注意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義等方面比較自轉與公轉的差異,側重理解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差異、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難點內容。

  (2)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極星的地點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極星的仰角等于當地緯度。

  (3)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雖然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東。

  (4)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冬至日(12月22日)、遠日點(7月初)與夏至日(6月22日)的區別。

  2、正午太陽高度

  (5)注意區別正午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是特殊時刻(地方時為12時)的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與物影長度的關系:太陽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長。

  (6)任意一天,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相等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相等;正午太陽高度數值相同的兩條緯線關于直射點所在緯線對稱。

  (7)注意極晝區極點的太陽高度的日變化特征:太陽高度無日變化,其數值等于當日太陽直射點緯度。

  (8)判讀光照圖和統計圖時,要注意利用圖中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如光照圖中的晨線和昏線、太陽直射的緯線、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統計圖中的橫坐標名稱和縱坐標名稱、數值的正負、線條的升降等。

  3、時間計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時刻、日落時刻、正午時刻、晝長、夜長等則為地方時的計算;凡沒有特別說明的都為計算區時。

  (10)北京所在的時區(東八區)、倫敦所在的時區(零時區或中時區)要當常數記憶。

  (11)北京時間是我國全國通用的時間標準。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120°E的地方時,所以北京時間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時。

  (12)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時間早晚區分開。日常生活中的時間早晚往往是針對同一地點來說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小時間越早;而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是針對不同的地點來說的,一般來說是根據同一緯線上看到日出的早晚來區分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大地方時越早。

  (13)在進行新舊一天的.計算時,新舊一天可結合地方時的早晚來判斷,建議畫出極點俯視圖來輔助計算,以避免混亂。在計算區時時,直接按照區時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可,不需要考慮日界線。

  4、晝夜長短與時間判斷

  (14)要明確季節與節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節永遠相反,但是節氣是相同的,審題和答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15)在利用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計算晝夜長短時,一定要注意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間隔是多少,不能習慣性地以為是30°或者45°。

  (16)掌握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北半球,夏半年時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夏至日時晝最長夜最短,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半年時相反。南半球反之。兩分日時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17)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動密切相關,所以,要理解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基本規律以及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空間分布規律。

  (18)任意地點,其一年中的最長晝長與最短晝長之和恒為24小時;任意一天,分別位于南北半球且緯度相同的甲、乙兩地,甲地晝長=乙地夜長。

  (19)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而帶來的季節變化是地球最重要的變化規律,許多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所以要注意總結具有季節變化規律的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及其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5

  青藏鐵路建設的社會經濟意義?

 、偌涌煳鞑块_發,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

  ②有利于民族團結,維持我國西部邊疆的政治和社會穩定。

 、塾欣诖龠M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苡欣陟柟虈;

  ⑤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國交通網。

  四種進藏鐵路線(青藏鐵路、滇藏鐵路、川藏鐵路、甘藏鐵路)預選方案中,為什么選擇青藏鐵路?

  ①沿途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

 、诰路最短,總投資最小;③克服凍土技術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6

  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凵降氐拇怪钡赜蚍之(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偕降厮幍木暥;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

  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诘刭|災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7

  一、本學期工作總結

  1、規范備課組活動制度

  充分利用每周四晚教研活動。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組內盡量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教案,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所有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學專業報刊和互聯網,了解學科最新動態,提高理論水平和修養,高質量的完成了全組地理課的教學任務。

  2、加強課堂教學的模式化

  本學期學校實行了教學模式改革,本著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的目的,備課組全體教師進行了積極地討論,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探討,結合地理學科的特色,制定出導學――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練習的模式,在模式當中特別要注重地圖的訓練。地圖(圖像)及各種圖幅是實現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過圖片、圖表等根據教學需要突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獲得一些難以直接觀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地理信息,從而能較快感知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

  抓好教學的五個基本環節:“備、講、輔、批、考”是教學的五個基本環節,對于任何一科基礎科目的教學工作,只有認真落實這些工作,才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地理教學也不例外,由于長期以來學生對這門學科的不重視以及專業教師力量的缺乏,造成很多同學的基礎差,對這門學科沒有興趣。因此要求我們的教師既要結合初中的知識點,又要盡量穿插學生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另外課后的輔導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于高一自然地理的內容,理解起來難度很大,所以我們的幾位教師經常下到所教班級去看看學生是否有疑難,盡量及時解決。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對全備課組成員的備課本、改作、以及聽課記錄本的檢查,全體成員的工作都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并且態度非常認真。

  教學形式疑問化和開放化。該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設計程序式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逐步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新問題,向學生介紹問題的條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出結論,教師及時點評小結,指出最佳途徑,揭示正確的規律和一般方法。這有利于展開學生思維,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通過案例學習促進學生形成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的培養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教學過程訓練化。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后達到熟練的過程。本模式以圖作為出發點,又以圖作為落腳點,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過程。

  3、落實高一年級組地理教師的教研課工作:

  充分利用周二上午第四節教研課。講課教師認真準備,認真反思,聽課教師認真聽評,不但使新教師快速成長,而且使老教師也學會了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提高了業務水平,從而提高了全組教學的教學水平。另外,互相聽課已成為我組各位教師的習慣,每人每周至少聽四節課,通過聽課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下來,我組王東歌、田春梅兩位教師在全校第八屆中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中分獲二、三等獎。

  二、存在主要問題:

  1、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大多數的同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重要性認識不夠;

  2、大多數的同學初中階段所學到的地理水平的層次較低,造成高初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有點困難;

  3、教學難度的把握與學生實際接收能力發生矛盾:講太難,學生接受不了;講太容易,學生又不能獲取多少知識。

  4、學生對如何學習地理存在誤區,認為地理只要到考試之前背一背就萬事大吉;

  5、一部分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很不負責任:抄襲現象嚴重

  三、解決方案:

  1、以教育宣傳為主,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2、上課時可適當增加一些初中的知識點,以達到不缺補漏的作用;

  3、作業盡量設計一些以基礎為準則,讓學生先掌握基礎再來提高難度;

  4、告訴學生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應是:先理解,后記憶;

  6、讓學生知道作業的重要性——具有補缺補漏和鞏固知識的作用。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8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巖石圈,促進巖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于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干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于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29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潛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潛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簡單,學得愉快。

  三、用心認真參加群眾備課活動

  在每半月定期參加教研組活動,研究探討課程教法、學法,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主要章節的學習上用心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的方法,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善工作。

  四、用心參加溫州市地理教育學院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在教研中我學到了新課程實施的好處,方法等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5個班的教學任務,期中考試成績所任教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五、主要經驗和教訓

  1、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

  地理概念和規律是地理知識的核心資料,培養學生關注地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中構成地理概念,學習地理規律。既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避免靠單純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地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潛力,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要使學生學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智力、培養潛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識的理解、潛力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要求其過高過急。

  2、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

  幫忙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如氣溫在冬夏季節的分布規律,降水的分布,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3、培養

  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潛力

  應通過讀圖、學生練習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必要的講解。做練習時,要求學生弄清地理事實,獨立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能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決定。

  4、考核不是僅停留在成績上在重視考試的同時也要構成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

  六、存在問題及改善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先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資料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教學改革,引入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

  4、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5、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總之,藝術學校學校給我帶給施展才華的平臺,給了我自信,給了我榮譽,我會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以滿腔熱情投入工作之中。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篇30

  城市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組成區位特點

  中心商務區大商場、公司、大銀行(例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樓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發達

  ③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

  ④內部存在明顯分區

  商業區商業街、百貨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側

 、劢值纼蓚

 、俳煌ū憬,多層大廈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廴丝跁円共町惔

 、芡恋乩米罴s

  工業區同類工廠:

 、俪鞘羞吘

 、诮煌ǜ删兩側

 、購S房巨大,煙囪高聳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區成片住宅樓和配套服務設施:

 、倨髽I單位職工住宅

  ②市政統一規劃住宅

 、侪h境不好

 、谏唐贩,環境好

  行政中心區行政機構:

  ①單獨區域

  ②與其他功能區混雜人口晝夜差異大

  文化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距工業區遠,交通便利,通信發達,自然環境好

  郊區衛星城、農業區、住宅城市外圍為城市服務:

 、僬加锌臻g的是住宅區

 、谧钪饕娜N是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

 、鄢鞘泄δ軈^沒有明顯界線,某一功能區內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種功能為主。

  ④住宅區分類:高級住宅區:面積大,獨立庭院,位于城市邊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低級住宅區:面積。

  小,擁擠,與低地、工業區聯系,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2、形成原因

  (1)歷史因素,功能延續:東京江戶高級住宅區(武士住宅的延續)

  功能改變:北京故宮,原為行政中心,現為文化游覽區。

  (2)經濟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經濟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遠近,通達性高低。

  (3)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

  社會地位:高級、低級住宅區

  生活方式:美國紐約唐人街、山東村

  宗教信仰:濟南回民小區

  (4)行政因素:行政規劃,例北京方莊住宅小區

  3、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地域結構的分化越明顯。

  中心地理論:

 、俑呒壷行奈挥谡呅沃行模鶄低一級中心地分布在六個角上(服務范圍為正六邊形)

  ②嵌套包圍

  ③同級服務范圍相互獨立,不重疊

 、艿图壷行牡胤⻊展δ苄。瑪的慷

  ⑤高級中心地是低級中心地面積的3倍

  ⑥假設狀態,現實不存在,但可以指導商業網點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越強。但不能說:城市規模大小與城市服務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強,其服務區域可達全國)

高一地理知識點的總結(精選30篇) 相關內容:
  • 2024年地理工作總結范文(通用18篇)

    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意味著需要對xx學年度第一學期的工作進行盤點、總結。就教研組本學期的工作而言,可以用“繼承創新”一詞來概括。即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結合過去成功的經驗,如組織校本培訓,開展校內公開課,利用網絡媒體,...

  • 2024地理工作總結(精選18篇)

    緊張忙碌的一學年過得真快,一個學期在不經意中將要結束,回想本學期的科組工作,主要突出教學為中心,聚焦課堂教學,加強教學的常規管理,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 地理月考總結(精選5篇)

    一、試卷總體分析本份試卷考察了從開學至今三個多月所學內容,試卷從面向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的角度命題,覆蓋的知識面較為合理,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總體難度不大,但是比較靈活多變,區分度較好。...

  • 高二地理知識點總結(精選17篇)

    1、自給農業與商品農業是相對而言的,判斷時要注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密集農業與商品農業之間聯系密切,資金密集型農業和技術密集型農業一般屬于商品農業,但勞動密集型農業大部分屬于自給農業。...

  •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精選28篇)

    一、重點內容分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恒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河...

  • 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精選6篇)

    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環(1)相互聯系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分布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 地理總結(精選15篇)

    時間匆匆而過,回顧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有收獲,也有教訓,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為了更好地做好下學期的工作,現在總結一下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地理學科在初中來講是一門中考的小科目,分值不大,但它與人們的生...

  • 地理考試總結(通用5篇)

    本學期我任教九年級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教導處的指導下,兢兢業業,扎實刻苦,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效,F總結如下:一、認真分析,積極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本學期,本人按照教導處制訂的學期...

  • 地理期中總結(精選8篇)

    緊張而又忙碌的期中考試已經結束,針對這次考試我做了一下分析:從試題內容看,主要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點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學的實際,試題覆蓋面廣,題目難、易比例恰當。...

  • 地理知識點總結(精選33篇)

    一、我國的農業1、農業取得的成就⑴、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糧食、肉類、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水平。⑵、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

  • 考試地理總結(精選6篇)

    本次地理期中試卷體現出了不同于往年的簡單直接設問的命題風格,試卷整體設計更加靈活,涉及面廣,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察,其主要特色是:1、學科滲透性加強本次地理試卷命題以歷史、語文等學科知識為載體,變相考察相關的地理知識。...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最新總結(精選29篇)

    1、地球運動規律(1)注意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義等方面比較自轉與公轉的差異,側重理解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差異、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難點內容。...

  •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精選29篇)

    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統)——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外部:(1)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2)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自身:(3)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 高一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精選30篇)

    一、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1、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

  • 地理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0篇)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級8、9、10三個班的地理課。由于是在下學期接手這三個班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學校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

  • 個人工作總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aⅴ免费中文字幕 91丨porny丨蝌蚪 | 秋霞午夜伦理 | 片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高清有码 | 边勾边做1V1H顾慕琛 | www精品久久| 日本一级在线观看 |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 无毒av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免看一级一片免费20岁 | 欧美疯狂xxxxbbbb牲交 | 国产一级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 欧美性巨大╳╳╳╳╳高跟鞋 |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av操操操| 国产精品美女爽爽爽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专区 | 久久精品视频9 |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国内 | 亚洲九九九九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超乳爆乳上司在线观看 |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日本 | 超清无码av丝袜片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xxxx69| 国产视频精品网 | 天堂а在线地址8最新版 | 国产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密臀 | 伊人色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 五月婷六月丁香狠狠躁狠狠爱 | 一个人看的日本hd免费 | 九一免费视频网 |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chinese国产hd中国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