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學期少先隊中隊工作總結(精選3篇)
二年級上學期少先隊中隊工作總結 篇1
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繁忙的,但也能從中體驗到做教師的快樂。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在這個學期里,為搞好本班的班風、學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素質,我是這樣做的:
一、耐心、關心是根本
二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經常出現一些不合常規的小插曲:比如偶爾出現值日不及時,作業沒能按要求去做,或是作業書寫不認真,也或是同學之間發生點小矛盾,學習沒有動力等……但我常常要求自己對待學生要既要嚴格要求又要有耐心,要不偏不倚,認真對待,明辨是非。當然還要有親情,任何學生出現不舒服都會得到我的關心。要么給她及時料理一下,比如流鼻血用冷水拍拍后腦勺;拉肚子用手輕輕捶捶背,堅持不住時要么送其回家,要么與其家長聯系,等到學生康復回來還要及時地給他補課。
二、以身作則為榜樣
我要用自己的人格和工作煥發學生的生命力,平時我要求學生做事做認真,首先我自己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我要求學生能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我自己也要在學生面前敢于面對我自己的不足,讓學生看到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可敬的;以此來樹立他們自信心。如上課寫板書要規范、工整;上課說錯話或寫錯字,在學生面前要敢于承認等等。
三、鼓勵是金
常常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加以肯定及時表揚。讓每個學生都能深深體會到老師在關注著他。做錯事會受到老師批評,做了正確的事會得到鼓勵。也就是學生的一舉一動老師都會看到。我要使他們具有追求豐碩果實的進取精神;我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當學生在學習、行為習慣等方面取得一點進步我及時鼓勵。要真心實意地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健康向上的生命力。
四、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習慣
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在學校,紀律是教學質量的保證。由于我班學生調皮的比較多,所以,本學期,我結合學校的班風量化評比,經常利用班會課和品德課,教育學生怎樣遵守課堂紀律。平時上課發現某些同學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班中樹榜樣,發現不良現象及時糾正。要求學生執行《小學生行為規范條例》和《小學生守則》,并實行班干部分工負責,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班里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同學都能做好,但還有四五個紀律觀念薄弱者經常要老師教育才做好一陣兒,以后還要加強教育。
二年級上學期少先隊中隊工作總結 篇2
一轉眼,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學期即將結束,下面就本學期所開展的少先隊中隊活動作一個總結。本學期以來,在以安全工作為首、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前提下;在大隊輔導員的支持與幫助下,我中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本學期為以來,我校的少先隊活動分為了大隊活動與中隊活動,其中,單周為大隊活動,雙周為中隊活動。大隊活動主要由魯老師主持,中隊活動主要由各班自行組織。
本學期的少先隊中隊活動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三月份
1、開展“學雷鋒、樹新風”主題隊會。
2、開展“我為媽媽做家務”活動。(3月x日)。
3、班報刊出。
4、開展“美化我們教室”活動。(3月x日)。
四月份
1、利用集會、黑板報等形式加強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及時把不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2、召開班干部會議。
3、出一期黑板報。
4、利用評比臺開展五項競賽活動:紅領巾、行為品質、個人衛生、班級衛生、公共衛生。
五月份
1、“五一”長假期間,組織引導隊員積極參加社會、家庭體驗教育活動。
2、迎“五一”活動準備。
3、召開班干部會議。評比“三好生”及各類積極分子
六月份
1、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2、我的課外閱讀。
3、查缺補漏、抓緊復習、迎接期末考。
總之,在本學期所開展的少先隊中隊活動中,我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發揮少先隊組織的育人作用,進一步深化“中國少年雛鷹行動”,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發展。積極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加強了少先隊組織建設。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讓隊員在活動中體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系,積極開展爭當“五小”好隊員活動。即在家做“好孩子”,在社會做“小標兵”,在學校做“好學生”。
二年級上學期少先隊中隊工作總結 篇3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下的德育工作更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我們應力求創設一種和諧,自然而又富有活力的德育新課堂。
一.人文自我——德育的前提
人文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話,它擔負著培養大寫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品格經教育而更加情意悠長,光明磊落的責任。在很長時期內,由于我國的一些歷史事實,使教育體系缺失了“人文”這一重要環節,而致使教育的形式古板,生硬,缺乏“人氣”。
人,是世界的精靈,萬物的靈長,個體的人,有他獨立的思維意識和價值取向,不要以為他們小,只是些孩子。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作為教育者就更不能以成人的自我束縛他們。放開他們的手腳,讓他們撐一片自己的藍天,引導他們張揚個性,感悟生活,健康成長。所以,作為教師,轉變自己的“人文”觀念,使孩子們意識“自我”,是創設德育新課堂的前提!
二.愛心長城——行動的保證
每個老師都很愛自己的學生,只是愛的方式不同,恰恰是這不同方式的愛,使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發生了天壤之變。不要以為打他,罵他是對他的愛,在孩子們看來,卻只是老師的手段而已。沒有愛,談什么教育?只要我們對學生多一點了解,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鼓勵,一個信任的目光,或者一個善意的微笑,她都會使我們的教育像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人格。要知道,愛是教育的基礎,是連接學生和老師的紐帶,更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我們應力求用愛心筑起一座長城,讓德育工作可以在無聲無息中走進孩子的世界!
三.多方滲透——內容形式的充實
通常情況下,學校會把德育工作劃分出來,通過德育活動,思想品德課來實施這個過程。可是,單純的靠幾堂課,幾次活動就可以了嗎?
在新課改下,德育工作應該是滲透在各個學科,各個階段,各種活動的教育與開展當中的。例如:利用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自然,這是大家都在做的。也可以擴大德育陣地,組織班務建設,櫥窗建設,國旗下演講等等,但在更多時候,把德育工作滲透于各個學科教學,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德育工作無所不在,無處不活!這大概要成為學校德育工作實施最主要的形式吧!
創設德育新課堂,是一種觀念,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境界。它需要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具有寬廣的心胸和氣質,具有關心,愛護學生的情懷和氣度,更需要我們具有一種質樸高雅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德育工作在孩子們身邊生根發芽,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具有實施德育的條件!
讓我們為培養身心兩健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