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工作總結匯編(通用3篇)
電商工作總結匯編 篇1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平臺搭建
為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完成了“互聯網+”眾創空間(簡稱眾創空間)。以“城市產業新平臺、城市創業新中心、區域電商總部、區域O2O標桿”為發展目標,集電子商務服務、咨詢、監管、互動、培訓、創新、創業等功能于一體,提供招商管理、企業咨詢、理念設計、培訓孵化、產品銷售、品牌塑造、物流配送、電商扶貧和創新創業等服務,達到為初創期企業和團隊提供辦公場地,組織人才、技術、資本、市場對接等服務,完成支持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
(二)突出主體培育
一是培育網貨,做強供應鏈。結合山地立體氣候,打造小規模、多品種、高價值的山地高效農業。全縣臍橙種植面積32.04萬畝,產量達30萬噸;油橄欖栽植面積?9.5萬畝;中藥材栽種面積10.5萬畝;臘肉產量達5000余噸,黃桃、冬桃、青翠李為主的小水果種植面積8.02萬畝,產量3.2萬噸。全縣農特產品電商加工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51家。
二是聚沙成塔,孵化網銷主體。努力從單一的農產品銷售電商逐漸發展到旅游、文化產品、本地生活服務類電商等多頭并進的電商業態。全縣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從20xx年的家增加至現在的家,增長了倍,銷售農特產品淘寶店鋪達到**余家。先后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企業合作,建成了京東特產館、京東扶貧館、蘇寧易購特產館、臍橙天貓旗艦店等。建成了生活網、青蛙網、興隆網、臍橙網等9個本地自建電商生活服務平臺。
三是降本增效,培育快遞物流骨骨干企業。努力打造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共同配送體系,解決“網貨下鄉”最后一公里和“土貨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全縣現有一定規模物流快遞企業38家,從業人員417人,營業面積20500平方米,平均每天固定到奉車輛38輛。在縣互聯網+眾創空間內建立9000平方米的農村電商公共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采取龍頭企業帶動,本地企業參與的模式,利用阿里巴巴集團菜鳥物流和本地快遞物流企業建成8條進村入戶的物流線路,建設8個二級分撥中心,240個電商物流站點,平均節約物流費用30%以上。
四是注重長效,完善利益鏈接機制。充分發揮電商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通過銷售帶動、技能培訓、技術指導、創業就業等方式與貧困農戶形成利益鏈接機制。建設完成240個農村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站點,培育了150個電商合作社,各類電商主體聯結貧困農戶5730戶,帶動1萬余名貧困人員從事物流運輸、采摘搬運、產品收發、品牌設計等,帶動3.5萬戶貧困戶種植農產品增收。全縣電商帶動貧困農戶銷售農特產品*萬元。
(三)突出品牌打造
結合山地立體氣候,緊緊圍繞網銷品牌培育思路,打造小規模、多品種、高價值、好價錢的特色產品。打造以臍橙引領,油橄欖、臘肉、中藥材并重,鄉壇子、夔牛粉絲、獼猴桃、香山貢茶、豆腐柴、紅土大米、胖妹牛肉干、石磨面、石廟葡萄等共進的網銷品牌。啟動“福柚行千里、功橙致廣大”農產品品牌宣傳,主動對接各大電商平臺,積極孵化培訓縣內網商,借助全縣發展農村電商的良好勢頭,全力推進以臍橙為主的農特產品全網營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成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農產品上行發展緩慢。一是對農村電商的認識不深刻,對農村電商大力發展帶來繁榮的配套產業和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等豐富形態的認識不足;二是農產品上行覆蓋不全面,挖掘適合上行的農副產品、民俗產品和非遺類特色產品、文化旅游和鄉村旅游資源力度不夠,電商在文化旅游和鄉村旅游等電商服務領域覆蓋率較低;三是農產品產業基礎薄弱,產品結構不合理,臍橙一枝獨秀,小水果品類優勢不明顯,電商銷售季節性強(時鮮產品無法滿足電商銷售的季節性需求);四是農產品上行路徑探索不充分,電商平臺和電商企業參與特色產品開發剛起步,農產品從單一網絡零售向網絡零售、產業電商轉變不到位;五是線上線下缺乏深度融合,未結合產品和市場供需實際、細分線上線下銷售市場,供應鏈未整合統一,尚未形成有效的線上線下供銷融合互補機制。
(二)精心孵化人才亟待加強。一是縣政府缺少能夠系統并聯系實際應用電商的領導干部和會懂會干電商的一線干部,企業缺乏主動參與學習的電商創業者。二是前期廣泛開展的電商培訓缺乏對受訓學員的.跟蹤指導和政策扶持,電商創業者和就業者大多半途而廢,沒有系統的電商人才孵化生態。三是吸引電商能人帶動力度不夠,縣域內缺乏有頭腦、懂技術、能經營、善管理的電商人才,帶動周邊人員乃至鎮村和整鄉的共同發展。四是缺乏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電商人才,培育的人才不能適應產業發展需要,行業改造的能力不強,無法滿足電商的快速發展。
(三)基礎設施保障不足。一是農產品商品化基礎設施薄弱,損耗率大,農產品商品化需要經過采摘、收購、運輸、分級、品控等各個環節,由于產業鏈條長,機械化程度低,預冷、冷鏈設施缺乏,導致農產品損耗率大,商品化率低;二是商品電商化成本高,影響銷售,農產品電商化改造,需要按照電商包裝規格開展倉配作業、電子打單、加工處理等環節,由于縣域缺乏規范操作場地,拉高了商品電商化成本,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比例難以提高;三是物流基礎設施不足,亟待完善,縣域缺乏規模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快遞場地租金普遍較高,無法實現機械化作業,導致物流快遞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農產品上行發展。
(四)電商生態體系統籌不夠。一是政府政策引導不足,服務功能體現不明顯,難以構建穩定、適宜本地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二是電商企業自身基礎薄弱,在市場競爭中水平不高,主體作用發揮有限。三是服務商集聚效應不夠,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團隊,難以適應電商發展需求。四是供應商規模小、專業性不強,提供的產品難以穩定保障貨源,造成線上供應缺失。五是網商缺乏正確發展觀念,發展狀況良莠不一,難以長效化經營。
電商工作總結匯編 篇2
一、總體推進情況
我縣目標任務為電商培訓440人,新增電商從業人員50人,新增電商載體20個。
截止12月,電商培訓44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12月底已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二、存在問題
盡管我縣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電商人才短缺。全縣普遍缺乏能夠獨立開設網店、開展運營管理的專業人才;二是農產品認證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三品一標”認證和證后監管力度需進一步加大;三是發展電子商務在縣內形成一定氛圍,但在縣外的`宣傳力和影響力還不夠,知曉率不高,宣傳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縣將持續加大電子商務工作力度,推動我縣電子商務工作全面、健康、持續發展,確保助農增收成效進一步凸顯。一是抓好人才培育工作。堅持抓好電子商務業務培訓,加大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力度,引進電子商務高端人才和培養大量技能型支撐人才相結合,加大縣外優秀電商人才引進力度;二是強化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建立定時、定點、定線的捎貨提貨班線模式,積極發展冷鏈物流,打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和生活用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
電商工作總結匯編 篇3
市商務局:
根據《省電商扶貧行動方案》、《省20xx年電商扶貧行動計劃》,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電商扶貧行動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建檔立卡貧困村為重點對象,到20xx年底,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依托現有的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在適宜建點貧困村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網點,貧困戶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自產產品或購買生產生活資料。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電商扶貧工作實行“縣指導協調、部門鄉鎮負總責”的`工作體制。由縣扶貧辦、經信局、農委、縣社負責工作指導;各部門、各鄉鎮做好協調、落實和推進工作;要整合力量,抓好電商扶貧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電商扶貧工作有人組織、有人負責、有人落實。我局于20xx年xx月xx日,組織各鄉鎮及扶貧辦相關分管負責人,召開電商扶貧工作安排會,要求上述涉及貧困村的五個鄉鎮根據自身情況推薦所屬貧困村電商服務點從業人員和公共存取點,一是原則上推薦現有的小賣鋪或便利店,場所面積達到15平米以上。二是能熟練操作電腦或智能手機的人員。三是有意愿從事電商服務的年輕人。四是原則上30人以下的貧困村不設村級服務網點,采取就近服務的方式。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根據各個鄉鎮推薦名單,我局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xx月xx日,邀請縣農村淘寶阿里巴巴、樂村淘負責人對2個公共存取點、20個電商服務點從業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實際操作等的方面的知識培訓會,基本學會了網上代購代賣服務。期間,簽訂了承諾書和責任書,會后統一發放了牌匾、版面(服務內容)。并要求電商服務人員一是自愿從事電商扶貧服務工作,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電商服務人員必須長期駐村,為本地群眾提供農產品需求等信息。三是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網購服務,幫助人民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做好售后、退換貨等服務。
20xx年xx月初,我局組織相關人員會同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樂村淘負責人對2個公共存取點、20個電商服務點進行了實地驗收。通過驗收情況看,各公共存取點、電商服務點都在顯著位置懸掛了電商服務點牌匾和服務內容、張貼了服務電話,基本達到驗收標準。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縣境內加工企業較多,但是網商商品幾乎沒有,需要重新包裝設計加工。企業受益少,交易金額低,加工企業和電商企業共同發展較少,小企業產品手續申請困難,出現無成型產品可賣的局面。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弱,我縣大部分企業家缺乏創新意識,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小,產學研結合不緊密,企業核心競爭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育。人才資源總量不大,高端人才嚴重匱乏,企業在員工培訓上投入不足,企業人才素質提升緩慢。
四、20xx年工作思路
進一步發展對在適宜建點貧困村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積極引導電商企業入駐創業園,并大力宣傳政府對電商的扶持政策《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并積極和有關部門對接,加大專業知識培訓,降低創業成本和創業風險,了解政策走向和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