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信息員工作總結
,使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來。4、大一的學生教學信息員反映,他們對大學老師上課的適應性不強,由于大一新生初次接觸大學的課程,感覺比較陌生,總覺得老師上課進度太快,聽不懂跟不上,面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覺得難以下手,許多同學對學業處于應付狀態。再是有的老師上課教學填鴨式的,像多媒體放幻燈片似的一張接一張,教學方法照本宣科,毫無新意,同學們難以接受。還有輔導答疑的時間太少,有問題沒法問,老師找不到。希望學校和老師關心大一學生的教學,特別是老師要多與自己的學生交流與溝通,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幫助他們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教會他們學習和應用知識。5、許多班級的學生教學信息員反映,對自己班級的大多數任課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表示滿意。有的老師的上課教學內容也比較新穎,教學方法更是多種多樣,理論聯系實際,為同學們學好和掌握知識服務。學生教學信息員反映模電課的趙老師上課經常舉些現實中的例子來簡化課本知識,電機課的萬老師為加深我們的專業知識的理解,上課經常給我們看一些電機模型,等等;而且任課老師都給我們留下了聯系方式,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可以到他們辦公室請教。對課后布置的作業,老師在一章講完后,都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答疑。許多班級的學生教學信息員也對教學提出了意見。如上課的內容全部是書上的,就連例題都沒變,板書較模糊,后排同學看不清楚,作業交上去很多時也沒批改,只是打了個“閱”字。老師要正確對待多媒體和傳統教學,適當應用多媒體教學,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服務。教學方法單調乏味,沒有與學生產生互動,上課效果較差。輔導和答疑的工作做的不全面,時間少而很隨便,在答疑過程中還說我們怎么這么笨,弄的我們都不敢問問題,學校應該對教師有這方面的課時要求,平時有與任課老師的聯系方法,還希望任課老師抽點時間在晚自修時能到教室走走,讓同學們可以問些問題,在教室問比在辦公室問的勇氣大些,人也會多些。實踐課對于鞏固教學內容是相當重要的,而有時實踐課恰恰是最受到敷衍,有的老師只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和圖片講,講完了就沒事了,而且遲到早退現象較嚴重,希望學校重視和加強實踐課管理,增加一些有關專業設備,并能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三)同學們要求嚴格考試制度,鞏固教學成果。
許多學生教學信息員根據多方面了解和自己在學校里的感受,反映了為鞏固教學成果嚴格考試制度的信息。他們認為,學校對在校學生留級續讀和畢業把關放松。在畢業前設置清考,以求讓學生順利畢業,走向工作崗位。這在我們看來是認識上的不合理,是學風不景氣的重要原因,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所產生的弊端。
聽老師嘆言,當時他們讀書時,真的是爭分奪秒的,哪怕病了也要堅持上課,不愿落后,不說考60分,就算考80分也是丟臉(平均分一般過80分)。而今有的學生那些意志都流失了,學校放的越寬,學生越懶,學生的意志就更加得不到鍛煉,反而變得經不住考驗,在思想上和運行上都變的怠慢。我,F在的生源不算最差的,也并不是最好的,由于學校處在一個新的環境,很多的同學對大學的認識不明確,其思想并沒有成熟,需要一定的制度壓一壓,當然由于是大學階段如像高中那樣管理也是不合理的,F在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
1、學校主體以就業為主,盡量放寬政策以達到優秀的成績,效果顯然相反。2、學生與老師之間,老師怕因為考出來的成績太差而想辦法“重點復習”。3、學校不想讓學生留級,怕學生留級,態度不過硬,學生無所謂。4、學校基本每年舉行清考,部分學生既便重修了也不當回事,等待清考。總而言之,學校對考試還不夠嚴格,這種嚴格不只是表現在考場。對留級生處理態度不夠堅決,致使達不到以警效優的效果。
學生自身方面,學生總覺得學得東西以后不一定用到,而對任何一項都以這個理由來推卸責任,學生受一些不正之風的影響。根據好難學、壞易學的規律,很多學生就思想上放棄了。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中有學的,有不學的,學的看到不學的,潛意識有了不學的想法,更有別人不學成績反而好,自己學了反而不如對方,心理不平衡的產生。
學生與學校間關系。學,F在的就業主體單位不怎么樣,學生對學校沒有信心,對自己沒有決心。
我們這些學生主體上不是自己想學的,只有在壓力下才能逼勁他們去學習,現在評價學生學習質量好壞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考試。雖然考試也有欠缺的一面,但我們覺得用考試來約束衡量學生,是必要的。學校正值升本時期,怎樣搞好學風,立足高校之林,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要想顯得有成效要從新生抓起。
信息員反饋的要求嚴格考試制度的信息,立即引起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符寧平校長批示:“學生信息員提出的意見、看法,很值得我們深思。如何樹立良好學風、培養良好的學習風氣,在一些環節上必須強化管理。”并請校辦打印此信息送各系部傳閱。校黨委樓玉宇書記作出批示:“請教務處與教學督導中心及各系部研究,要有新的具體措施在新學年開始實施!爆F在學校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二、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