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應急體系服務市民社會實踐總結
在進行調研的同時我們也不忘對市民進行應急方面的宣傳及服務。在袁井巷社區(全國第一個居委會)及在水一方自治會(xx年sars期間唯一被感染的社區),我們對居民進行了
應急方面的問卷調查,并發放了應急知識小手冊,對他們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實踐小分隊的全體成員在青年路社區參與了湖濱街道組織的大型法制演出,我們向在場的觀眾發放了我們自制的應急手冊,反響非常熱烈,在演出之前,居民都在認真的研究手冊上的應急知識;在新華坊社區(第一個與市政府建立應急體系的社區),我們開展了大型的應急知識講座和消防演習,社區對我們的到來表示出極大的熱情,居民也對這次的消防演習給與我們高度評價,最后社區還贈與我們表揚的錦旗并與我們建立基地,希望我們今后繼續為他們帶來精彩而有意義的活動。的確,枯燥的文字宣傳的效果是遠不如形象的身臨其境的演習的,這些讓我們不由得想到如果能將應急方面的宣傳提高到應急文化的高度來對待,擺脫沉悶的文字宣傳,我們相信杭州應對應急事件的能力會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四)整理實踐材料,撰寫論文 回饋
七月流火,酷暑難耐,社會實踐的熱情依然高漲,在結束了實踐的訪談和服務階段,我們開始了繁瑣但又非常重要的整理階段,我們把每天的實踐訪談筆記分條整理到電子文檔中,并標注重點,在把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整理完畢后,我們開始撰寫調研杭州應急體系的論文 ,在完成之后,我們將把論文 交給徐家良老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后,北公 文有約收集)京大學法學博士,復旦大學法學碩士,現任教浙江大學)、我校十佳 教師之一方建中老師、以及杭州與應急有關的各部門專家進行修改,并會將論文 反饋給各部門。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深刻的意識到應急體制的建設是創建和諧社會的保障,同時也是北京奧運會順利進行的前提。可見應急體制的建設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應急體制的完善是個很工程量很大的任務,用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應急體制的完善必須要進行下去。雖然我們這次的實踐結束了,可是我們會一直關注杭州的應急體制建設的進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為此獻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