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援建個人工作總結
回首過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感到,無論是我個人還是整個工作隊,取得的成績都確實來之不易。為了保質保量做好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任務,我在援建實踐中比較注意堅持了以下幾條:
第一、依法依規。援建事業是一項偉大而神圣的事業,要經得起時代、歷史和人民的嚴格檢驗,就必須堅持依法依規依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不給別人留話柄,也不給自己留遺憾。對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對專業設備實行政府采購,對主體工程和附屬工程進行客觀公正的量價評審,對設計變更、現場簽證嚴格審查把關,通過省造價總站確定商品混凝土價格,要求按照基本建設規定完善相關合同協議,設置嚴格的付款門檻等等,就是希望把這種“三依三公”的理念充分體現到工作實踐中去,落實到提高管理水平上來。
第二、實事求是。對口援建畢竟是在異地進行,環境不能與在湖南本土同日而語,因此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特事特辦,以切實有效地推進項目建設為第一要務。通過提高工程預付款比例到25%、對未經審計的附屬工程付款45%、緩扣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以推進項目建設進度;通過推動混凝土供應商與施工企業緊密合作以保障材料供應;通過對混凝土供應商和理小路二標高壓線施工實行委托付款以緩解參建單位的資金壓力等,都是為了從實際出發,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
第三、開拓創新。對口援建是新生事物,沒有成功的經驗可資學習借鑒,必須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創新觀念,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在這方面,我同樣做了積極探索,盡力推動援建進程。比如,我建議理縣縣委、政府采取把湖南援建的飲水工程和農房重建資金劃歸理縣城建投公司經營管理的方式而不是向工作隊借款的方式來解決公司注冊資金問題,實現了湖南和理縣“雙合規”;通過建立湘川兩省結合、互相監督制約的投資評審機制,實現了湖南和理縣“雙放心”;通過推動理縣各種災后重建資金的有機整合與統籌使用,既化解理縣資金短缺難題,又進一步拓展湖南援建理縣的空間和領域,實現了湖南和理縣“雙滿意”。
第四、加強學習。工作隊員來自湖南二十多家省直單位,絕大多數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內對基本建設的業務都比較陌生。要圓滿完成援建任務,就必須結合各自負責的工作下苦功夫、下大力氣學習充電,盡快把自己從“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在這方面,我一方面堅持笨鳥先飛,勤學不輟,學以致用,邊學邊用,另一方面也時常提醒全體隊員注重加強學習鍛煉,不斷提高素養水平。整體來看,工作隊員的學習風氣在逐漸形成,整體戰斗能力在穩步提高,圓滿完成援建任務的工作基礎也在不斷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