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個人工作總結
一、對傳統與現代評課標準的反思
我們首先用重視還是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標準,將這些評價表分為傳統類與現代類。分析結果如下:
1、20xx年仍在使用的評價表中,傳統類與現代類的比例為39:13。
2、由傳統向現代轉化的時間界點為20xx年,各校的轉化情形與該校的教育科研開展情形成正比關系。
3、重點學校、教科研先導校的評價標準對外具有擴散性。
4、學術報告會、高層次競賽課評價標準對學校評價表的修訂具有直接影響。
這一狀態要求我們應盡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使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盡快能在學校中得到落實,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權利。
我們又以重視學科個性與忽視學科個性為標準,以20xx年為界點分為四類,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傳統類(均為1999年以前制表)中重視與忽視比為51:1;
現代類(均為2019年以來制表)中重視與忽視比為 8:5。
基于上述狀況,我們建議各校制定評價表時,應考慮教師對教學個性的追求,考慮共性之外就學科個性另立評價項目。
二、對優勝課與落選課的反思
因評價標準的制約,每次都會對參評課排出順序,選取優勝,給予表彰。于是,優勝課成為學習的樣板,而落選課便成為警誡的案例。
優勝課都是相對的,相較于落選課,它代表了當時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一般來講,優勝課具有下列特征:
A、能夠體現當時教改的理念取向;
B、能夠符合評課活動的舉辦期待;
C、能夠應和評委人員的教學口味;
D、執教教師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
E、教師、學生、評委形成和諧的教學場。
對優勝課的態度調查顯示:1、認為“優勝課多是表演課,其法可用于參賽,不適于日常教學”者占36%;2、認為“優勝課代表的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應學習借鑒,用于日常教學”者占52%;3、認為“對優勝課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長則取,短則棄”者占11%;4、認為“對優勝課取排斥態度,喜歡橫挑鼻子豎挑眼”者占1% 。
這告訴我們,凡舉辦評優課活動,應將活動宗旨廣泛地告訴參與者,參賽者應是為研討而來,不是為獲獎證書而來;顒咏Y束,應以報告的形式,將研討成果廣為宣傳。
對于落選課,我曾進行抽樣分析,主要是那些評委分歧較大的課。冷靜分析起來,雖各有不足處,但有兩點是很值得注意的。
第一,具有超前意識的課,因不合當時主流而被淘汰。反思起來,如當時能給予肯定該多好!
第二,具有個性追求的課,因不愿隨大流而被淘汰。反思起來,如當時能尊重個性該多好!
這告訴我們,評優活動結束后,應組織評委或另行組織專家組對所有參賽課,特別是具有分歧的課進行冷靜分析,做出客觀評價,以供人們借鑒。
三、對說課、評課的反思
對于評課,有評委評說與公開評說之分。一般來講,評委的評析較為客觀,均會一分為二的進行分析,先贊揚優點,后指出不足,提出希望。這里側重說一下公開評課,公開評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研討方式,如果有時間,我認為應多安排一些,但公開評課常會出現二極傾向,一是贊揚太多,這樣會使參賽者翹尾巴; 一是批評過多,這樣會使參賽者失去信心。因此,我希望評課者發言前,先認真分析一下執教者的得與失,能作出客觀的評說,特別是有吹毛求疵習慣的同志,應注意全面地看問題。
但我個人的習慣是,不太重視所評課自身的得與失,而強調他的課引發了我哪些思考,對我日后的工作有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