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工作心得體會(通用3篇)
課堂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篇1
一學期的工作又要結束了,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一方面開拓校外交流。抓好集體備課,實現學科備課組腦力資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備課水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組內,我們一是做到課前討論交流,二是做到課后反思小結。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碰頭說一說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每個人上完課后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么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大家再商量著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們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二. 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們備課組的幾名成員雖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點。針對各人強項、辦事風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產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范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的、上網查詢資料的、畫圖的、謄寫的、打印的各司其責,很快一份凝聚集體智慧的試卷便出爐了。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后再資源共享。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盡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時下的學生厭學情緒很濃,而且由于他們在小學沒有接觸過新課標的教材,現在風格大變的教學內容讓他們有些無所適從,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學生連求利息稅、收入所得稅或比較幾種不同上網費用等這類計算題的題目都讀不懂。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群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們工作的瓶頸。不過我們相信事在人為,沒有跨不過的坎,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在領導和老師們的幫助下,一定可以攜手走過數學的沼澤,到達了一片數學的綠洲。
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三、注重課堂反饋
堅持學校制定的“周周清”、 “堂堂清”制度,精心設計每一份試題,當天的問題當天消化。對多數同學出現的問題,做到當面輔導,及時解決。每次周考后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出改進措施,真正做到每一次周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在全組教師的大力配合下,本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期中、期末考試中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總之,在一年的教學工作中,付出了很多的艱辛,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方面還不夠理想,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加倍努力,用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去關心教育每一位學生,精心為他們設計、備好、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數學成績。
課堂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篇2
非常榮幸來到會山中學, 我捧著一顆火熱的心踏上講臺。開始我的教學生涯.也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對我工作的支持與幫助. 在這半年里我深刻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艱辛和快樂,我把自己的青春傾注于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上,傾注于每一個學生身上。一個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收獲不少,下面我把一學期來的工作作一總結:
一、教學工作
這學期主要擔任一年級的生物、八年紀的生物和九年紀的化學的教學及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因為第一次上崗,對學生的思想、學習以及家庭情況等我都不清楚,必須得摸索教材,所以工作起來很吃力。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經驗的缺乏,我的教學水平與其他有經驗的老師相比是有差距的,這一點在考試中就顯現出來了。第一次月考以及期中考試,我帶的幫成績都很不理想:二班和一班相比,差距都比較大。所以,我自身感到壓力也很大。從這兩次考試中,我認真總結了經驗和教訓。我認識到,光靠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成績的。我為了教學經常找他們談心、交朋友,使他們懂得老師沒有把他們"看扁",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要提高教學質量。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 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領班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班會、晨會、思想品德課及結合各科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老動、愛學習等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班干部是老師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養得力的班干部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培養了一位得力的班長。這些班干部能把班的學習和紀律管好,為我減輕負擔。我為他們定出要爭取每星期都拿文明班的目標,各施其責。還常給班干定時開會,了解他們工作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工作。使班干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這學期跟其他班的同學打上幾場架,我唯有苦口婆心地跟他做思想工作,慢慢把他轉化,慢慢的打架違紀的現象大大減少了,上課能遵守紀律,并且非常積極回答問題,學習成績也優秀。但還是不時出現一些消極的思想。為了把班的常規工作搞好,我每天都堅持早上七點前就到教室,到班上了解學生的早讀情況,對學生進行晨會教育。經過一個的努力,我們班的各項常規工作像早讀、衛生、課堂紀律等都抓得比較好。
通過一個學期的工作,我認識到,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新老師,想要把課上好,把教學搞好,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花更多的時間。由于我教學經驗的逐步積累,對學生輔導力度的加大,終于將學生的成績逐步提高了上來。其實,我們這些新老師在上學期的工作中,都十分認真負責,我在其中并不能算是最好的,還有很多新老師也都取得了相當優異了成績。和其他有經驗的老教師相比,我還是有差距的,在新的學期里,我將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課堂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篇3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老子也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在平時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細節往往全局成敗關鍵,在教學中也同樣如此。作為一名工作了幾十年的一線教師,可能很少去關注自己的課堂細節,然而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這本書,使我深刻認識到我們的課堂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這50個細節,也許有100個,甚至更多。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課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細節,對這些細節進行更深一層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學改革才能不斷的在自己的課堂深入發展。我想,只要老師明白了解決問題努力的方向,好的辦法才會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誕生。以下僅把我的兩點讀書體會寫出來,并結合我校目前進行的“高效課堂”改革談點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于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積極打造“主動有效”課堂,書中列舉的“主動走到講臺上的學生”,“主動發問和被動應答”,“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均衡”,“高高舉手的孩子獲準回答問題的幾率高”,“課堂上的沉默”,“課堂上的異口同聲”,“廉價的掌聲”,“無精打采的‘老師好”,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問題”,但可以看出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師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積極性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主動走到講臺上的學生”“主動發問和被動應答”“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均衡”“高高舉手的孩子獲準回答問題的幾率高”……這是關注整體不夠的具體表現。“課堂上的沉默”“課堂上的異口同聲”“廉價的掌聲”……這是平時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存在一定的問題,“課堂上的沉默”是允許的,可能學生正在進行深入思考。“課堂上的異口同聲”說明可能大部分同學真正會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價的掌聲”,其真正起到激勵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無精打采的’老師好‘”,這要么是這類教師的課程學生不喜歡,或這類教師的教學水平存在問題,讓學生在開課伊始就無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一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控課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于課堂評價。 曾經我們在評價一堂好課的時候,會用上“井然有序”來形容,在對新課程改革至今,這樣完美的課堂是不是存在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書中就對 “井然有序”課堂形態進行了比較理性的評價。
新課程倡導“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主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把這些教學理念落到實處,課堂就勢必在一定程度上由“靜”取而代之“動”。學生動了、活了,教學重心下移了,而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各有差異,由此出現的學生之間你快我慢、你說我停、你動我靜等一系列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進一步探討什么樣的亂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書中引用美國學者的話“適度混亂的人、機器和系統,經常比組織性高的群體更有效率,更具有恢復能力,并且創造性更強。”“亂”是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
評價課堂教學亂不亂,要看學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如果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這樣的課堂教學就叫亂。由此可見,雖然學生為了弄清學習上的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雖然學生為了探究一個問題而離開了座位、學習小組,但都始終圍繞著學習這個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表面上看似乎有點“亂”,實際上是“活”。但這種“活”中也要有新的要求,過于放縱不管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讓課堂規范就要掌握課堂調控,要求教師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組織課堂的能力。總之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課堂還真需要“活”亂“的存在。
關于我校課堂問題的思考。今年5月3日啟動的”高效課堂“活動,就目前看存在這么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有些課堂”形“動而”質“未變。”導學案“只是迫于行政壓力都在”編“,但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東拼西湊形成的,這樣的”導學案“拿到課堂只能是個累贅。”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也僅僅是比葫蘆畫瓢而已。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教師備課時間有限,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并符合學情的”導學案“,(導學案這種模式對各學科是否”一統天下“、”靈丹妙藥“還要反思)為了趕時間也只能是東拼西湊找個”替代品“了,這是教師層面的”抄導“現象。二是課堂程序較混亂,這種亂與上面提到的”亂“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有些教師為了控制亂局,干脆回到老路上去了。究其原因:我們的問題出在細節上,比如班級小組建設(訓練、培訓不到位)、班風班紀(個別學生的行為習慣督促、批評、懲戒不到位)等方面準備太不充分。影響了活動的健康進行,久而久之學生不重視,教師也喪失了信心。另外,從全局看,場面鋪的太開,難以駕馭,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細節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分管的具體領導蹲在年級或教研組要找準關鍵的細節問題共同研討解決,要按周研討一個一個的細節問題,看準的問題堅持,不行的推倒重來。三是激勵機制沒有(這里指的是班主任的班級課改激勵制度沒有),班主任的績效工資應與班級的課改效果掛鉤,班風班紀,學風學紀,班級各科總平均分等方面一并考慮計發績效工資,以班主任為抓手引導學生健康地開展課改活動。大力表彰班主任在班級課改活動中的突出成績,以班級為單位大力營造課改的優良環境。形成各班比學趕幫超的競爭局面。另外學科教師的績效工資也應納入課改考核計發。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鐵一中的課改在信心、制度、干勁的推動下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愿鐵一中的這朵課改奇葩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