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通訊員工作心得
一年前,我被聘為《老干部》通訊員。現在,談談我對通訊員的理解以及實踐的體會,請領導和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給通訊員定個位
通訊員積極發揮作用,關鍵在于正確定位。
首先要明確我們是《老干部》的通訊員,《老干部》是**區老干部局的機關刊物。特定的環境、特定的任務、特定的渠道,賦予我們特定的責任。作為通訊員,既要對《老干部》刊物以及老干部局的工作負責,又要對刊物的讀者進而對全區的老干部負責。從這個意義說,任務光榮,責任重大。
《老干部》的通訊員,是為刊物提供稿件反映情況的來源和渠道,是刊物聯系廣大老干部的橋梁和紐帶,是刊物改進提高創新發展的參謀和助手。
我理解,通訊員至少有4項職能:1、寫稿投稿:根據刊物的總體計劃和具體要求,自己訂個目標,主動積極寫稿投稿;2、組稿供稿:通訊員特別是擔任老干部工作的通訊員,有責任在工作的范疇內積極發動并組織稿件,有的手頭有現成稿子,拿來送交;有的愿意寫稿,要督促動筆;有的素材很好但動筆困難,要組織力量口述筆錄撰稿成文;3、反映情況:要積極反映所在地區和部門老干部工作的動態、老干部的要求和心聲、老干部舒心益智養身健體的經驗體會;4、建言獻策:通訊員要仔細閱看《老干部》,評頭品足并對如何改進提高建言獻策。
二、寫好文章平常心
我體會,給《老干部》寫稿,最要緊的不是“創作沖動”、“文思泉涌”,也不是“遣詞造句”、“咬文嚼字”,而是憑著一顆真誠的平常心。因為是給老干部看的,文風必須樸實,事例必須真實,交流必須平實。這些,正是老干部習慣的、希望的、歡迎的。
我體會,給《老干部》寫稿投稿,要寫具體的事,善于小中見大;要寫真實的事兒,經得起推敲和琢磨;要說真心話,將心比心,以情動人;要講究切實可行并簡單易行,讓人無需太多思量就能明其道、善其行。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因為,老干部經歷的時代是共同的,復雜的感受是類似的,人生的追求是共通的。哪怕是一段經歷、一樁軼事、一份感悟,都不難引起同齡人的共鳴,激起老干部的懷戀。所以,我們要把題材小,篇幅短,道理明,立意新,定為寫稿的努力方向。
梳理一下我寫的一些稿子,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寫人生經歷中有價值的具體事兒。例如《和周總理一道看戲》,寫的是五十年代帶學生在總后禮堂遇見周總理,接受問話的難忘經歷;《我親歷的二三事》寫在改革開放大潮裹挾下解放思想的幾段經歷;《循著祖國母親的腳印》寫我在祖國母親懷抱里成長的經歷;《我的20歲》是說“大躍進”時期經歷的那些事;《康大姐幫我闔家團圓》是回憶我在各級領導關懷下結束13年分居生活的近乎傳奇的經歷。
二是寫生活中普遍遇到的現實問題。例如我寫《老來相伴》、《聽聽嘮叨也是福》、《老年人寫日記好》、《應對忘性》等,都是針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寫的,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珍視老伴、對待嘮叨、克服忘性。文中,既有真摯的情感、平和的說理、辯證的思維,還有應對的套路和可行的辦法。
三是試著用貼心的情感流露替代一般的說教講理。常言道“知足常樂”,現如今知足不易。不如反向思維,保持平常心,常樂而后知足。《常樂知足》作為卷首語,博得了不少老干部的好評。
四是干什么寫什么。我常到老干部活動中心打臺球,就寫《臺球廳的歡樂》,引得十幾位老同志自我“對號入座”,而后樂不可支。我參加老干部長青合唱團,就寫《天長地久 青春永駐》,報道合唱團的排練和演出盛況。我和老伴喜歡旅游,《賞心悅目去旅游》是寫老年人旅游的方法和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