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基層信訪工作思考對策
(四)加強信訪網絡建設。第一,加強基層信訪網絡建設。要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結合,治本清源”的原則,建立控源治本機制。加強縣、鄉一級信訪隊伍建設,要配齊配強信訪工作人員,保證必要的經費和辦公條件。建立預防預警機制,包括建立苗頭排查檔案、信訪跟蹤檔案以及定期向上級通報等制度。第二,建立自下而上、聯系暢通、資源共享的各級信訪網絡。通過建立信訪電子平臺,分級歸類建立電子檔案,將信訪接待、交辦、轉辦、督辦程序實行電子化。第三,建立公共信訪網,建立與群眾更快捷、更方便的聯系渠道,降低群眾信訪成本,提高信訪工作的社會效益。同時,增加透明度,方便群眾對信訪工作進行監督。
(五)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信訪觀念。要改革舊的信訪觀念,讓錯位信訪歸位。高度行政化背景下的信訪是封建社會“清官”情節的延續,而新形勢下,信訪是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一種方式。因此,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增強政府部門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調動好、引導好群眾參與政治和社會管理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堵死信訪的源頭。增大社會公眾輿論監督力度,讓公眾輿論成為弱勢群體的代言人和權勢部門的監督者,減少信訪數量。完善人人制度和司法體制,建立更有效的為群眾排憂解難機制,拓寬群眾通過正確渠道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導社會樹立新的信訪觀。
三、今后的做法
強化責任意識,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堅持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增強各級干部的責任感、使命感。二是進一步加強宣傳工作,使各級干部和信訪工作者明確怎樣正確行使信訪權力,使廣大群眾自覺遵守信訪法規和制度。三是出臺信訪聽證暫行辦法,找到解決問題、息訴罷訪的突破口,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和完善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對信訪工作職責、辦理程序、主要工作措施和相關配套制度等方面進行規定,五是積極推進信訪電子政務建設,推動了信訪宣傳、依法信訪、規范信訪和快速受理信訪。
堅持上下聯動,實行綜合治理。一是強化服務意識。要求各級干部切實增強群眾觀念,重視解決群眾的信訪問題,真正把人民群眾的重點利益放在心上,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從源頭杜絕信訪案件產生。二是推進民主決策。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盡可能避免決策失誤。三是實行法律工作信訪接待日制度。安排專業人士負責解答來訪群眾有關法律方面的咨詢;引導來訪群眾依法信訪,對應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信訪問題,免費指導信訪人依法訴訟、行政復議和仲裁等。四是實行領導干部信訪接待日制度。
硬化自身建設,順應形勢需要。面對新形勢,信訪干部一要加強黨性修養,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切實為民排憂解難,努力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困難的事努力辦,麻煩的事盡力辦”。二要強化學習培訓,在提高素質上下功夫。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加強政治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加強信訪工作理論探討和信訪調研工作。三要改進工作作風,在服務群眾上下功夫。正確認識誠信服務的重要性,誠信接待、誠信辦理,文明辦公、文明接待,全面增強維護社會穩定、服務于經濟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