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工作心得
第四章,租賃,租賃是指在約定的期間內,出租人為了獲取租金而將資產的使用權轉讓給承租人的行為。租賃的特點:能避免資金不足,加速技術改造,稅收上的優惠,靈活多樣,增強融資能力。租賃按出租人取得租賃資產的來源和方式,可分為銷售型租賃、直接融資租賃、售后租回、杠桿租賃和轉租賃等。與租賃時間相關的概念:租賃開始日、租賃期、租賃期開始日。與租賃資產計價相關的概念:最低租賃付款額=應支付(租金)+可能支付(優惠購買選擇權)+擔保余值(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最低租賃收款額=最低租賃付款額+擔保余值(第三方)。融資租賃的標準:所有權標準、購買選擇權標準、時間性標準(。。。)、價值補償標準(。。。)、其他標準。如何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實際利率選擇法)。租賃期屆滿時,出租人的會計處理(4種情況)。
第五章,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目標---規范企業的對外財務報告vs稅收法規的目標---以課稅為直接目的。永久性差異vs時間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vs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計算應交所得稅的方法(3種)如何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如何計量遞延所得稅。。。
第九章,企業合并,企業合并的原因:擴大企業規模;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獲利能力;稅收優惠;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地位。準則內的企業合并:1、增發普通股合并;2、支付對價取得被合并企業的凈資產;3、以資產投入到被投資企業。不包括在準則內的交易:1、購買子公司的少數股權;2、其他不按企業合并準則核算的情況:形成合營企業的企業合并,僅通過合同的企業合并。企業合并的方式(重點:按照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分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vs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購買法vs權益結合法(產生的基礎:購買行為---股權聯合;對報表的影響:購買法資產價值大,權益法的留存收益大于購買法;操作上的差異:是否產生新的計價基礎,是否確認購買成本與商譽),新實體法
第十章,合并財務報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目的:放大觀vs取代觀;合并報表vs匯總報表:編制目的不同,編制范圍的依據不同,采用的編制方法不同。。。
總算差不多湊足字數了,爽歪歪了~這心得終于要寫完了啊~第一次自己組織語言寫這么長的文章,興奮ing,激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