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心得
三是完善了獎扶服務。變強制管理為政策引導,把管理與激勵有機結合起來,用激勵政策使群眾自覺擁護國策。首先,深入落實國家獎勵政策。三年來,共投入255.46萬元,對6116戶家庭給予了獎勵。其次,制定具有我區特色的獎勵措施。,下撥10.3萬元,為全區3149戶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716戶雙女結扎家庭支付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費用。明確將獨生子女戶在農村發放福利時多享受一人份的待遇,寫入了村規民約。最后,完善了社會保障機制。區民政局把全區計生弱勢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區勞動保障局將計劃生育戶優先納入就業服務網絡;農業、科技部門聘請專家進村對200戶計生家庭進行培訓;區衛生局開通了生育綠色通道;區教育局為203戶獨生子女、雙女戶落實中考加10分制度,并建立了“愛心助學基金”,對176名計劃生育家庭子女進行扶助。
四是強化了維權服務。大力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落實《生育服務證》備案登記制度。全區9個街辦、鄉(鎮)全部實行“一站式”服務,村(居)開展代辦服務,印制便民服務卡,將計生服務的內容、標準、程序、時限以及監督電話等內容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認真規范計生行政執法行為,嚴格實行計劃生育責任追究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信訪案件辦結率達100%。按照“兩委負總責、村(居)民搞自治、協會當骨干、群眾做主人”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全區86個村實行了計生合同管理。廣泛開展了“四個一”活動,即開通一部熱線電話,設立一個意見箱,每季度發一份征求意見卡,每年召開一次村(居)民議事會或聽證會。對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實行民主決議、民主監督。每年答復解決群眾來電、來信、來訪300多例,做到了有問必答。
五是落實了流動人口服務。把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進一步健全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的各項制度,落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經費,為9703名流動人口育齡婦女建立了信息檔案,查環查孕查病1.6萬人次,為流動人口辦理計劃生育婚育證明1.37萬人次,信息反饋3000余條,確保流動人口的同管理和同服務。
六是拓展了綜合服務。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拓展了服務項目和范圍,使盡可能多的人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積極開展了居家養老工作。按照“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為重點、以社區為依托、以市場為手段、以家庭為基礎”的工作思路,在水總等社區開展了居家養老試點工作。積極開展了0-3歲嬰幼兒教育工作,在培訓工作人員的基礎上,發放123套服務設備,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開展了“綠色通道”工程,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成立孕婦學校,開設育嬰知識講座;免費為3623名產婦在醫院提供一日三餐、紅糖、為新生兒留影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