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的營銷心得(精選5篇)
史玉柱的營銷心得 篇1
一個企業真正走入困境,很少是因為管理不善,很少是因為企業操作的問題,給企業造成最大的損失就是它做了不該做的事,不該投資去投資,這種投資是最大的失誤,這是我們過去親身經歷過的。作為投資,企業應進行大量的論證,國外企業投資的話,只是總投資的百分之幾,不然就會給企業造成資金周轉不靈的狀態。結合過去的教訓,我們總結出來,如果再投資,要本著幾個原則。
第一,這個投資一定是朝陽產業,如果不是就不投資。
第二,要看這個行業你熟不熟,熟的就做,不熟的行業不做。
第三,你的干部隊伍具備不具備,在新的投資中,你企業人員最大的特長能不能發揮最大,發揮出來就做,發揮不出來就不做。
第四,發現苗頭不對要當機立斷不做,如果你撐到最后,結果你的資金就會被耗光。
以上是我第一個教訓,就是關于投資的問題。
資本結構不合理
這個問題尤其突出的是流動性太差,過去巨人的資本結構,要么就是辦公樓,要么就是巨人大廈,要么就是一些債權,這個資本的結構不能流動,一旦出現問題,“抗病”能力特別弱。比如說上市公司的股權,甚至金融上市公司的主權搭配這個資本就特別好,企業不會像過去那樣。
還有就是過去巨人的資本結構的應收款,就是債權。我們巨人有商業的債權,巨人沒有停止的時候,這部分是資產;巨人一休克這資源就變成零了,這樣資源運作有一些問題。我們總結了過去的教訓,在重新建立的時候,盡量縮小。目前我們在外面沒有債務,可能是過去摔跤摔得太重了。
管理不規范
管理涉及方面很多。第一個是責權利要配套,過去我們開會經常說,《巨人報》也提出過,但都是停在口號上面,真正的做到沒有,沒有做到。我認為對干部的責任,他的權力,他的義務三者必須配套,少一個都不行。
我們過去有這種情況,有權力的沒有責任,有責任的沒有權力,也沒有利益這種現象。我們分公司的經理,開始的權力很大,后來覺得有問題,權力又限制得很小。比如說今天晚上請人家吃飯,晚上得發個傳真到總部批準,某種程度上和公司的關系不是很順,管理上仍有問題。
第二個是貸款的問題,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現在在中國,企業和金融業之間信用存在一定的危機,貨款如果管不好,亂賬的問題特別嚴重,尤其是在醫藥和保健領域里面,亂賬率非常高的,是銷售額的20%~30%。國外有一些公司,他搞欠款不多,所以我們自己定了紀律,我情愿生意做得小,但第一天就要是良性循環,不賒賬,不欠別人的,這樣企業不會在貨款方面出現大的漏洞,拖垮一個企業。
第三個就是管理上,過去管理上面面俱到,沒有重點,如果你看我們的管理制度,感覺還好。管理制度就有一尺厚,每個方面都有,財務的管理、營銷的管理、質量的管理等,十幾大冊,每個冊里面有分冊,包括統計報表怎么做都有,很細,但是管理出現問題的時候,你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當時我們沒有注意這個問題,不是每一個方面都可以搞好的,實際上做不到。管理在有些地方要粗獷一些,主要是責權利的配套,有些細的地方不應該管理,過去我們沒有這樣做,最后導致巨人的管理流于形式,使企業沒有戰斗力。
企業文化流于形式化、不適用
過去巨人企業文化是要做東方巨人,那個東西沒有用,企業文化是管理的樂趣,除了正常的管理之外,企業還存在不好的氛圍,應該對它進行補充和約束,這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光提口號是沒有用的。過去的口號提得比較響,可在做事的時候有很多不好的氣氛。
第一個是說到做不到。開會報目標,大家都報了,報得很高,月底一看普遍完成不到50%,下次還這樣。另外總部和下面的承諾也常常不兌現,上面和下面說到做不到,這樣新的危機靠管理不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所以我們現在說,提到就做到,我們努力做,現在至少經理報的跟月底相比,實際上都大于計劃書。這是企業文化暴露出的問題。
第二個是我們的干部不敢于承擔責任。一到承擔責任的時候你推我,我推你,只要一個事沒做好,每次都花很長時間找誰承擔這個責任,找不到人,一個比一個會說。不承擔責任,下次再失誤也無所謂。如果一個國家就要亡國了,每次出了責任找不到人,后來我們也提出一個解決的辦法。
第三個是每個人對別人要求很高,對自己的要求很低,總是盯著別人的部門。中國人有這樣的現象,往往自己作出的貢獻看得一清二楚,怎么苦過來的,別人做一件事他認為很簡單,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客觀現象對別人的功勞不屑一顧,對別人的失誤看得很厲害,對自己的失誤能夠原諒。這樣的話,怎么搞企業文化?只有每個人對自己嚴一點,對別人寬一點,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有利于公司的發展。
第四個是企業文化的問題,就是喜歡強調困難,強調苦勞,這件事情我沒有功勞有苦勞。對中國人來說,苦勞和功勞沒有任何區別的。苦勞是沒有做成任何事情,所以企業應該只認功勞,不應該有苦勞,重在結果。過去一件事沒完成,我們巨人在最低谷的時候,1997年、1998年推行這個有效果,對戰斗力有所提高。
第五個就是好的時候大手大腳,浪費情況嚴重。人一旦大手大腳就浮了,人不艱苦的話他的戰斗力不夠。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的國防指揮部有漂亮的大樓,共產黨的卻是山頂的房屋。一個企業即使效益再好,艱苦奮斗還是要強調的,如果不強調這一條,這個企業的戰斗力就會削弱。
史玉柱的營銷心得 篇2
大家還記得巨人倒下的事情吧,史玉柱背負上億的債去到了江蘇,開始了他新的一輪創業。帶有一定賭性的“史氏廣告”所向披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營銷界的神話。而在這些以惡俗著稱的“史氏廣告”背后,卻是史玉柱洞悉人性丶縝密策劃,敢于投入丶精于執行的系統性的廣告營銷策略。
記得從20xx年起,腦白金的廣告鋪天蓋地,形成了一道電視奇觀。相信大家還記得“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其廣告之密集,創造了中國廣告之最。 腦白金以極短的時間迅速啟動了市場,創造了十幾億元的銷售奇跡,是營銷領域的一個成功典范。以“廣告密集轟炸”等方式為核心的本土化產品定位等一系列營銷策略也被稱為“腦白金式營銷”。
整個中國民營企業領域對史玉柱的記憶,就像他的“腦白金”廣告一樣,會縈繞大家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史玉柱的營銷風格一直備受爭議,而他卻能夠在惡俗的道路上鍥而不舍的將其“腦白金式”的營銷幾乎貫穿于他所從事的每一個行業。不止于此,營銷界也不有很多人向史玉柱學習者。
他在《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一書中提到,“做營銷就得使產品在人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史玉柱的名字,與營銷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而在史玉柱的營銷案例中,又以“腦白金”的營銷最為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中國廣告史的異類,腦白金在中國做了20xx年廣告,連年都被評為“十大最差廣告之首”,但是就是這款廣告,建立了史玉柱商業勢力的基礎。
以下就是史玉柱自己口述的一些營銷心得:
1、很多老人很喜歡腦白金,但是因為太貴他們不愿意自己買,但是子女給買他們就很開心,因此,腦白金是賣給有父母的年輕人的。
2、打廣告的目標是要人記住,廣告最怕變來變去,如果一變,以前的廣告效果積累就會消失。因此,廣告的效果在于積累,腦白金的廣告幾年不換。
3、相對于廣告本身,廣告語更重要,更不能變,廣告語很重要,必須要讓人記住,病句就很容易讓人記住,“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就是一個病句,這個病句用了20xx年,全中國人都記住了。
4、九成的以上的消費品的企業,其命脈在于營銷,營銷的命脈在廣告。如果公司是營銷驅動型的,那么廣告就是公司最重要的一項公司,必須一把手來抓。
5、如果讓廣告公司做創意,十個創意有十個要瞎,因為做廣告,一定是對自己的產品最了解的人,對消費者體會最深刻的人,才能做好。
6、“最佳”廣告,第二年就死掉了,“最差”的廣告,20xx年后還活著。“腦白金”廣告就是那個最差的廣告,因為播得太多,大家印象太深刻了,而大家對心里對廣告是抵觸的。但是廣告效果好壞跟對廣告的評價本身沒有關系。
7、投放廣告要集中投放,要在某一個時間段,充分地占領投放渠道,形成集中優勢,要么沒有,要么鋪天蓋地,消費者才能記住你。
8、投放廣告投放的時機很重要,子女回家的時候,端午、中秋、春節,是最重要的時間段。
9、明星代言沒有用,用戶只對明星感興趣,對于明星打的什么廣告不感興趣。
史玉柱口述心得的背后卻卻是在江陰和常州,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試銷。在試點城市江陰,他親自走村串鎮,挨家挨戶地去走訪,和老太老頭拉家常。“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廣告語就來自于這些無意的“閑聊”。這個試銷期間,嘗試各種推廣丶廣告丶銷售手法。為廣告創意提供了足夠的依據。“保健禮品營銷”的方式和20xx年不變的廣告語就來自這些試銷活動。市場是多變的,沒有一個人能保障自己的戰略是百分百有效的。只有通過實戰的檢驗才能真正測試廣告的效應。每條“史氏廣告”都不厭其煩丶長時間地進行市場測試,雖然沒有請明星代言,但通過這種“層層歷練”的廣告的效果威力有多大!
記得史玉柱曾對《贏在中國》的選手說:“品牌是怎么打造的?我建議你本人到消費者中間去。品牌的唯一老師是消費者。誰消費我的產品,我就把誰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史玉柱在每個省都從最小的城市開始啟動市場。他傾盡所有猛砸廣告。地方電視臺與報紙的宣傳相互交錯,對消費者進行深度說服。腦白金先從江陰起步,然后打無錫,接著啟動南京丶常熟丶常州丶吉林……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后就順利啟動了全國市場。集中資源,集中人群,集中市場,會創造局部優勢兵力,這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精髓,現在史玉柱將它用在了商戰上。
史玉柱的營銷心得 篇3
本文跟大家總結10個史玉柱的營銷心得。
一:企業一把手必須懂營銷,必須親自抓營銷
史玉柱:企業一把手如果不懂營銷,或者將營銷決策權下放,不論該企業多么強大,也將迅速被競爭對手殺下馬來。一把手親自負責營銷,才能在制度上確保企業的資源最大化地配置在對機會的開發上。
二:讓消費者參與到營銷策劃中來
史玉柱:我在腦白金推出初期的時候,還沒有正式銷售、還在試銷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了幾個人去公園實地調研。一些老頭老太太在公園亭子里聊天。因為那個城市我們已經在銷售腦白金,我就上去找他們搭話。我們就覺得,要賣腦白金,不能跟老頭老太說話,要跟他的兒子或者女兒說話。向老頭老太太說沒有用。
中國的傳統,如果給老人送禮就是盡孝道,這又是一個傳統美德。所以我們回來就討論,這個定位必須要對老頭老太的兒子女兒說,不要說得太多,就說兩個字——“送禮”。
不僅“送禮”這個概念是這么到老太太那兒聊出來的,我覺得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消費者。我一直跟公司內部的人強調,最好的策劃導師就是消費者。
三:好產品是營銷的基礎
史玉柱:作為一個公司它其實就是提供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但是首先一個前提,產品一定是好的產品。如果產品無效,欺騙消費者的,最多騙三年,三年之后肯定完蛋。一個產品,想賺錢最終要靠回頭客,真正賺錢是在這些人身上。
四:給產品取個好名字事半功倍
一個名字如果不上口,不容易記,往往就要花上幾十倍的廣告力度才能達到讓別人記得住的效果。雖然名字不是唯一的使產品做好的依據,但是這是核心的重要的一個環節,凡是做好的產品,大多數名字取得不錯。
取一個好名字可以減輕很多的勞動量,減輕好多壓力。腦白金名字取得是比較好的,有缺點,優點也很突出;紅桃K名字好。凡是取太大眾化的都讓人記不住,所以取名很重要,我們取名還是很成功的。
五:廣告不在于好看,而在于留下烙印
史玉柱:“最佳”廣告,第二年就死掉;“最差”廣告,20xx年后還活著。
腦白金廣告被評為最差,是因為廣告大家印象深刻,播放頻次很高。
其實大家對廣告,內心都是抵制的,是被迫的。
所以那個廣告在他腦海里印象深刻,刻痕刻得很深,他一定評你最差。
六:一次只做一個產品
史玉柱:一個企業有一個主打產品,有一個特別大的產品,就夠了。產品能少一個就少一個。少的目的是為什么,目的不是為了偷懶,其實就是毛主席說的這個“集中優勢兵力”,集中到一點上去,把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全聚焦到一點上去。
七:廣告語不要老變
史玉柱:廣告最怕變,因為你一變,前面的積累就丟了。所以我們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這個廣告語確定下來了之后,用了十三四年了,廣告語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但是表現形式我們每年會變一下。現在看,這個廣告效果挺好的。
在這個廣告打到大概第五年的時候,在消費者腦海里面,一提起“送禮”,他就和“腦白金”不自覺地開始畫等號了。
八:要播廣告,至少堅持一年
史玉柱:電視廣告要在消費者腦海里形成印象,需要很長時間,需要持續。廣告要么就別播,你要播最起碼有1年以上的計劃。
如果你播得少,這個錢就浪費掉了,就相當于你剛剛預熱了一下,預熱了3個月、6個月,就把火給撤了,你的水就永遠開不了了,你前面燒的火白燒了。
九:讓產品占據消費者視線
史玉柱:對于消費者來說,往往最先跳入眼簾的產品就是他要購買的產品。
腦白金當初定的如何在終端擺放,就定了一個原則,腦白金在商店里擺放不得少于3盒,高度不得低于1.5米,不得高于1.8米。1.5米以下看不見,因為很多產品都在那個高度放著,最保險的高度是1.5到1.7米之間。
十:每個人都必須了解消費者
史玉柱:只要是做消費品的公司,除了掃地阿姨,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消費者。
我要求我們全國各地的分公司經理、總部的部門負責人,每個月要訪談30個消費者。……我們的訪談是這樣做的。訪談完了之后,要有一個訪談錄,他和消費者的對話,他說了什么,對方又說了什么。
史玉柱的營銷心得 篇4
今天提前史玉柱,在大陸的商界,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人說史玉柱,就是個創奇;有人說他是個賭徒性格的人,也有人說他是商界奇才。大家各說各的理由。史玉柱,在他的創業過程、以及那個著名的“華人首負”事件中,他的各種性格更是體現的淋漓極致。
但是今天讀他的書,覺得語言很樸實,沒有一點賣弄風雅的詞句。但是句句都是大實話,對企業經營者,有很多的借鑒。特別是創業的年輕人,其實在創業過程犯的錯誤肯定不少。對于我來說更甚,我喜歡學習新東西,這個是好事情。但是總是看,不去實施,就變成了教科書理論式的人,說的比做的好。史玉柱,一針見血地指出,多花時間去想想,多花時間去試試,去檢驗。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總是信靠教科書,特別是營銷這個環節,教科書的危害很大。
史玉柱非常重視市場調研,凡事都是從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從一個學者、專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有他做的市場營銷這一塊就很成功。就拿腦白金這個產品來說,他是做過很多的市場調研,本來是一個保健品,吃或者不吃,對人的影響根本不大,不是一個剛性需求的東西。但是他就是靠這個產品東山再起的。他當時的情況就是:因為巨人大廈的事情,他變成中國首負時,很多人追他要錢,有人覺得要錢無望了,顧殺手去殺他。他居然用借了的50萬,東山再起。這個根本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平常心的去考慮這個問題,如果我是他,欠這么多錢,我基本上是整個人就會夸掉,也許大家覺得,如果是我,我也可以東山再起。這個只有你到了這個環境,你才會知道。那種壓力、和境況,不到那個環境,根本沒辦法體會出來。
他是怎么做的呢?當了解到,老年人覺得吃了感覺不錯,但是對自己特別的扣,特別是老一輩的人,就鎖定了他們的子女。然后利用中國的傳統,給老人送禮就是近孝道,就定位成兩個字:送禮。并且這個廣告一打就是20xx年,不變。讓大家覺得惡俗到反胃,也別評委“最差”的廣告,但是那個產品依然可以掙錢,這個就是史玉柱的本事。未完待續。
史玉柱的營銷心得 篇5
中國市場營銷幾十年,最需要是實戰派的經驗總結,那些西方的營銷理論在中國企業家看來往往是“看起來很美”,實際很難操作執行。因此在機場看到了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這本商業實戰心得的書確實很欣喜。
史玉柱,這位飽受爭議和矚目的民營企業家,之前也有很多了解,他出來寫書一定猛料很多。用了兩三天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全書,內容還真是比較豐富的,很多東西都是史玉柱的實戰經驗所得,包含了史玉柱20多年跌宕起伏,功成身退,歷經時間沉淀的商業智慧和人生感悟。史玉柱用真誠、直率、樸實的語言回顧了他創業以來的親身經歷和對各個階段的思考,講述了他策劃廣告的經驗、一次次跌倒再爬起來的經營經歷以及他對企業高管的認知等問題,他獨特而富有洞見的思考在啟迪讀者的同時,也給中國商界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商業思想記錄。從這本書中完全可以讀出史玉柱率性的人生,尤其是他創業的時候,他的睿智、務實、膽識、韌性、戰斗力,他對市場的洞察和對市場經濟中機會的把握,以及他比較接地氣的個性不斷探索的精神,都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
但是,就像俗話所說的那樣,沒有東西是十全十美的。同樣,史玉柱的這本《我的營銷心得》暢銷書中也同樣存在些許問題,也存在某些“毒草”,這些問題如鯁在喉,不說出來我覺得不舒服,也許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各位和史玉柱先生參考。
從史玉柱的自述中,字里行間里我總能感受到他對專業咨詢公司價值的否定,他認為專業的咨詢公司是在忽悠人,特別是對專業公司提出的所謂品牌概念,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品牌資產概念等更是不屑一顧,他根本不認同,而史玉柱這些觀點恰恰包括我在內的的品牌營銷人來說,也是非常不敢茍同的。
從全書我們看到史玉柱的檢討了他的成與敗,但是他在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他卻從來沒有深刻檢討過,一葉障目。這個問題就是史玉柱開始的腦黃金、到現在的腦白金、黃金搭檔、黃金酒等一系列產品營銷,史玉柱和他的團隊應該算的是中國“暴力營銷”的鼻祖、或者是集大成者。所謂“暴力營銷”是指:用一種并不是讓消費者喜歡甚至厭惡的廣告、促銷方式,以惡俗的廣告創意形式,以好像不計成本的、狂轟濫炸式的、高頻度的廣告播出量,來砸向市場和消費者,對消費者進行“暴力性”的煽動和引導,利用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而帶來高額銷售業績的過程。“暴力營銷”在80年代的企業家、“蒙派的保健品”操盤手、奶業企業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第一屆央視標王孔府宴、第二屆、第三屆標王秦池酒、標王愛多等等,都以這樣的手法獲得了極大成功,然后又很快衰落。史玉柱及其團隊不是沒有教訓的。在他主導下策劃的“巨人大行動”,也就是所謂的“三大戰役”,就是典型的暴利營銷方式。基于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看似比較成功的經驗,史玉柱就錯誤的以為自己和團隊很能干,好像做什么都行。
于是就不惜代價,一下投入5000萬推了12種保健品,用暴力營銷的方式來推廣、做廣告,其實這樣沒有品牌定位、不進行品牌形象的建設、不對品牌資產(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等)進行經營推廣,是一種非常不科學的推廣方式,結果可想而知,這個巨人大行動徹頭徹尾以失敗而告終。史玉柱推的腦黃金的營銷,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存在暴利營銷方式,到后來腦白金、黃金搭檔、黃金酒等產品依然同樣存在暴利營銷的方式。盡管腦白金在中國賣了很多年,它仍然是個廣告產品,就是沒有廣告銷售額馬上下滑,因此導致產品始終不具備高價值的品牌資產,而那句惡俗的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不僅僅和主流價值觀不匹配,更是污染人們心靈的咒語。
在中國,屹立不倒的保健品品牌寥寥無幾,紅桃K、三株口服液都是因為暴力營銷而宣告衰落。這些產品并沒有得到一個真正的品牌美譽度,對現在的中國來說,消費者從他們這種廣覆蓋面和頻繁的廣告中獲取產品極少的信息,尤其在三線、四線市場,信息不對稱更加明顯,消費又跟隨大眾行為,雖然這些產品得到了一時的銷量提升,但從長期來看,這些產品沒有積累出足夠好的品牌資產,一旦企業出問題,滿盤皆輸。三株口服液就是最經典的案例敗局,因此依靠廣告和促銷的暴力終究是一個失敗的策略,雖然還有哈藥等“東北藥幫企業”在步其后塵,但是隨著國家加強藥品廣告管理,這些廣告暴力營銷者壽終正寢。而這正是史玉柱沒有真正認識到的問題,是他的盲點,也是他這些年失敗真正原因,作為中國重量級、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他沒有注重品牌長期化的建設,并且到現在其暴力營銷思想也沒有得到一個真正的扭轉,這也是他不注重專業公司的思想,聽不進去專業意見的后果和結論。
在社會發展如此之快的網絡時代,樹立品牌意識,建設品牌長久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為核心的品牌資產更加重要,不能只顧一時的覆蓋面和銷量,而忘記品牌基業如何才能長青。所以,給“迷戀”史玉柱的企業家們、喜歡那些暴力戰術的經營者們提個醒,要像培樣孩子一樣培育你的品牌,讓你的品牌流芳百世是一個企業家的真正使命,而不是一時的銷售高業績、高成長的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