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工作總結
(二)搶抓機遇,著力抓好對口支援。
對口支援是庫區縣特殊的發展機遇。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五年(—2012年)規劃綱要》精神,搶抓新一輪對口支援政策機遇,把爭取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通過不懈地努力,對口支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抓無償援助爭取。我們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對江蘇省和省內14個單位的爭取力度。縣委書記羅平烺、縣長羅聯峰分別率隊赴江蘇省、武漢市匯報對口支援工作,力求有較大額度的增加。一年來,我辦出訪22批131人次,接訪26批158人次。XX年,全縣共爭取到位無償援助資金4698.8萬元,其中直達縣三峽辦賬戶1010萬元。二是抓經濟項目合作。我們發揮對口支援網絡優勢,采取對口支援敲門、招商洽談跟進的方式,在江蘇省政府、省發改委和常州、南通、揚州、泰州、鹽城、鎮江各市的大力支持下,與江蘇大生集團、五愛集團、雙山集團、揚子江藥業、濟川藥業等知名大企業就棉紡、制藥、食品、牙具等項目進行了洽談,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在國務院三峽辦、江蘇省對口辦的支持下,金壇市露源生態茶葉有限公司擬在我縣建設無系性良種茶產業化示范基地,帶動全縣發展優質良種茶,幫助移民增收致富。三是抓落戶企業服務。為加快推進福潤肉雞加工、ab三期、戈碧迦光學玻璃等項目建設,我們采取領導掛帥、專班負責、專人聯系的辦法,為落戶企業辦手續、搞配套、解難題,得到了企業好評。今年我們還組織屈姑食品、恒鑫特種養殖等企業參加了哈洽會、廣博會,以推介名優產品、拓展銷售市場、擴大秭歸影響。四是抓人才交流培訓。經過爭取,與對援各市友好協商,今年我縣選送了7名青年干部到江蘇省工商聯及鹽城市掛職鍛煉。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我委還送結對的周坪村黨總支書記謝永彪、香姑種植帶頭人王軍及郭家壩鎮羅家坪村茶廠廠長鄭奎等赴江蘇常州開展食用菌和茶葉種植培訓。五是抓“十二五”規劃調研和項目爭取。按照省三峽辦和市三峽工委要求,我們精心組織開展了《三峽庫區秭歸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配合省三峽辦對《湖北省三峽庫(壩)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進行了認真調研和討論,結合秭歸實際,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我辦撰寫的經濟項目合作典型材料——《打造一流環境,提供一流服務,促進落戶企業滾動發展》和庫區經濟社會調研材料——《三峽庫區秭歸縣地質災害防治現狀與對策分析》得到了上級部門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三)科學管理,著力建設一流平臺。
一年來,我委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1530工程”和打造光電、臍橙兩個“百億板塊”的目標,在平臺建設上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認真編制“十二五”規劃。根據國家編制“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指導思想,我委緊扣“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根主線,確立了開發區“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主要措施。通過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型產業、有條件地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力爭到2015年末,開發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50億元,稅收達到5億元。二是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XX年,共開工場平、道路、防洪、供水、供電、居民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12個,投入資金3737萬元。三峽翻壩物流園建設全面啟動,征地搬遷和場平施工進展順利。開發區整體形象和承載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基本滿足了項目建設需要。三是大力推進機制創新。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進一步突出開發區項目建設的主要職能,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服務機制,在重點工業項目行政審批上,進一步簡化程序、縮短時限、提高效率,強化和完善“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四是積極準備移界擴區。國家發改委核準秭歸開發區面積6平方公里。經過“”高速發展,開發區實際開發面積已接近可開發面積的極限,移界擴區勢在必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秭歸移民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秭歸翻壩物流園建設規劃》,我委已著手準備相關材料,力爭“十二五”前期規劃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