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工作小結
2.在實踐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愛生學校的理念是對自己教育思想的整理和洗禮,如全納理論既包含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又超越了它,因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主要著眼于教學,而全納則包括整個教育。建立在兒童視角之上的安全校園將不僅僅是約束學生或保護學生,而是竭盡全力為兒童營造適合兒童發展的樂園,為兒童提供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為此,我們不僅要提倡教師愛護學生,也要引導孩子之間的友愛。愛生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因此廣泛的參與是決策民主和效益最大化的基礎。愛生學校的課堂是民主的和諧的,還要追求有效教學,這是導師與教師的最重要的共同話語;學校的教學質量要有吸引力,這是我們和學校做項目的共同出發點之一。以導師制為依托的教師支持服務體系項目與目前原州區實施的村小行動,與寧夏正在全面推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基礎教育學校綜合管理質量工程相契合,從大的方面說就是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從小的方面說就是使每個地區都有好學校,每個學校都有好教師,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3.三點經驗
(1)一節課的效應
在高紅小學,下校幾次,發現教師見了導師還是躲躲閃閃,談話很被動也很戒備,我知道這是教師與我們感情上有距離,認為項目工作是負擔。我選擇了一個突破口——主動為五年級學生上了一節作文課。作文課是難上的課,我的教學效果較好,而且在評課時真誠的請老師們提意見,之后,老師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很快融入了教師群體。啟示是:以教師視角來看教師,以真誠的態度幫助教師,就能贏得教師的信任,就能順利地開展合作。
。2)網絡交流使導師工作得以延續。
高紅小學是一所郊區農村小學,教師沒有住校的,每天中午和下午回家,這使得導師與教師的交流時間很有限,曾經成為我的一個難題。但是部分教師家中有上網條件且有初步的上網技術,了解到此信息后,我教會了教師上網做博客,在博客上討論,利用qq等工具與教師進行八小時之外的交流。例如在新浪網的寧夏高紅小學的博客上,我對郭桂紅、馬莉等老師的課堂教學和教學設計進行了認真的評論,使得教學研討突破時空限制,也贏得了教師的感激和尊重。至今,我們還在共同經營著這個博客,我與高紅小學的老師的交流還在繼續。
(3)今年在張易中學和楊郎中學實施導師制項目時又有新的感悟,那就是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主動性。張易中學李強校長在項目啟動之后,組建了包括副校長、各科教研組長在內的9人校級導師團隊;在制訂學校三年發展規劃時印制了“張易中學學校發展規劃征求意見問卷”,廣泛征求校內外人士的意見,這是我們提倡的但又沒有實際操作過的。張易中學做過好幾個大項目,他們有開闊的眼界和一個很有能力的團隊,因此很多事情關鍵在于計劃和達成共識,不必像在高紅小學那樣“示范”過多。事實上,今年張易和楊郎兩個中學的教師需求、學生需求、學校發展規劃、教師發展規劃等我們導師有培訓,參與修改,但是直接的“幫助”(或者說手把手的幫助)較少。
三、問題與思考
一是縣級導師的日常工作與項目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縣級導師畢竟不是專職導師,因而在確保他們的項目工作時間上有一定沖突。導師還需要更高一級的培訓與學習、支持與幫助,自身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