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游戲活動總結(精選3篇)
新年游戲活動總結 篇1
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為了讓孩子們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渡過一個歡樂、有意義的節日,xx幼兒園在20xx年12月29日舉行了慶新年的活動之一“饕餮盛宴等您嘗 美食匯聚迎新年”的健康自助大會餐活動。
29日一早,全園的老師早早的來到了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中午的各種美食,幼兒園的廚房里到處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我們所有食材嚴格選取,不光結合了傳統節日飲食文化特點,同時力求保證幼兒膳食的均衡、綠色、衛生、科學、營養。品種多樣,菜名新穎喜慶,如:鞭炮迎春、香花盛開、團團圓圓、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紅紅火火、大吉大利等,代表著一幼人對新的一年滿滿的美好祝愿。廚房工作人員精心準備,在做到色香味俱全的同時,保證讓孩子吃的開心、吃的健康。
11點全園400多名幼兒歡聚一堂,整個進餐過程其樂融融。彰顯了一幼人的良好進餐禮儀和良好習慣, 孩子們有秩序地到餐桌前,自己取餐具,盛飯菜,舀湯,然后端碗回到自己的座位前用餐,孩子們可以一邊體驗著 “自己吃自己盛,吃多少取多少”的自主快樂,一邊享用香噴噴的飯菜。真正做到自助自取,培養了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滿足了每個孩子不同的需求,大家吃得開心又滿足,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通過自助餐活動,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不僅能夠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并且學會分享、輪流、排隊、秩序、文明進餐等,內化的社會性得到發展,同時,還讓幼兒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年游戲活動總結 篇2
12月29日,我們大一班和大二班一起在音體室進行了元旦慶祝活動。我們邀請了每一位幼兒的家長,在慶祝活動開始前,家長們紛紛到齊。大一班當天有14名幼兒入園,來了16名家長。大二班當天有18名幼兒入園,有16名幼兒的家長來園參與活動,甚至有的幼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來了,可見家長對此次活動的重視。
在活動中,我們的孩子表現出色,教師配合默契,活動秩序井然。孩子們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讓家長們鼓起了陣陣的掌聲。甚至有的家長說,這么點的孩子能演成這樣真是不容易。小班幼兒表演的節目不但精彩,更有中大班幼兒節目的助陣,他們的故事表演《月光蝸牛》吸引了每一位幼兒的眼球,孩子們看得非常認真,被他們精彩的表演所吸引。
活動的成功,與我們每位教師辛苦的付出是離不開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能讓小班幼兒為家長呈現一臺精彩的節目,與我們老師平日的努力是離不開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再接再勵,爭取讓每位幼兒都有進步,讓每位家長放心。
新年游戲活動總結 篇3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 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